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docx
- 文档编号:15233537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65KB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精编)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
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
“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
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
为什么?
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鸡,乡下人家照(列 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 淌)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 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下面画“√”。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
3.“都是他们的好友”中“他们”指的是谁?
“好友”又是指的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
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
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摆动得特别(猛烈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分析)。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
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闻到这种气味()能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
有。
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内不合适的词画掉。
2.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请写上序号)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4.第三自然段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对的在()里打“√”。
(1)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趣事呢?
请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短文阅读。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软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zàizǎi)许多新鲜的花(辫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陈旧——(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景物。
5.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自然段连用了几个“照亮了”,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清风明月秋月春花花好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3-6年级)》2016年第2期)
1.解释词语。
声名狼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具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这和文章前面一句________相呼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4.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为家父而读书。
”
“为明理而读书。
”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签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
“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
“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这位同学是谁呢?
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安静(______)(______)清晰(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赞叹(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画曲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该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同学是谁呢?
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我能仿照修辞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4.“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效”的意思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小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
请联系生活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略面上行驶,从而避兔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
以北京为例,当汽丰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
这种路面做成三层:
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迹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到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能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1.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2.透水路面各层功能可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_______)
(2)彩色路面在我国已经普及了。
(________)
(3)对于缺水型城市,建议该城市铺设透水路面。
(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A.透水路而吸水能力强。
B.强化纤维材料好。
C.汽车行驶不易打滑
八、开心阅读。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信任——(___________)暖和——(___________)娇嫩——(___________)
2.对“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
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
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3.联系课文说说在五粒豌豆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
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
(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课内精彩语段,完成练习。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片段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1.“哄堂大笑”中“哄”的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外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
2.“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画出描写鹅追赶“我”的动词。
4.第2自然段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记不起来是怎么演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三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快乐阅读。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
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
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
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
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手里的梨怎么办呢?
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
“哪来的?
”“梨……梨(B)……是……梨摊上的。
”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这时,爸爸严厉地说:
“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
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
”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
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
“真是个好孩子!
”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中间(jiānjiàn)摔倒(dǎodào)散发(sànsǎn)踏实(tàtā)
2.照样子,写词语。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
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文中A处应选(_____),B处应选(_____)。
4.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5.“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鸣啊鸣直叫。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
“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
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砸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
”“总算”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表演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
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________。
浑身长满了________。
4.选一选:
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
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
5.想一想:
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前的树(节选)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短文 阅读 答案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