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docx

    • 资源ID:9942178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docx

    1、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1. 内陆循环与陆地内流区的水循环内陆循环是指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指外流区域)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它既包括陆地外流区域的水循环,也包括陆地内流区域的水循环;而陆地内流区的水循环,只属于内陆循环的一部分。2.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水利资源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冰川、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地下淡水。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上说的;水能资源是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它取决于河流的落差

    2、和径流,是从发电的角度上说的;水利资源是泛指航行、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能的利用。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千米,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而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3. 国土与领土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它包括陆地、河湖水面、领海范围以内的滩涂、大陆架以及它们的地下和上空,其内涵不仅仅限于“领土”和“土地”,是国家主权管辖的疆域内全部资源的总和。而领土仅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陆地。4. 矿物与矿产、矿石矿物是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

    3、质或化合物,它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而矿石是指矿体中开采出来的有用矿物、伴生矿物的集合体。矿产则是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它是指对人类有用的矿物,它不但包括固态的矿石,并且还包括有液态、气态的有开采价值的矿物质。5. 光热条件中的光与热光是指光照,光照条件的好差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因太阳高度、去量、地面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它有两种效应:一是热效应,即把辐射能转变为热能,引起地面温度的变化。另一是光效应,通过太阳光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热是指热量,主要是指太阳辐射量所引起的热效应,以太阳辐射量的大小表明热量的

    4、多少,在气候学上常用温度来表示热量。光照条件好不一定热量条件也好。6. 海洋能与潮汐能海洋能是指海水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能、势能和热能等自然能量,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以及海水运动过程中因温度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海水温差能、盐度差能等。而潮汐能是海洋能的一种,是由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导致的,通常分布在某些狭窄的海湾、海峡和河口区。7. 大气降水与大气降雨大气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霰、雹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称。而大气降雨仅指滴状的液态降水。8. 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是六大板块之一,又叫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它既包括大陆部分也包括海洋部分,而,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中的

    5、一个板块,它是一个大陆板块。9. 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正在运行的尘粒和固体小块。而流星现象则是流星体运行中闯入地球大气,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光迹的现象。未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10. 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黄道是天球上的一个大圆,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面无限延伸与天球相割而成,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不能讲黄道就是地球公转轨道。11. 草原与草甸草原是在温带干旱气候条件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属于地带性的;而草甸则指发育在中等湿度条件下的一种非地带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类型。“日影”问题一. 日影朝向(一)分布规律1. 日影朝向始终在观

    6、测者所见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2.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3)极点:北极点

    7、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3. 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二)应用意义1. 据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西方,日

    8、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2. 据一天中日影朝向情况,推测当地地方时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3. 据正午日影的朝向,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及大体纬度位置(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除外)或北极点。(3)一年中正午日影一段时间朝向正南方,一段时间朝向正北方,则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二. 日影长短变化(一)变化规律1. 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2. 一年中,6月22日南半球有白昼

    9、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短。12月22日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二)应用意义1. 据一天中日影长短情况,推测观测点的地方时如:日影达一天中最短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2. 据一年中正午日影长短情况,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季节等。(1)6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2)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

    10、季。(3)非二至日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日影与物体重合),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4)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处于冬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冬至节气。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不为零),则该地处于夏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夏至节气。中国自然灾害行政区划中国自然灾害行政分区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制订减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提供依据。由于我国各种计划的实施是以行政单位为主,因此有必要在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编制的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划、经济区划进行适当的调整,编制以行政区界线为边界的区划图,以利于增强该图的实用性。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

    11、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划分了自然灾害行政分。东北灾害区(I) 本区包括东北三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是全国最重要的粮豆产区,又是重要的天然林区。其主要灾害是: 1.森林灾害东北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森林面积近4000万公顷,是全国主要木材产地。在春秋季节,本区干旱多风,易于发生森林火灾。1987年5月大兴安岭林区发生持续1个月的特大森林火灾,过火林地总面积达114万公顷。森林病虫害也是本区重要自然灾害。 2.农业灾害对农业而言,北部松嫩平原主要农业灾害是胝温冷害,低温冷害平均45年一次。在灾年,农作物平均减产1335,严重冷害年可减产500万吨以上。此外,干旱、洪涝、冰雹等对

    12、农业有严重危害。以辽宁而言,40年来由于农业灾害减产幅度在150万500万吨的年份有7年以上。 3.洪涝灾害东北地区主要水系有松花江和辽河,历史上水灾不严重。近代以来,由于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洪涝和干旱灾害加剧。下辽河平原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灾损失也急剧增长。1985年辽河洪水淹没耕地9.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连同风暴潮和涝灾,总损失高达47亿元。此外,辽宁南部的地震和山区的滑坡、泥石流也是本区重要灾害。 2.黄淮海灾害区(II) 本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及北京市和天津市。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仅次于东北平原的第二大平原,面积约30万

