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docx
- 文档编号:12365487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04KB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docx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2022年《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诗经·关雎》一诗,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
除了个别词语的理解有些难度,该诗好像浅显到不须要解读,因而很少有老师认仔细真去解读,大多在一番陈词滥调的赞美之后,解读便消于无形。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也都照本宣科,根据《老师教学用书》的解说,把结论贩卖给学生。
这既糟蹋了这首漂亮的诗歌,也丢失了一次很好的“诗教”机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该诗进行一次有别于社会消遣性解读和文艺理论探讨式的教学解读。
一、文本误读:
止于不当止之处
对《关雎》文本的误读,主要发生在对内容的误会上。
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歌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辨识误读的起先。
答案一:
写爱情。
这个答案,从一般社会消遣性解读来说,也就可以了。
作为一般社会性读者,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往更深处探究。
读一读,打发一下空余时间,也就可以了。
而文艺探讨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都不应当止步于此。
答案二:
写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这个答案,是对前一答案的详细化。
人教版《老师教学用书》说: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苦痛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诗经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和《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化出版社,1995年)中对该诗的解读鉴赏文章也大体持此种观点。
当肃穆的《老师教学用书》和权威的鉴赏辞典都止步于此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大缺憾。
真正的文艺探讨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不得不面临一个肃穆的问题——《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
我们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就要与《诗经》打个照面,首先的首先就是与作为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关雎》相遇。
那它有什么样的魅力,让孔子在编定时将其放到“第一”的位置?
并且,我们不得不留意另一个好玩的现象,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做出详细评价的作品只有《关雎》一篇。
莫非就因为它写的是爱情,写了一个让人艳羡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假如仅仅是这一点,唯恐《关雎》不足以位列《诗经》之首吧。
二、教学尴尬:
没什么可讲,不便于讲
作为一个文学经典,《关雎》在语文教学中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有位攻读在职教化硕士的语文老师讲解并描述了她的故事:
在教授《关雎》这一课时,我一般只是让学生们多读几遍,熟识字词,然后背诵一下就结束了。
因为我始终认为这一课没有什么内容可讲,无非就是一个年头离我们很遥远的爱情故事,而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我也不愿多提及“爱情”这方面的内容,怕引发学生过多的想法。
这位老师很真诚地给我们讲解并描述了《关雎》的教学命运。
而这也是不少语文老师面临的教学尴尬:
第一,一个经典的文学文本,却没有什么“可讲”的;其次,美妙的爱情,不便于给初中学生讲。
关于其次点,曾经有个担当班主任的数学老师与语文任课老师开玩笑:
“我们班主任辛辛苦苦地给学生讲不要早恋,你们语文老师却一篇又一篇地教爱情诗,你叫我的班主任工作怎么做嘛?
”玩笑中的尴尬,却也有语文教学的份。
这里的尴尬,源于没有读懂《关雎》这个文本:
一方面被《老师教学用书》、网络参考资料所束缚,没有干脆面对文本本身;另一方面缺少走进文本的真功夫。
其实,走进初中语文教材的.《关雎》,自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它不是一般地、简洁地“让学生去恋爱”,而是教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怎样的人值得你去爱,怎样获得恋爱的资格”。
这就是这个诗歌文本“风天下”的教化之功在当代学校教化中之所在。
《关雎》真有这样大的魅力?
三、追根溯源:
孔子眼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关雎》?
孔子眼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关雎》?
这个问题,我们己无法问孔子,但可依据相关文献推知。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据此看来,古诗原来本有3000多篇,孔子依据礼义的标准选了其中305篇,编纂成《诗经》。
这样看来,《关雎》能被编入《诗经》不在于他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他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
它能居于《诗经》之首,则表明他最符合孔子“礼义”标准。
缺憾的是,孔子没有干脆解读这首诗。
他只是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也就是说,欢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伤却不至于过于哀痛。
所幸的是,汉代大儒毛亨、毛苌潜心探讨《诗经》,著有《毛诗序》,比较贴切地把握了孔子的编纂意图。
《毛诗序》认为《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天下”,就是教化天下。
这也正是孔子将其措于“首位”的目的。
详细而言,就是阐明夫妇之德,既适用于一般老百姓(“乡人”),也适用于统治阶层(“邦国”)。
古代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很深刻的道理。
首先,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家庭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其次,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特殊是男女之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札记·礼运》),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一般来说比较简洁,而男女之欲引起的心情活动要困难、活跃、剧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急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论语·子罕》)所以一切欲望的克制、一切人伦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起先。
在孔子看来,《关雎》以诗歌的方式为男男女女树立了一个标准:
“君子”的内涵是什么?
