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11897559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1.99KB
《认识时间》说课稿.docx
《《认识时间》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说课稿.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二、学生分析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读、写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整10),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读其他的钟面,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认识几时55分更是困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基于对以上几点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和策略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钟面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策略选择
选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用的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夺聪明星游戏、读读、写写、画画等多种形式探究新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层次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第一个层次,学习8时5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同时将钟面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教学。
第二个层次,学习8时25分,学会5分5分地数知道是几分。
第三个层次,学习3时55分。
解决本课难点,时针走过3,不到4,在3和4之间,所以是3时多。
另外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认几分。
通过自己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并且把生活与时间结合起来,培养时间观念。
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是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
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1时=60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考虑到上学期学生对几时半不太理解。
所以在这个环节里,当分针走了半圈的时候解决“为什么是几时半或几时30分。
”这个问题。
在这个环节里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画时刻做铺垫。
体验一分钟,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感受一分种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帮小红安排她的一天,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同时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解决上自我感觉还可以。
课的层次比较清晰。
上好课经过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后,我又一次学到很多。
体会最深的是:
一节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的,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
当在一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整个课的流程框架之后,对课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上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细到。
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怎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
作为新教师的'我,这些工作要做在课前。
这次,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算充分。
但在上课的时候还不是很沉着冷静。
解决如何读取几分,应该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在如何读取几时上,教学得不够到位。
特别是难点部分,分针走过3,不到4,所以是3时多。
教师的作用体现的不够好,当学生把意思说清楚了之后,我以为学生都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学生比较烦琐的语言对其他中下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
我没有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
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想到题问导向的重要性。
我问的问题是:
“现在大约几时了?
”这对学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导向。
原本想问的是:
“现在快到几时了?
”
我问得太随便了。
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
最后还有一点体会,上课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和自己的潜心推敲下,我学到了很多。
更有收获的是,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认识时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
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
(课件:
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小组内交流汇报。
(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
认识时
课件演示:
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
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
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
认识分
师: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
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
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
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钟表图
5时25分9时5分
(5:
25)(9:
05)
《认识时间》说课稿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例2,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我选择的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即例1。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等,已经掌握了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设计理念】
1、生活——数学——生活的大教学观。
2、建构主义理论——“做数学”
3、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
【教法、学法选择】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例:
在练习认读几时几分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同时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一拨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画一画、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下载于中国课件),实物钟,钟表学具。
【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课题,我实施了分层教学,开展了了“四步走”教学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猜谜导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时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1、复习旧知:
认识8:
00和6:
30。
2、引发冲突:
课件演示分针由6转动到9,接着抛出问题:
“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
”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习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层:
认识钟面,利用课件认钟表里面的第1、2个分支,了解钟面是由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的构成的。
第2层:
认识几分,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认识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是一个教学重点,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认钟表里面的第2、3个分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我先将钟面放大,让学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从12走到1走了5个小格就是5分,接着再5个5个的数,得出一共有60个小格。
为了使学生对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让孩子们在书上自己填一填,从用眼观察到动手书写,再从写到说一说每一个数字对应的是几分?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识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巩固。
接着是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懂得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3层:
利用分支4解决时针走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的问题。
第4层:
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读、写时间
这一阶段教学分三步走:
第一步:
引。
带领学生探究9时5分的写法。
第二步:
扶。
