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13278025
- 上传时间:2023-06-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67KB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ocx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
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
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
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
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
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
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
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
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
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
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
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论》当中。
在经济学说史上,《国富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它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是各派经济学说的起点。
《国富论》的基本思想是经济自由。
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含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内容。
主要观点如下所述:
(一)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
1.分工理论
斯密结合其所处时代的生产特点,系统地说明了分工。
他把劳动生产率看做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由分工引起的。
斯密还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
认为两种分工具有同样作用,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观察者主观认识上的区别。
斯密还分析了分工对工人的不利影响。
认为分工唯一不利的结果是使工人终生从事一种简单操作,没有机会发挥才智,是他们边的愚钝无知,所以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2.交换理论
他认为交换是产身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
人生来就有利己心和交换倾向,在交换过程中,如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所取得的好处,要比自己包揽一切工作取得的好处多,于是就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从而形成了分工。
分工程度也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斯密强调交换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交通的发展对分工有促进作用,这在当时是一种创见,具有进步意义。
3.货币理论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
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自发地、客观地产生的。
他认为,金属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劳动的产物,也包含一定的劳动量。
货币之所以最终固定在金属上,因为它具有合适的物理属性。
斯密探讨了货币的各种职能。
在货币各种职能中,斯密认为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主要职能;也探讨了货币的价值尺度,指出: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
他认为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从流通手段中派生出来的。
斯密还创造性地探讨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用。
(二)价值理论
斯密的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理论的最早的系统论述,是其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
其价值理论的任务是要解决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含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和价值规律四个方面。
1.价值含义
斯密从价值一词出发,最先明确地区分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提出其概念。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2.价值尺度
斯密着重研究的是交换价值。
斯密指出,①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并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②商品价值量是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③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认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这些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3.价值构成
斯密在研究中发现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之间存在矛盾,二者量不相等。
他认为劳动决定价值论只适用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资本主义社会,故放弃了劳动价值论,转变为收入构成价值论,即商品交换的比例不是由劳动决定,而是有工资、利润、地主三种收入构成。
斯密还认为,利润、地租同工资一样,都是商品的生产费用,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费用决定,这样他又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发展到生产费用决定价值论。
4.价值规律
斯密认为每个社会和地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即自然率。
他把产品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他认为,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受自然价格的调节而趋向于同自然价格一致。
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背离通过资本和劳动的增减可以对生产起到自发的调节作用,使供求相符,并最终是市场价格同自然价格趋向一致。
(三)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
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分析了三种收入,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
他从人们的经济地位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大基本阶级:
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
斯密认为,三个阶级的收入是社会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的收入,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1.工资理论
斯密认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前,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在私有制产生以后,工资只是劳动产品中的一部分了。
他还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中的第一扣除,然后才是利润和地租。
工资既然是劳动的价格,当然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分。
工资的升降取决于市场上劳动的供求情况。
对劳动的需求与国民财富的增长状况密切相关。
2.利润理论
斯密认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
关于利润问题的一大功绩斯密对利润的看法是二重的、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从劳动决定价值出发,指出利润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有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另一方面,从收入构成价值出发,把“来自运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润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生产费用的一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
他认为利润总是同资本量成比例。
斯密讲的利润是平均利润。
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
3.地租理论
斯密对地租的研究比较混乱,提出了四种见解:
(1)斯密认为,地租是地主凭借土地私有权无偿占有的劳动者创造的那部分收入,是不劳而获的收入;从而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此外,他还分析了垄断对地租的作用。
(2)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把地租看作是价值的基本源泉之一,是使用土地的报酬,是地主阶级自然而然的收入。
(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4)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四)资本、生产劳动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资本理论
斯密把资本看做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极因素之一,他从增加积累、扩大生产的角度,最先系统地考察了资本。
他认为资本是用于再生产的那部分“预储资财”,是为取得收入而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
他第一次提出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并将资本的范畴扩大到一切经济部门,对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资本运动有重要意义。
他还从价值增殖的角度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本;从资本周转方式不同的角度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斯密认为资本是扩大社会生产和增加资本主义财富的条件。
资本的增加是由于资本家的节俭;资本的减少是由于奢侈与妄为。
2.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斯密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理论同样具有两重性。
他认为生产劳动是同资本交换并生产利润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同收入交换不生产利润的劳动。
这种划分认为:
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
然而,他还认为生产劳动是生产价值的劳动,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不生产价值的劳动,不固定或不物化在特定对象或商品中的劳动。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他还认为,全体居民的总收入包括他们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
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其余供居民自由使用的就是纯收入。
(五)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
1.国家及其职能
斯密在国家和私有财产的起源上与洛克、休谟等人持有本质上相同的看法。
斯密原则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