    13、平方千米,占全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有耕地18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六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达,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农产品产量占全国较大比重。本区自然灾害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首先,在季风气候影响下,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这一地区是我国东部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水灾危害也很大。水旱灾害范围广、频次高,居于全国各灾害区的前列。中国自然灾害行政区划水灾黄河是我国历史上水患最多的河流。在过去的2000年中,意决口1500次。海河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洪水,1963年海河大水,淹没104个县,经济损失达60亿元。淮河也是经常泛滥成灾的河流,1975年淮河大水,受灾农田达113万公顷,经济损失达100

    14、亿元。旱灾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6.5,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占全国的32.1。地震华北地区是我国严重的地震灾害区。1688年郯城8.5地震,1679年平谷8级地震,1830年邯郸7.5级地震,1937年菏泽7级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滦县7.1级地震等都发生在这一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虫灾该区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蝗患区,如1972年的大蝗灾使山东省700万灾民背离家园。此外,这个地区干热风、霜冻、雹灾等气象灾害也很严重。海冰、温带风暴潮、;赤潮灾害为全国之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

    15、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结果,已引起天津、北京、石家庄、保定、新乡等许多城市地下水漏斗深陷,地面发生沉降,近海地区则引起海水入侵。燕山、太行山等山区崩、滑、流灾害也很严重。黄淮海地区是小麦锈病,玉米斑病等最严重的流行区,每年因病虫害约损失数百万吨粮食。 3.内蒙古东部灾害区(III) 本区包括内蒙古(除西部阿拉善盟)和宁夏、农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河套平原是北方重要的农业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本区处于夏季风的边缘地带,季风势力稍有变化即受到影响,一般雨量变率为3050,大水和小水年的极端变率达20倍以上,降水保证率低,是粮食和牧草产量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

    16、、风灾、沙暴、霜冻等。干旱是本区的主要灾害。据近百年资料统计,本区平均2年一小旱,7年一大旱,近30年来旱情发展,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本区又是全国有名的大风和沙暴严重危害区。大风与寒潮天气有关,尤其是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北侧,风少频率和强度都明显增大。本区春秋都有霜冻,秋冻危害面积更大,是影响本区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原因。此外,冬季的雪灾对于牧业也是重大威胁。而对于河套平原来说,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土地沙化也有较大的威胁。地震也是本区的重要灾害,主要集中于贺兰山和阴山地带。 4.晋陕灾害区(IV) 本区包括山西和陕西,大部位于黄土高原上,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现有耕地720万公顷,占全国耕

    17、地面积的7.5,为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商品粮产区。煤炭储量及金属矿藏均十分丰富,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高耗能工业的物质基础。作为发展我国西部经济的前沿,在国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水土流失、干旱、地震等。陕北和晋西黄土高原是强烈水土流失区,年输沙量达14亿吨之多,尤其是陕北高原的8.4万平方千米,年输沙量达8.4亿吨,即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万吨/千米2。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本区多暴雨有关,全年土壤侵蚀总量主要是几次特大暴雨所造成。水土流失是本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流失的土壤汇入黄河,使下游河道淤积抬高,增加了下游洪水威胁。因此,发展坝系农业,治理水土流失是本区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发

    18、资源的一个关键。此外,由于降雨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本区干旱也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陕北高原平均三年两旱,以晚秋干旱为多。本区沙暴和冰雹也是有发生。晋西大于12米/秒的大风日数每年达4060天。渭河平原和汾河河谷平原既是本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业集中分布带。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地震。1920年发生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五省的大旱灾,受灾人口达2000余万,死亡50万人。该区也是地震频繁的地区,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灾害殃及9个省近百座县城,死亡83万余人,为世界死人最多的地震。晋陕灾害区是我国滑南的洪水和农作物病虫害很严重。 5.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灾害区(V) 本

    19、区包括上海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市,位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具有世界其他亚热带地区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经过长期的开发,本区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产业带的龙头位置,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旱涝灾害本区的季风环流影响下,以梅雨为得要天气特征。由于冷暖空气强弱变化不定,加上台风的影响,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洪涝危害极为严重。据19511978年资料统计,本区洪涝与干旱机遇分别为43和48。由于地形的影响,一般丘陵地区较易发生干旱,尤其是伏旱。而平原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荆江和汉江河床抬高

