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沟防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6页.docx
- 文档编号:1442955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163.51KB
山洪沟防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6页.docx
《山洪沟防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沟防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6页.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洪沟防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6页
综合说明
1、项目概况
本次防洪治理总长度10.8km,其中:
沟道清障疏浚2.55km,新建浆砌石护坡1.115km,新建浆砌石挡墙1.59km,新建雷诺护垫2.655km,新建排水涵洞4座,拆除废弃挡水堰1座。
2、施工范围
第五施工标段:
白水河河道疏浚、护砌工程(桩号5+808~7+010)
3、施工管理目标
3.1质量目标
如果我公司中标承建,我们将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坚决贯彻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本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合格工程。
3.2安全管理目标
我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确保本工程不发生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事故。
3.3工期目标
我公司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确保按编制的进度计划施工。
在六个月内完成本工程全部施工任务。
3.4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遵守当地环卫部门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单位以往现场管理和施工的成功经验,按照现代化施工管理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作业,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使施工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
4、本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和依据
4.1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遵守招标文件要求及有关规范,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并通过自始至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严密监控,实施全方位动态管理,确保实现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3)坚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科学合理、经济实用。
(4)坚持文明施工、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做好环境保护。
4.2编制依据
(1)本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
(2)现行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评定标准,有关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资料;
(3)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得的资料;
(4)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法以及多年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5)招标单位其他补充资料。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施工程序
根据图纸要求,按照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进行细致的打桩放线,然后进行施工测量。
确定开挖、回填高程,计算出工程量,指导施工。
1.1测量人员配置:
项目部工程科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由3人组成,其中1名专职测量工程师,2名专职测量员,可同时对多个部位放样。
1.2测量仪器配置:
工程测量器具配置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电子经纬仪
ZH.ET-1
1
2″
证件齐全
水准仪
SETL
2
0.01mm
证件齐全
精密水准仪
DSZ2+F1
1
0.01mm
证件齐全
水准尺
3m,5m
3+3
±0.01mm
新购
钢卷尺
50m
4
±0.01mm
新购
坡度尺
2
0.1″
新购
1.3测量放样基本工作内容
查对复核发包人和监理人所交付的原始三角网基点、水准网基点和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商解决。
②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所用仪器进行保养、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配合监理人对工程重要部位进行联合复查。
③竣工后测绘竣工图。
1.4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测量精度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执行。
精度要求见下表。
三角测量精度表
平面控制
内容
精度要求
相对闭合差
1/5000
边长丈量相对误差
1/10000
测量中误差
±20″
方位角闭合差
±60″
高程控制
每公里高程误差
±7.5mm
闭合差
±12mm
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于本工程施工。
2.土方开挖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及地质条件,拟采用人工开挖和平整的方式进行。
土方开挖前,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A.用于工程量计量的原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B.经监理人复核签认后的开挖放样成果。
C.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检查和验收后首先对场地进行清理,对开挖区域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应延伸到离施工图所显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填筑坡边线)外侧3米的距离。
树根、淤泥、杂草、腐质土、废渣等清理物运至工地外监理指定位置堆放。
2.1开挖过程中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确保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土方明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倒悬开挖。
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予留保护层。
弃土不允许在开挖范围上方堆放,能利用的弃土尽量运至回填部位,以免重复运输。
规划好开挖区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以保护其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并能及时排除积水。
2.2土方开挖施工流程:
人工表层清理→弃料运至弃料场→人工开挖→就近堆放备料→表面清理→验收
土方开挖工程完成后,应会同监理人对边坡的平整度和坡度以及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1)用于工程量计量的原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2)经监理人复核签认后的开挖放样成果。
(3)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开挖过程中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确保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规划好开挖区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以保护其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并能及时排除积水。
3.土方填筑
3.1土方填筑工程施工前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A.填筑前用于计量的地形平面和剖面测量资料的复核检查。
B.填筑前按规定进行基础面清理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C.现场生产性实验选定的施工碾压参数及其各项实验成果的检查和验收.
