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化学.docx
- 文档编号:1068489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83.44KB
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化学.docx
《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化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化学
2006年高考真题分析—化学实验
28.(2006全国1,2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装置图联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I==CaCI2+CO2↑+H2O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HCI,C中加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D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3)2Na2O2+2CO2==2Na2CO3+O2↑(4)试管F中收集到的是氧气,对氧气进行检验(检验方法见答案).
答案:
(1)CaCO3+2HCI==CaCI2+CO2↑+H2O
(2)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气反应,产生O2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命题立意:
本题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考查了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侧重于考查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6.(2006全国2,26)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②。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
(1)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应先加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滴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2)为了防止反应混合物爆沸加热前向试管中加几片沸石.(3)加热试管的目的一是加快反应速率,二是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馏出来,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4)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离出乙酸乙酯。
(5)试管液体分层,上层为乙酸乙酯油状液体。
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如在试管a中最先加入浓硫酸,此题得0分)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命题立意:
本题是教材中的实验题,意在对规定试验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侧重考查掌握教材、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26.(2006四川,26)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
解析:
(1)对固体海带进行加热应选用的仪器是:
泥三角、酒精灯、坩埚。
(2)步骤
是由海带灰悬浊液的含碘离子的溶液,进行的操作是过滤;步骤
是从混合碘的苯溶液中分离碘和回收苯,应用蒸馏的方法。
(3)结合“碘离子在酸化条件下被二氧化锰氧化”,联想实验是氯气的制法,不难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4H++MnO2==I2+MnO2++2H2O (4)因碘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且苯不与水互溶,这是选取萃取剂的原则。
(6)根具碘单质与淀粉变蓝的性质,可用淀粉溶液来检验碘。
答案:
(1)BDE
(2)过滤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命题立意:
本题以提取碘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灼烧固体、过滤、萃取分液和物质的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6、(2006重庆,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B.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C.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解析: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A错;实验中剩余的药品不能随便丢弃,以防污染环境和发生事故,C错;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应先通氢气等空气排净时再加热,D错。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药品的存放、药品的取用、残留药品的处理等实验常识,同时考察了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的评价,侧重于考查的是一些常见的基本实验技能。
13、(2006重庆,13)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Ba(OH)2KSCNNaClMg(NO3)(FeCl3溶液)
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
C.NH4BrK2CO3NaICaCl2(AgNO溶液)
D.(NH4)3PO4NaBrCuSO4AlCl3(KOH溶液)
解析:
A项先用氯化铁检验出硫氢化钾和氢氧化钡,然后用氢氧化钡鉴别出硝酸镁;B项用硫酸依次就可检验出四种物质,碳酸氢钠出无色无味气体、亚硫酸铵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硅酸钠生成白色沉淀;D用氢氧化钾依次检验出氯化铝(先沉淀后溶解)、硫酸铜(生成淡蓝色沉淀),磷酸铵(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实验,侧重考查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26、(2006重庆,26)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 。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mL.0.2mol/LNaCl(精盐)溶液,题26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判断BaCl2是否过量的方法可以鉴别溶液中是否存在钡离子或者是硫酸根。
(2)第
步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和Ca2+,所以离子方程式是:
Ba2+CO32-=BaCO3↓Ca2++CO32-==CaCO3↓(3)如果先加盐酸调节PH值,可使部分沉淀溶解,导致所得食盐不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时,有求所选容量瓶的容积应与待配制溶液的体积相等,即150mL的容量瓶;往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应沿玻璃棒,而图中所示没有按要求去做。
答案: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溶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混浊。
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3)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ml容量瓶
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设计制备精盐的实验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能力,侧重于考查的是“动手”和实验评价能力。
7.(2006北京,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皂化反映的产物
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
解析:
苯酚易溶于乙醇,所以可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A正确;附着在试管内壁的银镜应用稀硝酸洗涤,B错;皂化反应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钠,遇盐发生凝聚,可以用盐析的方法分离,C正确;氨气的沸点较高,可用冷凝的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D正确。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仪器的洗涤、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基本的实验操作,侧重考查基本实验技能。
28.(2006天津,28)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
气体反应制得
:
③
与过量
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
能与
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粗硅与
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
(沸点33.0℃)中含有少量
(沸点
℃)和
(沸点
℃),提纯
采用的方法为。
(3)用
与过量
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
a.碘水b.氯水c.
溶液d.KSCN溶液e.
