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 资源ID:9649442       资源大小:30.5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

    1、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必要性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它在我国沙漠化防治、干旱荒漠化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乌兰布和沙漠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境内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使其在全国的沙漠化防治、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资源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愈演愈烈。因此,乌兰布和沙漠风沙侵袭,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构成对

    2、交通、水利设施、农牧业经济的严重威胁,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分布面积大、立地条件差,冬春季节每遇大风,极易扬沙或形成沙尘暴,对我区及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形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京津地区及整个华北的生态安全,该地区急需治理。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及治理现状1、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主要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在磴口县境内约有三分之一。磴口县土地总面积4166.7平方公里,其中: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2846平方公里,占总地面积的68.3,地貌类型由沙漠、山地、平原和湿地四种组成,土壤类型有灌淤土、盐土、风沙

    3、土、灰漠土、棕钙土和草甸土组成,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风沙线长达154公里。磴口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平均降雨量142.7毫米,沙区不足100毫米,年蒸发量为2372.1毫米,是降水量的16.6倍,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风速每秒3米,全年扬沙日数80余天,沙尘暴日20余天,频繁的大风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沙漠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一是乌兰布和沙漠在冬春季节受强大西北风的作用下,每年向黄河输沙约7700万吨,造成黄河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公分以上,致使河道淤积,黄河水面高出磴口县城所在地巴彦高勒镇23米,在磴口县境内形成名副其实的“悬河”,对整个黄河中下游

    4、的行洪安全产生较大隐患,给防洪带来较大的压力,危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二是由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不断东侵,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使得附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也直接威胁了磴口县及河套平原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正常生产。三是威胁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以及河套总干渠的正常运行,并且是华北、京津溏、华东等地发生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由于沙化面积和程度的不断加大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生产力十分低下,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没有保障。2、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现状。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一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5、初期磴口县委政府就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造林,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一条长308华里、宽1003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对阻止沙漠的东移,保护河套平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壮举也成为当时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并载入联合国的治沙史册;二是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国家在乌兰布和沙区磴口境内成立了七个建设兵团,在兵团设立初期由于指导方向的错误给沙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他们所形成的“路通”、“水通”和“电通”为后来沙区的大规模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四期“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国林科院的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在磴口设立,九十年代被列入全国

    6、防沙治沙九个治沙试验区之一,对沙区治理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四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为了加快沙区的治理速度,县委、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企业、个体和大量资金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开发性治理,推进了沙区的治理进度;五是从1999年起国家立项投资进行了四年的沿河沙地治理对保护黄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全县生态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七是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磴口县委、政府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适时提出了“以生态建设统揽全局”和“创建黄河上中游生态第一县”的奋斗目标,认

    7、真落实国家林业政策,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牵动、宣传鼓动、科技带动、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到生态建设中。一是采取“政府规划指导、企业组织实施、依托科技进步、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模式,先后引进35家企业从事生态治理;二是按照“围一片沙、打一眼井、造一片林、种一片草、养一群羊、富一户人”的模式发展生态经济户300户;三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发展造林大户。在治理措施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立了灌木也是森林的观念,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应用组合井高压水打孔造林法在沙丘上营造梭梭林和打单管井在丘间低地上营造沙枣、红柳混交林等方式加快造林和绿化速度,重点对

    8、黄河西岸及较易治理区和危害严重地带进行了治理。截止目前全县完成治理面积达12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29%。按照全县生态建设“两区三线”的总体规划,在套区基本实现了灭荒,完善了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化程度达90%以上。在沿路一线,全县205公里的国道、县道、乡道宜林地段实现了绿化;在沿山一线建立了以天然灌木林为核心的185.4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沿沙一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原308华里防沙林带前营造了宽3050米的乔木防护林带,对老林带进行了补缺更新。但从整体上看,乌兰布和沙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风沙危害频繁发生,致使国家重点工程和生态环境遭到严

    9、重破坏。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发挥效益较低而造成植被枯死和衰退;二是过渡放牧,这是人为破坏因素的主要原因;三是五、六十年代营造的防风固沙林严重老化;四是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五是生态产业发展滞后,不能带动治沙事业的发展;六是投入严重不足。(4)总结多年治理沙漠的经验我们认为:乌兰布和沙漠虽然危害很大,但这完全是能够治理的,特别是磴口县境内的地段,其原因:一是这一地区紧靠黄河,多数地区能够引黄自流灌溉,地下水黄河侧渗补给十分充足,地下水非常丰富,为治理沙漠提供水资源保障。二是土壤气候条件较好,适宜人工植被的生长,能建立较好的沙生植被环境。三是磴口县在多年的沙漠治理实践

