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ocx
- 文档编号:13498641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5.42KB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ocx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69年~1989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世界各国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其经费由瑞典中央银行资助,它的全称是“纪念诺贝尔瑞典央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从1969~2006年,共有58位经济学家获奖。
1969年:
詹恩·丁伯根(JanTinbergen,l903~),出生于荷兰。
1932年获荷兰莱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33~1937年在鹿特丹埃拉斯穆斯大学任教;1945~1955年任海牙中央计划局局长。
主要著作有:
《经济计量学》、《经济政策论》、《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等。
其获奖的原因在于对经济计量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把经济学发展为数学的和定量的科学的先行者,最先提出旨在检验各种资产阶级经济周期理论的经济计量模型。
拉格纳·弗瑞希(RagnarFrisch,1895~1973年),出生于挪威。
1919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经济系;后留学法、英,德、美等国;1926年获奥斯陆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1~1965年在奥斯陆大学任教;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经济计量学会和《经济计量学》杂志,曾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衡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运用完全回归体系的统计合流分析》、《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问题和冲击问题》等。
他获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全面推进了经济研究的数量方法;运用和发展了动态模型去分析经济过程。
1970年: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1915~ )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
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和1941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40年起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41~1943年任美国全国资源计划局顾问;1945年任战时生产局顾问;195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61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5~1968年任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等。
萨缪尔森的著作几乎涉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他建立了"新古典学派的综合"的理论体系,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l年:
西蒙·斯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1901~ ),出生于俄国,1922年移居美国。
1923年、1924年和1926年分别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四54~1960年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1960~1971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49年任美国统计学会会长;1954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现代经济增长》等。
授予该奖是由于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1972年:
约翰·里查德·希克斯(JohnRechardHicks,1904~1992年),英国人。
1926年和1932年分别获牛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38~1946年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46~1971年一直任教于牛津大学;1961~1962年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工资理论》、《价值与资本》、《需求理论的修正》、《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动态经济学方法》、《经济学展望》等。
希克斯涉猎于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尤其在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理论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
他的一般均衡理论以主观价值理论为基础,试图建立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
他认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应是效率而不是公平问题。
肯尼迪·约瑟夫·阿罗(kennethJosephArrow,1921~ ),美国人。
1941和1951年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1968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68~1979年任教于哈佛大学;1956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3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
《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存货和生产的数理理论研究》、《公共投资、报酬率与最适度财政政策》等。
他运用新的数学工具研究一般均衡理论;提出了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新理论;他的“不可能性理论”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73年
华西里·W·里昂惕夫(WassilyW.Leontief,l906~ ),出生于俄国。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28年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1年移居美国。
1932~1974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75年后任纽约大学教授;1941~1947年任美国劳工部顾问;1966年任美国商务部兼职总顾问;1970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投入产出经济学》、《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世界经济的未来》等。
授予该奖是由于他开创和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把它运用于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1974年:
甘纳尔·缪尔达尔(GunnarMyrdal,1898~),瑞典人。
1923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192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3年起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947~1957年任联合国欧
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1961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要著作有:
《货币均衡论》、《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亚洲的戏剧:
一些国家贫穷的研究》、《世界贫困的挑战》等。
缪尔达尔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VonHayek,1899~ ),奥地利人。
1921年、1923年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27年获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0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29~1931年任教于维也纳大学;1931~1950年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1950~1962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2年后任西德弗莱堡大学教授;1945年任英国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
《物价与生产》、《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自由的宪章》等。
其获奖主要是由于他对经济周期和货币理论的贡献。
他提出了"中性货币"的概念,探索了价格在决定资本积累、工业波动和全部经济生产率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1975年:
列奥尼德·维特列维奇·康托罗维奇(LeonidKantorovich,1912~ ),出生于俄国彼得堡。
193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35年获数学博士学位。
1934年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60~1971年任西伯利亚数学所副所长;1971~1976年任莫斯科全国经济管理所研究室主任。
主要著作有:
《生产计划与组织中的数学方法》、《最优化规划论文集》、《经济资源的最佳利用》等。
他的突出贡献就是用线性规划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如何合理组织生产和在国民经济范围内如何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进行了有创见性的研究。
恰林·科普曼斯(TjullingKoopmans,l910~ ),出生于荷兰。
1933年获乌得勒支大学文学硕士;1936年获莱顿大学数理统计学博士学位。
1940年移居美国。
1946~1955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55~1981年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60年后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50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8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动态经济模型中的统计推理》、《生产与配置的活动分析》、《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等。
他对经济计量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立和发展了"活动分析方法",并用之考察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最适度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l912~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1932年获格罗斯大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6~1976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77年后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0~1972年任蒙持·佩莱林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资本主义与自由》、《货币稳定方案》、通货膨胀:
