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化学竞赛题氮的氧化物.docx

    • 资源ID:9780761       资源大小:197.0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化学竞赛题氮的氧化物.docx

    1、高中化学竞赛题氮的氧化物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氮的氧化物A组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无关的是A 闪电 B 酸雨 C 光化学烟雾 D 臭氧空洞下列物质中是造成光化学烟雾主要因素的是A N2 B NO C NO2 D SO2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二氧化硫 B 氮气 C 一氧化氮 D 一氧化碳随着机动车的拥有量逐年升高,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气体是A SO2 B NO2 C CO2 D CO在城市空气中含有浓度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A 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 B 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废气C

    2、 汽车尾气 D 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生的废气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 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 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中国和瑞典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了治疗非典的新方法:吸入一氧化氮可快速改善重症非典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一氧化氮对非典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有关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NO可看作亚硝酸(HNO2)的酸酐B NO任意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C 实验室制取NO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D 氨催化氧化可生成NO最近的病毒学研究发

    3、现,一氧化氮对非典病毒抑制作用明显。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A NO是亚硝酸酐B NO只能通过人工合成C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态氮元素的物质的氧化产物D NO与O2按41体积比混合后与足量水反应可完全转化为硝酸据最新消息,我国今年将实现“神舟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 NO遇空气生成NO2C CO2与NO反应生成NO2 D NO与H2O反应生成NO2为了制取碘,

    4、可通过反应:2NOO22NO2 NO22H2INOI2H2O制得,NO在制碘过程中的作用是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催化剂 D 反应物在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能入amol NO、bmol O2、cmol N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 (ac)/(ab) B (a2c)/(abc)C 2(ac)/(a2bc) D (a2c)/(a2b) 将20mL NO2和NH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2比氨少2mL(体积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定),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2 B 23 C 37

    5、 D 34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B 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C 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D 废气排出,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收集NO和NO2两种气体A 都可用排水集气法B 都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 NO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NO2用排水集气法D NO用排水集气法,NO2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某集气瓶内装的混合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棕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

    6、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混合气体可能是A N2 NO2 Br2 B NO2 NO N2C NO2 O2 NO D N2 O2 Br2室温下,将NO和O2按体积比21混合,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30.67 B 46 C 92 D 46到92之间NO和O2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后,得到的气体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倍(不考虑N2O4),则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A 611 B 311 C 21 D 41在标难状况下,往1L NO气体中不断地通入O2,若温度、压强保持不变,则反应后气体体积y与通入的O2体积(用x表示)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把

    7、Al粉和下列氮的气态氧化物混合后,加热至高温,均可生成氮气和氧化铝。若反应后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气体压强的1/2(恒温恒容条件下测得),则氮的氧化物是A NO B N2O3 C N2O D N2O5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 31 B 13 C 12 D 2115L NO2通过水后(未完全反应),收集到7L气体(同温同压),被氧化的NO2有A 4L B 6L C 8L D 12L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A 1/2 B 1/3 C 2/3 D 5/6298K时,把压强都为1.00105 P

    8、a的3L NO和1L O2压入一个容积为2 L的真空容器,保持温度为298 K,容器中的压强最终为A 1.50105 Pa B 在1.50105Pa与3.00105Pa之间C 3.00105 Pa D 小于1.50105Pa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045mol/L B 0.036mol/L C 0.026mol/L D 0.030mol/LaL CO2气体通过足量Na2O2所得的气体与bL NO相混和时,可得到cL气体(相同状况),以下表达式中错误的是A 若ab,则c0.5(ab) B

    9、 若ab,则c0.5(ab) C 若ab,则c0.5(ab) D 若ab,则c0.5(ab)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了,则剩余气体的成份可能是A NO2 B NO C O2 D N2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A 32 B 23 C 83 D 38在一定条件下将a体积NO2和b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a/9体积的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即变为红色,则a与b的比值为A

    10、 16 B 61 C 83 D 38把平均分子量为51的Cl2和NO2混和气体A与平均分子量为48的SO2和O2混和气B同时通入一盛满水的倒立于水槽中的容器里,充分反应后溶液充满容器,则A与B的体积比为A 41 B 11 C 25 D 52将盛有12mL NO的试管倒置在水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氧气后,如果试管内气体体积变为4mL ,同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是A 6mL B 8mL C 11mL D 13mL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一同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约为原总体积的A 1/4 B 3/4 C 1/8 D 3/8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

