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主题研究记录校本教研.docx
- 文档编号:14148319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9.12KB
第二学期主题研究记录校本教研.docx
《第二学期主题研究记录校本教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主题研究记录校本教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期主题研究记录校本教研
主题研究记录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王
家
庄
学
校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2.21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吕英瑞
研讨内容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
研
讨
过
程
吕英瑞发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可见,实施激励性评价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学生害怕作文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
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消除学生的失败感,树立成功感,对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有明显的收效。
(一)以欣赏的目光看儿童的习作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
孩子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孩子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水平高”。
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教师要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二)用激励的语言写习作的评语
写评语是作文评价的重要环节。
可有的老师把评语当成宣泄情感的工具,把写不好作文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用“这么马虎,能写好作文吗?
”这类“批评性”评语来“教育”学生,学生作文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其实,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
评价时,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以原有基础上进步为准则,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
(三)用“肯定评价”给习作下评定
以往给学生习作的评定基本是单一的评分制,孩子看了分数就算,教师的劳动近乎白费,大多数孩子只能在传统的评价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久而久之,写作的畏惧感就会产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了思路,以激励成功为评价目标,强调不管多差的习作,只要态度认真,总能找出“亮点”,哪怕是初步的成功。
因此,我们用“_____成功”作侧面评定。
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
实践证明:
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2..28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吕英瑞
研讨内容
《zcs》教学反思
研
讨
过
程
吕英瑞发言: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
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
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
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
(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
“你真棒!
太厉害了!
哇,你真行!
”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
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
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
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
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
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
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王从合、王贵争等教师对李欢教师的设计进行了肯定,并提出在此课中,能注重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3.1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郝成田
研讨内容
朗读的魅力
研
讨
过
程
郝成田发言:
什么是朗读呢?
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
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了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
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一、朗读促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
但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学生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感觉。
它既是经验的,又是不自觉的。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动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语言而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又包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使用语言而形成的能力。
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
二、朗读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中国学生学语文,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
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背诵。
大量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方法。
朗朗读书声,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本国语文还是外国语文,我们中国人都大量采用朗读这个办法。
吕英瑞教师指现:
朗读还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不仅如此,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
当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
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想原因就在这里吧。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3.7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郝成田
研讨内容
作文三步:
说、写、改
研
讨
过
程
郝成田发言: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其实一二年级识字、组词、造句等练习中已渗透作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连句成段,由段构篇,由易到难地作文。
学生到了五年级,按说是写了近三年的作文了,应基本能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400字以上的作文来。
可我教这个班作文时却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一个通病:
没有内容可写。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作文,学生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才凑上二三百字,更有学生从作文选中抄袭一段甚至一篇。
基于上述情况,我感到单纯地“堵”不行,于是我一面对学生讲“抄袭是一种变相偷窃行为”,一面采取“疏”的方法先说作文、后写作文、最后改作文的“三步走”方法。
一、说作文。
根据本次作文的内容与要求,说出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如果写人,要说出写人物的什么品质,通过什么事来反映,再让同学们替他参谋一下是否扣题;如果写事,就要说出写一件还是几件,说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若写几件事要注意详略如何安排,最好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事。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
二、写作文。
在同桌说、小组说之后,我趁热打铁,给一节课时间要求课上完成作文草稿,怎样说的就怎样写,写完之后初步修改一下。
这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下笔流畅,有的足足写了四五页之多。
三、改作文。
我不是收上草稿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圈圈点点写几行评语,那样发下去之后学生们并不仔细看,起不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我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
为避免学生养成依赖老师修改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当堂读自己的作文,师生一起帮他挑毛病并提出修改意见,有的毛病学生听不出来,待老师提出后才有所察觉。
比如,我帮助学生判断语句犯了什么毛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这样改过四五篇后,学生归纳出修改作文的几种方法,如调整词序句序,更换不准确的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等,使他们对修改作文的方法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然后能够通过自改、同桌改等方式修改好作文。
以上三步的细致操作,虽然多占用了几课时,但学生几乎都能写出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晰的作文了,整体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吕英瑞发言:
我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前,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先找几篇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认为范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并且要言之有据。
这样,学生在选择范文的同时,对作文要求有了一定了解。
然后,老师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想一下自己写什么、怎么写,做到心中有数。
王从合发言:
通过说作文,迫使学生们仔细构思全文,不仅避免了抄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挖掘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3.14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高敬彩
研讨内容
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研
