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docx
- 文档编号:116970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5.58KB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docx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张岭峰 广东实验中学 510375
[内容摘要]2004年9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评价方案。
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走入死胡同,最终导致失败。
本文就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后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根据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实践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摸索、归纳和总结,以求不断完善过程性评价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 过程性评价方案措施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
“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知》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些原则。
学生的学业评价就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在新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评价内容单一,主要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
第二,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纸笔测验。
第四,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对学生优劣的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疲于应付考试,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对原来只注重考查认知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由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因此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实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理念。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受益者。
因此,历史教学要特别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由历史教学而引发的自身变化状态和趋势,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迁移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灌输中解放出来。
在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激情与活力,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树立终生
8/8
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观念,以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
三、评价内容
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与方法、课堂讨论与历史活动的参与状况、课后练习状况、课外探究状况、平时单元学习检测以及模块终结测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方式与实施方案
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好一些或更好,指导学生追求进步。
1、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主要为纸笔形式的终结性测试,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更多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
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期望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灵活性。
高中历史必修课模块成绩的过程性评价主要采取自评与其他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性与等级式的评价,最终结果综合为等级性的。
2、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
(1)过程性评价方实施方案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表1:
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A
B
C
D
学习目的
非常明确
明确
基本明确
不明确
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
保持较好
有兴趣
无兴趣
课堂表现
积极踊跃
比较积极
按要求做
表现欠佳
自主学习
方法有效
方法较好
基本自觉
不够自觉
合作学习
认真负责
合作良好
能够合作
有待改善
探究学习
积极、有创意
积极做好
按部就班
不够主动
学习反思
进步明显
进步较快
有所改进
不思进取
作业作品
按时按质完成
质量较好
按时完成
迟交或质量差
情感态度
热情投入
表现较好
表现一般
表现较差
实践活动
价值观鲜明
价值观较明确
有价值体现
价值观不明确
说明:
①这个标准必须在开学后第一节课印发给学生,并作必要解释。
②采用等级制评分,传统的分数与等级的换算一般是:
A等:
85-100分;B等:
70-84;C等:
60-69;D等:
60分以下。
表2:
开放式评价项目及相关能力指标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自主
组织
信息
理论
实践
人文
实际
概括 总评
指标
合作
协调
收集
联系
能力
精神
操作
分析
评价项目
能力
能力
加工能力
实际能力
和创新精
神
与科学精
神
能力
能力
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
√
√
√
√
√
√
历史小品创作
√
√
√
√
历史活动设计
√
√
√
√
√
历史美术作品
√
√
√
√
√
历史制作
√
√
历史古迹调查
历史资料搜集整理
√
√
√
√
√
说明:
本表为教师掌握,在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问题探究时把握好能力要求。
表3:
开放式评价项目量规设计
评价等级评价项目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历史小论文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
有独到的见解;论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有基本正确或传统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评述不够清楚;
对历史人物获胜机没有自己的观点或
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认识;论点较鲜
论点不够明确;
不知所云;没有论
能从理论高度作出分析;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明;论据充分;语言流畅,条理较清晰。
论据偏颇或不充分;语言不流畅。
点,缺乏论据或者论点与论据矛盾;语言不流畅,缺乏条理
历史小品独立完成创作,引用材料有详细的注释;剧情符合历史时代特征或生动反映历史现象;道具运用及情景设计有创意;表演到位,有感染力。
独立完成创作,引用材料有注释;剧情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或反映历史现象;表演认真,能表达剧情。
小品内容缺乏设计,平铺直叙;内容与历史事实有一定距离,表演比较马虎。
照搬别人现成的作品或创意;剧情不能反映历史事实;表演不能表达要反映的历史事实。
历史小组活动 选题恰当;小组分
工明确,工作有条
选题恰当;小组分工较明确,能够团
选题恰当,小组有分工,但责任不明
选题不当;小组分工不明确,缺乏协
不紊,能团结协作,结协作,组内气氛
确,少有协作,任
作或者出现组内成
组内气氛和谐;在
较融洽;能按时完
务虽按时完成但质
员严重不谐和的事
说明:
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预定任务;汇报成果时能言简意赅。
成预定任务;汇报成果时能清晰表达本组的活动过程及成果。
量不高,汇报成果时陈述一般。
件而又无法解决;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无法汇报成果或汇报马虎。
①每个模块必须至少实施1~2个开放式评价项目。
②在开放式评价中,注重对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开拓、创新的学术素质以及分工协作的处世能力的考查及训练,学风及处世能力的观察与考查尤为重要。
③在历史论文和历史小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特别加以保护,即对待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熟或者相对偏颇,只要有新意,出自学生独立思考而得出来的,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约谈,给予最高的鼓励。
④本表在模块教学时由备课组组织讨论并形成评分标准与共识,作为大家在同一模块中实施评价的共同标准。