    10、中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治理模式、一系列实用技术和治理经验,切实解决抗旱造林、林木良种繁育等问题,为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提供了技术保障。四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投入和多年来的不断治理为沙漠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近年来引入的企业、个体从从事开发性生产逐步走向理性生态治理的道路。这些原因尤其是紧靠黄河这一点都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提供着良好的条件。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党和国家、水利部、黄委、自治区政府、水利厅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思路。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道流凌封冻常由内蒙古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上而下渐开

    11、。在流冰期由于河中冰凌的存在,使水流阻力加大,流速大幅度减小,使得通过相同流量必然要扩大过水断面,致使水位上涨,加之封冻时部分水量储存于河道中,在翌年春季河冰解冻时河槽蓄水与上游来水及消冰水向下游汇流,水量逐段增多而形成凌峰,造成凌汛的局面,开河时由于气温低、冰层厚,凌汛洪峰袭来时水鼓冰裂,形成大块流冰多,加以河势作用,流冰密集且卡冰结坝,致使河道水位猛烈抬升,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堤防溃口的凌汛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了内蒙古的心腹大患,引起了党和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水利厅、防办及沿河两岸各级政府把治理凌害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积

    12、极组织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分析防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防凌经验,研究探寻主动防御凌汛和应对突发凌汛险情有效途径,提出了建设防凌应急分洪工程的思路。2、是黄河内蒙河段防凌、防汛,应急分洪的需要。内蒙古黄河流域是自治区资源富集、文化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在自治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对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发生频繁、成灾损失愈来愈大的凌汛灾害的预防及对险情的处理要求越来越迫切。黄河内蒙河段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了冬季封河、春季开河流凌的现象,长期以来凌汛的防御主要由堤防来承担。但是,目

    13、前1003.61km的堤防中,有70%堤段仍存在高度不足、宽度不够、密实度低等标准质量问题,抵御凌汛能力不足,在大堤长期浸泡、高水位运行时易造成溃口决堤,形成凌灾,频发的凌汛灾害给沿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凌汛突发性强、来势猛、水位高、防守难度大的特点和防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内蒙河段的防凌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根据自治区防办制定的“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的防凌方针,当前建设应急防凌分洪工程,遇凌汛险情时可提前分凌、应急滞洪、主动防御,是极其有效的防凌减灾措施。因此,建设防凌应急分洪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工程是当前

    14、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凌汛突发险情、预防和减小凌汛灾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善黄河内蒙河段防凌体系的必要工程,是长期运用、预防和减轻凌汛灾害的重要措施。3、是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建设,实现磴口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磴口县转变观念,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务求实效,发挥龙头作用。抓住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建设实施这个机遇,一是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可以分滞洪水,消减洪凌洪峰减轻防洪防凌压力,保障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二是分洪区可利用黄河凌汛期洪水形成一定面积的水域、湿地,进行生态建设,治理沙漠,改善环境,减少入黄沙量。把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一部分,使规划治理区成为

    15、生态治理、保护与生态旅游结合的沙漠绿洲。我们遵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中的保护与治理原则,借着黄河淩汛应急分洪工程在乌兰布和沙漠实施的契机,为了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安全使用和有效库容,一是对乌兰布和分洪功能区进行安全建设;二是对乌兰布和分洪保护范围和周边103.67万亩范围,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生态保护与治理建设,可有效遏制分洪区遭受沙源的侵蚀;三是抓住机遇,保护、利用好进入分洪区的水量,适度发展旅游、水产养殖、沙产业,形成多功能、多目标的“高效、现代” 沙漠绿洲区。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走特色经济之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繁荣县域经济要因地制

    16、宜,找准特色,准确定位。同时,要使“特色”产业化,上规模、出效益,提高沙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最终实现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区目标。二、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总体规划(一)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的基本情况1、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的规划范围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位于磴口县粮台乡乌兰布和沙漠区内。分洪区一期位于磴口县粮台乡乌兰布和沙漠区内,在黄河以北,东西长约28.2km,南北宽约7.8km,面积为220km2。二期分洪区以东围堤为西边界,东面紧邻磴口县和生态治理保护区,北以穿沙公路为界,南边连到分洪区分洪闸,形成一个闭合区域,分洪区总的建设面积80km2

