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 1.docx
- 文档编号:15067420
- 上传时间:2023-06-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19KB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 1.docx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1
一、概念解释题
1.泰勒制:
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泰勒制也叫科学管理.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他和许多企业管理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一系列新管理方法和理论,曾被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所采用,被称为科学管理。
泰勒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有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2.媒介经济环境:
是指构成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
媒介经济环境是一个多元动态系统,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组成。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由相对独立的单位或事业部组成的组织结构,每个单位或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公司总部扮演业务外部监管者的角色,协调和控制各事业部的活动提供支援服务
4.程序化决策:
就是那些带有常规性、反复性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来处理的决策。
比如,为普通顾客的订货单标价,办公用品的订购,有病职工的工资安排等
5.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车间照明试验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3、访谈计划试验。
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
第一,职工是“社会人”。
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第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
5、人力资源管理:
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6、媒介战略管理:
是媒介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使命与战略目标,为求得媒介的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谋划并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
7、有机式组织结构:
是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结构,当需要出现时允许组织做出改变,员工经过良好的训练并被授权开展多种多样的工作活动和处理问题,不需要多少正式的规则和直接监督。
8、传媒五力模型:
由哈弗商学院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是分析产业竞争的经典方法。
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2.替代品的威胁3.来自受众的压力4供给方的压力5媒介竞争力
9、传媒产业链:
是传媒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这根产业链把内容生产、技术开发、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集群。
集群中的每个企业都是传媒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每一次向外延伸都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和产品的出现,从国外一些传媒集团的发展看,他们的发展都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而进行的资源整合,而结果是更好的满足市场多种需要,使市场覆盖达到最大化,获得整合的经济性。
二、简述题
1、简述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
(3)岗位分析和工作统计
(4)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
(5)雇用管理与劳资关系
(6)入厂教育培训发展
(7)工作绩效考核
(8)帮助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计划
(10)保管员工档案
(以下可省略)
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在一个组织中,围绕人,主要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
通俗点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
1.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系统;
2.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
3.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
4.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系统;
5.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
6.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系统;
7.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
8.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
9.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
10.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系统。
2、简述完全理性假设的局限性。
客观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
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
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
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客观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到80年代,赫伯特·西蒙进一步对“有限理性”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
他列举了几种对客观理性决策构成挑战的情况:
1、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情况。
客观理性决策只能适用于具有确定性和无风险的行动,但是,绝大多数的行动和政策选择都是具有高度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2、是高度复杂性的情况。
客观理性的决策所使用的完备性的计算往往只适用于解决包含因素比较少的公共政策问题,但是,实际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却是异常复杂的,它超出了一般的计算能力。
3、是客观理性的决策往往只适用于少量决策者的政策决定。
当存在多个有利益矛盾的决策主体时,就会产生相互竞争与博弈的情况。
4、个人处理信息能力是有限的,在短时间的记忆中,大多数人仅能维持7条左右的信息。
当决策变得复杂时,个人试图建立简单的模型,将问题简化到可理解的程度。
5、决策制定者趋向于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混合在一起,确定一个问题经常伴随一个大概的、可接受的方法描述。
如此便模糊了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制定方案和评价方案阶段的客观性的
6、感性偏见可以歪曲问题本质。
我们知道,除非在侦探小说,否则事实自己不会说话。
7、许多决策者选择信息是出于其易获得性,而不是出于其质量,因此造成重要的信息比易获得信息在决策中权重轻。
8、决策者倾向于过早地在决策中偏向某个具体方案,从而左右着决策过程,使之趋向于某个方案。
9、前期的解决方法现在不起作用了,但这并不能总引起寻求新方案的需求。
相反,它引起一种承诺升级(即决策者进一步增加对先前行动的资源投入,以试图证明起初的决策并没有错。
从前的决策制约着现在的决策。
10、大多数组织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不同的利益的存在决定了讨价还价是必须的。
11、大多数组织的文化都是强化维持现状,而不是鼓励风险承担和创新。
3、简述媒介资本运营的主要内容。
媒介资本包括媒介设备,人员等有形资产,也包括品牌栏目、刊号等无形资产,媒介资本运营以资本增值为目的,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查,对媒介资本进行运筹和经营活动。
广义上讲包括媒介产品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目前存在六种形式:
媒体资本并购、媒体直接上市、间接上市、分拆上市、与上市公司合作、媒介无形资本运营。
4、简述中国传媒产业的特点。
(1)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并重,既要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
(2)有限的商业运作。
(3)国家所有产权性质。
(4)高风险投资的行业。
5、简述霍桑实验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
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它替管理学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田野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梅奥与同僚发现经营者要对管理的人性社会面与行为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
