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全部.docx
- 文档编号:12383038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02KB
哲学全部.docx
《哲学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全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全部
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
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做: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错误观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
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
8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方法论:
不能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或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辩证法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或无视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方法论: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看是一
部分——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看是多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联系:
(1)二者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二者相互影响
A、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B、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方法论: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原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优化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发展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静止的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
1)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
2)重视量的积累(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激变论”)
3)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庸俗进化论”)
矛盾
1对立统一原理
(1)内容:
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2)方法论: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主要矛盾: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方法论:
(1)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启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方法论: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总之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创新
1辩证否定观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方法论:
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破”与“立”)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重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原理内容: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我们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3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区别: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
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
P41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符合客观。
与时俱进:
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A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
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C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人生价值: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9.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注意: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①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让人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10.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特征: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1.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9.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0、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