“淑女”的内涵是什么?
也就是说,《关雎》是对“君子”“淑女”内涵的诗化说明、诗化表达。
因此,答案就在诗歌文本中。
四、教学解读:
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
1.文本教学解读:
“向内看”!
这就又要回到文本本身了。
文本教学解读的一个原则就是“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要尽可能少地调动外部资源,尽可能在文本内部找答案。
“向内看”还是“向外看”是区分语文老师文本解读实力水准的重要分水岭。
“向内看”应成为今后老师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的基本相识。
“向内看”,我们会看到一个与既有结论不一样的、立体而丰满的《关雎》,会看到一个更贴近孔子编纂意图的《关雎》。
简洁来说,《关雎》一诗,其实就是通过诗歌的方式阐释“君子”与“淑女”的内涵的。
孔子将其编在《诗经>之首,意在通过它为男男女女树立一个爱情世界的标准,以“风天下而正夫妇”——在诗一般的志向境界中,什么样的女子可称为“淑女”,而值得你去追;什么样的男子可称为“君子”,而值得你托付终身。
2.“向内看”的方法:
关键词演绎法
走进这个文本,我们须要运用的真功夫是“关键词演绎法”,其他方法间而用之。
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本解读的“支点”,确定的依据是:
(1)出现的频率;
(2)出现的位置;(3)与解读目的的关联性。
在实际确定时,经常综合运用。
由于文学文本的含义比较丰富,对于同一文本,可以选出不同的关键词,因此,英国诗人、文学指责家威廉·燕卜逊将其称之为“未锁定的关键词”。
一般说来,动词和形容词是选择关键词时须要重点考虑的。
特殊是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同一位置出现的、与解读目的紧密相关的动词、形容词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关键词。
其次步,分析。
也就是对关键词做细致的严密的纵深分析,以揭示其具有的而被常人所忽视的、深层次的、丰富而又意味深长的含义。
尤其不要忽视把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整体解读。
第三步,以关键词为中心,分析人物形象和文本主题。
这一步,意在对文本的全面把握。
这三个步骤,紧密相连。
运用到《关雎》一诗中,简洁地说,就是抓取描写人物(淑女、君子)的关键词语,理清其间的意脉,从而分析人性形象。
3.《关雎》教学解读:
“关键词演绎法”的运用
第一轮演绎:
“淑女”的内涵是什么?
首先,诗歌描写“淑女”,用了一个形容词“窈窕”,这是指外表。
也就是说“淑女”的第一条标准是外表看来要文雅美妙(“窈窕”)。
在古人眼里,那种看起来风风火火、长相一般的女孩是不能称为“淑女”的。
这样看来,在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中,无论古代还是现当代,外表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其次,诗歌描写“淑女”,用了三个动词——“流”(捞取)、“采”(摘)、“芼”(选择)。
这三个动词,写的是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仔细、细致,一丝不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淑女”的其次条标准一一勤劳。
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淑女是在劳动中产生,而不是在吃喝玩乐中产生的。
用现在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来说,好学上进、酷爱劳动才能造就淑女,贪玩好耍不能造就淑女。
最要紧的是,从《诗经》所用手法“赋比兴”之“比”来看,“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就是女子择偶的过程:
广泛交往一逐个了解一细心选择。
这一过程,足见该女子对待择偶的看法。
这就是“淑女”的第三条标准——对待爱情慎重、理智。
用现在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来说,那种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的女孩,不能称为“淑女”;不随意爱上一个男子的女子,才会不随意丢下一个男子。
至此,我们明白了“淑女”的三个特点,或者说三条标准:
文雅美妙,酷爱劳动,对待爱情理智、慎重。
其次轮演绎:
“君子”的内涵是什么?