    17、。分洪区分洪口位于三盛公水利枢纽拦河闸上游二十里柳子,距拦河闸19.4km的库区围堤上。分洪区库容1.17亿m3,分洪面积为220km2。为保护分洪区的安全,对分洪区周边进行一体化规划治理。规划区范围北以穿沙公路以北1.0km为界,南至与生态二期路交汇处;东南至生态二期路,紧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南、西、西北与阿拉善盟相连。规划区东西长62.7km,南北长38.9km,占地面积为130.67万亩,约占磴口县总土地面积的21%。2、规划区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地形地貌。规划区按中国地貌区划为2阿拉善高平原,大陆度70度,海拔高度在10771030m,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质构造上属于黄河冲积平

    18、原。现代的风成沙丘是经1000多年的风蚀沙化逐渐形成的,反映在地貌上,主要由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平地、山前洪积扇、风蚀坑和海子构成。固定半固定沙丘多为灌丛沙堆与沙间平地组合体,沙堆密度在40%左右,高度13m之间,主要植被有沙蒿、白茨、芦草、沙冬青、沙竹等;平地指没有沙丘覆盖、集中连片的土地,包括草地、耕地、盐碱地等。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体由沙、壤、粘相间构成。主要植被有芦草、沙冬青、柽柳、红砂等,载畜量低,效益差;湖泊、湿地零星分布于规划区的大部,北部较多,南部较少。气象条件。规划区地处大陆腹部,地势较高,离海洋远,冬季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大部分时间为蒙古冷高压所控制。气候干旱少雨,温

    19、度低且年内温差大,呈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8.0,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年极端最低气温-34.2,大于10的有效积温340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7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710月,占年降水量的69.1%。本地区日照时间比较充足,辐射强烈,光能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值为153.69kCa/cm2,有效辐射为75 kCal/cm2,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3210小时,无霜期146天。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2257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7m/s,凌汛期34月份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3.8m/s。冬季北风居多,春季则以西风为主。历年最大冻土深达108

    20、cm。风沙是该地区主要灾害。水文地质条件。规划区地处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区,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气候、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体、新构造运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水力特征,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渗,其次还接受来自基岩山区地下水及黄河丰水期的侧向径流补给。大部分地区由于含水层岩性颗粒细、泥质含量少,潜水径流通畅,区内潜水的运动主要受地貌条件的控制,总体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径流,在西部低洼地带以蒸发的方式排泄,当然人工开采也是其排泄的一种方式。地下水埋藏深度受地形起伏、河谷切割深度等因素的控制,区内潜水位埋深在河谷区一般为16m,在小型沟谷区埋深位1020m,局部地区大于

    21、20m。土壤与植被。规划区土壤成土母质是冲积物和风积物,土壤主要成土过程有:沙化过程、淤澄过程、荒漠化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与淀积过程、草甸化过程、盐化过程。土壤类型有灌淤土、灰漠土、盐土、风沙土、棕钙土5个土类,6个亚类,20个土属,97个土种。土料岩性为浅棕色、灰黄色粘土、壤土及砂壤土,硬塑,多呈块状。植被群体由东向西逐步变稀,沿黄河边缘分布有人工乔木林、天然灌木林和蓼科、豆科、禾本科草。从东往西依次是沙蒿、白茨、霸王、红砂、珍珠、梭梭、沙冬青、绵刺等荒漠植被,其间分布有沙竹、芦草、狗尾草、虎虎草等禾本植被。现已查明有种子植物53科160属302种,其中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有绵刺、肉苁蓉

    22、、沙冬青、梭梭、蒙古扁桃、胡杨6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沙木蓼、荒漠黄蓍、甘草、阿拉善沙拐枣、红花海绵豆5种。(二)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的资源优势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1、沙漠资源。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蒙语为红色公牛,总面积近1km2,东北部伸入磴口县巴彦淖尔市境内约3370 km2,由巴彦高勒镇西行数里便可观赏到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主要生长有甘草、花棒、麻黄、肉苁蓉、锁阳、沙棘、梭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116个。沙漠里有农场、林场,同时实施开渠引水、植树种草,这样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的东侵。在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

    23、中,要把治沙和用沙有机的结合。在不同治理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能形成沙产业的灌木品种,如能接种肉苁蓉的梭梭,能接种锁阳的白刺等品种。为发展沙产业奠定基础,只有形成产业,群众有了利益,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治沙防沙、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往日的“黄沙漫天”将被今日的“沙海绿洲”所湮没。2、旅游资源。磴口县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邻乌兰布和沙漠,着力打造“阴山历史古迹区、黄河人文景观区、沙漠风情区”三大旅游景区。磴口有高耸入云的阴山,浩瀚的沙漠,奔腾咆哮的黄河,碧波万顷的绿洲,星罗棋布的湖泊,闻名于世的阴山岩画,水草丰美的生态园,雄浑壮丽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气贯长虹的公路、铁路

