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docx
- 文档编号:13499593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1KB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材教法(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2.变化。
义||务教材:
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
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
课标教材:
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三、具体编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
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例1。
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
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
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
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
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
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其他每格表示2千克。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
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
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
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⑶关于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决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5题,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page]-->
2.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
(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
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
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
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
由此,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⑵例2。
(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
①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
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
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
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②通过计算使学生看到: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
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统计 教材 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