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2367922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86.11KB
硫酸教学设计.docx
《硫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硫酸教学设计
第三节硫酸
一、概述
·高一年级化学
·来源于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教科书第六章第三节硫酸,本节课需三课时
·复习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
酸性;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应用,以及有关不同浓度的硫酸混合后溶液的计算。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硫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
酸性;
(2)、探究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3)、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4)、阅读自学,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
(5)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应用,以及有关不同浓度的硫酸混合后溶液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为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认真、踏实、学习方法较好,学习风气浓厚。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结构的理论知识,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
经过高一一学期的适应其抽象逻辑思维正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明显加强,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我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学生谈心、和学生沟通、家长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给更好的“备学生”奠定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进行满堂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当然其中也可能存在先预测性质,再进行试验论证,最终得出结论的情况。
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H2SO4具备酸性通性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浓H2SO4的特性,形成以H2SO4具备酸的通性回顾→浓H2SO4特性→H2SO4用途与危害→形成性测试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很好的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流畅。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⑴利用实验识别试剂瓶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复习、巩固初中所学的酸的通性,然后用文本的形式展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⑵通过“胆矾、蔗糖分别与浓硫酸作用”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现象推导出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和脱水作用。
利用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设计探究实验,验证该气体是SO2,从而引入浓硫酸的氧化性。
⑶由“稀硫酸是否具有氧化性?
”“浓、稀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等问题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分析,认识浓、稀硫酸的氧化性的不同的实质。
树立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⑷课堂探究兴趣延续到课外,“检验碳与浓酸酸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二氧化碳气体又有二氧化硫气体”让学生在课后设计方案,验证反应的生成物。
3.关键问题:
⑴实验探究的引导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能力;
⑵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
⑶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室
课件及实验药品和仪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通过硫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引入本节课
【板书】第三节硫酸
观看、倾听。
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兴趣,通过幻灯片展示硫的价态.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板书】一、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1.1 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
H2SO4=2H++SO42—
【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
【板书】1.2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思考并回答: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回忆、思考、讨论、回答:
与碱中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指示剂显色等。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回答:
可以变,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零价的氢气。
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后面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比较埋下伏笔。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展示、讨论】展示两瓶密闭、体积相等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化学方法如何加以鉴别?
【板书】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归纳】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g/cm3,沸点为338℃,难挥发。
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回忆、倾听。
观察、讨论、上台探究、回答
(1)拿起试剂瓶,感觉重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
(2)摇动试剂瓶,呈油状、粘稠的是浓硫酸。
(3)分别打开瓶盖,瓶口无酸雾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难挥发。
倾听。
回忆、回答: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明白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性质。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旧知识,落实新知识。
【强调】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而骤然气化,结果就像水滴入灼热的油锅一样,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倾听,领悟。
解释原因,强调实验安全。
【过渡】因为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与稀硫酸的性质是有差异,到底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3、浓硫酸的特性: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3-4ml浓硫酸,振荡。
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问】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提问】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展示】长时间放置后的标本。
最终蓝色物质呈白色。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结晶水与浓硫酸分子形成了硫酸水合物。
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结、板书】1 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
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倾听、讨论。
观察并描述现象:
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溶液仍为无色。
思考。
回忆、回答:
蓝色五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分析比较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观看,领会。
【引导学生归纳】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
师生共同小结: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碱性气体:
NH3、还原性气体:
H2S、HI、HBr等。
培养观察能力。
激疑。
回忆对比旧知识,明确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埋下伏笔,留下悬念。
【学生分组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提示】皮肤与纸屑、棉花、木屑一样都是有机物,含C、H、O等元素。
【分析】说明浓硫酸让有机物失水变成以黑色物质了。
倾听、讨论,惊奇。
讨论,迷惑不解。
学生上台实验后,各自回答:
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物质。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疑、探索。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探索能力。
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实验】学生分组。
分别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浓硫酸、加水后再加浓硫酸来进行对比探究实验,明确“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演示】演示“黑面包”实验:
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动手,进行探究,归纳小结“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观察并描述: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物质;有大量气体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发生的条件。
培养观察能力与描述现象的能力。
【提问】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试剂瓶的标签给出蔗糖的化学式:
C12H12O22
【小结板书】3.2 脱水性(炭化)
【设疑】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
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思考、回答:
黑色物质是碳单质。
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C12H12O22
12C+11H2O
讨论并回答:
如皮肤不慎沾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勿用手磨擦),然后在患处涂上3%~5%的NaHCO3。
揭示反应本质。
从标签上学生获得有用信息。
加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认识,学会处理偶发事故,消除恐惧心理。
【引导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浓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脱水性,一字之差,请分析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①吸水性:
是指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质本质未变。
②脱水性:
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组成(2:
1)脱去,生成水分子。
【设疑】蔗糖碳化后,为什么能形成海绵状的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硫酸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强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浓硫酸是否也能与金属反应呢?
是否也生成氢气呢?
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分析。
分析讨论,学生发言小结。
作笔记。
回忆、思考。
分析、讨论、猜想。
能与金属反应。
因为微粒存在形式不一样,如有氧化性,肯定不一样。
培养学生概念间的比较能力,认清本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
为什么?