    11、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了,则剩余气体的成份是A NO2 B NO C O2 D NO或O2将O2、NO、NH3、HCl分别收集于等体积的辊个容器里,用导管把四个容器连成一个整体,若使各种气体充分混和(前后条件均相同),混和后容器中的压强与原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 11 B 12 C 34 D 38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流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A B C D在标准状况下,将NO2、NO、O2混合后充满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

    12、范围是A 0c1/22.4 B 1/39.2c1/22.4C 1/39.2c1/28 D 1/28c1/22.4NO2、NH3、O2混和物26.88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45.75g,气体体积缩小为2.24L,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原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气体体积均为标况下测得)A 5.8 B 11.6 C 23.2 D 40.6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 氧气 B 二氧化氮 C 二氧化氮和氧气 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H2SO4、Na2O

    13、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 CO2,NO B NO,NH3 C CO,O2 D NO2,CO2将0.2mol NO2、0.1mol CO2、0.5mol HCl气体分别依次通入含0.4mol NaOH溶液中,最后所得的尾气的主要成分A NO、CO2 B NO2、CO2 C NO、CO2、HCl D NO2、NO、CO2将NO2、NH3、O2的混和气体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的质量增加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则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A 28.1 B 30.2 C 33.1 D 34.0将

    14、二氧化氮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的混和气体充满集气瓶,然后把该集气瓶倒置于水中,最终可以观察到A 水面上升到充满整个集气瓶B 水面上升到留下原体积2/5的空间C 水面上升到留下原体积3/5的空间D 水面不上升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NO气体,按右图进行实验。当通入相同条件下O2 49mL时,液面仍在原来位置,则试管体积V为A 49mL B 28mL C 30mL D 24.5mL将20mL NO和50mL NO2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假设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是A 10mL B 20mL C 0mL D 30mL 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和一定体积的NO与4

    15、.5体积的氧气组成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3体积 4体积 5体积 5.5体积 2体积A B C 或 D 或三支相同容积的试管A、B、C,每个试管内各盛有两种气体,且各占1/2体积,A管是NO和NO2,B管是NO和O2,C管是NO2和O2,将A、B、C三支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在相同条件下,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是hA、hB、hC,则A hAhBhC B hAhBhC C hChBhA D hBhChA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假设烧瓶内溶液并未扩散到烧杯中)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

    16、的是:A 两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均为1/22.4mol/LB 两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均为1/44.8mol/LC 两烧杯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不一定为1/22.4mol/LD 两烧杯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图1 图2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

    17、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NO2能否支持燃烧”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

    18、行探究。(1)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向烧瓶中加入适量浓硝酸并加热,当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之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烧瓶中,发现木条火焰熄灭。由此他们得出“NO2不能支持燃烧”的结论。甲组同学所得的结论正确吗?请你说明理由: 。(2)乙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一些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受热时也能产生NO2气体,如:2Cu(NO3)22CuO4NO2O2,2AgNO32Ag2NO2O2。他们根据此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加热、夹持仪器未画出),并分别用Cu(NO3)2和AgNO3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当红棕色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带火星的木炭均能复燃,乙组同学由此得出“NO2能支持燃烧”的结论。老师

    19、认为上述两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你认为该实验中选用的反应物是 ,其结论不可靠的原因是 。运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3)丙组同学拟设计一个用较为纯净的NO2气体(无O2产生)来探究“NO2能否支持燃烧”的实验。丙组同学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图是该组同学设计的制取并收集NO2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在方框中将该装置补充完整,并注明补充装置中所用试剂。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有1处错误)。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目的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

    20、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皮管、橡皮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 ,实验所用试剂为 。(4)实验步骤:按右上图连接好仪器。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 。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止水夹K3,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5)指出该套实验装置的错误之处: 。为了证明NO可以与O2和H2O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以下装置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检查装置气密性。 在中间四通直管中装入一定的水,并向左右两侧试管及分液漏斗中加入图示试剂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铜丝从溶液中抽出。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再立刻关闭。 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请你参与帮助