溶液
解析:
(1)根据题意信息,粗硅可用碳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取。
(2)因HCI易溶于水,而SiHCI3遇H2O强烈水解,故提纯SiHCI3的方法只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3)
因SiHCI3强烈水解,故A产生的H2必须干燥,B中盛装的液体为浓硫酸,烧瓶需加热是为了使SiHCI3气化,加快与氢气的反应。
根据信息石英管中产生的物质为硅,D中应有固体物质产生,普通玻璃在该反应条件下会软化,D中反生SiHCI3被氢气还原生成硅的反应。
因高温下氢气和氧气混合容易爆炸,故应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常用氯气先将二价铁氧化然后再加入硫氢化钾进行检验。
答案:
(1)
(2)分馏(或蒸馏)
(3)①浓硫酸;使滴入烧杯中的
气化②有固体物质生成;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bd
命题立意:
本题利用硅的制取考查了一些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的评价设计能力,侧重考查的是基本实验技能。
11(2006上海,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解析:
锥形瓶中产生氯气呈黄绿色和溴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呈橙色,通过碘化钾生成碘与淀粉变蓝色,被氢氧化钠吸收无颜色,则仍然呈白色。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卤素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单质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侧重考查的是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8.(2006上海,18)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解析:
根据装置图的特点,所制气体的反应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反应不需要加热,反应不能太剧烈,因此C、D选项不合理;又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所以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A不合理。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及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
21.(2006上海,2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32-离子B.一定有CO32-离子
C.不能确定C1—离子是否存在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
解析:
由溶液呈强碱性,HCO3-离子不能存在;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O32-离子一定不存在;则一定有CO32-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1—。
答案:
B、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鉴定和鉴别实验的掌握情况。
侧重考查排除干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
26(2006上海,26A)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
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装置。
倾斜
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
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
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
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解析:
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一定是硫化氢,说明M中一定有硫化亚铁。
剩余的气体是氢气,由此可求出剩余铁粉的质量是V/22400×56g=vg/400.从整个实验来看,B瓶吸收硫化氢,C瓶检验硫化氢是否除净。
反应后残留的淡黄色固体是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后再过滤将其分离。
若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或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答案:
(1)①FeS、Fe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
②28V/11200
(2)洗气瓶2OH―+H2S→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黑色沉淀
(4)硫漏斗、玻璃棒
(5)b、C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26(2006上海,26B)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b.稀H2SO4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
从_________口进入。
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
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解析:
(1)对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反应混合物爆沸常常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导管B有冷凝的作用,试管C置于冰水中是为了减少环己烯的挥发。
(2)环己烯的密度小于水应在上层,分液后加入碳酸钠可以中和掉少量酸。
根据“逆流”的原理冷凝管应从g处进水,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水以便蒸馏出更纯的产品。
蒸馏温度应控制在83℃左右,而低于理论产量的原因可能是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答案:
(1)①防暴沸冷凝②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上层C②g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③83oCb(3)C
命题立意: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2006江苏,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BCD
解析:
A项可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B项可用于分离提纯胶体;C项是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D项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
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所用的仪器以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仪器。
侧重考查基本实验技能。
(2006江苏,17)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步骤1:
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2:
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3:
将步骤2中得到的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4:
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⑵步骤1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步骤2中的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⑷步骤2中溶液的pH控制较难操作,可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题考查过滤的实验操作所用到的主要仪器,从题设条件可知,过滤的目的显然除去不溶性杂质。
(3)步骤2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要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硫酸看是否还有沉淀生成即可。
(4)因氢氧化铝易溶于稀硫酸,所以当PH值控制不当时,能使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可改成通入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
答案:
(1)烧杯漏斗
(2)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
(3)取上层清夜,逐滴加入稀硫酸,若变浑浊则说明沉淀不完全,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沉淀完全 (4)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操作、检验沉淀试剂是否过量等基本实验操作。
侧重考查实验能力和对铁及其化物掌握情况。
.(2006广东,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
用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除净乙酸,故不可以;用硝酸钡鉴别硫酸根和亚硫酸根,因亚硫酸个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则答案选C。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侧重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判断能力。
.(2006广东,18)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解析:
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无颜色变化;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生成碘与淀粉变蓝有颜色变化;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能将亚硫酸氧化成硫酸钠,无颜色变化;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不发生反应,且高锰酸钾的紫色能掩盖黄色无明显颜色变化。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及溶液中颜色变化的掌握情况,侧重考查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006广东,20)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
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Ⅲ
Ⅱ
I
⑴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CuSO4溶液CuSO4·5H2O……CuO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
操作是。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
操作是:
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
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
操作是,过滤,水浴加热烘干。
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
结论是。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
解析:
⑴①不溶性杂质的除去的方法是,加适量水溶解,搅拌,过滤 ②目的是使Fe3+可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
③将CuSO4·5H2O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份蒸干。
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之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0C以下。
⑵①证明CuO可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②应测量出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秒表、橡皮塞、导管、集气瓶、量筒。
答案:
⑴①加适量水溶解,搅拌,过滤 ②使Fe3+可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2+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
③将CuSO4·5H2O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0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分析化学 实验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