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099978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95KB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乘加、乘减
教案设计
学校:
永安乡完小
执教人:
黄海涛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1.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今天老师看看谁的反应和计算又快又准,如果谁算对了苹果就给谁,可以吗?
2.课件出示小熊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
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列式:
3×4=4×3=3+3+3+3=
2.图2:
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
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
小组商量讨论。
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列式:
12-1=3+3+3+2=3×3+2=
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板书:
3×4-1=11
3.图3:
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板书:
3×4-2=12
三、课堂练习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4-6题。
3.开放题:
请同学们算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
同学间互相交流,请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
如:
数;直接说;乘加、乘减。
四、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名师课堂第27页练习题。
第二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于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出示三角板问:
“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
三角板
师:
“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
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
生:
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
谁能指出角在哪里?
生:
·
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
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
门、黑板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
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
师:
打开课件
-1-
师:
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
还有··
生:
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
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
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
还有足球门。
师:
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
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
剪刀、吸管、水管
师:
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
试一试
生:
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
2、折一折
师:
同学们你们太优秀了,太棒了。
我们能把生活中的角找到,现在我们一起来折一个角,老师先示范给大家看,先折一下,在折一下。
看看这个是不是角了?
生:
是
师:
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
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
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
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
他们折的是角吗?
生:
是
师:
好,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师先示范感觉的路线,去感觉角,看能达到效果
2、如果同学没有感觉出来的话,见如下:
老师与学生一同用手去感觉这折出的这个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师:
二班,我们一起用手感觉这个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
有扎手的感觉即可
师:
那扎手是不是说明,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师:
那边的这里有什么的感觉
生:
滑滑、平平等词即可
师:
那平平的是不是说明这里直直的啊
生:
是
师:
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
那这两个平平、直直的叫角的边。
师:
顶点的感觉是
生:
尖尖的
生:
师一起,直直的
师:
那我们一起看刚才从这几个刚才从图里面找的那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
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指出
生:
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
他回答的对吗?
继续在找两个同学指出
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
刚才的那个找出来了,老师在给你们三个角,哪位同学来指出?
生:
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
她回答的对吗?
生:
对
师:
好的请回
师:
剩下的老师指你们判断对错
师:
·
生:
对或错,根据老师当时指出的情况
师:
那我们看一看一个角有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
对或错,老师都要引导
师:
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
展示课件的信息
一起读两遍
师:
小结: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那边是弯弯的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师:
我们会找角了,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那么我们一起来判断这些是不是角。
看课件:
判断角后,在次找顶点和边,强化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三、画角
师: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画角。
老师先示范话。
二班,仔细听,认真看,画角这里很关键的。
师:
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样就画出角了。
边说边演示。
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
你们听懂了吗?
老师在说一遍:
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样就画出角了。
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
我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老师说的是不是有些长,我们翻开书,看看书上的话是怎么说的,一起读一遍
师:
那大家拿出笔、尺子、本子。
动手画一个角
画好后展示两名同学画的角,如果有画的不一样,马上到黑板指出。
老师呢,将画角和角的构成编成了一个小口诀,大家读一遍。
四、比较角的大小
师: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
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样就画出角了。
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老师现在制作一个角,活动角
师:
看看老师手里的黄色角和紫色角,发现了什么?
生:
角相等
师:
那这两个角的边有什么不同
生:
一个长、一个短
师:
那是不是说明: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生:
是
师: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师:
我们看一个角,角有什么变化?
张开的越大角越?
学:
越大
师:
老师慢慢的合拢角的两条边,发现怎么了?
生:
变小
师:
也就是说: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以上过程如果同学们不能理解,老师必须引导。
师:
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师:
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
我们在声音洪亮的读一遍。
拓展:
看课件“大雁”。
四、疏理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交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朋友?
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
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样就画出角了。
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五、巩固练习
40页做一做1、2题
练习八1、2、3题
第三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镜面对称教案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汉滨区晏坝镇晏坝中心小学洪苗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9页及第71页练习第4、5题及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假想、实验等活动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
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3、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
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和一面大镜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教师一边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形象,引出问题:
猴子能捞到月亮吗?
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是啊,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
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风景。
欣赏图片,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1、教师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
出示例3第一幅主题图。
从这幅图里,你能发现什么?
2、课件出示多幅水中倒影图片,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
水中的倒影和岸上事物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对称现象,它们是一种上下对称。
3、导入镜面对称
师:
除了水面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
师:
同学们,我们天天都要照镜子。
当你站在镜子前,镜子中的你和镜子外的你一样吗?
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交流后,教师出示例3第二幅主题图。
仔细观察镜子里的情景和镜外的情景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游戏互动,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
1、照一照。
师:
我们天天都照镜子,镜子内外的我们都一样吗?
有不同的地方吗?
下面我们亲自照一照,体验体验。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面对大镜子,做指定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镜子内外同学的样子。
站在镜子前,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你怎么样呢?
你后退一步呢?
站在镜子前,如果你蹲下,镜子中的你怎样?
你再站起来呢
你的左手拿一本书,站在镜子前,观察镜子中的你,哪只手拿着书?
如果换成右手呢?
三项观察,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再照镜子观察验证。
小结:
照镜子时"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大小一样,上下、前后的位置没有变化,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2、同桌合作,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摆摆自己喜欢的动作照一照,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做完之后交换。
3、游戏互动:
《让我做你的镜子》。
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教师可以先指名请个别学生与教师合作,其他学生判断这名学生
做得对不对,然后再集体做练习。
积累运用
1、教材第71页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圈出来。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要求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教材71页第4题。
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并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3、拓展题:
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反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同伴间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它们是哪些数?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镜面对称的现象。
生活中还有很多镜面对称现象,只要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请同学们回家再找找看,看谁能找到更多的类似现象。
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大小
前后不变左右—相反
上下互相对称
教学反思:
李吉林老师提出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新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本节
课我的设计理念也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
结合李老师的观点,主要体现在:
1、以“形”为手段——小学生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在其思维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以生动的故事配合即兴简笔画引入新课。
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以“美”为突破口——课前我搜集了一些水中倒影的美丽图片,教学中,当我把这些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欣赏的时候,学生的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赞美与喜爱。
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有趣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3、以“情”为纽带——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
本节课我把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学习在游戏活动中进行。
通过“照一照,猜一猜”、“让我做你的镜子”、“照镜子,写数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4、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生活处处有数学。
镜面对称现象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
从猴子捞月的故事,到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再到照镜子观察镜像与物像,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发
现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结时,我让学生回家后再观察找找看,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教给学生养成留心生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
本节课始终贯穿在情境中学习,让数学不在是纸上的数学题,更多地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生动起来,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内化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