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5032462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586.97KB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磨
高军
朱大爷老两口看到胡同志住进来后很担是非儿,见了面总是笑着打招呼。
这些日子,和同志们接触多了,朱家人也早已没有了任何拘束。
现在整个沂蒙山区正在春耕备播,老百姓都在忙农活儿。
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儿,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
大家都各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时候并不多。
这里的风俗堂屋是主屋,胡同志被安排到家里来住,朱大爷老两口一直想把他让到堂屋里住。
胡同志看到西屋虽然低矮.但里面东西并不多.就坚持住了西屋。
从西屋门里就能看到左前方的堂屋西窗下那盘磨,磨眼圆筒状向天空敞开着,磨台周边凸起一层边沿儿,只有正南方留出了一个稍微向前伸出的石嘴儿,方便从这里向下刮煎饼糊子。
沂蒙山区家家户户在院子里都有一盘磨,用来磨糊子然后在鏊子上烙煎饼的。
其实,胡同志是带着重大使命来解决山东分局和115师一些关系问题的,所以非常忙。
他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然后又坐下了。
第三天鸡还没叫,窗外漆黑一团,沉睡中的胡同志就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他抬头从窗棂里向外看去,影影绰绰看到是朱大爷和朱大娘每人抱着一根磨棍已经开始推磨了。
他两眼辣辣的,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
但是磨盘有规律转动的咕噜咕噜声和两个人杂沓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想再休息一下已经不可能。
于是他也就起来了,他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打开门走出去。
朱家老两口停下了脚步:
“哦,把胡同志聒噪醒了吧?
”
他赶紧说道;“不是,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醒。
——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推磨啊?
哦,是了,农活忙了,早干完家务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哟。
”
“是啊,三春大忙时候,都这个样子。
”老两口不好意思地笑笑。
“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就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
”
朱大娘一会儿往磨眼里添上一勺地瓜干糁子,磨台上的糊子就逐渐多起来。
胡同志和他两人继续说着话:
“我们老家那里也有磨,只是形状不太一样。
还有一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
哦,这样——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
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哈哈哈。
”老两口被逗得大笑起来。
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
“这个事主要在东家,老百姓哪能有不欢迎的?
”
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脸,一大瓦盆地瓜干糁子磨完了。
白天,分局的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表态说:
“我们马上安排有关干部和朱大爷老两口谈谈,让他们不要这么早就推磨,以免影响胡服同志休息……”
他使劲摆摆手,笑道:
“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群众都忙于春播春种,起早贪黑干完家里的事,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呢,何况也没有影响我休息,反而让我听到很多真心话,你们绝对不要去说这个事儿。
”
翌日一大早,胡服又在那个时辰醒来,可是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就悄悄地起来走进院子,来到作为厨房的东屋,只见泡好的地瓜干糁子还静静地在那里,于是他回到西屋,轻轻叫起警卫员:
“来,咱们推磨去。
”
他们一人抱起一根磨棍,咕噜咕噜推起来,走几圈胡服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瓜干糁子,不一会儿就推下糊子来了。
这时候,朱大爷老两口急火火走出堂屋门:
“这可使不得,胡同志!
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怎么……唉……”
“你们都能起来,我们怎么还要多睡,真的不用见外哟。
”他一边说着,一面继续推着磨,脚步显得更有劲,“那个歌子怎么唱来?
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
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大家都爽声大笑起来,气氛是那么融洽。
多年后省里有个下乡演出活动来到村里,有个来看演出的青年人竟然很有韵味地念白道:
“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
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
演员们很奇怪:
“啊,这是湖南花鼓戏《磨豆腐》啊,在咱们山东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
“俺爷爷过去经常这样念叨,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他说当年有个叫胡服的革命同志住在俺家里,从他哪里听来的。
”
演员们明白了:
“哦,原来你们家里住过大人物啊。
”大家笑着告诉他胡服的真名是谁,他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啊哟,原来是他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既交代故事中的人物及关系,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农忙时节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
B. 第二段中较为地详细介绍了石磨的形状,这有利于年轻读者了解这一旧物件,避免因时代原因而发生疏离。
C. 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战争时代革命领袖的品质。
D. 《磨豆腐》歌词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既让小说有生气,又表现出人物性格,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在刻画胡服同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方面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多年后”下乡演出及人物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
(1)C
(2)①平易近人。
在工作累、休息少下的情况下,帮助朱大爷家推磨;后来主动再次推磨;推磨时,为大爷大娘唱家乡花鼓《磨豆腐》;不让分局干部向朱大爷打招呼。
②工作讲究方法。
一边推着磨,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
③工作勤奋。
忙得脚不沾地,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
(3)①在主题表达上,这一情节将时间拉回现实,更赋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强调青年人传承老一辈光荣革命传统;②在结构上更完整,交代了人物的特殊身份;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形象,表明胡服同志当时谦逊不张扬的特点。
【解析】【分析】
(1)C项,“心理描写”错误,文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C。
(2)依据第一段“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儿,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第三段“所以非常忙。
他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可知,胡服工作异常勤奋;依据第四段“他两眼辣辣的,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第八段“‘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就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第十段“还有一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
哦,这样——”可知,在工作累、休息少下的情况下,胡服帮助朱大爷家推磨,甚至唱歌,说明胡服平易近人;依据第十二段“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可知,胡服讲究工作方法。
(3)小说结尾写“多年后”下乡演出及人物的对话,写的是看演出的青年人会念白《磨豆腐》,这引起演员们的好奇,进而打听到歌曲是青年人的爷爷从胡服那儿听来的,这就突出了胡服当时谦逊不张扬的特点,也在结构上更完整地交代了人物身份特点;同时在时间的前后关照上,写出老一辈(青年人的爷爷和胡服)对晚辈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强调青年人传承老一辈光荣革命传统的主题;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平易近人。
在工作累、休息少下的情况下,帮助朱大爷家推磨;后来主动再次推磨;推磨时,为大爷大娘唱家乡花鼓《磨豆腐》;不让分局干部向朱大爷打招呼。
②工作讲究方法。
