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748117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3KB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docx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
附件3
苹果蠹蛾防治技术方案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ntinae、小食心虫族Grapholitini、小卷蛾属Cydia,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核桃等仁果类、核果类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该虫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导致果实成熟前大量脱落或腐烂,严重影响寄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该虫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
为指导各地开展苹果蠹蛾防治,控制苹果蠹蛾的传播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对策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依法开展检疫,防止苹果蠹蛾的传人和传播扩散。
在适生区内,对寄主植物开展监测,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措施开展防治,积极扑灭疫情。
在开展防治过程中,应主要采取诱捕、人工及生物等防治方法,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
(二)规划与设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苹果蠹蛾发生情况,制定苹果蠹蛾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环境状况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
施工作业设计应遵循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内容应包括本县级单位的地理状况、发生和危害情况、防治范围和面积、防治方法和措施、施工作业图(表)及施工说明书等等。
二、虫情调查
(一)调查范围
苹果蠹蛾的适生区为北纬23.2°-48.0°、东经75.1°-132.6°、有效积温在230日度的区域。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该区域,应适时组织开展苹果蠹蛾的虫情调查和监测。
其中人口密集的城镇、大中型水果交易市场或集散地周边地区3公里以内的该虫可寄生的果园、国道及主要省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该虫可寄生的果园、新疫情发生地周边15公里范围内该虫可寄生的果园作为重点调查监测区域。
(二)调查方法
1.成虫期调查
成虫期调查主要以诱捕器调查为主,即以诱捕到的苹果蠹蛾雄成虫数量来调查该虫的发生状况。
具体方法如下:
(1)诱捕器及诱芯的选用 一般使用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进行诱捕。
诱芯的载体中空,由硅橡胶制成,每个重约0.3-0.5克。
每个诱芯的性信息素含量不低于0.001克,纯度90-97%。
成品诱芯应放置在密闭塑料袋内,保存于冰箱中(冰箱温度控制于1-5℃),保存时间不超过1年。
(2)调查时间 一般为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前7-10天)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
(3)调查点的选取 应在全面踏查,掌握本地苹果蠹蛾寄主分布和疫情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交通、水果流通渠道等选取调查点。
调查点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
在疫情发生地,应根照苹果蠹蛾危害程度及调查的需要分别选取不同受害程度不同的果园作为调查点,以调查掌握该虫的种群动态;在疫情发生地的外围,应重点选择外围15公里范围内的果园作为调查点,调查掌握该虫的传播扩散情况;在未发生区,应重点选取人口密集的城镇、大中型水果交易市场或集散地周边地区3公里以内或国道及主要省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果园作为调查点,以掌握该虫的发生情况。
(4)诱捕器安放位置 诱捕器应安放于苹果蠹蛾的寄主植物上,若没有寄主植物,也可安放于其他树木上。
三角胶粘式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一般为果树树冠上部1/3处通风较好且稍粗的枝条上,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7米。
(5)悬挂密度 每个调查点设置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的调查控制面积不少于1亩。
(6)诱捕器的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成虫的诱捕情况,及时清理粘虫板上的昆虫及植物残片。
如在检查中发现诱捕器丢失或损坏,应及时补换。
苹果蠹蛾诱芯每3-4周更换一次,粘虫胶板根据粘虫数量进行更换。
(7)数据记录 调查时,工作人员应每3日检查诱捕器的诱捕情况,记录诱捕结果,并填写《苹果蠹蛾疫情调查表》(见附表1)。
2.幼虫期调查
幼虫期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即通过抽样方法确定苹果蠹蛾幼虫的蛀果率及危害状况。