填筑工程施工前作好土料开挖和填筑计划的平衡,列出详细的土方填筑料物的开采和填筑的平衡计划,以确保土方填筑工程供料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选用合格土源后,用挖掘机挖装、拖拉机推运或农用车、人力斗车拉运。
土方回填时应注意的以下事项:
A.填方基底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无杂物、无积水,并且经监理验收后才能填筑。
B.填土种类、级配、含水率、超径颗粒、土块大小等均需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参数由设计单位根据土料实验提供)。
C.土料应严格控制含水量。
当土料天然含水量大于施工要求上限时,应分层人工或机械翻晒土料,也可利用含水率低的土料渗合进行调整,并做好土料场四周排水沟挖设。
对于天然土料含水量小于施工要求下限时,采用加水或堤面洒水调整含水率。
凡不符合要求的土料,不得运入填筑面。
D.采用蛙式打夯机时每层铺土厚不大于20~25cm,夯击6~8遍。
采用拖拉机碾压时,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压实参数。
压实合格后方可铺填上层新料。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分缝处应做成斜坡型,压实重叠0.5~1.0m,上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
错缝距离不小于1m。
并要保证土层之间结合良好。
减少接头、流水作业,逐层上升。
E.雨季施工,将合格土源及填筑体表面用大块塑料布护盖的办法,雨后稍加清理或翻晒,即可继续施工。
含水量控制与检查必须贯穿整个填筑过程。
检查填筑料,检查含水量变化、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层间结合、压实后的干容重以及边坡尺寸等,均应达到设计要求。
3.2土方填筑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土料运输 → 填筑夯实→校核整理→弃渣运输→堆放整理
土方回填压实质量控制除在每个压实段具有代表性取样检查外,尚必须在所有压实可疑、碾压不足、厚度不均等抽查取样测定土干容重、含水量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雨后复工前检查填筑面上土料是否合格。
4.混凝土工程
4.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材料准备及质量检查,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基层的检验与整修等项工作。
A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
根据施工路线的长短和所采用的运输工具,混凝土可集中在一个场地拌制,也可以在沿线选择几个场地,随工程进展情况迁移。
拌和场地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使运送混合料的运距最短。
同时拌和场还要接近水源和电源。
此外,拌和场应有足够的面积,以供堆放砂石材料和搭建水泥库房之用。
B材料准备及其性能检验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前分批备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及必要的外加剂),并在实际使用前,对已选备的砂和石料抽样检测其含泥量、级配、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对石子还应抽检其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磨耗等。
如含泥量超过允许值,应提前1~2d冲洗或过筛至符合规定为止,若其它项不符合规定时,应另选料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已备水泥除应查验其出厂质量报告单外,还应逐批抽验其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3d、7d和28d的强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为节省时间,可采用2h压蒸快速测定方法测定推算。
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另外,新出厂的水泥至少要存放一周后可使用。
外加剂按其性能指标检验,并须通过试验判定是否适用。
C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
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检验其设计配合比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应及时调整。
(1)和易性(工作性)检验与调整。
按设计配合比取样试拌,测定其工作性(或坍落度),必要时还应通过试铺试验段检验。
(2)强度的检验。
按工作性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成型混凝土抗弯拉及抗压试件,养生28d后测定强度,或压蒸4h快速测定强度后推算28d强度。
强度较低时,可采用提高水泥标号、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
除进行上述检验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用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集料级配等配制混合料,通过比较,从中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施工现场砂和石子的含水量经常变化,必须逐班测定,并调整其实际用量。
D基层检验与整修
(1)基层检验
基层的宽度、表面平整度、厚度和压实度等,均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如有不符之处,应予整修。
在工程实践中,要求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使其不出现车槽。
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对半刚性基层,要注意把握整修时间,过迟难以整修且很费工。