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10时5分和6时25分,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第三步是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
20,6:
50,10:
45和5:
25的认识。
2、同桌合作,拨时间,说时间。
3、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说“小明的一天”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采用击鼓传花的方法选择学生交流。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4、画一画
从看着钟面说时间到根据时间画针,提高了难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5、玩一玩
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和判断。
6、想一想
这是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的回顾和对时间知识的延伸,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总之,整节课,我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验证、归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7时5分7:
05
《认识时间》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认识时、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七单元:
90——91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担任二(5)班、二(6)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的一个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1、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会5分5分地数分钟,学会两种记录时刻的方法。
理解1小时=60分钟。
使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大格数、小格数、时针从12起走过几大格,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是几分。
而看“几分”所依赖的小格数,一般钟面上又没有标明,学生摸不着头脑,容易将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混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读方法。
2、教学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8:
55)。
由于这样的时间,时针非常接近下一个大格数,肉眼几乎辨认不出时针是否在下一个大格数之前。
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下一个大格数,认读为9:
55。
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的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认读经验:
当“几分”越大时,时针越接近下一个大格数;反之,当时针很接近一个大格数,“几分”也很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数。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会5分5分地数分钟,理解1小时=60分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勾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设计理念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还包括背景经验。
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认知。
教学设计中体现在①动画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认读时间。
2、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手脑并重的操作。
在概括认读方法后,课堂并没有机械的叫学生认读一个个钟面,而是进行了一次组内拨钟练习。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进一步认识了几时几分。
3、应用意识的培养;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本课练习一判断谁迟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一般方法是通过认读钟表。
另发车时间的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认读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说教法
1、图示法。
图示法直观而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在学生疑难处,可采用图示法。
如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
又如认识几时几分,在钟面上采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2、引导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
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六、说学法
1、小组合作。
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习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
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
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
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
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三个典型时间,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
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
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听声音、猜钟表。
【设计意图】在我的课前调查中,学生最感兴趣是有关猜测的游戏,我设计了猜一猜,播放时间是他们很关注的。
创设了以上这一情境,勾起学生无限兴趣。
2、师:
什么时间播放?
(出示钟面7时、8时)会认读吗?
3、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课题:
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认识7时、8时,及时巩固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的知识。
最后,在教师鼓舞与号召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认识钟面
1、回顾旧知、观察钟面。
①针:
时针、分针。
②数:
12个数。
③格:
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与小格的对应关系。
①填图。
填从12到各个数字之间的小格数。
(生自行对照、修正)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5个5个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结果。
接着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对答案。
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②说说对应关系。
大格数有对应的小格数。
师生对口令。
同桌对口令。
③出示钟面,教师调试,学生感知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个是1小时。
小结1小时=60分。
④填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看时间,往往只看钟面上的数与格,很难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数所对应的小格数上。
因此,让学生来参与游戏性的对口令,熟识对应关系,对他们正确认读时间是很有好处的。
动画出示时针和分针一起走感知1小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在通过巩固练习落实所学内容。
(三)拨钟表游戏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
12时、12时30分、1时
小结:
要看时间,要看时针从12起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多,还要看分针在哪里。
2、探究新知、认识钟面。
(整5分、整10分)
①4:
05(出示图片:
课间活动,钟面:
4时5分,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
师:
这是几时几分?
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什么位置,分针呢?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认读4:
05的钟面,由于用扇形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小格,学生很容易读出“5分”;更由于学生习惯从左往右观察事物,时针在左非常接近4,而分针在右,学生能轻易得出4:
05这一时间。
这一认知,并非是学生已掌握认时间的方法获知的,而是一种接近直觉思维的结果。
因此,教师并未展开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追问学生看的方法,让学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②4:
30(出示图片)同桌交流,相互补充。
③4:
45(出示图片)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认读内容由易而难。
由4:
05,4:
30,4:
45是由易而难,首先是独立练习认读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补充,最后是同组交流、展示自我。
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内在逻辑次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体验1分钟。
(口算题、写字)
【设计意图】在本课1分钟时学生口算、写字,教师记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
可谓一举两得。
3、观察归纳。
①观察。
7:
50、915、4:
20、1:
05、10:
40、6:
35、8:
55
师:
同学们真能干!
认识了这么多的时间。
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
(几时,怎么看?
几分,怎么看?
)学生同组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作了多种预设,既有开放的思考,也有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象这样的开放课堂减少了预设性,增加了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时间 认识 时间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