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免费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107395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0.56KB
大学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免费完整版.docx
《大学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免费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免费完整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免费完整版
2016年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
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
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
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
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
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
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
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
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14.教学模式:
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5.教学评价:
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16.美育:
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7.教育规律:
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
18.双规制:
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进入劳动市场。
19.教学模式:
指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20.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21.课的类型:
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答: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独立时期(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时期(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简述教育学的意义。
答:
(一)教育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效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简述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
答:
(一)教育加快民主化进程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三)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四)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五)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六)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七)终生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一)导向功能
(二)选择功能(三)控制功能(四)激励功能(五)依据功能(六)评价功能
5.简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
(一)德育
(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五)劳动技术教育
7.简述义务教育的特点。
答:
(一)强迫性
(二)普及性
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五)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9.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
(一)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二)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三)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10.简述学生时代特点。
答:
(一)主体意识增强
(二)信息获取多样化(三)价值选择多样化(四)同辈影响较大
11.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
(一)民主平等
(二)对话合作
12.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改变教育方式,从教授式教育走向对话式教育(三)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手段和方法
13.简述影响课程的因素。
答:
(一)社会
(二)学生(三)知识
14.简述教学的意义。
答:
(一)教学是传递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1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学习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6.简述教学的基本规律。
答: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1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经验(三)巩固知识经验(四)运用知识经验(五)检查反思改进
18.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巩固性原则(七)量力性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九)反馈调节原则
19.简述备课的内容。
答:
(一)全面了解学生
(二)深入钻研教材(三)恰当选择教法
20.简述备课的形式。
答:
(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二)课题教学计划(三)课时教学计划
21.简述综合课的结构。
答: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三)讲授新教材(四)巩固新教材(五)布置课外作业
22.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语言清晰5.组织有序
23.简述教学模式类型。
答:
(一)“传递”——“接受”式
(二)“引导”——“发现”式
(三)“自学”——“辅导”式(四)“暗示”——“领悟”式
24.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与特点。
答: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培养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广泛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5.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答: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三)影响和教育班级每个学生(四)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五)评定学生操行
26.简述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答:
1、确立班集体目标2、确定班级成员的角色位置3、建立融洽的班级内外关系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5、营造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
27、简述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
答:
(一)观察
(二)调查研究(三)分析书面材料(四)建立学生档案
28、一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标准
答: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式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29.我国教育目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答:
(1)学校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
a)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分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b)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c)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论述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实施要求。
答:
(1)一般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
(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是:
a)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b)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与上课
c)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上课的延续,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端正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d)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3)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分别是:
a)备课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过程等三方面工作
b)上课要注意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过程紧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c)布置作业应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求明确,并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d)课外辅导要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个别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
3.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答:
(1)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2)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3)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4)知识与能力各自具有独立性,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5)再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这一基本关系
4.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贯彻该原则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
(1)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内涵是: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i.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ii.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iii.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
(1)基本内涵: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2)基本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进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6.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
(1)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创造性
(2)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力求做到
i.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ii.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iii.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7.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答:
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需要具有规定的素质要求,才能有效的履行教师的教育职责。
一般来讲,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3)职业道德修养
8.论述学校的德育的功能。
答:
(1)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有两大含义:
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因为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10.论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
含义: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为了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1.论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答:
含义: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12.论述讲授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
答:
含义: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特点:
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可分为:
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要求: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讲究语言艺术。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3.论述谈话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
答:
含义: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特点:
优点:
能比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缺点:
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他需要的教学时间较多。
学生认识较多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要求:
(1)做好充分的准备。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14.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5)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5.简评杜威的儿童发展观。
答;杜威对对儿童发展观的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量器至于被动对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出发,提出“教育既生长”的著名论断。
杜威的儿童发展观还强调了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杜威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6.如何理解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答:
一定科学知识的获得是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而知识的发展又能加快只是获得的进程。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
知识获得与智力发展又有不可代替的关系,智利发展除受知识学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样知识的学习于并不只有发展智力的意义,并不必然带来智力的同步发展,只是学习只有在它能够充当提高心智发展的条件时,才能够成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17.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提高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提高和培养学生鉴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提高和培养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性境界的能力。
18.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班:
把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和年龄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课:
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一课的进行教学。
3时:
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19.对班级授课制如何评价?
答:
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优越性:
1,是教学获得极大的效率,使得教育的普及性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
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为主体的发挥,多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缺乏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
3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20.备课要做那些方面的工作?
答1钻研教材a学教学大纲b学习教科书
c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
3设计教学过程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教学计划c课时教学计划
21.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
22.学生集体的教育有哪些作用?
答: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3.现代教育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教育加快民众化进程;2.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3.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和开放;4.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5.教育形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6.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7.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24.学习教育学的目的: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效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自发性
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偶然性
3.学校教育是有系统的,克服了其他影响的自发片段性
4.学校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克服了其他影响的盲目性。
26.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确立“最近发展区”,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
27.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到达的预想结果。
广义的教育目的: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以后在身心各方面产生的变化或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总体目标。
28.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3)控制功能
(4)激励功能(5)依据功能(6)评价功能
29.教育的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又称国民教育制度,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的总体,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32.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迫性2、普及性
33.我国现行学校的结构和类型是什么?
答: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5.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34.论述教师的基本素养。
答: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于事业,甘于奉献。
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④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⑤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通晓所学科目的专业知识。
②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③教育理论知识。
(3)①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自修科研能力。
⑤教育机制应变能力。
⑥教育加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4)心里素养:
①细致敏锐的洞察力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③坚定的意和信念④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⑤广泛的兴趣和爱好⑥心理咨询治疗的能力。
35.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
(1)学生是主体的人
(2)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的人。
36.学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答:
1、自主意识的增强: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2、信息获取多样性3、价值选择多样性4、同辈影响较大。
37.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
1、民主平等2、教学相长(对话合作)3、爱生尊师4、豁达大方5、共享共创。
38.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改变教育方式,从授受式教育指向对话式教育(3)掌握师生关系的手段与方法: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③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④提高教师自身魅力。
40.影响课程的因素是什么?
答:
社会,学生,知识是制约课程发展的三大因素。
41.课程的文本形式有哪些?
答:
课程的文本形式是课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42.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传递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学习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②发展学生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4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答: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经验3.巩固知识经验4.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教育学 原理 复习资料 免费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