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文段阅读.docx
- 文档编号:14515340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22KB
《藤野先生》文段阅读.docx
《《藤野先生》文段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文段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藤野先生》文段阅读
《藤野先生》文段阅读
(一)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
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②,③。
2.①在上野赏樱花。
②不中不洋的打扮。
③学跳舞。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第④句中“标致”一词本义是
这里用的是 修辞方法,意思是 。
它的作用是。
4.漂亮反语丑陋,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理由。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
7、这段文字,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哪个主要特征来进行描绘并写出他们的丑态?
7、辫子
8、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与后文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8、作者所以离开东京前往仙台从而遇见藤野先生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1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只不过对东京的失望“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1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2.“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13.“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你怎么理解?
“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
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14..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答对大意即可
二、精段同步类比阅读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一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B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7、A段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这句话反映了7、某些日本人对中国的歧视;
8.A段中“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8、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9、A段中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9、“‘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是指讲堂里看时事影片的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指代“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指麻木的中国人。
10、A段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冒号后面写了哪几种中国人?
10、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围观看的麻木的中国人;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我";
11、A段中"酒醉似的喝采"反映了喝彩者的心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麻木、愚昧;。
12、A段中"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中的"那时"指
_________________;"那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见却变化了"指__________________12、看电影、仙台医专教室、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13.A段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13.“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14.A段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1)
(2)14
(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
(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5.B段中“那一回”指的是15.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
16.从B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1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17.从表达方式看A段以叙述为主,B段以议论为主。
(二)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一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这句话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9、某些日本人对中国的歧视;
10.“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10、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11、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11、“‘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是指讲堂里看时事影片的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指代“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指麻木的中国人。
1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冒号后面写了哪几种中国人:
12、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围观看的麻木的中国人;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我";
13、"酒醉似的喝采"反映了喝彩者的心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麻木、愚昧;
14、"……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
"这两句分别体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14、激愤、悲愤;
1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中的"那时"指_______;"那地"指_________;"意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见却变化了"指__________________15、看电影、仙台医专教室、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16.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
16.“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17.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1)
(2)
(3)
(4)-----------------------------------
(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
(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三)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②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③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8.①句、③句中各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什么感情?
18.怀念感激
19.为什么说虽然藤野先生的姓名鲜为人知,但他却是很伟大的?
从哪些话中可以看出?
19。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20.画横线句中“总”、“最”是什么词?
请分别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20.副词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极深
21.文中冒号的用法是21.解析说明
22.从表达式看,这段主要进行了的表达方式。
22。
抒情议论
23.“小而言之”的意思是。
23.从小的方面看
24.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①句表现了,第②句表现了,第③句表现了。
24.①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②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
③对先生品格的热情赞颂。
25.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5.使我们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有力的表现了主题,作者热情的发自内心的赞颂也增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
二、同步阅读
(一)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
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②,③
。
2.①在上野赏樱花。
②不中不洋的打扮。
③学跳舞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
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第④句中“标致”一词本义是 这里用的是 修辞方法,意思是 。
它的作用是。
4.漂亮反语丑陋,讽刺清国留学生丑样。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理由。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6.寻求救国真理。
7、这段文字,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哪个主要特征来进行描绘并写出他们的丑态?
7、辫子
8、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与后文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
8、作者所以离开东京前往仙台从而遇见藤野先生
(二)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中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1.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外貌、动作、语言
2.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还是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面描写_
3.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博学、诚恳、负责的人。
4.文中省略号表示的意义是冒号引号表示的意义是4.话没说完;直接引用
5.“缓慢”修饰声调的___________,“顿挫”修饰了声调的__________。
5.速度节奏
(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能抄下来么?
”他问。
“可以抄一点。
”
“拿来我看!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本,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青学,血管学,神经学。
1.如果用另一个符号代替最后一句中的冒号,可用________________。
1破折号或括号
2.文中“添改”的含义不同于“添加”,因为它除了“增加”的意思外,还有__________的意思。
3.“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为什么用“便”不用“才”?
3用“便”表明批阅得很快(若用“才”表明批阅得很慢)
4.下边甲、乙两句都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
文中为什么用甲句而不用乙句?
甲: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乙:
不但文法的错误一一订正,连许多脱漏的地方也都增加了。
4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的错误,甲句更突出藤野先生的高度负责的精神
5.我之所以很吃了一惊,是因为:
(C)
A.“我”交出讲义,第二三天便还我。
B.“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讲义。
C.看到讲义“从头都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D.交讲义要“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6.文中,作者记叙藤野先生的言行,主要是为了写出:
(B)
A.藤野先生钻研骨学,学术水平很高。
B.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C.藤野先生正直善良,致力促进中日友谊。
D.藤野先生放弃休息,关心学生生活。
7.文中“添改”的含义不同于“添加”,因为它除了有“增加”之意外,还有_____的意思7.改正或订正
8.如果将“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的“便”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8不好。
因为用了“便”字,能更好地表明藤野先生工作虽忙,但仍挤出时间为“我”批阅“讲义”,而且批阅得很快。
9.对“我”之所以“很吃了一惊”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C)
A.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本,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B.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C.交讲义要“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D.看到藤野先生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留学生改讲义
10.在本文段中,作者记叙藤野先生的言行,主要是为了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
(C)
A.研究骨学,造诣很深
B.研究头骨,学术水平很高
C.治学严谨,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D.放弃休息,关心学生的生活
(四)A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一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
”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B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将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在横线上。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这句话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2、某些日本人对中国的歧视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3、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4、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是指讲堂里看时事影片的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指代“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指麻木的中国人。
5、"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冒号后面写了哪几种中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2围观看的麻木的中国人;○3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我"
6、"酒醉似的喝采"反映了喝彩者的心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麻木、愚昧;
7、"……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
"这两句分别体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激愤、悲愤;
8、"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中的"那时"指_________________;"那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见却变化了"指__________________;8、看电影、仙台医专教室、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9.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
(1)
(2)9.
(1)“我”的考试成绩被人怀疑和讥刺。
或:
匿名信的指责;匿名信事件。
(2)“我”看时事片时的情形和感受。
或:
看电影的感受;看电影事件
10.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对日本一些学生的怀疑和歧视,“我”十分不满,(用反语)表达了极为愤慨的感情。
11.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11.“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12.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1)
(2)
(3)
(4)12;
(1).个人的命运(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强弱)息息相关。
(2)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
(3)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4)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13.A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13.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
14.“何尝”是哪类词?
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
14.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15.B段中“那一回”指的是15.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
16.从B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1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17.从表达方式看A段以为主,B段以为主。
17.叙述议论
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得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藤野先生》一文选自《朝花夕拾》。
②“标致”在文中的意思是( D )
A、称赞相貌美丽 B、称赞姿态美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藤野先生 先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