自述人
班自述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学习比较满
情况意的地自我方
描述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示
内容
小论文
列举
存档
自评等级:
A□B
研究性
学习成果
□C □D □E
课外阅
读书目存档
□
表4:
学生自评表
说明:
①自述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从学习态度与方法、课堂学习情况、课后练习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其他历史学习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反思。
主要陈述自己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
②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实事求是,能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
③展示内容可以是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发表的文章、考试的试卷、作业练习册、课后阅读与思考、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获奖证书等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年 月 日第 星期
④本表与小组评价一起配合使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进行一次。
表5:
历史学习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长:
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成绩
方式 自评分 小组评分
定 1.自我评价的
量 表现(20分)
评 2.课堂学习情
价 况(20分)
自述客观、诚恳,能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展示材料丰富。
课堂笔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工整、便于复习,上课积极讨论积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3.课后练习情况(20分)
历史练习册、单元检测题、以及每节课后的相关练习能很好地完成。
4.学习过程与方法(20分)
学习积极主动,努力寻找与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乐于与人协作有探究精神。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分)
能正确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价值,对历史有强烈、持续的热情,形成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6.其他加分 上课积极发言,表现特别活跃,加1~2分
积极参与历史活动,如参加有关历史知识的演讲、辩论赛、表演历史小品、制作历史模型加1~3分。
在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历史文章者分别加3分、5分、8分、10分、15分
评分小计最终评分和等级认定
定性 给该同学的建议(包
评价 括优点和不足)
组长签名 科任老师确认
说明:
①小组评价要尽可能严肃、公平、公正,避免走过场,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
②要更多的体现学生在该小组中为小组所作的贡献。
③定性评价要以简洁的描述性语言表达。
(2)终结性评价方案
“终结性评价”的内容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主要以纸笔测试的形式,在模块教学结束时进行。
纸笔测试采用开卷测试和闭卷测试两种形式。
开卷测试的形式可以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名著读后感、历史小制作、历史漫画的绘制、历史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历史知识结构的整理等,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成
小组合作完成,但必须事先声明,并给科代表组员及组长的名单,提供每次合作的原始记录
(时间、地点、分工、完成情况、证明人),按时上交。
开卷测试在整个终结性评价中占30%的比重。
闭卷测试由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构成。
其中客观与主观题的比例为7∶3;其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高难度题的比例尽可能控制在6∶3∶1。
表6:
学业综合评价表
模块能力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与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单元7期中 期末
综合评定
技能
内容
本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等级
ABCDABCDABCD
1.平时活动参与表现
过程及
2.平时作业、练习完成数量
方法
3.观察、思考及质疑表现情况
4.探究及创新表现
5.对知识、信息分析处理及运用情况
6.学习效率及学习进度表现
7.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
情感态度和 8.与人合作学习的表现
价值观
9.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10.对社会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关注
对自己的不
足和进步的认识
小组评价意见
教师的话综合评定意
见
(3)学分认定
表7:
学业成绩评定登记表
项目
阶段性测试(40%)模块测试(60%)
学业成绩评定登记
结果
纸笔测试成绩
班级 姓名 学号
探究活动成绩
探究成果展示成绩
行为表现评价(描述)
说明:
①先将纸笔测试成绩(阶段性测试40+模块测试60)相应的分值换成等级,A=80-100分;B=70-79分;C=60-69分;D=59分以下。
纸笔考试成绩评为D以下者,要补考。
②学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A等:
纸笔考试成绩A,行为表现评价较好,其他评价良好以上;或纸笔考试成绩B,其他评价优秀。
B等:
纸笔考试成绩B,行为表现评价较好,其他评价良好以上;或纸笔考试成绩C,行为表现评价较好,其他评价优秀.
C等:
纸笔考试成绩C(或补考后成绩C),行为表现评价较好,其他评价合格以上。
D等:
纸笔考试成绩D,或行为表现评价待改进、其他评价合格以下。
学业成绩C等以上(含C等),可以获得学分。
学业成绩D等的,要重修。
③W=课堂×15%+单元测验×15%+实践与探究活动×20%+学段考试成绩×50%
以上是2004—2005学年我们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方面采用的评价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首次在模块学分认定上确定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重为40%,而学段末模块考试所占的比重为60%,从而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经过一个学年的尝试,我们觉得在过程性评价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拟再做以下方面的尝试:
1.资料收集与展示。
其内容包括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的历史模型和历史课件、发表的文章、考试的试卷、自己比较满意的作业等。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2.课堂表现。
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上主动问题正确或有个人见解的,加2分;被提问回答正确或有个人见解的,加1分。
由课代表协助老师给同学的课堂表现做记录打分,或者让回答过问题的学生在课后到课代表处补录。
3.开展分组知识竞赛。
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愿报名或小组推荐两名代表,在竞赛开始时由老师当场按学号另外抽出两名代表组成小组的代表队,代表队最后的得分就是该小组成员的得分。
竞赛的试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部分,在第一轮先由各队的成员依次回答抽到的必答题,然后再进行抢答题的比赛,最后计算小组的成绩。
上述评价方案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科学的
缺陷,特别是在评分标准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如主观性大,随意性大,评分标准不太确切的问题,学生的实践活动存在管理上,安全上的问题,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
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表现等问题,以上诸多问题需要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解决,并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陈伟国何成刚著《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4]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
[5]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编《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高中历史 过程 评价 方案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