    24、黄河大桥,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堂、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汉古墓、阿贵庙、鸡鹿塞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规划区所在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为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古陆之间的断陷盆地,上覆为第四纪冲积-湖积物及风积沙土。因此,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呈典型第四纪地质地貌的区域。在该片区域,在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断陷盆地的堆积物来源有黄河携带的泥沙经泛滥堆积,北部阴山山前连续的洪积扇堆积物,同时又有强烈的西风把乌兰布和沙漠沙粒吹起向东的堆积,因此在地表形成连续的沙丘,及由西向东不连续分布的沙地。在历史上,由于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和泛滥,以及沙漠堆积造成了盆地地形的起伏,黄河在盆地内形成众多的支流及湖泊湿地,历

    25、史上曾记载有黄河在该地区有九条支流和众多大小湖泊湿地,古史称之为“九派”和“屠申泽”等。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水沙相拥,植被相对比较茂盛,有大量的旱生和水生植物。总的来看,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具有强烈特色和典型性。可为磴口县沙漠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3、太阳能资源。该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年日照时数为3181h以上,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以利用太阳能为一些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保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小水电与太阳能互补,利用光伏发电,把它们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提供照明(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路

    26、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播电视、通讯、水泵等动力能源,独立系统与并网双通,综合开发应用太阳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招商引资共赢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和设备用于推广太阳能,充分利用当今国内、国际开发太阳能的热点,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主动出击,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联合。这对促进磴口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风能资源。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区域面积大,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稳定度较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磴口县北部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m/s,年3m/s的时间达6800h以上,大于或等于

    27、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2200-2500h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积大,地形开阔,地热平坦,距电网较近,交通便利,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规划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基础设施条件XX年末全县总人口12.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314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46万人,农业人口6.96万人,城镇化率为43.9%。年末全县牲畜存栏总数39.87万头(只)。其中大牲畜4万头,羊33.71万只,猪2.16万口。XX全县生产总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4.2

    28、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66%和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220元。磴口县有京包兰铁路、临哈公路、丹萨高速公路、110国道贯通磴口县全境,距银川市的机场240km,距乌海机场70km。巴彦高勒镇镇内道路总长39.18km,其中柏油路总长17.43km,占道路总长的49%。主干道硬化率80%,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规划区几乎为无人区,规划区西部有农、牧户20户,其他地区无人居住。规划区内外交通条件便利,沙区紧临京兰铁路、临策铁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等。境内有公路600多km,等级较低。目前磴口县有220kV变电站1座,

    29、磴口县有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5座,主变8台,总容量33.4MVA。35KV输电线路5条,总长127.877KM。到目前为止10KV线路25回,线路总长707.697KM。配电变压器905台,容量129.613MVA。规划区距离磴口县西侧最近处直线距离约5km,沿乌兰布和分洪区岸线建设。通讯设施较完善,京包光纤电缆跨境而过。电力供应充足,电路与华北电网沟通。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我们坚持按照“积极预防,优先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为目标,

    30、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借黄河防淩应急分洪工程乌兰布和分洪区实施之契机,对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规划,一是健全和完善乌兰布和分洪区的工程、管理、防护体系,使分洪区能够“分得进、守得住、有出路”,确保分洪区安全使用和有效库容;二是发挥当地水资源优势,辅以工程措施对分洪区周边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与治理建设,防治分洪区遭受沙源的侵蚀,同时开发沙产业,以沙治沙,促进分洪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是依托分洪区的形成的水面和当地的环境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度假、沙漠旅游。逐步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及周边地区形成多功能、多目标、高效现代的沙漠绿洲区,提高沙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最终实现经济

    31、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2、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的规划原则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治理区目标定位,拓宽生态建设项目的多功能性,广泛引进国内先进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注入治沙全新理念,摸索出一条实现生态治理和资源经济开发的“双赢”之路,并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就新科技、新市场、高标准、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产品商品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

    32、合治理生态区。具体规划原则如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工程、生物等措施统筹安排,明确治理功能区定位,实施分区治理的原则;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保护现有的植被,免遭再破坏,坚持立足现状、满足生存、兼顾长远、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综合治沙的原则;坚持科学、统一规划的原则,结合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功能区地处位置,对分洪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规划。总体布局上以分洪区功能区形成的湿地、水域为核心,围绕核心区对周边区域保护、开发、治理沙漠,合理布局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特色养殖、水产业和旅游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整体效益,并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打造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建设区。在保护与综合治理步骤上,按照近、远期结合,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并


    注意事项

    本文(加强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分洪区综合治理 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