原因与后果》、《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等。
授予该奖主要是由于他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他还论证了稳定经济的政策的复杂性。
认为人们的消费依存于“恒久性收入”,强调货币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实行货币供给量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
1977年:
詹姆士·爱德华·米德(JamesEdwardMeade,l907~ ),出生于英国牛津。
1930年、1933年分别获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1957年先后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1947~195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教授;1957~1969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
《国际经济政策的理论》、《关税同盟理论》、《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等。
他主要关心用经济理论去制定经济政策,主张自由贸易,而这种自由贸易必须由各国的国内外政策相互配合,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以达到全世界的经济福利最大。
贝特尔·G·奥林(Bertil.G.Ohlin,1899~1979年),出生于瑞典。
1919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1924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
1925~1930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1930~196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938~1970年任瑞典议会议员;1944~1967年任瑞典自由党领袖;1944~1945年任瑞典商务大臣。
主要著作有:
《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就业稳定问题》、《贸易理论》等。
他被认为是现代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建者,他发展了西方国际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一奥林定理",他还发展了国家干预主义理论。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l916~ ),美国人。
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43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37~1942年任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1942~1947年任教于伊利诺斯州工艺学院;1949年起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54年任美国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1968~1970年任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行为科学分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
《管理决策新科学》、《管理行为》、《人类模型》、《组织理论》等。
西蒙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奖,提出了"管理的人"的概念和"令人满意的"行为准则。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hurLewisl915~),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
1937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40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1938~1948年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1948~1958年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63~1970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40~1945年为联合国商务部成员;1970~1973年任加勒比地方开发银行行长;1982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1919~1939年经济概论》、《经济计划原理》、《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等。
他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先驱者。
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的模式,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Schultz,l902~ ),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
1928年毕业于南达科他州立大学;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0~1943年执教于衣阿华州立大学;1943~1972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1935~1958年当代世界事务研究所理事;1960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1965年全国教育研究院的创始人;1980年全国计划协会理事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教育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本投资》、《改造传统农业》。
舒尔茨认为"农民的行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
他建立了研究典型的发达国家农业经济问题的,以资源再分配理论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学,"开拓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新领域,并把二者结合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有关改造传统农业的观点。
1980年:
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Klein,1920~),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194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44年获麻雀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1944~l947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49~1954年在密执安大学任教;1958年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教授;1947年出任加拿大政府顾问;1960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5年任美国东部经济协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凯恩斯的革命》、《美国的一个经济计量模型,1929~1952年》(与戈尔德伯格合著)、《经济计量论导论》、《经济预测理论论述》等。
他建立了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并用其分析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趋势。
1981年:
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l918~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193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40年和1947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67年获锡拉丘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55年起任耶鲁大学教授;1958年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1970~1971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1962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
《十年来的新经济学》、《国民经济政策》、《新经济学的过去十年》、《增长过时了吗?
》(与W·诺德豪斯合著)。
托宾以"投资组合选择原理"为其理论基础,分析了金融政策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影响证券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经济行为以及经济趋势,并根据金融理论和资产选择理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82年:
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GeorgeJosephStigler,l911~ ),出生于美国。
1931年获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学士;1932年获西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38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73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理学博士;1980年获布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46~1947年任教于布朗大学;1947~195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8年后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4年任美国经济协会会长;1977年任历史经济学会长。
主要著作有:
《价格理论》、《生产和就业趋势》、《生产和分配理论》等;他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发展史、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在信息经济学、管理经济、线性规划分析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1983年:
杰拉德·德布鲁(GerardDebreu,1921~),出生于法国,1949年移居美国。
194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数学系;1956年获波恩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获波恩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80年获劳桑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0~1961年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1969~1971年任国际计量经济学副主席和主席;1977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
《价值理论》、《数理经济学-德布鲁论文20篇》。
主要贡献有:
资源并未充分利用的度量;概括帕累托的最优理论;一般竞争均衡理论;效用和需求理论;经济核的收敛定理等。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JohnStonel913~1991年),出生于伦敦。
1935年、1938年、1957年先后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理学博士等学位。
1945年后任教于剑桥大学;1955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
《经济学中度量的作用》、《投入产出与国民帐户》、 《国民收入与支出》(与J·E·莱德合著)。
他开创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和应用,把国民经济的核算同投入产出表结合起来,使制定经济政策有所依据。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1918~),出生于意大利,1940年迁居美国。
1939年获罗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9年获贝加莫大学博士学位。
1950~1952年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1952~1960年任教于卡内基工学院;1960~1962年任西北大学教授;1962年以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1962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66年任联邦储备系统管委会学术顾问;1976~1981年任国际经济协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
《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与H·尼塞尔合著)、《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稳定住房建筑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想》(与D·莱萨尔合著)。
他提出了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和关于公司与资本成本估价的假定。
1986年:
詹姆斯·麦·布坎南(JamesM.Buchanan,l919~ ),出生于美国巴纳西州。
1940和1941年先后获田纳西大学理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6~1968年任弗吉尼亚大学教授;1968~1969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69年以后任弗吉尼亚大学和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教授;1962年与他人合作共创了公共选择学会;1972年任美国经济协会会长;1982年任美国西部经济协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
《成本与选择》、《公共债务的公共原则》、《同意的计算》(与G·塔洛克合著)、《公共选择理论》(与R·托尼通合著)等。
他将政治抉择(公共选择)的分析与经济理论融合,把数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扩大到政治法规结构的选择,奠定了"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基础。
1987年:
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1924~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1947年、1949年和1951年分别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58年以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1964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76~1979年任美国全国科学院理事。
主要著作有:
《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与R·多夫曼和P·萨缪尔森合著)、《增长理论》等。
他认为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要起着比劳动和资本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制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提供了依据。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Allais,l911~),出生于巴黎。
1949年获巴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47~1968年任巴黎大学教授;现任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教授;1976年任美国经济学会荣誉会员;1981年任国家功勋组织负责人。
主要著作有:
《经济和利息》、《市场经济与货币条件》、《关于资本税和货币改革》等。
他获奖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理论和高效利用资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最高效益理论和经济计算的基础。
1989年:
特吕格韦·哈韦尔莫(TrygveHavelmo,l911~),出生于挪威奥斯陆。
1933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194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48年起一直任奥斯陆大学教授,多年来还一直在挪威财政部和工商部任职。
主要著作有:
《计量经济学的概率方法》、《联立方程系统的统计蕴涵》、《投资学研究》。
他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具有迅速的和开拓性的影响,因此,被誉为"现代经济计量学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数学统计方法可以被用来估价、验证经济理论及预测这些理论的实践情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90年~2006年)
1990年—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介
1990年
哈里·马科威茨(HarryM.Markowitz,1927~),美国人。
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50年与1954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60年代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83年起任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现兼任日本大和证券公司顾问。
主要著作有:
《证券选择理论》。
他获奖主要是由于发展了有价证券投资选择的理论,分析了如何根据预期收益来选择最优投资。
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1934~),美国人。
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以马科威茨理论为基础,创立了金融资产价格构成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计算与投资和合并有关的资本消耗,控制公共事业的公司股票。
默顿·米勒(MertonMiller,1923~ ),美国人。
1943年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1952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
1952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1956~1961年任教于卡内基学院;1961年后一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47~1949年曾在联邦储备局工作。
主要著作有:
《财政理论》(与他人合著)、《宏观经济学》(与他人合著)。
他因为对公司财政理论和公司在市场上演化理论的贡献而获奖,其理论阐述了公司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与它们的市场价值的关系。
1991年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l910~ ),出生于英格兰。
1932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
先后任教于丹地经济学院、利物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布法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
曾长期主编《法律经济学》杂志。
主要著作有:
《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
科斯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是"交易价值",即交易中发生的费用。
其主要学术贡献也就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1992年
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1930~),出生于美国。
1951年获普林斯顿文学学士学位;1953年和1955年分别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54~1957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
]957~1968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8~1969年任阿瑟·莱曼讲座经济学教授;1970年后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经济系主任。
主要著作有,《歧视经济学》、《生育率的经济分析》、《人力资本》、《家庭论》。
贝克尔获奖主要是由于他把经济学的理论延伸到对人们行为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对经济学,而且也给其他社会科学带来影响。
1993年
罗伯特·福格尔(1926-)
1926年出生于纽约市。
194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6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8年执教于霍普金斯大学,1959年转到罗切斯特大学。
196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1975年到哈佛大学任教授。
1981年回到芝加哥大学。
1977年曾任经济学史学会会长,1980年任社会科学史学会会长。
1993年,因其在“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来重新考察以往经济是如何发展的”这一领域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与另一经济学家(诺斯)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诺经济学奖。
福格尔的主要著作有:
《联邦太平洋铁路》(1960)、《铁路与美国的经济增长:
计量史文集》(1964)、《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合著,1971)、《不公正时代:
美国黑奴经济学》(合著,1974)、《“科学”史学与传统史学》(合著,1974)、《通向过去之路》(合著,1983)。
道格拉斯·C·诺斯(1920-)
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州坎布里奇市,194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5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开始在伯克利校任教,1950年成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61年担任华盛大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任教于赖斯大学,1981-1982年任教于剑桥大学,1982年重新回到华盛大学大学。
1993年获诺贝诺经济学奖。
诺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第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第三,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