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11495290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66.75KB
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由于长年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吸取①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
②的政策,如轻徭薄赋等,经过60多年的恢复,西汉的国力逐渐增强。
2.但汉初实行的③政策,逐渐酿成严重的④问题;土地兼并日渐严重;____⑤__为患北疆,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汉武帝采用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加强⑥。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⑦,迎合汉武帝加强⑧的政治要求,糅合了⑨、
⑩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
(1)思想上:
认为要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主张“⑪”、“春秋大一统”。
(2)政治上:
为加强君权,提出“⑫”、“天人合一”和“⑬”。
(3)道德伦理上:
提出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和“仁、义、礼、智、信”。
由于这些主张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扭转内外松弛的局面,被汉武帝采纳。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在察举制中,把儒学作为选官的标准,这使儒学的地位大为提高。
2.在教育中,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专门研究教授“五经”的教官为博士;在中央设立⑭,由博士负责授课,考试合格后可以做官,打破了
_⑮_______对仕途的垄断、加强了____⑯____,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这就扩大了__⑰_________,同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也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这样儒学就垄断了教育。
从此,儒学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的⑱思想。
K知识参考答案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评价
1.内容
(1)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学、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3.评价
(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
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受到批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扼杀不同流派思想的专制做法不可取,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3)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具有神学迷信色彩;但又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无限的君权,继承和发扬了“仁政”思想,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光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三纲”充满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2017—2018学年江西抚州临川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
由此可知,董仲舒
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
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答案】A
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
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联系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2017—2018学年度湖南师大附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有学者认为:
“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推断,该学者强调董仲舒的儒学
A.融合佛道思想解释义理
B.背离了先秦时的儒学思想
C.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经糅合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D
汉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影响
(1)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17—2018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汉书·儒林传》中写道: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
”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D.研习儒学的士人阶层壮大
【答案】C
1.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2.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
“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他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
3.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
(宣帝下罪己诏)诏曰: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朕承洪业,奉宗庙,托於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4.《董学特性新论》一书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5.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兴办
A.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B.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
D.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6.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1.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的诏书中引《易》《诗》之文,令有司议赏功诏中引孔子言政之事。
《后汉书·祭祀志上》记载:
“据经依传,庶无咎悔。
”这是因为汉代
A.独尊儒术的制度环境
B.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
C.儒学变得更具诡辩性
D.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
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
(要求:
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2014年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墨家学派的发展。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所以墨家的思想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发展需要,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墨家学派并未违背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董仲舒以“天人合一”等思想为依据,提出了“故圣人法天而立道”,即主张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合乎“天”与“道”的法则,表明董仲舒说出此段话的目的在于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的支持,故选B;A项“天人感应”思想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C、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3.【答案】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材料中该学者认为不应绝对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具有进步性,表明其主张应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选A。
B项所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根据材料可知,学习儒学,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这体现了儒学政治化,国家由此控制了官员的思想,故A项正确;汉代的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其他学派文化凋零”的说法有违史实,故B项错误;实现了选官公平化的是科举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法律制度的新特点。
材料反映了汉初法律本以秦律为基础,但后来汉律却强调了法从君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甚至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以儒学的经义作为司法的依据,以上体现了汉代法律逐渐儒学化的发展特征,故选B。
受汉代新儒学思想的影响,治国理念呈现了外儒内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C项说法仅适用于汉初法律的特征,故排除;D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1.【答案】A
2.【答案】观点一:
赞成董仲舒思想。
史实依据:
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观点二:
反对董仲舒思想。
史实依据:
“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观点三:
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
史实依据:
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如果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否定则从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全面分析。
1.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由孔子整理而成的,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五经”是孔子自己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弟子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知D项的说法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考查细致入微,加大了题目的难度,学生做题时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
特别提醒我们在学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具体历史观点的分析、认知的能力。
还要注意相关历史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述,防止表述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历史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02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试题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