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docx

    • 资源ID:9947562       资源大小:42.11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docx

    1、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第一章主观题1 、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2 、列举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教学

    2、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3 、简述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 视觉教育阶段(20 世纪初30 年代) 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视觉教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感觉论、直观教学原则。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实际30年

    3、代后期,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人们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该名为视听教育分会。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为视听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从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最具有代表性,被视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被称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实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 视听传播阶段(

    4、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与此同时,由拉斯维尔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影响教育领域,有学者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上述背景推动了对教育传播的重视,提出了视听传播的概念。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来美国国防教育委员会进行课程改革运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教育效果进行研究。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上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个别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早期系统观。

    5、 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此后,AECT又在1972年、1977年两次对定义进行修改,并在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注意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现在) 1994年AECT对教育技术重新定义并出版专著。这一阶段的主要媒体是原距离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激光视盘等,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学习理论、构件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

    6、历史: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电化教育的出现(19201949) 1)视听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从美国购进幻灯片、电影片、进行科学种棉教学 2) 电化教育名词的出现 1933年首先提出电化教育的名词 3) 兴办电化教育专业 1936年江苏省教育学院设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194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系 4) 建立电化教育机构 1940年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60年代) 49年上海、北京进行俄语广播教学 58年天津广播函授大学 60年上海、北京、沈阳创办电视大学 学校电化教育课

    7、 成立电化教育馆 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 学校电化教育:大量购制电教设备;制作和发行电教教材;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电化教育名称的争论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90年代现在) 教育技术名称的使用 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5 说说你对

    8、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是以先进的理论为知道的教学实践活动,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教育技术自己的理论。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这是教育技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后才确定的,它标志着教育技术在观念上已经从传统的“教”向“学”转移。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资源不断变化和丰富

    9、,为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迫使人们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6 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教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常规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使用与评价技术,各种常规媒体的组合应用,利用常规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管理教学等。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

    10、统方法论的应用与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科学测量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的形式、特点、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管理方法、教育技术的专业设置、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等的研究。 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研究、开发与运用。 7 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 视觉教学阶段是以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为主要媒体,以感觉论和直观教学

    11、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教育阶段以语言实验室、有声电影、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传播阶段以卫星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早期系统观为主要理论依据。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

    12、内容。 9.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拓展、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拓展、丰富了学科的学习内容。还可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整合学习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和主动构件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

    13、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十分强调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它是十分具体的, 又是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只是该课程的基础,许多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不可能涉及。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相关学科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充实和完善学

    14、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第二章主观题名词解释: 1.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更高水平认知活动。 2.随机通达教学:对同意内容的学习要分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把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并与不同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针对情景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15、 3.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所以,该教学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简答题: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2.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强调学习过程 (2 )强调直觉思维 (3 )强调内在动机 (4 )强调信息提取 3. 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l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

    16、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 组块理论:这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l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

    17、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5.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教学原则?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强化。 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 小步子原则。 及时强化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低错误率原则 6.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有哪些借鉴? 行为主义方法所包含的许多合理部分强化规律等,在教学中特别是语言教学中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技术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借鉴: 1)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

    18、辅助教学的借鉴: 积极反应原则。不主张完全由老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教学教材和教学机器,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学习。 小步子原则。将教学内容按内在的联系分成若小的步子编成程序,步子由易到难排列,学生每次只走一步,做对了才可走下一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这就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从而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及时强化原则。要求每一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学生立刻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告知学生结果,也就是给予学生反映的及时强化。 自定步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不强求统一进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以他自己最适合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速率来处理问题而不受

    19、其他人影响。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稳步前进,当然,这一原则是以个别化教学方式为基本前提的。 低错误率原则。少错误或无错误的学习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借鉴: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知道原则,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7.苛勒的顿悟说与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苛勒的顿悟说认为,学习并非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也不是侥幸的试误,而是通过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现实的,是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和顿悟而

    20、组织起来的一种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是顿悟,而不是像行为主义认为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知识要以适合不同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表征出来 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方式 9.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教育技术有什么影响? 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

    21、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 组块理论:这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10.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为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22、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随机通达教学 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12. 支架式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13. 谈谈你对各种不同流派的学习理论的认识。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

    23、靠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知识被动得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是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论认为,学习是把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再经过各种方式加工后被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一定的线索提取出来,作用于环境。

    24、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由于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可能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由于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们的规律不可能用一种理论

    25、来全面概括过解释。每种理论或学说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 第三章主观题名词解释: 1.传播 : 传播(communication )原指“ 通信、传达、联系” 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 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 ,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 2.教育传播 :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

    26、息交流活动。 简答题: 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有哪些类型?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2.要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应遵循哪些原则? 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3.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 景物亮度 周围环境的亮度 4.何为“ 心理趋合” ?何为“ 画面平衡” ? 答:心理趋合是指利用的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画面平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5.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应用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征? 以教学电视软件编制为例,欲使电视直观生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则在空间感知方面,应要求画面的构图

    27、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 线条、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要符合对象的内涵,充分利用透视、重叠、阴影等构图技巧提示对象的深度等;在时间感知方面,要善于调动一切手段,如对象运动的快慢、急缓、音响强弱变化、抑扬顿挫,让对象的本质暴露无疑,从而是学习者自然的分清主体的对象和陪体的背景,主体的解说和陪体的音乐等;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方面,要在视听上重彩浓墨,形声并茂,以激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引导和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6. 简述“ 经验之塔” 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答:(1 ) 内容:“经验之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1 )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28、 设计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2 )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 野外旅行 参观展示 电视和电影 静态图象、广播、录音 3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2 ) 基本观点:“ 塔” 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7. 简述拉斯威尔传

    29、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1)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又称为“5W 模式”,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 个问题:Who , Say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从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的5 个传播要素,得到传播研究的5 大内容: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 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问题 ; 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穿传播对象的关系 ; 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

    30、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 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受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缺陷:忽略了“ 反馈” 的要素;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没有重视“ 为什么” 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2) 香农 韦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并带有反馈。模式中信源(传播者)和编码器往往是同一个人,信宿(受传者)和译码器也是同一个人。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编码器转化为语言、文字、图画、动作和表情等各种符号和信号,信号通过空气、纸张、身体、面部表情等传播媒体(信道)传递给受传者,受传者经译码器转化成符号并

    31、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新宿- 受传者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号。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 3) 贝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行为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1 )研究信源和编码者,需要考虑他们的传播技术、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所处的社会系统及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等。(2 )在传播过程中,信源- 传播者可以变为受传者,受传者也可以变为传播者- 信源。所以,影响受传者与译码者的因素与传播者、编码者一样,也包括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诸项。(3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主要包括符号、内容、处理与通道。 贝罗的传播模式比较适合用于研究和解释教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