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546637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75KB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
如何求比值?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求比值
12∶1610∶64.5∶2.7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导学目标:
1.两个比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成比例?
(二)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断诊断
1.()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为4.5:
2.5=()9:
5=(),所以4.5:
2.5和
9:
5可以组成(),即可以写成()或()。
3.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这两个比的()。
4.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
14和6:
1213:
14和16:
18
5:
7和1:
140.4:
1.6和3:
12
四、展示交流
1.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2.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6=4.6:
()6.3:
()=5:
9():
=3:
3245:
7.5=():
23
五、归纳总结
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第2篇
学习目标分析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理,并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比,基本上了解了如何求比值,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理解和推理能力。
对微课的认识:
在我校,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基本上都很熟悉,但对微课用于学习的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态度:
学生对于将微课用于本节课学习,所采用的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态度好,能主动参与,默契配合。
学习风格:
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差,甚至在上学期期末测试时,全班20个学生,就有15个不及格,考个位数的还有6个同学。
但他们对新生事物还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乐意接受微课这种形式,每次讨论问题的气氛都非常浓烈。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旨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个疑难点,丰富了教师手段,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
在课堂“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知识反馈”这三个学习环节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讨论,得出正确结果。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
学生分组边看边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果,上讲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应的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播放视频,提问:
1、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
2、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观察比较交流讨论通过微课视频出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归纳比例的意义。
发展初步的能力,概括能力。
知识反馈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通过对探究学习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让学生获得微课资源:
我将学生带到电脑室,把微课视频分享到学生电脑上,让学生在电脑上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
课后还我还把微课视频发于班级群里,让学生回家还能随时观看。
如何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
1、布置相对应的习题,让学生学习微课后独立完成。
2、课堂通过调查提问视频里有关问题。
如何评价微课学习效果:
我将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学习微课后的效果,并且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汇报和自我反思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
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
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
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
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
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
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
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
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
2.4∶1.6=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思考: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15:
10=()∶4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
为什么这样填?
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
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3/2
60∶40=3/2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
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
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
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
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4.5∶2.7=10∶6。
课件显示:
“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
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
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
比例。
【新课讲授】
1.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
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
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
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
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
2.4∶1.6=(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60∶40=(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
2.4∶1.6=60∶40,也可以写成(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
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
两个比比值相等
教师: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教师用课件显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师: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创)《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引入新课,从而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一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比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