对加宽的部分,新旧部分的强度应一致。
(2)安设模板
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长度3~4m,接头处应有牢固拼装配件,装拆应简易。
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
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
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板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并充分夯实。
无钢模时,也可采用木模,但厚度宜在5cm以上。
模板安装完毕后,宜再检查一次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高差大于3mm或有错位和不平整的模板应拆去重新安装。
如果正确,则在内侧面均匀涂刷一薄层油或沥青,以便拆模。
4.2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
A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
搅拌站应合理布置拌和机和砂石、水泥等材料的堆放地点。
力求提高拌和机生产率。
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量在大小和施工进度配置,同时,施工工地须有备用的搅拌机和发电机组。
拌制混凝土的供料系统应尽量采用配有电子秤的自动计量设备,有困难时,最低限度也要采用集料箱加地磅的计量方法,而体积计量法难于达到计量准确的要求,应停止使用。
采用自动计量设备时,在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对水泥、水和各种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后(特别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以调整拌制时的实际用水量),输入到自动计量的控制存储器中,经试拌检验无误,再正式拌和生产。
量配的精确度为:
水和水泥:
±1%;粗细集料:
3%。
每一工班至少应检查两次材料量配的精确度,每半天检查两次混合料的坍落度。
搅拌机的装料的顺序宜为:
砂、水泥、碎(砾)石,或碎(砾)石、水泥、砂。
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
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
混凝土拌和物的最短搅拌时间,自材料全部进入搅拌鼓起,至拌合物开始出料止的连续搅拌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三倍。
混凝土拌合物最短搅拌时间见下表:
搅拌机容量
转速
(转/min)
搅拌时间(s)
低流动性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
自由式
400L
18
105
120
800L
14
165
210
强制式
375L
38
90
100
1500L
20
180
240
B混凝土运输
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在运输中应考虑蒸发失水和水化失水(指水泥在拌和之后,开始水化反应,其流动度下降),以及因运输的颠簸和振动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等。
要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其关键是缩短运输时间,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损失(如用帷布或其它适当方法将其表面覆盖)和离析。
混凝土拌和物可采用自卸机动车运输。
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后,送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抹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若时间超过限值,宜使用缓凝剂。
装运混凝土拌和物的过程中,还不应漏浆,并应防止离析。
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cm。
当有明显离析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
运送用的车箱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
施工气温(℃)
允许最长时间(h)
施工气温(℃)
允许最长时间(h)
5~1
2
20~30
1
10~20
1.5
30~35
0.75
4.3摊铺与振捣
A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装好的模板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
混凝土板厚度不大于24cm时,可一次摊铺。
大于24cm时,宜分两次摊铺,下层厚度宜为总厚度的3/5。
摊铺的松料厚度,应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
具体数值,根据试验确定,一般可取设计厚度的10%左右。
用铁锹摊铺时,应用“扣锹”的方法,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
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几下,使灰浆捣出,以免发生蜂窝。
B安放钢筋
(1)安放钢筋网片
安放钢筋网片时,不得踩踏,应在底部先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合物,摊铺高度应按钢筋网片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高度。
待钢筋网片安装好就位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若安放双层钢筋网片时,对厚度不大于25cm的板,上下两层钢筋片可事先用架立筋扎成骨架后一次安放就位。
厚度大于25cm的,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应分两次安放。
(2)安放角隅和边缘钢筋
