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全解全析.docx
- 文档编号:10432077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8.13KB
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全解全析.docx
《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全解全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全解全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到精疲力竭(jié)并不是好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才会更有效率。
B.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jiān)默宣誓:
中国,我为你骄傲。
C.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荒谬(miào)的事。
D.幸运只帮助努力的勇者,若将失败归咎(jiù)于命运,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旁骛姿睢马革裹尸龙吟凤哕
B.倦怠钦佩遮天蔽日提纲挈领
C.静谧花圃引颈受戮循规蹈距
D.澎湃修葺蓦然回首目不窥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看到重庆市江北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
“重庆的变化太大了!
”
C.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D.只有认真看待过去的错误,并且深刻反省,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3分)
①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③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④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⑤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A.④⑤①③②B.②④⑤③①C.④⑤③①②D.②④⑤①③
5.人生百味,如诗如画、如酒如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请从“画、酒、茶”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局势不限。
(4分)
例句:
人生如诗,一首清丽、婉转、脱俗的奇诗,有悠扬的抒情,有愁苦的叹息,只对充满热情的人吟唱。
人生如,。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水浒传》中,“太喝道:
‘____(人名),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横线处的人名应是黑旋风李逵。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师徒历尽磨难,最终取得真经。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体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他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住往具有多面性。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4分)
宋江虎妞孙悟空
7.综合性学习(8分)
史上最刻苦的“吊瓶班”
最近有网友发微博称,高考临近,重庆一中学惊现最刻苦“吊瓶班”,并配发图片引起网友热议。
学校负责人声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有网友就此创作了一幅漫画。
(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这则漫画的内容。
(30字左右)(3分)
(2)“吊瓶班”一出,网友们纷纷转发微博对此进行评论。
请你也试着跟帖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语言文明,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2分)
【1楼】王兴国(营养师):
从根本上讲,学生输注氨基酸(吊瓶)的作用不会比吃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更好。
但注射氨基酸后,身体会有发热反应,这可能给人带来体力脑力增强的假象。
【2楼】中国商报:
成功、成才的路仅是参加高考吗?
事实上,如今的高考已不再是一座独木桥,考上了大学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就有铁饭碗。
【3楼】吴江(媒体人):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今有“挂吊瓶,打点滴”。
一言以蔽之,教育有病,学生吃药!
【4楼】殷建光(高级教师):
“吊瓶班”吊起的不是刻苦而是残酷。
我们的教育不能变成摧残学生身体、痛苦学生情感的残酷教育。
跟帖评论:
(3)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拐点,同学们都在积极备战。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投入、更有信心地复习,各校各班都张贴了励志标语,请你来秀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拟一条励志标语。
(3分)
励志标语: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
(1),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3),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4),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2题。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3)负箧曳展()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1.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12.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4分)
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上联:
先达□□□□传□□□□
上联:
弟子□□□□成□□□□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成13-17题。
(21分)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
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
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
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
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
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
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
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
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
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
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
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
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
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
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
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
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
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
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
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
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
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
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
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
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
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
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
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
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
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
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
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
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
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
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
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
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
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
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
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
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
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
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
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13.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
(3分)
14.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4分)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15.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6.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
(4分)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17.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
(6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
(19分)
【材料一】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
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
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
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
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
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单位:
万人次)
【材料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
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
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
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
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
“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
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
专家:
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
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
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
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
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
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
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
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
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18.下面对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分析材料二,我们可知,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内游学人数则从35万人增长到85万人。
C.从材料三我们可看出,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19.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6分)
20.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4分)
21.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你在出发前,会作哪些准备呢?
(5分)
四、写作(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
总会想起
要求:
①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释义:
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石也能被雕刻。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模拟卷(九)
参考答案及其解析
一、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
C项中“荒谬”的“谬”应读“miù”。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A项中的“姿睢”应为“恣睢”,B项中的“遮天敝日”应为“遮天蔽日”,C项中的“循规蹈距”应为“循规蹈矩”。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吹毛求疵”的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不合语境。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阐述了“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的观点,所以②句为首句;④句紧承②句引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为第二句;⑤句紧接④句,列举了蔺相如的事例,为第三句;①句紧接④句对蔺相如崇高品德的肯定,为第四句;③句是对蔺相如事例的总结,为最后一句。
排序为:
②④⑤①③。
故选D。
5.【答案】示例:
(人生如)画,一幅瑰丽、高雅、清新的名画,有亮丽的着色,有灰暗的阴影,只为富有活力的人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应注意仿写句内容上的连贯性。
仿照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如……,一……,有……,有……,只……”的句式从“画、酒、茶”中选择一个进行仿写即可。
6.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
A项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横线处的人名应该是林冲。
(2)【答案】“宋江”示例:
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晁盖曾给他一百两黄金,他却把黄金退给了晁盖,对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接受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青史留名竟然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虎妞”示例:
大胆泼辣又有心机,如她假装怀孕逼祥子结婚;但她对祥子也有真诚关爱的一面,常变着法子给祥子买些做些新鲜的东西吃。
“孙悟空”示例:
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
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他的悟性常常超出他人,学得一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及七十二般变化;爱慕虚荣,桀骜不驯,好争斗。
比如他在花果山自封为“美猴王”,后自封为“齐天大圣”。
他大闹龙宫只为取一件称心如意的兵器,偷吃人参果,推倒人参果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理解,这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题干所给的三个名著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
响最大、最有话说的典型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性格的多面性特点。
如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
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7.
(1)【答案】课桌上堆满了书,教室里挂着很多吊瓶,同学认真备战高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漫画的理解能力。
“介绍这则漫画的内容”是审题的关键点,即漫画上有什么就写什么,表达方式为说明。
漫画的最上面是吊瓶,中间是一群书堆中的学生,最下面写着“高考班”。
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不超过字数的要求即可。
(2)【答案】示例一:
这只是一次高考,它不能决定你的命运,也不能决定你的人生轨迹,即使在高三,我相信,还是有许多东西要比它更加重要。
示例二:
一张好的大学文凭,不仅是一张通行证,还是一辈子的骄傲。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这是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题,为开放性题目。
你的观点,从当前教育观念的角度来说,可以是否定的。
当然,如果你有不同的呼声,也可以表达出来。
(3)【答案】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投入、更有信心地复习”是审题的关键点,因此,我们的励志标语应是积极向上的,具有鼓动性的。
如付出总有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
(一)8.【答案】
(1)箫鼓追随春社近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万里赴戎机
(4)山回路转不见君
(5)高处不胜寒
(6)谁家新燕啄春泥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要注意“珍羞”“戎机”“衡阳”“遣”等字的书写。
(二)9.【答案】
(1)借,求借
(2)拿(3)背着(4)破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题中的“假”和“借”都是“借”的意思。
“执”是拿、握、端的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中考 语文 模拟 卷九全解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