    20、,湖泊缩小,洪水威胁严重。其中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洪水灾害最严重,太湖和里下河地区由于排水出路不畅,涝灾比较频繁。由于本区气温高,积水洼地多,洪水之后常引发瘟疫流行。1931年长江中下游大水后,武汉地区农民因肠道传染病死亡22。台风灾害台风、风暴潮的威胁在全国九大灾害区中仅次于两广、海南、台湾灾害区。每年68月都可能有台风登陆,对城镇、航远、农业、旅游等有严重威胁。以台风影响最轻的上海市而言,在18841985年的102年中,共有104次热带气旋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1915年台风过境,黄浦江沉船无数,浮尸200余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灾则以长江口至钱塘江口带最重。此外,台风往往带来暴雨,引发洪水。

    21、1990年台风使福建省受灾农田93万公顷,倒房15万余间,死亡588人,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此外,长江下游到南岭地区雷雨大风和龙卷风较多。上海是国内龙卷风重灾区,19501990年间共发生85次,死亡133人。中国自然灾害行政区划 生物灾害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稻产区,也是水稻病虫害最严重的地区,仅灌输扬州地区,1972、1975、1980年即因稻白叶枯病损失稻谷15万吨。地质灾害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19211965年上海市累积下沉1.76米,最大2.63米。苏州、无锡、常州等市也分别下沉1米左右。近年来沉降速率加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则以鄂西、湘西、福建、

    22、江西等省较重,尤其是长江三峡地区滑坡、崩塌灾害举世闻名。地震该区是我国地震最少的地区,仅福建沿海为一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曾有8级地震发生,江、浙、沪的东部也有潜在地震的影响。 6.两广、海南、台湾灾害区(VI) 本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在全国九大灾害区中,整体经济实力(未包括台湾)仅次于华东和华北区,目前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发达。本区主要灾是是:台风灾害本区灾害以台风最突出,登陆的台风次数以广东最多(占全国的38.6%),台湾次之(20.7%),海南第三(20.5%)。80年代台风造成广东经济损失的100亿元以上,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972年台风袭击广东

    23、,死亡6万7万人;9107号台风在汕头登陆,损失25亿元。台风平均每年造成台湾死亡102人,倒房3696间。台风往往带来暴雨和风暴潮灾。旱涝灾害本区降水变率较大,旱涝时有发生。洪水主要由暴雨和台风引起,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平原损失最大。1959年台湾因热带气旋引起大洪水,受灾面积达1365平方千米,人口30万,死亡千余人,估计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新台币。由于降水分配不均,干旱威胁也大。1943年广东大旱,死亡约300万人,是世界性大灾难之一。1991年华东大水时广东大旱,受灾农田130万公顷,损失粮食45万吨,经济损失20亿元。 3.地震灾害本区地震以台湾最重,海南及广东次之。17361946年的

    24、210年中,台湾共发生大地震37次,其中较重的19次震灾共死亡1.1万余人,倒房9.8万间。 4.低温冷害本区热带物园曾出现多次低温冷害,例如1976年春海南橡胶园受冷害,胶树受灾率达50.6%。 7.云贵川灾害区(VII) 本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总面积11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人口1.8亿,占全国的16,居住着30余个少数民族。本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50左右,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5。全国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主要灾害有: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干旱发生频率高,遍及全区,云南高原尤为严重,平均每年有50个县次受灾。据统计,13001979年的680年中,

    25、云南大旱75年,平均3年一小旱,9年一大旱。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以春旱为主,四川、贵州则以伏旱和夏旱为重。19231925年的四川大旱,死亡10万人。19291932年又连续干旱4年,灾害波及甘肃、陕西,死亡1770万人。云南1988年因干旱不能正常发电,导致工厂停产,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地震及地质灾害本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国内主要发生区。地震发生的频率仅次于西藏和新疆,而密度则是全国第一,是我国地震强度最大的地区。解放以来共发生7级及7级以上地震11次,占大陆区地震总数的1/2。崩、滑、流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每年发生滑坡数万次,泥石流沟数以千计。四川盆地北部1981年夏遭特大暴

    26、雨,发生滑坡、崩塌6.8万处,毁房7.4万间,6万人无家可归;云南禄劝1965年发生山崩,埋没5个村庄;四川每年暴发较大泥石流100余次,有40个县城受到泥石流的威胁。仅80年代,山地灾害就造成四川2000人死亡和2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山地灾害威胁着交通运输,宝成铁路有崩塌101处,成昆铁路有183处,沿线泥石流沟数以百计。1981年7月9日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毁桥梁,442次客车失事,死亡275人。洪涝灾害洪涝也是本区主要灾害之一。四川盆地于1951198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涝21年、大洪涝8年,其中1981年暴雨洪水使138县受灾,倒房153万间,死亡1358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以上。云

