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docx

    • 资源ID:9801678       资源大小:47.98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docx

    1、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一、历史阶段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近代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线索 1、列强侵华史:(也就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5次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2、900年)2、中国人民抗争史: 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救国救民道路的摸索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方案,民主共和方案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略)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原因(略) 进一步发展(也称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原因略)典型题例: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出现三种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工业、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线索 1、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国共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4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本线索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例:清朝前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对外政策等方面有何主要不同?这种不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答:政治上: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日益腐朽没落

    4、,危机四伏;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于受到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增长。思想上: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专制;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已普及。对外政策上: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英国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殖民势力遍及世界各地。上述不同带来的影响:使得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与世界隔绝,日益腐败落后;英国发展成为世界最强的殖民国家。这成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_?2、英国为何走私鸦片?3、战争经过:爆发(1840)扩大(19

    5、41)结束(1842)4、战争影响:南京条约签订及危害例:清政府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帝,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结合南京条约的影响,评述董宗远上述观点。答:上述引文表明,董宗远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屈辱求和,将会招致多方严重后果,因此,他反对签订和议的做法。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国威自此损矣。中国边疆出现危机“边境自此多事矣”。条约还规定了巨额赔款,开放五口通商 ,中英商定关税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等主权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摧

    6、残了中国经济 “国脉自此伤矣” ,而且,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并最终汇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洪流乱民自此生心矣。董宗远反对签订 南京条约 ,这是正确的。史实证明签约后的后果十分严重。但是,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 , 他不仅害怕对外有损封建统治的“国威”,而是更害怕对内难以控制人民, 担忧“乱民自此生心” ,所谓“ 乱民 ”,是他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对人民的诬称,董宗远的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已深感危机的封建国家官僚,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对鸦片战争战败所产生的无穷忧虑。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目的、借口、签约2、辛酉政变中外发动势力勾结三、中法战争(略)四、

    7、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边疆出现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扩张,征韩侵华。 2、主要战役是_、_、_、_3、结果:马关条约及影响例:结合国际国内的局势,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这场战争对日本产生了那些影响?有一位史学家说到:“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除割地、赔款之外,更重要的影响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震荡。”请用史实评述这一观点。答:(1)甲午战争爆发原因: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瓜分世界的局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天皇专制政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此时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正在相

    8、互组合、较量,主要力量正集中于欧洲地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为日本侵华提供了良机。(2)对日本的影响:刺激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欲望,为在中国的扩张和大规模的侵华打下了基础,巨额的赔款,大大增加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雄厚资本,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割占台湾、澎湖列岛,更有利于其殖民掠夺。(3)这位史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除了割地、赔款外,更大的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出现唤起了中国先进人物的觉醒,认清了当时危亡局势,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这就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震荡。表现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看到了民族危亡的现状,掀起了救亡图强的

    9、维新变法运动。促使了统治阶级的分化,以光绪帝为代表的较开明的统治者,能正视现实,支持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疯狂反对变法。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反帝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面貌,正在积聚力量,进行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准备。在思想界和教育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和去外国留学的热潮,总之,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出现了极大变化。4、失败原因:(略)5、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9世纪后,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资本输出为主:(主要方式:争做债主,抢夺路权、矿权,争相开厂)瓜分的高峰: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

    10、国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进行的斗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1、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理论依据:(略)3、经过:金田起义(1851)武宣称王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天京定都(1853、正式建立与清对峙政权)军事全盛(1856、北伐、西征、东征)天京变乱(1856、由盛转衰)天京陷落(1864、失败)4、革命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资政新篇 注意比较(略)5、失败原因:(略)二、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1、原因:民族矛盾激化 (注意与太平天国运动比较)2、口号:扶清灭洋 (注意评价) 进步性:此

    11、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具有爱国性质,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局限性: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2、康、梁的思想特点(略)3、变法内容及影响4、戊戌政变5、失败原因:例1:比较说明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由此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答:明治维新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

    12、业革命,没有太大的力量进行对外侵略;戊戌变法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疯狂瓜分世界。 从历史根源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日本长久,所以封建势力也较日本强大,故变法遇到的阻力较大。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人民群众和地方实力派的支持。明治维新是在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与中下级武士以及部分要求革新的地方大名联合进行的武装倒幕运动之后,由掌握实权的明治政府实行的。 戊戌变法中的百日维新仅对旧制度提出了改革,遇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时,立即失败。推翻幕府后,明治维新建立起以天皇的地主

