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805232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0.97KB
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5·湖北孝感一模·21)21.1878年开始筹备,后设厂于杨树浦的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93年不慎发生火灾,租界内的外国消防队拒绝前往救火。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有弊端B.洋务派民用企业危及到列强利益
C.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D.外国消防队受制于租界章程规定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民用企业)
【解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该企业的火灾与“中体西用”思想弊端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消防队拒绝救火,原因在于利益的冲突,故B项正确;企业间利益的冲突与政府矛盾激化无关,故C项错误;外国消防队拒绝救火与租界章程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湖北荆州一模·18)18.张謇说:
“(振兴实业)无的则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及,犹非计也。
的何在?
在棉(纺织业)铁(钢铁业)。
”张謇强调“棉铁主义”主要是因为( )
A.是其实业救国的经验总结B.是建立民族工业体系的途径
C.是对世界经济的理性认识D.是遏止贸易逆差的重要手段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
【解析】“棉铁主义”的实施,目的是振兴实业,实业救国,而非实业救国的经验推动“棉铁主义”,故A项错误;选择棉(纺织业)铁(钢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需求量大、利润高的棉纺织业和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钢铁工业,推动建立建立民族工业体系,故B项正确;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是对国情的理性认识,故C项错误;遏止贸易逆差不是强调“棉铁主义”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湖北荆门高三1月调研·29)29.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
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
”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的愿望,不符合材料“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信息,故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寻求自救过程中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体现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与材料“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和“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相符,故B项正确;政治制度变革主要是资产阶级寻求强国御侮的努力,与材料信息“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和“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不符,故C项错误;继昌隆缫丝厂是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创办的民族工业代表,与材料信息“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和“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29)29.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材料反映杨宗濂投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说
为了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大量购买田产,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符,故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九十年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置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5·湖北武汉4月模拟·28)28.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纲要》评价某一事件发动者时说:
“他们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也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代理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外国资产阶级的旨意,把中国的政治经济纳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轨道。
”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辛丑条约》签订
C.清末“新政”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买办阶级是从事与外国相关事务的阶层,地主阶级洋务派与之类似,他们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制度,发动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某一事件发动者“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不符,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是慈禧太后发起的,与题中“他们是…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不符,故C项错误;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是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5·湖北武昌高三5月调研·29)29.“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
”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D.发昌机器厂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解析】“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反映出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与外商争夺市场的意图,“收江海之利”,表明该企业与水路货运有关。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垄断局面,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B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5·湖北天门高三上学期期末·28)28.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
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
【解析】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中华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起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站在近代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和现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采取的一场所谓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可知,作者是站在革命者或阶级斗争的视角,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5·湖北黄冈二模·31)31.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
原因有二:
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无法表明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洋务单位,吃拿卡要”反映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故B项正确;洋务派初衷是以自强为旗号来维护清王朝统治,故C项错误;洋务派建立军工企业,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5·湖北荆州一模·26)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
”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
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
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
”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
“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
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
(6分)
【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解析】(3)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是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推动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从其内部管理看,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
【答案】(3)意义:
是洋务派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
(6分,回答3点)
10.(2015·湖北天门高三上学期期末·40)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
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
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
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体现了什么史观?
(2分)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4分)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处的地位。
(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5分)
【考点】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2)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关贸总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帝国主义”、“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广大中国农民”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运用了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第二小问,全球史观,应该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系角度思考;文明史观,需要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或称农耕文明)的碰撞与冲突、融合等角度去考虑。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答,比如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等等。
(2)第一小问,自然因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来思考,在新的交通工具广泛使用之前,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人为因素,根据材料三中的“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可以得出;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自然因素方面,可以结合20世纪以来,新交通工具的使用,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来回答;人为因素方面,则可以从贸易规则和关税方面的变化来回答,如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
【答案】
(1)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
(2分)
影响:
全球史观: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分)
文明史观:
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或者说通商口岸是中国自然经济最先开始解体的地方,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创造了条件。
)(2分)
(2)程度:
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2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2分)
地位:
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
(4分,任答2点即可)
(3)自然因素:
交通不便导致巨额的运输成本;(2分)
人为因素:
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
(2分)
突破:
在自然因素方面:
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航运和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交通和运输,使各地间联系更加密切;(3分)
人为因素方面:
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为世界贸易创造了自由的环境;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世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朝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
(4分)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15·湖北天门高三4月调研·27)27.如图8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洋务运动的推动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从图8可知,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至90年代洋务运动,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年),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故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左右,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可能出现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湖北宜昌高三一调·40)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
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
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
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优级师范学堂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
它是五四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
壬戌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何新变化,并对壬戌学制进行评析。
(15分)
【考点】
(1)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癸卯学制)
(2)北洋政府教育改革——壬戌学制
【解析】
(1)本问要求据材料一提取癸卯学制的特点。
首先分析表格标头,了解图表呈现信息的分类,可知须知内容细致;然后通过不同学段阐述比较可知教育的重心;联系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分析学制背后的时代烙印及指导思想,如教育近代化、中体西用、强调实用等。
(2)第一小问,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何新变化,梳理材料概括壬戌学制的特点,然后同癸卯学制予以比较,罗列即可。
第二小问,对壬戌学制的评价,可从背景和影响两个角度予以评析,就背景而言,联系阶段特征新文化运动、民资发展、五四运动予以分析,就影响而言,从教育发展,对当时社会及对后世影响的角度予以分析。
【答案】
(1)特点:
①以教育法令的形式颁布;②内容细致、全面,“有一定的专业性”(包括教育阶段的划分、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有明确规定);③重视基础教育及教育的普及;④体现教育近代化的趋势;⑤教学目的体现实用性;⑥带有“中体西用”的色彩(10分。
答出五点得10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变化:
壬戌学制的制定广泛征求民间意见;不提教育宗旨,以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强调平民教育和生活教育;广泛吸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
(8分)
评析:
背景: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
(4分,任答两点得4分)
影响:
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标志着现代教育的确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学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 学年 高考 大市 调研 一模二模 历史试题 分解 近代中国 经济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