安放角隅钢筋时,应先在安放钢筋的角隅处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合物。
摊铺高度应比钢筋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度。
角隔钢筋就位后,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安放边缘钢筋时,应先沿边缘铺筑一条混凝土拌和物,拍实至钢筋设置高度,然后安放边缘钢筋,在两端弯起处,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C振捣
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地振捣。
平板振捣器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2cm左右。
不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时,宜采用2.2kw的平板振捣器;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可采用功率较小的平板振捣器。
插入式振捣器主要用于振捣面板的边角部、窨井、进水口附近,以及安设钢筋的部位,施工中宜先用频率6000次/min以上的振捣器。
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隅等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振一次(如面板厚度大于22cm,则需用插入式振捣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s。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分两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混合料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混合料5cm,上层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初凝之前完成。
其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
振捣时应重叠10~20cm。
同一位置振捣时,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水灰比大于0.45时,不宜少于15s,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混凝土在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
振动梁往返施拉2~3遍,使表面泛浆,赶出气泡。
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1.2~1.5m/min为宜。
对不平之处,应及进铺以人工补填找平。
补填时就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
牵引绳不可过短,以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当弯曲超过2mm时应调查或更换,下班或不用时,要清洗干净,放在平整处(必要时将振动梁朝下搁放,以使其自行校正平直度),不得暴晒或雨淋。
最后再用平直的滚杠进一步滚揉表面,使表面进一步提浆并调匀。
滚杠的结构一般是挺直的、直经75~100mm的无缝钢管,在钢管两端加焊端头板,板内镶配轴承,管端焊有两个弯头式的推拉定位销,伸出的牵引轴上穿有推拉杆。
这种结构既可滚拉又可平推提浆赶浆,使表面均匀地保持5~6mm左右的砂浆层,以利密封和作面。
如发现混凝土表面仍有较大高差,应重新补填找平,重新振滚平整。
最后挂线检查平整度,发现不符合之处应进一步处理刮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4.4表面整修
普通混凝土面板整修
应用大木抹多次抹面至表面无泌水为止,吸水抹面的各遍间隔时间参见下表。
普通混凝土板吸水抹面间隔时间
水泥品种
施工温度(℃)
间隔时间(min)
水泥品种
施工温度(℃)
间隔时间(min)
普
通
水
泥
0
35~45
矿
渣
水
泥
0
55~70
10
30~35
10
40~55
20
15~25
20
25~40
30
10~15
30
15~25
注:
吸水抹面的间隔时间除同施工温度有关外,还受日照、风力、水泥用量等因素的影响,故实际操作时还需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修整时,每次要与上次抹过的痕迹重叠一半。
在板面低洼处要补充混凝土,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抹面结束后,即可用尼龙丝刷(或拉槽器)在混凝土面层表面横向拉毛(槽)。
4.5养生及拆模
A养生
混凝土表面修整完毕后,应进行养生,使混凝土板在开放交通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质量。
养生期间,须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风干,以免产生收缩裂缝;须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变化,以免混凝土板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须管制交通,以防止人畜和车辆等损坏混凝土板的表面。
混凝土板的养生,可根据施工工地的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生的方法。
其养生时间按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达到3.5Mpa以上的要求试验确定。
通常,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约为14d,使用早强水泥时约为2d,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约为14d。
在养生初期,为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照射,防风吹和暴雨等,可以用活动的三角形罩棚将混凝土板全部遮起来。
湿治养生
湿治养生由三个时期组成:
防护层润湿期、保证混凝土凝固的蓄能期和含水量逐渐降低不产生收缩应力的终结期。