    13、资产阶级专政,着手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的经济基础和改革的政治力量都很薄弱,因此无力与封建顽固势力对抗,必然失败。例2:19世纪末 ,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 ,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概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比较这两次运动失败原因的异同点:这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答:(1)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 的签订,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接近完成。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他们便把瓜分矛头

    14、指向中国这块半殖民地,在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 (3)贡献: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起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时,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口号,英勇抗击侵华的八国联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并重创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4)失败原因:相同点反对势力大于维新派和义和团的力量;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阶级身上;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压下失败。不同点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

    15、广大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 、自发性、涣散性。 (5)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自发的盲目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亡。四、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背景: 民族危机加剧(根本原因)清政府的新政使各种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思想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组织基础)2、概况:(略)3、败因:(略)例:试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答:相同点:历史背景:都

    16、发生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清政府政治腐败,对外屈膝投降,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内容:都主张学习西方。目的:都希望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都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都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妥协性。失败原因: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局限性,又脱离广大群众,以致失败。结果有相同的一面:即最终都失败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同点: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法令被废除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主张不同:戊戌变法要求保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17、制度;辛亥革命则要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手段不同:戊戌变法是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辛亥革命采取革命手段;自下而上进行革命。五、资产阶级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哪几次短暂发展的时期?试述每次发展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受挫的原因。据此你可以得出什么基本结论?答:(1)经历了1895年至1898年的初步发展,1912年至1919年进一步发展两个时期。(2)第一次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18、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受挫原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使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严重阻碍。(3)第二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倡导实业救国;“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影响: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军阀,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受挫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资本主义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4)基本结论:资本主义作为新兴的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要发展;封建势力,特别是帝国

    19、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1、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意义、前后区别、性质) 例: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答:(1)不同点: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

    20、主义思想。维新思潮中有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民主革命思想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维新思想不主张用暴力变革现实,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逐步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接指向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

    21、思想上的准备。(3)维新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2、五四运动(背景、概况、意义、性质)例:比较前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性质、目标、内容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指出前者对后者在社会实践上产生的影响。答: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后者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力的各阶级、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前者的目标是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标是

    22、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中国主权和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前者提倡民主和科学,用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武器反对儒家传统思想道德;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新思潮的主流。前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结合,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影响: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发了一批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站在运动的前列,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

    23、挥了主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十月革命的大力宣传,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从中成长起来的先进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物,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3、中共党诞生(1921年7月)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三、国共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各怎样主张“走日本人的路”、“走英国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结果各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由“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答: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走日本人的路”,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要在中国兴民权,设议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结果因遭到封

    24、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严复主张“走英国人的路”,他深受英国政治思想的影响,译有英人大量著作,主张维新,宣传进化论,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却未成现实。孙中山主张“走美国人的路”,他力主暴力革命,主张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设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结果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受到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影响,主张“走俄国人的路”,曾仿照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模式,在一些城市发动工人起义和武装斗争,未取得有效成功,王明曾坚持城市中心,发动武装暴动,使党损失重大。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无产阶级从城市转入农村,创

    25、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从此,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即先夺取农村政权,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路。例2、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最终结果怎样?答:变化:(1)30年代初,中国呈现国共政权对峙和内战的局面,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日益尖锐。(2)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此后直至抗战胜利,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的

    26、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策:(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继续“围剿”。(2)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被迫联共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承担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任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结果: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例3、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对于西

    27、安事变,中国、国际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答:发生的背景与经过:(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面对日本的大举入侵,以蒋介石首的国民政府连连退让,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促使国民党内部分化。(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4)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止内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5)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8、,都遭到无理训斥,便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内外引起强烈而复杂的反响:(1)日本帝国主义力图借此进一步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2)英美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3)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力主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夺取统治权。(4)国民党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5)中间阶级的大多数人赞成抗日,但是担心事变会引起更大的内战, 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的自由。(6)广大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要求

    29、杀蒋。(7)中共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例1、分别概述抗战过程中两个不同战场状况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概要指出两个战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答:(1)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会战,结果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丧师失地,人民遭殃。抗战相持阶段,由于受日本诱降政策影响,国民政府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正面战场形势恶化,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失败。(2)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a.抗战初期,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根据地。b.抗战相持阶段,日寇集中进攻根据地,中共为巩固和扩

    30、大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克服了根据地艰难困苦的局面,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国内外有利条件下,展开大反攻取得抗战胜利。相互关系:(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关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确战场不可能坚持到底,战略反攻就不可能到来。(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战场互相配合,都

    31、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例2、20世纪20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上述各方面中能得出哪些认识?答:特征:由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则产生分裂与斗争。(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影响:(1)第一次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政权十年内战的局面,给日本扩大侵以可乘之机。(3)第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