写“君子”的动词也有三个:
“求”(追求)、“友”(亲近)、“乐”(使欢乐)。
这其实也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
理解到这一点并不难。
缺憾的是,不少人也就止步于此,没有再往深处细究。
首先,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男子仰慕女子却又求之不得的时候,男子并未放弃,他不是那种爱一阵子就算了,转而追求其他女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除了星星还有月亮”。
诗歌中,男子对女子的爱是持续不断、渐渐热情的,并不轻言放弃的。
这就是君子之爱的第一个特点——爱得执著。
其次,执著之爱也不肯定是君子之爱。
在当今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有些男子爱一个女子也的确很执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属于死缠烂打类型,甚至以死相威逼。
这种男子,在古代也是会有的。
但本诗中的男子,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追到,但是他并未像有些人那样做出过激之事,只是“辗转反侧”。
这就是君子之爱的其次个特点——爱得敬重。
“辗转反侧”刻画出君子向淑女表明爱恋之情后,遭到拒绝时苦痛失眠的情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夜深人静,一个男子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心中思念着他心爱的女子。
他时而发出一声叹息,因为心爱的女子拒绝了他的求爱,难免伤感、苦痛,甚至一丝气馁涌上心头。
但这只是短暂的,当他想到她微笑的脸庞,想到她优美的声音,心中便又充溢了斗志,她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气——为了心仪的女子,他苦思冥想,思索着实行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讨她的欢心,才能博得她的芳心。
于是,最精彩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方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即弹琴鼓瑟亲近女子、敲钟打鼓让女子兴奋。
在上古时代,弹琴鼓瑟、敲钟打鼓是高雅之乐事。
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的,对于男子来说堪称“绝技”。
那么,男子为什么不一起先就拿出这一“绝技”,以求一招制胜呢?
从常理来看,男子那么喜爱这一女子,是应当一起先就会拿出绝技的。
然而,他却只是简洁地“求”,甚至连《诗经·卫风·氓》中的的氓那样“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当心计都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
很可能是男子最起先根本就不会,所以就只有干脆去“求”。
后来又怎么会弹琴鼓瑟、敲钟打鼓了呢?
他是去学习的,为了能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子,他变更了自己。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君子”的第三个特点——为爱变更自己。
那么,男子是在向哪个方向变更昵?
是变得越来越好,还是变得越来越不成样子?
从诗句可知,他能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是变得越来越有高雅情趣了。
这是向好的方向变更,是在提高自己。
而提高自己的动力就来自对女子的爱情。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君子”的第四个特点——为爱提高自己。
至此,我们明白了“君子”的四个特点,或者说四条标准:
爱得执著,爱得敬重,为爱变更自己,为爱提高自己。
第三轮演绎:
“淑女”的内涵又增加了什么?
男子的行为变更,其实也是一面镜子,照出“淑女”的形象特点。
男子非常喜爱女子,以致在求之不得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而后来他去学习弹琴鼓瑟、敲钟打鼓这一类高雅的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淑女”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情趣高雅。
一个情趣高雅的女子,当然可以称得上“淑女”了。
从当代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说,假如女子喜爱跳舞,那男子就会去学跳舞;假如女子喜爱打麻将,那男子也会去学打麻将;假如女子喜爱上网,那男子也会去学上网。
而诗歌中的男子是去学琴瑟、钟鼓之类高雅的事,看来女子在这方面也是特别精通的。
而这点,男子在求而不得“辗转反侧”的时候就想到了。
他想,心爱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品位高雅,必需得提高自身的修养才配得上她。
于是他努力地学习琴瑟钟鼓,不久他就能在她的身边弹奏出好听的乐曲,和她一起欢歌起舞……
综上所述,“淑女”的标准有四——文雅美妙,酷爱劳动,情趣高雅,对待爱情理智、慎重;“君子”的标准有四——爱得执著,爱得敬重,为爱变更自己,为爱提高自己。
当我们的学生——多情的少男、怀春的少女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这些标准后,心中当会泛起什么样的涟漪昵?
当他们一遍遍深情地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淑女”“君子”的标准就会深深地刻在心底了。
古人“风天下”的愿望,在当下学校语文教化中落到了实处。
这样看来,我们在教学中,不必回避“爱情”,反而可以借助诗歌的魅力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正确对待爱情。
让女孩子们明白,只有勤劳、情趣高雅、努力学习,才会得到他人的宠爱和敬重。
男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子,面对爱情,要学会敬重,更要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充溢自己,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宠爱和敬重。
这样,我们不仅解读了文本,更让学生精确地理解了爱情的内涵,懂得了自己当下真正须要做的事情。
这就是具有永恒价值的“诗教”的魅力。
我们凭借的只是诗歌文本本身,而不是其他外在的东西。
“米不够,水来凑”是阅读教学的大忌。
语文教学中文本教学解读的魅力就在于此,奥妙也在于此。
[本文系教化部“老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老师司[2022]13号)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SC13A015)成果之一。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关雎 诗经 教学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