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6、简述媒介产品的特征。
(1)既是商品又是公共品
(2)产品与制作者的不可分性。
(3)异质性,很难进行标准化生产。
(4)产品的易耗性。
7、简述媒介战略管理与媒介经营管理的关系。
(一)区别
1面临的经营环境不同:
战略管理是动荡的(外向的),经营管理是稳定的
2管理范围不同:
战略管理是整体性管理,经营管理是职能性管理
3追求目标不同:
战略管理追求的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经营管理追求的是短期成果和利益
4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
战略管理——预应式(迅速、预先)
经营管理——因应式
5时间不同:
战略管理是动态管理,对未来的投入和产出管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的日常管理
(二)联系
1经营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基础
2有效的经营管理实施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前提
3战略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实施框架
8、简述传媒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1,受众价值性从长期来看,媒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在追求受众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为受众所看重的媒介产品的能力。
2.独特性媒体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意味着它拥有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具备的能力。
3.稳定性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与媒体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文化取向等因素高度融合的,它不仅由硬性因素决定,而且与媒体系统效应相配合。
4、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演变,经历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
9、简述SWOT分析的主要内容。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的步骤:
1、罗列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3、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竞争优势(S)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东西。
例如,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W)是指某种公司缺少或做的不好的东西,或指某种会使公司处于劣势的条件。
公司面临的潜在机会(O):
市场机会是影响公司战略的重大因素。
公司管理者应当确认每一个机会,评价每一个机会的成长和利润前景,选取那些可与公司财务和组织资源匹配、使公司获得的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的最佳机会。
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胁(T):
在公司的外部环境中,总是存在某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构成威胁的因素。
公司管理者应当及时确认危及公司未来利益的威胁,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来抵消或减轻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媒介组织如何进行外部环境分析?
传媒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传媒宏观环境分析和传媒产业环境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是PEST分析法和产业结构“五力”模型。
一、传媒宏观环境分析
媒介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
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形势、政治方针等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媒介营销的外部政治形势。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媒介市场营销方式与规模的经济因素,如消费者收入与支出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等。
3.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政策及科技发展的动向等。
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民族特征、教育水平、文化传统、价值观、道德范围、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观。
二、传媒产业环境分析
传媒产业环境,是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具体环境,也叫微观环境或工作环境。
它是指媒介的生产、制作、推广、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与媒介的人、才、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要素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是决定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
1.媒介行业竞争状况
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媒介会面临许多竞争的挑战,大致可分为三类:
竞争对手的竞争;新进入者的竞争;替代品竞争压力。
2.行业客户分析
受众:
对媒介的选择过程中很强的限制力量,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媒介,因而媒介必须认真研究受众的需要、特征差异及其变化情况。
广告客户:
媒介的经济支柱来源于广告,当广告资源足够多时,媒介处于买方市场,因而不得不通过降低广告价格和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广告客户。
媒介供应商、媒介分销商:
是媒介流通的中介,是协助媒介推广、销售媒介产品给受众的那些组织和个人。
他们承担着媒介调研、促销、沟通、财务和风险分担等功能。
2、试述媒介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指媒介管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性,坚持正确的方向。
2)整体性原则:
要求媒介管理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合理组合各个部门各种因素和力量,以实现最优化的管理。
3)互动性原则:
要求管理者协调和依靠各种力量,把媒介办好、管好。
4)民主性原则:
媒介领导要充分发挥民主作风,接受群众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媒介的管理工作。
5)法制性原则:
是媒介管理协调有序、正常运行的可靠保障。
6)程序性原则:
对媒介管理依据目标,任务实行程序控制、阶段把关、全程管理,使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
7)专业化原则:
媒介管理这要经过媒介管理教育的的特殊训练,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8)发展性原则:
在媒介管理中,要促进媒介综合实力稳步、健康发展。
3、媒介内部环境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一媒介资源分析:
媒介资源及其能力是重要的战略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为媒介提供竞争优势。
媒介资源分析的重点是讯息资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财力资源分析、技术资源分析、物质和管理资源分析
二.媒介产品分析:
目的在于明确某一媒介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确定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
主要包括市场细分、产品定位、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产品组合分析
三.媒介市场分析:
媒介市场研究是正确认识和了解媒介产品销售给使用它的消费者的过程。
包扩竞争分析、促销能力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4、试述我国传媒宏观环境的转变及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
5、试述管理思想演变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1)资本主义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的带动分工理论
2)古典管理论阶段:
20世纪初至30年代,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为重要代表
3)行为科学理论:
20世纪30-50年代。
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1】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麦格雷戈的XY理论
4)管理科学丛林:
【1】决策理论学派:
20世纪50年代,以西蒙为代表
【2】系统管理学派:
20世纪60年代,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
【3】管理科学学派:
以美国管理学家伯法为代表
【4】管理程序学派:
以哈罗德、孔茨为代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经营管理复习题 媒介 经营管理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