讨
过
程
高敬彩发言:
指导小学生作文,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从小学各册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归纳如下:
文章好的开头,像含苞欲放的花,又像江河的源头。
尽管它们形式各异,但都能使文章引人入胜。
1、点明时间开头。
这在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游记中较为普遍。
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2、点明地点开头。
如第十册《大理石街》一文的开头:
“云南大理三塔寺后面,有一条础石街,闻名世界的大理石就产在这个地方。
”
3、点明人物开头。
这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比较常见。
如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的开头: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
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
4、点明事物开头。
这在状物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常见。
如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开头: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
”
结尾
(一)自然性结尾:
这是最简单的结尾方法,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地结束了。
如第六册《二虎子》的结尾:
“二虎子一手拉着他妈,一手拉着老王,回家去了。
”
(二)总结性结尾:
1、直接了当,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
如第九册《太阳》的结尾: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
2、画龙点晴,点题作结。
如第十一册《老科学家下乡》的结尾:
“老科学家下乡来了,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
”
3、用强烈的抒情语句结尾,情深意切,激发感情的共鸣。
如第七册《再见了,亲人》的结尾: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王从合发言:
有的文章的开头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1、写景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如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
“天灰朦朦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2、抒情开头,动人心弦,引起共鸣。
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
不,永远不会。
”
郝成田发言:
(三)启发性结尾:
1、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如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
2、用格言、警句作结尾,引人注目,意味深长。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3.21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高敬彩
研讨内容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研
讨
过
程
高敬彩发言: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选编了很多贴近儿童行为、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的文章。
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但教材中不可能处处有插图,老师如能根据教材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进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
一、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找春天》一课时,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公园、田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告诉学生: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春天的踪迹。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发现的兴趣。
上课时,我让每位同学先把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春天画下来,然后用一句话讲给大家听。
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充满春天气息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
二、利用绘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蜜蜂引路》一课,通过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
浓墨落于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以此来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学会认真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因此,熟悉和感受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重要。
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在什么位置。
然后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并提醒学生绘图的重点是准确地再现课文对四周地方的描绘,让所有学生都动笔来画。
三、利用绘画,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古诗犹如一幅绝妙的图画。
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弄懂诗句大意后,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
如在讲杜甫的《绝句》一诗时,借助简笔画,让学生弄清诗人住的草堂的位置。
通过学生绘画,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意,用得既传神又耐人寻味,给人以窗外景物尽收眼底之感,有的同学还把整首诗所描写的画面都用水粉画了下来,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象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
郝成田发言:
利用绘画,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画风》一课,可以先让同学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做画,飘动的红旗,放飞的风筝,斜斜的雨丝,飞舞的落叶,飘起的床单,吹落的帽子,空中飘飞的塑料袋,弯腰的麦穗。
是风,风吹动了这一切。
孩子们通过思考,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风,达到语文所不能表述的效果。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3.28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支娜
研讨内容
写出美文要注意的几点
研
讨
过
程
支娜发言:
作文贵在出新、出奇、出巧、见广、见深、见好。
要想写出妙的佳作华章,贵在几个点上下功夫。
一、选准触发点
一道作文题,往往有很多切入点。
如作文题《起点》,在提供的材料中写到:
“起点,可能是某一阶段生动的启动点,可能是事业中的前进点,可能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可能是命运中的机遇点,可能是职业中的更换点,可能是感情中的变化点,也可能是思想中的飞跃点。
”这段阐发性的议论是指导我们思考的范围,提示我们的写作要从某一方面切入,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二、突出感悟点
要写出立意深邃高远的内容丰富的文章,必须捕捉自己最新鲜、最深切的感悟点来写。
感悟点的真、新、深是立意的基础,是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和思想启迪的基础。
三、开拓联想点
选触发点也好,抓感悟点也好,都需要开拓联想。
正如夏丐尊、叶圣陶在《文心》中写的,“读书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事感悟到其它的事,这里仅从选材上谈开拓联想点。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相似联想。
即由提供的材料想起同类事物。
这样既可以打开思路,拓宽写作范围,也可以升华主题。
二是相反联想。
即由提供的材料由此及彼想到异类事物。
它是使主题拓宽、拓深从而使主题鲜明的手法之一。
四、凝聚中心点
所谓凝聚中心点,就是把通过联想或其它的手法洒开文字,凝聚到一个中心点上,即形散神聚。
通常运用的方法是一线贯珠。
这根线并非时间、空间、游踪等结构文章的线,而是比喻思想、题旨、立意方面的线;珠则是比喻材料。
它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使珍珠不致遍地乱滚,这根线可以是一人一事一个字眼或物件,也可以是文章的题旨。
五、抓住比较点
要想使图案鲜明,画家往往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
黑与白、红与绿、浓与淡、明与暗;同样要想使文章主题鲜明,观点鲜明,形象鲜明等,我们也应该用鲜明的对比。
或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或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纵比,或横比。
如:
写作中的抑扬结合法、破立结合法、正反结合法和明暗的映衬法等都属于对比的写作方法。
运用对比的关键在于抓比较点,把握事物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这样在突出某一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吕英瑞发言:
我认为再加一点――着笔细节点
细节是情节的细胞,是文章的血肉,感觉是文章的精神。
如果能用真情孵化细节调动感觉朝细微方向发展,力求写出某种感受,无疑会激活文章的灵魂。
所以在写作中要使文章充实圆润,具有活力必须重视细节点。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4.4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支娜
研讨内容
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研
讨
过
程
支娜发言: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转事物的仔细观察。
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二、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
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
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书山”、“学海”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王从合发言:
总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4.11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高敬彩
研讨内容
复习迎期中考试
研
讨
过
程
高敬彩:
如何复习迎接期中考试,各班自行安排
备注
主题研究记录
研讨时间
2009.4.18
研讨地点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语文教研组全体
主研人
吕英瑞
研讨内容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
研
讨
过
程
吕英瑞: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学期 主题 研究 记录 校本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