    27、南1931年暴雨,引发金沙江、大关河洪水,两岸田地房屋被冲毁,溺死人口甚多,仅宜宾一地就捞尸千具。森林火灾与农作物病虫草害云贵川是我国森林火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农作物病虫草害、低温冷害也经常发生,云南恶性杂草年损失达2.8亿元。 8.新疆、甘肃、阿拉善灾害区(VIII) 本区包括新疆、甘肃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在诸灾害区中面积最大,人口密度仅高于青藏高原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内高山盆地相间,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90。在全国来说,本区气候最干旱。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经济相对不发达。本区大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内蒙古阿接善地区在100毫米左右,塔克拉玛干沙漠不足25毫米。全区

    28、95以上的耕地需要灌溉,形成围绕水源地的绿洲农业,耕地面积仅64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63%,所以农业旱涝灾害面积的比重在全并不大。旱灾的成灾面积与耕地面积分布规律基本吻合。畜牧业同样遭受旱灾威胁。在山麓平原地区也有局部地我暴雨洪水(如甘肃河西走廊等)和融雪洪水发生。中蒙边境和新疆西北部是西北气流强盛地带,平均每年大风日数5080天,加之沙漠广布,一般风速68米/秒即可形成风沙天气,并加速土地沙漠化的扩大,这是本区灾害特点之一。此外,雪灾、冻害、沙尘暴、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农业病虫害也多有发生。 9.青藏高原灾害区(IX) 本区包括青海、西藏地区平均海拨45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29、高原。全区人口仅655万,占全国人口的0.58%,人口密度最低,工农业生产不发达。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灾害损失绝对值也低。本区地震十分活跃。据统计,19011980年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714次,占全国的19,仅次于台湾。由于人口密度低,震害损失小。1950年察隅8.6级地震,我国死亡2486人。本区地质灾害严重,以滑坡、泥石流、土地冻融为主。本区气象灾害以雪灾为主,19541989年青海发生大雪灾8次,共损失牧畜600余万头,占灾害损失牧畜的71。除雪灾外,干旱、霜冻、冰雹也常有发生。秦皇岛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北方的不冻港秦皇岛的名字,和秦始皇是有关系的。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

    30、经到全国各地巡察,也曾到秦皇岛一带巡视,秦皇岛由此得名。1986年,在秦皇岛北戴河区发掘出的秦始皇和秦二世东巡渤海时的行宫遗迹,证明了这一点。其实,秦皇岛的出名,不在于名字的来历,而在于它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不冻港。秦皇岛在天津港以北大约一百多公里,本来,纬度越高气候越冷,可是在过去的年代,许多船只在严寒的冬季都不往天津港去,而改泊在秦皇岛,这是因为,秦皇岛港在冬季不结冰,可以照常通航。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秦皇岛港在天津港以北,反而是个不冻港呢?我们知道,一般河水在0时开始结冰,海水因为含有盐分,结冰的温度就更低些,也就是说,含盐分越多,越不容易结冰。秦皇岛港附近没有较大河流注入海洋,海

    31、水含盐分较高,所以不容易结冰。而天津港位于海河口附近,海河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冲淡了海水,使海水所含盐分变少,这就是天津港比秦皇岛港容易结冰的原因之一。秦皇岛港是建在一座小山边的。这座山是燕山余脉向东延伸的部分,山体紧逼海边,海港依山建立,港湾面临较深的海区。我们知道,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贮热仓库,它能够吸收和贮藏大气的热,并且把热保存起来,严冬来到以后,海洋缓缓地把热放散出来,减轻冬季严寒的程度,因为秦皇岛港的海水深,海水贮藏的热也比天津港的多。这是使秦皇岛港冬季不冻的又一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海流。海流对秦皇岛成为一个不冻港,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流经秦皇岛的海流,是从黄海流来的一股暖流,它给秦皇岛带来的热,使得海水不易结冰。这股暖流流经的地方,正好形成了一条不冻的航道。上面三个原因,就是秦皇岛港严冬不冻的秘密。今天,通过输油管道从大庆滚滚流来的乌黑发亮的原油,在这里装上油船;山西煤海的“乌金”,沿着京秦电气化铁路运到港口,在这里装上煤船,运往四面八方。因此,秦皇岛港一年四季是一片繁荣景象,万吨巨轮和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如同穿梭。绵长的山脉峭拔的峰峦在我国地形图上,为什么西部多涂着棕色或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或黄色?翻开祖国的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涂着棕色和褐色,而在东部则涂着绿色和黄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地形图上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