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

    • 资源ID:9779918       资源大小:49.1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第21课 庄子二则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单元要求: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子,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内容分析:北冥有鱼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2、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览时进行的一场辩论,反映了两人敏捷的思维。 二、学习经验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是实虚词,同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积累了一些方法。 2、学生已具备的经历及技能:对于文言文的翻译理解能力,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三、学习重点: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四、学习难点: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感悟自然万物的真理。五、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味

    3、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感悟自然万物的真理。 六、教法设计:诵读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提问法七、学习设计: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八、课前预习设计: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 3、积累本课的文言字词梳理。9、教学教程及教学活动设计:(1)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导语: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原文) 有一个人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前往吊唁,他却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

    4、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你能理解庄子的做法吗?你知道庄子为什么这样吗?庄子回答他的朋友惠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简言之,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

    5、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像四时的运行一样。(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这体现了庄子达观的人生态度,在庄子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2)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一生穷愁潦倒,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不愿做官。庄子才能闻名遐迩,楚王听说后,就派了两名使臣带着重金去聘请他当宰相,却被庄子以“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之中游戏自乐,也不原为当权者所束缚”为理由拒绝了。庄子厌恶虚伪的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不

    6、满情绪。庄子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嫉俗,蔑视名利、痛恨权贵的心志2、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课文选的两则故事第一则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

    7、选自外篇中的秋水。标题是编者加的。北冥有鱼(3)听读朗读1、听读课文。2、读准字音 鲲(kn)徙(x)抟(tun)南冥(mn)3、全班齐诵读课文。(4)读懂文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字词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 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海。那南海,就是个天然的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飞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8、。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5)合作探究1、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参考答案: 第一层:描述鲲鹏形象。 第二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

    9、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6)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7)艺术特色归纳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

    10、象,寓意深远。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小结归纳:北冥有鱼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风而去。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待”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受到了风的制约。如

    11、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小结:文中,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8)拓展延伸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本11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12、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参考答案: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二)疏通文意 1、学生齐读课文。2、重点字词理解。 于:在梁:桥是:这之:

    13、结构助词的乐:快乐安:怎么 固:固然固:本来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完全、确定 循:遵循、沿袭本:最初的话题汝:你 云者:如此如此既已:已经之:它指鱼之乐 3、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

    14、)整体感知1、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5)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

    15、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4)深入理解双方观点。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2、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五)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讨论并自由发言 (六)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16、?(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十、板书设计: 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惠子我非子不知子 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庄子: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 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惠子好辩分析拘泥 庄子智辩欣赏超然十一、教学反思:第22课 礼记二则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

    17、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单元要求: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子,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内容分析:虽有佳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释的观点,指出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二、学习经验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是实虚词,同时对于文言

    18、文的学习也积累了一些方法。 2、学生已具备的经历及技能:对于文言文的翻译理解能力,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三、教法设计:诵读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提问法四、学习设计: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五、课前预习设计: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 3、积累本课的文言字词梳理。5、教学教程及教学活动设计: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

    19、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2)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1)正读音嘉肴(jiyo)自强(qing)兑命(yu)学 学半(xi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虽有

    20、嘉肴(即使)弗 食(不)不知其旨也(味美)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教学相长(增长,促进)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教然后知困(困惑)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虽 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4)翻译下列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

    21、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

    22、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

    23、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幼有所长(zhng)矜 (gun)男有分(fn)谋闭而不兴(x

    24、ng)货恶其弃于地也(w)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4教师点拨。(1) 通假字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选举)矜 、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2) 古今异义词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3) 一词多义 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

    25、作)B予谓 菊(动词,认为)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明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

    26、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七、板书设计: 嘉肴弗食不知旨 类比虽有嘉肴 教与学教学相长 至道 弗学不知善 论证 描述大同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满足生存需求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求 满足精神需求总括全文八、教学反思:第23课 马说韩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

    27、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单元要求: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子,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 内容分析: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28、二、学习经验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2、学生已具备的经历及技能:能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初具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四、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6、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 的 意义,重 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注意文中倒装句

    29、的定语后置句与介宾短语的用法,把握省略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与翻译,理解文章大意。 2.联系所学,讨论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是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感悟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是自己成为社会的有 用之才。六、教法设计:诵读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提问法七、学习设计: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八、课前预习设计: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 3、积累本课的文言字词梳理。九、教学教程及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 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

    30、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