根据斯密的观点,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
“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补偿所费而有余,但代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
2.财政和税收理论
斯密把国家的职能归结为上述三项,从而国家的费用也从这三项分别加以说明,并据此把一国的经济分成了两大部门:
私人的部门和公共的部门。
前者指各种私人的企业,后者指一国的国防、行政司法和各种公共工程和设施。
斯密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
他认为,国家所必需的费用须有其合理的收入来源,各项费用应由受益人分别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
斯密分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税收的原则。
他指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
税收的来源不外是工资、利润、地租等三种收入。
他认为最适合课税的是地租,同时斯密也不反对向工资和利润课税,只要遵循合理的税收原则。
从而,斯密提出了四项税收原则:
第一,公平。
一国国民都须按各自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各自能力纳税,做到负担公平。
第二,确定。
纳税日期、数额、方法都应明确,并且避免随意变更。
第三,便利。
纳税方法、日期都要顾及纳税人是否方便或容易。
第四,经济。
赋税征收尽量减少税收费用。
(六)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
1.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
他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2.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是他的分工和交换学说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发展或延伸。
斯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分工优势原理。
他指出各国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形成自己一定的优势。
有的优势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等;有的优势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
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
因此,各个国家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斯密把分工优势原理又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种。
然而,人无完人,任何理论都有其时空的局限性与理论创造者的思维瓶颈。
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当中,也不乏尔尔。
如:
斯密的分工理论较为重视分工对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的作用,而忽视了分工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斯密把机器的发明仅仅归结为分工,在理论上具有历史局限性;他从“人的本性”来考察交换,抛开了交换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不能区分简单商品生产者的交换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混同了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换;斯密还混淆了价值和价值的表现形式,他所说的交换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有时是指价值;混淆了利润量与利润率,把利润率的下降说成是利润本身的下降;混同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把剩余产品看作是自然的恩恩赐,不了解自然力的参与只会影响使用价值的生产,而与价值无关。
诸如此类的片面性的观点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斯密的著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
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也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这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如:
斯密对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进行说明时,其解释是二重性的。
他认为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既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该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
在阐明工资的性质时,斯密也有两种矛盾的提法:
第一,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收入。
第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
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如此丰富的经济理论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对后世的影响
(一)国外
1.取其精华
斯密为后人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为其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提供了研究的思路,也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课题。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对于现在的资本主义发展仍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2.但并未去除其糟粕
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例如:
他未认识到市场本身的弱点、市场调节也可能导致的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他的自由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论”,完全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考虑,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历史的、社会的条件。
他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的观点混淆了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价值决定和价值增殖、普通商品和作为资本同劳动相交换的商品、商品价值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收入和生产费用。
他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发展到生产费用决定价值论,为庸俗经济学的生产费用论敞开了方便之门。
3.误读或选择性的解读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的一些主流经济学者虽然视亚当·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
对此观点,我很赞同。
亚当·斯密确实先是一位伦理学家,后才是一位经济学家。
其《国富论》中也经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述其经济看法。
个别经济学家读其观点,把自己的个人猜测理解加入到解读造成了误读。
再加上立场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对斯密的一些观点进行选择性的解读。
(二)国内
1.积极作用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有创新突破的部分,更多的是总结吸取前人的理论进行升华。
马克思正是借鉴斯密的理论成果,才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劳动与劳动力等概念。
所以,解读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小的助益。
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也有一些启示。
我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必须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结构并存的生产结构;在市场经济中,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或生产要素,必须根据人们的劳动贡献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来支付报酬;国家要明确生产要素所有权的主体以及生产要素所有权主体享有生产要素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权利。
倡导经济自由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中心内容。
他的经济自由观对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天,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我国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就首次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针。
2.消极作用
在国内,“左右之争”一直存在。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少右派分子为了其立场,愤然高举斯密经济学的大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扭曲、攻击。
还有一些肤浅的经济学家大喊着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深入剖析的同时,也从“斯密教条”中找到了反社会主义的论据,这无疑是让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渗透更加彻底。
我们不得不敲起警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切勿抱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互相学习固然正确,可各取所需,能辨别是非对错的学习方是王道。
五、结论
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不愧被公认为是经济学宗师。
亚当·斯密创立的经济学说,经历300年后,仍然光芒四射,始终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指明灯。
亚当·斯密的理论,对当今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仍然在起着巨大的不可动摇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任何理论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运用。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也值得深思。
我们应在吸取其精华知识时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经济学的再一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应重新解读亚当·斯密[N].中国保险报,2010年11月22
日(第004期).
[2]高静波.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回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04).
[3]唐正东.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J].江海学刊,2000
(2).
[4]林金忠.主流话语是如何炼成的——剖析西方学者对亚当·斯密思
想的选择性解读[J].学术月刊,2012(10)(第44卷).
[5]王振林.亚当·斯密经济自由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启示[J].经济纵横,1994(4).
[6]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M].2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世纪经济学教材)
[7]亚当·斯密.国富论[M].宇琦译.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当斯 古典 经济学 及其 后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