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441747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4.91KB
新课程改革试题.docx
《新课程改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试题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
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
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
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
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
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
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
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 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 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 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
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
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
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内容?
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
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从程观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主以下几个方面:
1、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中赵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当,他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
对考试学科以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应给予关注,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
要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案例中的赵老师仅仅关注学生“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近期发展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就更难以顾及。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允许,也应当得到满足。
而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习被看作是统一的共性的活动。
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灌输的方式。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教师灌输。
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让学生永远带着希望和信心。
教师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后果也不同。
它的影响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
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
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
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可以看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世界。
请举例说明你所教学课的课程标准:
例如,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规定,第一个目标是知道科学探究实际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目标是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可见这些规定,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
对过程,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并鼓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
(2部分)
1、新课改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其一、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其二、思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其三、课程结构单一,封闭;其四、课程内容陈旧;其五、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其六、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其七,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3、先进国家课改的启示:
1)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发展。
3)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关注学生经验。
4)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4、针对课改弊端提出六项具体目标:
一、改变课改过程过于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快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谈谈你对“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理解: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的部分的分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指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包括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程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
社会需求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根本依据,而社会需求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6、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教学内容上的“难、繁、偏、旧”的弊端:
第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第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1)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合作的能力
7、教师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2)关注学生长期发展;3)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8、教师关注的升华:
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
9、教师的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态度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映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10、新课改与传统课程环境有什么不同?
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以教师为中心变学生为中心;变单方向发展为多方面发展;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被动反映为有计划的行动;变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为具有选择性的内容变孤立的人工背景为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
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
11、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
⑴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①、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12、什么是学习方式:
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体验性4)独特性5)问题性
14、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从现状看,我国目前教与学的方式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
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从理论上看,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15、自主学习:
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
三个子过程:
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合作学习:
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成而言的。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探究学习: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6、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①要明确教师的职责②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③确立新的教学
17、教师教学职责:
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8、评价:
是评定的简称,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19、综合能力的测试目标:
①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②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体现基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
1)接受和储存信息2)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1、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①评价的目光应面对个性②评价内容应指向个性③评价方法应展示个性④评价结果应激励个性
22、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观”: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建立促进课改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3、评定:
坐在某人的旁边帮助他,咨询性评价。
24、“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内涵: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25、“发展性评价观”遵循的理念:
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6、“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
①评价内容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②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转向注重激励③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
④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性和交互性。
27、评价的五个功能:
1)反馈调节2)展示激励3)反思总结4)记录成长5)积极导向27、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1)学生观2)发展观3)知识观4)课程观
2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
29、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一、选择题:
1、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A )。
A、结构和程序 B、结构 C、程序 D、过程
2、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D)等多个领域。
A、学习方法、价值观念 B、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C、学习方法、情感态度D、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3、以讲授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虽然老套,但也有自己清晰的教学模式,其中较普遍的是(B )。
A、“先学后教” B、“组、复、新、巩、布”
C、“启发引导,自主学习” D、“先教后学”
4、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建立在一定的(B )之上。
A、教学内容 B、教育思想 C、教学方法 D、教学行为
4、《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
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着力于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树立(C )的理念。
A、以人为本 B、创新精神 C、以学生为本D、课程标准
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C)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A、教学内容 B、教师 C、每个学生 D、每个人
7、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要强调(A),这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A、面向全体B、不进行考试C、减轻负担 D、面向差生
8、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具有(B )的功能。
A、省时高效 B、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C、提高升学率 D、面向全体
9、新课程模式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活动,更要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A )。
A、实践能力 B、创新能力
C、应用知识的能力 D、活动能力
10、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程序特点主要体现在(B)上,即这些过程中的某些部分是可取舍的,并不求全,关键看适用与否。
A、固定模式B、灵活开放C、省时高效D、提高升学率
11、树立(D)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先导和成功的基本保证。
A、新的质量观 B、价值观
C、质量意识 D、新的教学理念
12、新课程形态下,需要教师能够面对(D),教学过程就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A、全体学生B、新问题 C、个体差异 D、新形势
13、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B)。
A、学生的将来 B、将来的不教
C、知识的继承 D、国家的发展
14、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A),落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摒弃题海训练B、设计好问题C、面向差生D、吃透教材
15、学生要“减负”,教师要(B),“减负”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A、“增负” B、“增责”
C、“增加工作量” D、“增加课堂容量”
16、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B )。
A、职业道德 B、更新教育观念
C、更新知识 D、更新教学手段
17、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立足于把(C )的刻苦、坚毅、奋进的精神“树”起来。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学生、教师
18、永威学校课堂教学省时高效的原因是(C )。
A、校长特别负责 B、教师干劲大
C、教学模式好 D、学生素质高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C )。
A、先学环节B、组织教学环节C、辅助环节D、备课环节
20、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时,(B)。
A、严格按照模式规定的时间进行
B、根据学情灵活把握自学的时间
C、教师讲授的时间严格控制在4分钟内
D、教师一点都不能讲
二、判断题:
(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画上“√”,错误的说法后画上“×”)。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翻版。
(N )
2、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绝对的、长期的。
(Y )
3、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去。
(Y )
4、“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Y )
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
(Y )
6、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研究性学习。
(Y)
7、同一要求之下,使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提高。
(N)
8、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
(Y )
9、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Y )
10、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立足于把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活”起来。
(Y)
11、“减负”不仅要降低质量要求,而且要提高教育效益。
(N)
12、“减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紧密配合、协作。
(N )
13、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改革中,不能忽视师生精神道德、意志品质的力量。
(Y)
14、“开发学习者潜能与转化后进生”是优质教学策略的两大着力点。
(Y)
1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辅助环节包括“板题和示标”两部分。
(N)
16、确定教学目标要做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三结合”,体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两适度”。
(Y)
17、进入“后教”环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
(N)
18、教师在“后教”时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无硬性规定。
(Y)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课堂作业。
(N)
20、“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中学阶段,对小学阶段教学不可能有效。
(N)
三、填空题:
1、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
2、在传统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课堂始末的是教师讲解,这也被批判为填鸭式教学。
3、《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
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着力于以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该体现新的教育思想是:
①确立主体教育思想;②渗透人文教育思想;③实施创新教育思想;④深化实践教育思想。
5、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改革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