(1)调查时间 每年进行2次抽样调查,具体时间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幼虫为害期)及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为害期)。
(2)调查点的选取 应结合成虫调查点选取幼虫调查点,宜选在成虫调查点附近,以便使幼虫调查结果能够与成虫诱捕器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相互补充。
(3)取样方法 如所调查的果园面积较大,可采用棋盘式取样,每块样地随机取10个样点;如调查点果树分散,可以在调查点附近随机选取10个样点;若某种果树在调查点区域内数量较少,同样可在调查点附近随机选取10个样点。
在各个样点选取同一类果树的同一品种,用目测检查的方法调查100个果实,对发现的虫果剖果检查,确认是否为苹果蠹蛾幼虫。
记录检查结果,并填写《苹果蠹蛾蛀果情况调查表》(见附表2)。
此外,还可通过对越冬幼虫调查苹果蠹蛾的化蛹和羽化情况。
具体方法为:
选取10株树干光滑的果树,于每年8月上旬开始用粗麻布或胡麻草绑缚树干,诱集越冬幼虫。
次年春季取下,统计越冬幼虫的数量,记录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情况。
3.卵期调查
卵期调查主要通过调查苹果蠹蛾寄主的果枝确定该虫的产卵情况,一般在寄主阳面和背风处的果枝上产卵量大,调查时应予注意。
具体方法为:
每年5月中、下旬随机选取10株果树,在这些果树的树冠上半部分共调查100个果枝,检查这些果枝上的果实表面、叶片表面以及果(叶)簇生的基部雌性苹果蠹蛾产卵的数量,记录成虫的产卵情况。
(三)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以寄主果实被害率作为发生标准,将受害果树划分为重度发生、中度发生和轻度发生。
苹果蠹蛾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发生等级
轻度发生
中度发生
重度发生
被害果率
≤3%
3-5%
≥5%
三、防治措施
(一)信息素防治
1.信息素诱杀
在苹果蠹蛾成虫期,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
诱捕器的设置密度一般为2-4个/亩;发生较重的地方,可增加设置诱捕器的数量。
诱捕器内若使用粘虫板,应注意粘虫胶的粘性,以便及时更换粘虫胶;若使用敌敌畏棉球,应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薰杀效果。
诱捕器的使用方法参照“成虫期调查”的内容。
2.迷向法防治
利用性信息素干扰苹果蠹蛾雌雄间的交配通信联系,减少苹果蠹蛾交配,降低交配率,减少后代繁殖数量,达到防治苹果蠹蛾的效果。
该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苹果蠹蛾发生区的防治。
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双管手挂式迷向信息素进行防治。
(1)防治时间 越冬代成虫羽化时开始防治。
手挂式迷向信息素一般持效时间为150-180天,基本涵盖整个发生期,其间不用更换。
因此,成虫的整个发生期均可以使用该方法防治。
(2)迷向信息素悬挂高度及位置 悬挂于果树树冠上部1/3处稍粗且通风较好的枝条上,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7米。
此外,还需配套悬挂诱捕器以检查迷向效果,配套数量一般为每5亩挂1个。
(3)迷向信息素悬挂密度 无论苹果蠹蛾发生程度如何,迷向信息素使用数量都是相同的,一般每亩挂1-2个。
(二)人工防治
1.清洁果园,加强管理 及时摘除树上的虫蛀果和收集地面上的落果,清理下来的虫蛀果应集中堆放并进行深埋。
同时,及时清除果园中的废弃纸箱、废木堆、废弃化肥袋、杂草、灌木丛等所有可能为苹果蠹蛾提供越夏越冬场所的材料和设施。
2.刮老翘皮,清除虫源 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发芽之前,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翘皮,以消灭越冬虫体。
刮树皮时,要在地面上放置铺垫物,将被刮除的树皮和越冬害虫全面收集,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
刮完树皮后,可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涂刷果树主干和主枝,或用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粘土和水,按10∶2∶2∶2∶40的比例混合,再加少量氨戊菊酶制成的涂白剂涂刷果树主干和主枝。
3.束草、布环,诱集幼虫 人工营造苹果蠹蛾化蛹和越夏、越冬的场所,诱集老熟幼虫。
每年6月中旬,用胡麻草或粗麻布在果树的主干及主要分枝处绑缚宽15-20厘米的草、布环,诱集苹果蠹蛾老熟幼虫,然后于果实采收之后取下草、布环集中烧毁,杀死老熟幼虫。
防治时,还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草、布环上喷高浓度杀虫药剂,防治效果会更好。
4.果实套袋,阻止蛀果 在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的产卵盛期前,将果实套袋阻止该虫蛀果为害。
进行果实套袋的果树,要精细修剪、适量留花留果。
套袋前要将整捆果实袋放于潮湿处,使之返潮柔韧,以便使用。
套袋时,先撑开袋口,托起袋底,使两底角通气、放水口张开,使袋体膨起,然后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套住果实后,从中间向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于丝口上方从连接点处撕开,将捆扎丝沿袋口扎紧即可。
5.高接换优,停产休园 对于危害严重且果实品质较差的果园,可对全园果树实行一次性高接换优,并连续两年内不让果树结果,以阻断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环境,有效防治苹果蠹蛾,提升果品质量。
此外,在果实入窖时应严格挑选,防止幼虫随蛀果越冬。
也可于成虫期在果树上悬挂卫生球,影响成虫交尾产卵,减少种群数量。
(三)化学药剂防治