    21、解答以下问题(1)步骤中,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中,当铜丝插入稀硝酸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3)步骤中,中间四通直管中,水面是否变化 (填:上升、下降、不变),写出此时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4)加入石蕊试液的作用是: 。纯净的NO是无色气体且又是自由基,所以很容易与许多分子立即发生反应。在有生命的有机体中会不断地产生NO,并被用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信息。它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1)实验室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22、。若实验室没有铜丝,只有小铜片或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用小铜片或铜粒代替铜丝进行的操作是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 色的,原因是_(填化学方程式)(3)为证明钢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定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制取NO的装置,如图所示: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可以在 (填具体位置)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让反应停下的方法及原因是_。为测定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用于测定m的值。其中E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

    23、甲管有刻度(0mL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用来调节液面高低。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气体(NO和NO2)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2)要测定m值,需要将C中的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酸碱指示剂氧化褪色而影响实验。因此,中和滴定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接口的编号,连结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4)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应进行两步必要的操作:第一 ;第二 。(5)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6)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24、)为V(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则用含n和V的式子表示m 。下图是 A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分子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各物质的化学式为:A ,B ,C ,D ,E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A、B、C、是单质,X、Y、Z、H、J、L是化合物,组成B的元素是绿色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且B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X和J,X和J均为固体,X水解可生成两种碱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有下图所所示的转化关系:(1)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L 、单质C 。(2)物质Z的分子空间构型

    25、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常温下用气体密度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值比理论值偏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在标准状况下,3.36L O2和13.44L N2O4注入一真空容器中,注入2000g水,充分反应后,得溶液(溶液密度为1g/cm3),则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1)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为N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若有20mL NO2和NH3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时,已知参加反应的NO2比NH3少2mL,则反应前NO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把盛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1)若

    26、一段时间内水上升且充满试管,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最简整数比是 ;(2)若一段时间后上升的水只升到试管容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最简整数比是 。将V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之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 ,B气体是 。(2)A气体的体积为 ,V值的取值范围是 。将含有mmLNO和nmL NO2气体的量简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mL O2。回答:(1)若mn,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为 mL。(2)若mn,则充分反应后量简内气体的体积为 mL。(3)若mn,

    27、则充分反应后量简内气体的体积为 mL。在一支容积为VmL的量气管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于盛足量水的水槽中,若完全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ymL。设原混合气体中NO2为xmL,请写出x的3种取值范围不同时,y与x的函数关系。序号x的取值yf(x)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质不能扩散出来)。(1)用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用NH3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3)用NO2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容积的2/3处,则溶液的物质

    28、的量浓度为 ;(4)用NO2和O2按4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假设一个30mL NO2和O2的量筒充满该混和气体,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最后余7.5mL 气体,求原混和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一定量的NO和一定量的O2充分混合反应后,其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20倍。求混合前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标准状况下2240mL的NO2和NO的混合气体与1120mL O2混合后,再充分与水作用,剩余280mL无色气体,而所得溶液体积为1L。问:(1)若所得HNO3浓度为最大,原混合气体中NO2、NO的体积各为多少?(2)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

    29、少?已知NOxNH3N2H2O可治理工业废气NOx。现有NO和NO2混合气体3L,可用同温同压下3.5L NH3恰好使它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和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多少?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现有NO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共9L,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试求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后所得气体的体积V(同温、同

    30、压,用X表示),并在右图的VX坐标中作出相应曲线。(不考虑N2O4,空气以V(N2)V(O2)41计算)有一容积为amL的集气瓶,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后的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反应停止后,一部分水进入集气瓶,形成稀HNO3(假设溶质不向外扩散)(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空气中N2与O2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且不考虑2NO2N2O4)(1)当收集到NO2为amL时,所得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若与水作用后,集气瓶中余下的气体全部是N2时,原来收集到的NO2的体积为_mL;(3)若与水作用后,集气瓶中余下的气体是N2与O2,则原来收集到的NO2的体积V的范围是 ;(4)若收集到的NO2体积为3a/4mL,计算所得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B组某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L/mol,该温度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均为气体。将集满二氧化氮气体的烧瓶(容积为1L)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到某一位置后不再变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化学竞赛题氮的氧化物.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