润湿期宜用草袋(帘)等,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潮湿状态,但注意洒水时不能有水流冲刷。
蓄能期内,每天对含水材料润湿2~3次;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混凝土板浇筑3d内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板产生收缩裂缝。
终结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逐渐失水,与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平衡。
B拆模
拆模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采用普通水泥时,一般允许拆模时间见下表。
拆模应仔细,不得损坏混凝土板的边、角,尽量保持模板完好。
拆模后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只有混凝土板达到设计程度时,才允许投入使用。
当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
混凝土板允许拆模时间
昼夜平均气温(℃)
允许拆模时间(h)
昼夜平均气温(℃)
允许拆模时间(h)
5
72
20
30
10
48
25
24
15
36
30以上
18
注:
①允计拆模时间,自混凝土成形后至开始拆模时计算;
②使用矿渣水泥时,允许拆模宜延长50%~100%。
5.冬、雨季施工施工注意要点
5.1冬、雨季砼施工
5.1.1雨季砼施工
(1)掌握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暴雨时浇砼。
(2)做好砂石堆料场与水泥仓库的防雨工作。
(3)露天浇筑时,应通过试验调减用水量,防止外水入仓,仓内及时排水,并不带走灰浆。
(4)砼浇筑过程中如遇大雨或暴雨,应停止浇筑,并将舱内砼振捣好,雨后必需导出仓内积水,清理表面软弱层。
继续浇筑时先铺一层水泥砂浆,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应按施工缝处理。
(5)加强水泥等防御、防水物质的保护,避免损失。
5.1.2冬季砼施工
当稳定气温平均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下时,就进入冬季。
在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对砼的施工将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我们将重视起来,采取积极稳妥的技术措施,确保砼的整体质量。
(1)对原材料,特别是砂石料的堆放,要采用加厚堆料高度保温,使用清除表面冻结层的办法。
特别严寒的天气,要将骨料预热后再使用。
(2)砼的拌和。
砼拌和前用热水冲洗拌和机,拌和时加热水,所加热水温度不应超过60℃,并且延长拌和时间20-25%。
控制砼出机口温度在5-15℃范围内。
拌和砼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
(3)使用添加剂。
为提高砼的早期强度,增强抗冻能力,在拌和砼时添加防冻剂、加气剂等。
添加比例通过试验确定并上报业主同意。
加入添加剂的砼拌和时间延长50%。
(4)砼的浇筑。
砼浇筑前,对结合部位的老砼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正温。
控制砼入仓温度在5℃以上。
模板外围采取保温措施,加快浇筑速度,减少热量损失。
(5)砼结构拆模。
掌握砼的拆模时间。
尽量推迟拆模,使砼达到受冻临界强度(100kgf/cm2);一般不在夜间拆模,也不能在寒流突袭的白天拆模。
拆模后立即用草袋或麻袋覆盖保温,以减小砼的内外温差。
(6)砼结构的保温养护。
做好砼的保温养护工作,对提高砼强度,保证砼质量非常重要。
特别时在冬季的低温天气,加强砼养护,注意保温有效减小砼温度梯度,缩小温差,防止裂缝的发生,避免砼结构的渗漏。
5.2冬、雨季土方施工
5.2.1雨季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1)做好料场开挖区域的临时排水沟,保证料场的土料不被雨水浸泡,为渠道填筑提供保证。
(2)雨季施工加强天气预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排除施工区积水。
(3)土方填筑时做到“短、平、快”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压实,并注意保持表面平整,以防积水和雨水下渗。
对雨水浸泡过的土翻晒到最佳含水量时使用,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使用。
(4)雨前在料场备料堆成土牛,雨水时用防雨布盖好,雨停后尽快恢复施工。
(5)降雨时停止施工,由于作业面不大,可搭棚施工。
(6)加强施工便道的养护,确保施工期便道畅通。
5.2.2冬季土方施工技术措施
(1)填土中严禁含有冰块和冻土块,如因冰雪停工,复工前应将表面冰雪清除干净,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负温施工时应取正温土料,装土、铺土、压实、取样等工序,都应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的气温必须在-1℃以上。
6.浆砌石工程
(1)原材料准备
施工前根据每一段施工情况编制石料供应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石料供应。
同时修好材料运输通道,石料的运输途径主要有汽车运输及水路运输直接运到施工现场。
施工前要保证材料供应及储备充足。
块石:
墙体所用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剥落和裂纹,石料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厚度为20-30c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外露应基本平整。
计划采用盱眙块石。
水泥:
本工程水泥计划采用海螺水泥32.5级水泥。
碎石骨料:
细石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必须合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洪 治理 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