【设问】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演示改进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
推理并回答:
不能。
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猜想:
不能。
观察、描述现象:
不加热时无明显现象。
加热时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冷却稀释后溶液呈蓝色。
激活旧知识。
激发好奇心。
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
【强调】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应用碱液吸收尾气。
【讲解】实验中的灰黑色物质是副产物CuS等,是铜过量的原因,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生实验时来进行细致的探究。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长时间冷却后的现象,观察。
【引导讨论】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
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写出反应方程式。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反应中的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
3、稀硫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来进行分析。
回答:
有白色晶体析出。
分析思考并回答:
1、加热能反应。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加热溶液又呈红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释后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生成。
且长时间冷却后有白色晶体析出 证明生成的产物是硫酸铜。
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铜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了酸性。
对比讨论出:
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现在它电离的H+,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上。
注意环保。
为后面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继性发展。
培养学生不仅要注意实验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树立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使学生深入认识浓、稀硫酸的氧化性不同的本质。
【设问】浓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呢?
【演示实验】把铝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 中,观察现象。
加热观察。
【设问】为什么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而活泼的铝放入其中无明显现象呢?
【讲解】对。
若加热就会发生反应。
但是没加热就真的没发生反应吗?
不是的,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可以使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
解释“钝化”现象。
【展示图片】运输浓硫酸的槽车图片。
【板书】浓硫酸与金属活动顺序氢以前的金属反应是否也生成氢气呢?
为什么?
推理并回答:
能。
观察无明显现象。
加热有气体产生。
陷入沉思,猜想:
没加热。
倾听,领悟,形成正确认识。
推理并回答:
不能。
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的硫上。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激疑。
激发求知欲。
解惑,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培养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板书】3.3 强氧化性
3.3.1 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KCa ……Pb(H) CuHgAg。
常温:
反应(除Fe、Al钝化)。
不反应。
加热:
反应,不放出H2。
反应,放出SO2。
归纳并总结。
学会总结,将知识及时总结成规律,便于识记。
【回忆设疑、过渡】在“黑面包”实验中,为什么体积会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如同一个“黑面包”,这又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
【讲解、组织讨论】是的,“黑面包”实验中是发生了浓硫酸与“面包渣”碳的反应,请根据现象分析生成物是什么?
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3.3.2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
C+2H2SO4(浓)
CO2↑+2SO2↑+2H2O
【组织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为什么浓硫酸作干燥剂时不能干燥H2S、HI、HBr气体?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讨论、释疑:
蔗糖加入浓硫酸炭化时,在蔗糖内加了几滴水,浓硫酸吸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硫酸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大量气体产生,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浓硫酸被还原所生成的二氧化硫,碳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会出现体积膨胀,疏松多孔海绵状炭及刺激性气味产生的现象。
这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推理、思考并回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同时有水生成。
恍然大悟,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H2SO4(浓)=S↓+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回忆前面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前后呼应,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
学会辩证的认识问题。
【组织讨论】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是否有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不同?
【师生小结】
稀硫酸——弱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氧化性由H+体现;
浓硫酸——强氧化性——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氧化性由S体现。
【讲述】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
掌握它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
讨论小结,得出结论。
倾听。
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板书】4硫酸的用途:
【指导阅读】
阅读教材,了解硫酸的用途。
1.利用其酸性,可制磷肥、氮肥;可除锈;可制硫酸盐。
2.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作吸水剂和干燥剂。
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常用作精炼石油的脱水剂、有机反应的脱水剂等。
4.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于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阅读课文,归纳用途。
培养自学能力。
【本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因为量变导致质变,所以浓硫酸体现的以下与稀硫酸不同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回忆倾听、领悟。
学会小结,将课本由厚变薄。
【作业】
研究性学习:
设计实验验证碳与浓硫酸作用的生成物。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物理变化。
(2)、脱水性(炭化):
C12H12O22
12C+11H2O
(3)、强氧化性:
①、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
②、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等:
C+2H2SO4(浓)
CO2↑+2SO2↑+2H2O
4、硫酸的用途:
教学过程流程图
旧知新析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等遇到问题再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注:
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自我评价表:
我是这样评价自己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从网上收集的数据量
比较多
能够完成任务
较少
根据收集的数据做成的统计图
主动合作完成
依照同学才完成
不能完成
对收集到的统计图的信息描述
自己能描述
与同学合作才描述
不能描述
平时对报刊杂志的统计图态度
关心
有时了解
根本没在意
在小组中工作表现
最出色
较出色
应付式
做出的统计图的效果
形象优美
较形象
普通
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小组成员工作态度情况
积极
较积极
应付式
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过程
迅速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过程
有交流讨论
有交流
没有交流
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
主动性强
较主动
一般
4.教师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学生对统计图上的信息描述
表达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学生制作统计图完成情况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学生对本节网络教学态度
非常投入
较积极
应付式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八、帮助和总结
学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把知识学活,为检测学生达标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编具有针对性的阶梯式思考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体现"学中用,用中学",并及时查缺补漏,补充教学.
浓硫酸的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本节教学中以实验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特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重点内容及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设计实验验证碳与浓硫酸作用的生成物?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向新的学习过程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硫酸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