一边推着磨,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
③工作勤奋。
忙得脚不沾地,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
⑶①在主题表达上,这一情节将时间拉回现实,更赋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强调青年人传承老一辈光荣革命传统;②在结构上更完整,交代了人物的特殊身份;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形象,表明胡服同志当时谦逊不张扬的特点。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首句(段):
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过渡句(段):
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
尾句(段):
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
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
②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到岭南地区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或为军队戍边,或为躲避战乱。
初以平民为主,后有文人贵族。
而历史上的客家人因各种原因,又从岭南地区继续外迁。
当今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
所以,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多方面中,都突出体现了客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而其精神的核心又在于团结和奋进。
③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
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
江西赣南,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④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
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
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⑤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
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
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
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
⑥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
连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的膜拜。
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
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摘自罗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家精神就是团结奋进,它是维护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B. 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例如耕读文化和儒家文化。
C. 客家人包括入迁的中原汉人、本地的土著居民,还有迁入客家居地的其他民系。
D. 客家人不仅信仰妈祖,还信仰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第一段采用了假设的论证手法,论述了客家群体与客家精神之间的关系。
B. 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概括评述了客家人的迁徙史,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
C. 文章第五段引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两句口号,旨在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朴素愿望。
D. 文章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系统阐释了客家文化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家群体是客家文化存在的前提条件,而长期稳定发展的客家文化又是客家群体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保证。
B. 当今的客家人分布很广。
在国内,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交界处,国外主要聚居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C. 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建筑,使客家人的团结奋进精神得以存续。
D. 客家民系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与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相关。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
(1)A项张冠李戴。
“客家精神就是团结奋进,它是维护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表述错误,由第一段“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可知,客家文化是维护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A项错误。
B项正确。
“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例如耕读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说法来自第三段“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和第四段“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B项理解分析正确。
C项扩大范围。
“客家人包括入迁的中原汉人、本地的土著居民,还有迁入客家居地的其他民系”表述有误,据第五段“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可知,客家人不包括“土著居民”。
C项错误。
D项歪曲文意。
“客家人不仅信仰妈祖,还信仰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曲解文意,虽然第六段“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有这样的说法,但是不等于说人们都信仰这些。
D项错误。
故选B。
(2)D项,“文章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系统阐释了客家文化的特点”分析有误,整体把握文章可知,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重点阐释的应该是“客家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和奋进。
”文章前两段是总述,提出观点“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多方面中,都突出体现了客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而其精神的核心又在于团结和奋进”;根据第三段“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和第五段“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的提示可知,从第三段到结尾是分别论述观点的分论点。
故选D。
(3)C项曲解文意,“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建筑,使客家人的团结奋进精神得以存续”表述有误。
据第三段“江西赣南,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可知,这些典型的客家建筑,应该是客家人的团结奋进精神的象征,而不是使客家人的团结奋进精神得以存续的必要条件;“使客家人的团结奋进精神得以存续”应该是第六段中说的“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C;
【点评】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红布
游睿
起风了。
小伙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
小伙加快了步伐,沿途的柳树、房屋,纷纷被小伙抛在了身后,穿过青石板的小巷,在大杨树下,一边努力掩盖自己的喘息声,一边喊道:
红儿,红儿。
小伙的嗓音穿过杨树的树梢,飞向树下那三间瓦屋。
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一边欢快地摇着尾巴一边用嘴撕扯小伙的裤腿。
小伙摸了摸小狗的头,继续喊着,红儿,红儿。
风掠过树梢,小伙看见,杨树的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绿的、黄的、红的,整块整块的布,像飞天仙子身上的彩缎。
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
又一阵风吹了过来。
小伙狡黠地笑了一下大声喊道,起大风了,你就不怕风把布刮跑了么?
这时门咯吱一声,一辆轮椅出现在门口。
轮椅上的姑娘黑发如瀑布,她低着头,双手缓缓转动着轮椅。
小伙赶紧上前,推着轮椅后面的扶手。
姑娘转过身,眨了眨葡萄一样的眼睛,然后用力地将小伙的手从扶手上甩开。
这是怎么了?
