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补充练习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749702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962.29KB
地球表面形态补充练习分析.docx
《地球表面形态补充练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表面形态补充练习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表面形态补充练习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
据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卫星系统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不仅有无人探测月球的一系列计划,还有望在2013年对火星进行探测。
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部分天体位置示意图,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2、该同学绘制的天体位置示意图中,共有_______级天体系统()
A.1 B.2 C.3 D.4
3、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
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下图4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
小时/年)”。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显示的年日照时数的空间
分布特征,大致为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13.图中有一等值线闭合中心,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人类活动
C.沙尘暴频发
D.植被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会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
并以极高的速度射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暴”。
2012—2013年间,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
据此回答14~15题。
14.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15.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最有可能的是
A.使地球气温升高B.使地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C.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D.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11.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3)。
图中序号依次是
A.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
B.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水圈
C.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D.①生物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当天日出时,当地某校的旗杆日影朝向为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6.这次大地震的能量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 C.天体引力 D.核聚变
读图6完成第17—18题
17.关于图中A和D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线速度比D小B.A的线速度和D一样
C.A的角速度比D大D.A的角速度和D一样
18.春分日这一天
A.A和D昼长夜短B.太阳直射AG纬线
C.B比C先看日出D.A比B先到看日出
19.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0时区)是
A.12时B.8时C.0时D.4时
20.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D.北京(116°E)的地方时
21.一架飞机从上海(东八区)于l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
22.某地地理兴趣小组,一日测得该地正午时为北京时间11时30分,则该地的经度为
A.123.5°EB.112.5°EC.127.5°ED.135.5°E
23.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夜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天宫一号”于2011年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11月3日和14日与“神舟八号”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为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奠定了基础,据此完成24—25题。
24.“天宫一号”发射至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B.接近最快C.由慢变快D.接近最慢
25.“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和移动方向是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
读图8完成26~27题。
26.a点对应的节日最有可能的是
A.国庆节
B.春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27.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D.广州春光明媚
下图9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完成第28题
28.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图9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29.中山市纬度为22.5°N,白昼时间最长的时候是
A.6月17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6月30日
图10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30--31题。
30.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31.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2.图11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12完成第33—35题
33.图12为“太阳光照示意图”,阳光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c→a→b→d
D.d→c→b→a
34.若阳光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
则晨昏线①、 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A.β/2 B.β C.2β D.3β
35.关于晨昏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垂直
B.太阳高度等于0
C.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
D.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重合,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4.春节假期期间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仳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差)。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7~9题。
7、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9、乙地的昼长最小值是( )
A、9小时15分 B、8小时35分 C、10小时25分 D、14小时45分
2012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一年中出现该景象的另一日期约为( )
A.2012年8月14日
B.2012年10月18日
C.2012年4月5日
D.2012年12月20日
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2003年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板块内部挤压造成 B.位于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4.乙、丙两地间距离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越来越近 B.越来越远C.不会有变化 D.先变大后变小
图2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
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
回答12~14题。
13.构成“石浪”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14.“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 )
A、Ⅰ时期 B、Ⅱ时期
C、Ⅲ时期 D、Ⅳ时期
14、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该城被遗弃的原因可能是( )
A、战争破坏 B、瘟疫流行
C、水源不足 D、水土流失
下图为一典型褶皱剖面,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冀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冀由新到老
8.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9.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38.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
读图7,回答27~28题。
2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a、b的气压(P)和气温(T)数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28.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某一环流,a、b表示近地面气压带,①地盛行西南风,则
A.a处纬度较b处低 B.①地的西南风低温干燥
C.该环流位于南半球中纬 D.b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读下图“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示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示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B.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C.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D.a、b、c所代表的主要辐射波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11.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13.每年盛夏季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5.四地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最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变化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甲为中高纬某地区的低压系统,实线为等压线,虚线示意月平均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该系统以每天160千米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据此完成16~17题。
16、关于图示地区所在半球及a地风向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偏北风 B.北半球、偏南风
C.南半球、偏南风 D.南半球、偏北风
17、此时往后20~30小时之间,乙地可能经历( )
A.梅雨潮湿天气 B.大风降温阴雨天气C.晴朗无风天气 D.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
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睛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B.N地C.P地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右图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丙地晴朗,丁地阴雨
C.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D.丙、丁两地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乙、丙两地( )
A.受冷锋影响B.受暖锋影响
C.受气旋影响D.受反气旋影响
7.与丙地相比,丁地( )
A.气温较高B.气压较低
C.风速较大D.云量较多
下图为“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图”。
读图回答第8题。
8.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图5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1~3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甲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A.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B.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C.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D.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
3.乙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常年受西风控制
C.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综合题(50分)
4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在乙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分)
(2)将甲图中的A、B、C、D标在乙图适当的位置。
(4分)
(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段为,在南半球的时段为;北移的时段为,向南移的时段为。
(填字母)(4分)
(4)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填字母),太阳直射点由A向C移动时,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2分)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日(节气)的光照图,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此日10°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上,乙地日落时刻是________时,昼长为 小时。
(3)按图中所示的情况,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________小时。
此日,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过了此日,北京的白昼时间将变。
(4)在图中所示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范围是。
2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
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
”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
“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4)丁同学说:
“我见到了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美景。
”该同学见到的可能是 图。
【答案】
(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4)D
41.(共10分,每空1分)图1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
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
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答案】(共10分,每空1分)
(1)变质;d
(2)可见;⑤;②
(3)岩石圈;莫霍;加快
(4)向斜;抗侵蚀
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43.读地球圈层及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1)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岩石圈的范围是;处于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中的圈层是(3分)
(2)图中由A到B过程中太阳辐射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是(2分)
(3)从波长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绝大部分射向,称为辐射。
(3分)
(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填字母),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填字母)。
(2分)
(5)请按发生前后的顺序排列:
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这五个过程。
(3分)
41.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过境对气温的影响是,降水区域与锋面的位置关系是,乙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3)B、C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地,判断依据是。
(4)如图所示季节,我国长沙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5)请在图中画出D地的风向。
(6)甲、乙两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A地周围存在?
为什么?
41.【答案】
(1) 顺时针(1分) 辐散(1分) 晴朗(1分)
(2)降温(1分) 大部在锋后(1分) 由南向北(或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移动)(1分)
(3)C(1分) 等压线密集(1分)
(4)低温少雨(2分)(答寒冷干燥不得分)(5)画图略(东北风)
(6)不会(1分)因为A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表面 形态 补充 练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