1.可使用的药剂 有3%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2000-3000倍液、胺甲萘(甲萘威、西维因)、虫酰肼(米满、抑虫肼)、氯菊酶(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克死命、二嗪磷、亚胺硫磷、硫丹、毒死蜱(氯蜱硫磷)、灭杀菊酯、水胺硫磷、辛硫磷等。
应多选择无公害药剂,同时应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农药的残效期选用药剂,此外,还可选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搭配使用。
2.化学防治的时间 每个世代的卵孵化至初龄幼虫蛀果之前。
鉴于第1世代幼虫的发生相对比较整齐,可将第1世代幼虫作为化防的重点。
3.施药方法 在每年世代幼虫出现高峰期时集中喷药至少1次。
若喷施毒性小、残效期短的农药,可连续喷施2-3次。
不同杀虫剂的具体施用量、施用方法和药效残存期参见附表3。
化学防治时应尽量在同一生态区统一组织群众进行联合防治。
(四)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苹果蠹蛾的天敌并促进其种群的增加。
苹果蠹蛾的天敌有:
鸟类、蜘蛛、步甲、寄生蜂、真菌、线虫等。
还可通过释放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喷施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和Granulosisvirus(GV)颗粒病毒等寄生蜂和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五)检疫检验
1.产地检疫
苹果蠹蛾适生区范围内的所有地区,均应对辖区内所有苹果蠹蛾的寄主植物及其果实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以防止该虫随果品、寄主植物传播扩散。
苹果蠹蛾的检疫检验方法、步骤及产地检疫相关要求参照《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和《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林护通字[1998]43号)。
2.调运检疫
苹果蠹蛾寄主植物及其果实调运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检疫。
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或具有检疫检查职责的木材检查站应依法严格开展检疫检查,一旦发现虫情,及时就地除害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各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及时对调入的苹果蠹蛾寄主植物及其果实进行复检。
苹果蠹蛾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方法参照《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此外,各地还应加强对水果市场或集散地的检疫检查,及时发现虫情,及时处理。
四、防治效果检查
每年应在苹果蠹蛾寄主果实采收前进行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检查。
(一)检查内容
防治效果用蛀果率减退率(受害株率减退率)及成灾率表示。
蛀果率减退率(受害株率减退率)={〔防治前蛀果率(受害株率)-防治后蛀果率(受害株率)〕/防治前蛀果率(受害株率)}×100%
成灾率=〔实际成灾面积/应施监测面积〕×1000‰
(二)调查方法与设计
检查时,应先确定防治前的蛀果率或受害株率,然后设标准地(或样方)调查防治后的蛀果率或受害株率,并计算出蛀果率减退率(受害株率减退率)及成灾率,以确定防治效果。
果园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1)按果园面积设置,每150亩以下设1块标准地;150亩以上每增加75亩再增设1块标准地。
(2)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5亩,采取对角线取样法,采摘(拾)果实100个或抽取样树20株,进行蛀果率(受害株率)调查。
附表1 苹果蠹蛾疫情调查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日期
调查点编号
诱捕到的苹果蠹蛾数目(头)
天气状况(气温)
备注
1#
2#
3#
4#
5#
合计
注:
1#—5#为诱捕器编号。
附表2 苹果蠹蛾蛀果情况调查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日期
调查点
编号
样本
编号
寄主
种类
蛀果
比例
标本
编号
(1)
备注
(2)
注:
(1)如有标本,标本编号与采得的幼虫标本的编号相对应,以备日后鉴定与查询。
(2)如为随机抽样,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取样地点及取样方式。
附表3 苹果蠹蛾化学防治常用药剂使用方法参照表
药剂名称
剂型
常用药量
(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药效
残存期
高渗苯氧威
3%乳油
2000-3000倍
喷雾
20天以上
阿维·灭幼脲
25%悬浮剂
2000-3000倍
喷雾
40天以上
胺甲萘
25%可湿性粉剂
400倍
喷雾
10天
虫酰肼
24%悬浮剂
1000-2000倍
喷雾
-
氯菊酶
10%乳油
1000-2000倍
喷雾
7-10天
二嗪磷
50%乳油
800-1000倍
喷雾
5-7天
亚胺硫磷
25%乳油
500倍
喷雾
较长
硫丹
35%乳油
1000-2000倍
喷雾
较长
灭杀菊酯
2.5%乳油
4000倍
喷雾
7-10天
水胺硫磷
40%乳油
1000倍
喷雾
14天
辛硫磷
50%乳油
1000-2000倍
喷雾
2-3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苹果蠹蛾 防治 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