小伙赶紧绕到姑娘身前,半蹲下身子,望着姑娘略显苍白的脸。
姑娘别过脸,不看他。
小伙慌忙取下背包,迅速取出一块巧克力说,专门给你买的,算我赔个不是。
姑娘却把脸别得更远了,轮椅也跟着转动起来。
小伙起身去看姑娘的脸,他顿时愣住了。
哭了?
怎么了红儿?
谁欺负你了?
小伙手足无措。
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
为什么啊?
小伙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说,都怪我的破手机,我真不是故意不联系你的。
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
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
小伙说,这样的话,你早点给我起来,轮椅让给我。
胡说什么啊?
姑娘连忙打断小伙的话。
哎哟!
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
姑娘迅速用双手撑起身子,差点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怎么了?
小伙指了指心口说,这里,这里让人给弄疼了。
姑娘破涕为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一边抡起手频繁地捶打着小伙,一边说,你真逗。
小伙捉住姑娘的手说,又帮你妈妈染布了吧,你看指甲上还有染料。
姑娘抬手指了指杨树上的布匹说,那些,都是我染的。
我希望这些布将来能做一些花花绿绿的裙子,穿在一些漂亮的女孩身上。
小伙也顺着姑娘的手看去,又一阵风正吹过来。
杨树上的那些布变成了钟摆,来回舞动。
快下雨了,得把这些布收下来。
小伙说着,转身向杨树跑去,准备爬上树。
姑娘咯咯地笑着说,不用爬树,树旁边有根竹竿,挑下来就是了。
小伙甩了个响指,很快找到那根竹竿。
小伙仰着头,那根竹竿就绑着姑娘的目光在树枝上轻轻挑动。
不一会儿,姑娘的腿上就叠了厚厚的一叠布。
最后,树枝上只留下一块红布。
小伙抖动着竹竿说,太高了,不好挑。
姑娘仰望着,用一只手把轮椅往前滑了一段说,要不,你站到轮椅上?
那可不行,我怕伤着你,我自有办法。
说着小伙轻轻一跳,那块红布总算被挑动了。
忽然,小伙手中的竹竿微微抖动了一下,红布在空中悄然滑落。
那块布不偏不倚,正好向姑娘头上落去。
姑娘的眼前立刻就红艳艳的一片了。
姑娘静静地坐着,她挺直了身子,明显感觉到小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她听得见小伙的呼吸声,听得见他砰砰的心跳声,若不是有风,甚至都怀疑世界静止了。
姑娘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候着。
此刻小伙也静若雕塑,他静静地看着红布里的姑娘,同样纹丝不动。
又一阵风吹来,姑娘睁开了眼,发现红布依旧罩在自己头上。
为什么不把我头上的红布拿开?
姑娘小声地问。
我舍不得,小伙说,现在你多像……
那,就不要拿开。
姑娘哽咽着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小伙的着急心理,也暗示两人的感情可能遭遇波折。
B. “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写出了小花狗对小伙的亲近,侧面衬托了小伙与姑娘之间深厚的感情。
C. “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运用“狡黠”一词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借此考验姑娘是否关心自己的心理。
D. 文章多处对自然环境中的风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描写,如结尾处“又一阵风吹来”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2)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着姑娘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一块红布”为题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
【答案】
(1)C
(2)①对小伙嗔怒。
因为小伙手机没话费了,有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
②不愿连累小伙,从下文违心地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就说明了姑娘的这种心理。
③对两人未来的担心。
下文“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说明两人的情感遭到了他人的反对,姑娘担心两人的爱情难以承受外来压力。
(3)①有凸显情节的作用,姑娘最后头顶红布宛若新娘,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鲜艳的红色暗示着小伙和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③有隐喻象征的作用,象征着小伙与姑娘的美好爱情能有美好的结果。
【解析】【分析】
(1)C项,“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借此考验姑娘是否关心自己的心理”说法错误,结合“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姑娘破涕为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一边抡起手频繁地捶打着小伙,一边说,你真逗”分析,是给姑娘逗乐,消除姑娘的担心。
故选C。
(2)“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结合“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分析,是小伙嗔怒。
结合“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分析,不愿连累小伙。
结合“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分析,对两人未来的担心。
(3)结合文本最后内容“姑娘静静地坐着,她挺直了身子,明显感觉到小伙就站在自己的跟前,她听得见小伙的呼吸声,听得见他砰砰的心跳声,若不是有风,甚至都怀疑世界静止了”“发现红布依旧罩在自己头上”“小伙说,现在你多像……”“那,就不要拿开。
姑娘哽咽着说”等分析,“一块红布”凸显情节,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合“姑娘抬手指了指杨树上的布匹说,那些,都是我染的。
我希望这些布将来能做一些花花绿绿的裙子,穿在一些漂亮的女孩身上”“小伙仰着头,那根竹竿就绑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高考 现代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详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