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docx

    • 资源ID:9612724       资源大小:473.82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docx

    1、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15分)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

    2、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

    3、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答案】6D 7C 8A9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

    4、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D时人义之(义气)。【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飞理解。柳宗元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

    5、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2017年中考湖南省长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 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

    6、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注释】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铨:作者蒋士铨自称。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戚党:亲威和乡邻。吟哦声:读诗的声调。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扑之:责打我(铨自指)。(1)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

    7、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6分)【答案】(1)A(2)C(3)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3分,评分说明:采分点为 “辄” “低吟之”“以为戏”。)(母亲

    8、)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 (3分,评分说明:采分点为“跪读” “已” “未尝”(4)“垂涕”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1分),“扑之”表现出母亲对孩子要求的严格。文段中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为值得称赞。 (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A更加,日益。B走动;行为。C过错、过失;经过。D停止;劝阻。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例句: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把”;A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B表目的,译为“来”;C介绍行为、

    9、动作的对象,“把”;D介绍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译为“凭借”。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的翻译。2小题注意“跪读” “已” “未尝”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能治翻译全文。母亲“垂涕扑之”是指流着眼泪打儿子,流泪是因为心痛儿子,而母亲打儿子是因为严格要求儿子,希望儿子成才。值得称赞的行为有:家中贫困,母亲没有任何忧愁;教儿子学习经典,没有丝毫松懈;教子有方,且方法不单一。【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7年中考湖南省株洲卷

    10、】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 (选自清稗类钞)注释 噱(ju):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寻: 徧: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1、)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答案】(1)寻:不久 徧:通“遍”,(全部,遍及等得分)(各1分)(2)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4分,译错一句扣1分)(3)B【解析】(1)试

    12、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寻”等字的释义,出自桃花源记“寻病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农夫并没有据实以告,故B项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日:昔吴越有国时,广陵

    13、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浮图,僧人。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答案】11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2)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分)【

    14、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即可,这里写的是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五、 【2017中考山东德州试卷】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

    15、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常平:官仓名。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甫冠,名闻四方 ( ) (2)讽富人自实粟( )1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17翻译下面句子。

    16、(2分)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3分)【答案】15答案示例:(1)成年 (2)规劝 共2分16答案:D 共2分17答案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共2分18答案示例: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 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共3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特殊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7、。例句中的“奇”是意动用法。以为奇,ABC都是名词作动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六、【2017年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

    18、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选自居士外集)【注释】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洿(w):地势低洼的地方。甃(zhu)砌池壁。筑:夯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

    19、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n)昏:愚蠢糊涂。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15下列六

    20、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BCD16文章结尾, 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3分)【答案】12(1)种植(2)满,充满(3)顺着,沿着13C14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15C16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 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

    21、华。【解析】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第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 第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句写作者的自足之

    22、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

    23、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一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七、【2017届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 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

    24、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 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

    25、,百王之要道也。”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注: 致仕:在官任上退休。除:授予官职。 中:陷害。 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盗诚无足虑者(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3)育论辨不已(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26本文第 两段用那些事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

    26、质?请分条说明。(4分)【答案】24(1)确实,的确 (2)案件,冤案 (3)停止 (4)坚决,坚定。25(1)只是我的能力不够,请皇上罢 免我的职务。(2)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3)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执行)。26(1)向皇上直言进谏,表现他的正直忠诚、富有远见。(2)向皇上建言杀向绶表现他的不畏权贵、忠心爱民。(3)执政措施简单易行不容阻挠表现他的精明果断、处事坚决。(4)坚决办理范仲淹所奏请合理事宜表现他的坦荡磊落、公而忘私。【解析】24【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

    27、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顾”,只是 “罢”,请皇上罢免;(2)句中“数”,多次;(3)句中“形之言”,把它说出来。“行之事”,照办(执行)。【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6【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28、的工作。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吴育在

    29、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

    30、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八、【2017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6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地隐然而高。 卫君待子而为政B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C又尝自休于此邪? 学射于甘蝇。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


    注意事项

    本文(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