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Ⅲ专题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5301622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58.51K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Ⅲ专题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Ⅲ专题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Ⅲ专题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Ⅲ专题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
1.理解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2.知道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某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田纳西河概况
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地理特征
地形
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河流水文
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资源
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
3.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2)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
仅限于航运。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绝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治理
(1)流域治理核心:
水资源综合开发。
(2)长远方案:
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3)梯级开发: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升防洪标准。
2.流域产业发展
(1)工业建设:
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持续实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农业发展: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
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林业
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
畜牧业
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
渔业
兴建大量水库,促动渔业发展
3.环境保护工作
4.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5.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持续增大开发力度。
(4)提升流域的开放度。
高频考点一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有“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D.1989~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升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增大
D.连续干旱
答案1.A2.B3.B
高频考点二流域开发的条件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有很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准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实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A项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B项描述凌汛现象,理应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所以要增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相关。
第2题,上游实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
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高频考点三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
右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1)~(3)题。
(1)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准确的是()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
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
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该河原有水电站的影响为()
A.发电量减小B.冬季发电量增大
C.利用率降低D.夏季发电量增大
(3)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①满足当地用电需求的增长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水准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④改善玛纳斯河的航运条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C
(2)B(3)A
高频考点四流域开发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4~5题。
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4.C5.C
高频考点五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
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支持的理由:
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抗旱水平)反对的理由:
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当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8分)
解析:
第
(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
第
(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
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所以使用的化肥少。
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水准很低。
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1.(2019·广东文综)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答案C
2.(2019·重庆文综)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政府为了提升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1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
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升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上绘出图1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答案
(1)加剧建议:
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2)大(多)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3)
3.(2019·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当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3)“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
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
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答案
(1)“东水”:
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
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3)保护河岸;提升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升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与①地相比,④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地形更平坦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D.水源更充足
3.提升②③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Ⅰ.扩大播种面积Ⅱ.提升机械化水平
Ⅲ.选用优良品Ⅳ.增强农田水利建设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附近的农业带是()
A.乳畜带B.玉米带
C.春小麦带D.混合农业带
5.图中数字代表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4.A5.B第4题,①地区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区,为乳畜带。
第5题,松嫩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因为纬度较高,只能种植春小麦,和美国的②地区相似。
下图示意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
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
7.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
完成8~9题。
8.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A.地下水枯竭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植被破坏
9.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沙特阿拉伯可()
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
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
C.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D.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增强水利建设
解析:
8.A9.B第8题,沙特阿拉伯处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地下水枯竭。
第9题,沙特阿拉伯绝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扩大本国耕地面积潜力不大。
沙特经济发达,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是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的最合适措施。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即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相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0~11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0.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升抗旱水平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升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11.“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B.新加坡
C.比利时D.巴西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夏平原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则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
材料二宁夏平原示意图。
(1)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9分)
(2)分析宁夏平原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西北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10分)
(3)说出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其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3分)
解析:
第
(1)题,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贺兰山对该区气候、土壤以及对该区农业类型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第
(2)题,根据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能够从气候(光照、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3)题,宁夏平原农业属于灌溉农业,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以及不合理开垦对植被的破坏,从而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可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实行作答。
答案:
(1)贺兰山能够阻挡西部沙尘对宁夏平原的影响,减轻土地沙化;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为农业提供水源,而冬季又因为有贺兰山的阻挡,免受冬季风的侵袭,减轻低温冻害;贺兰山为宁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形成宁夏平原的主要牧区。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黄河水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问题:
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
对策: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农林牧业;科技兴农,增大技术的投入,提升农业产品和产品质量;(以农产品为原料),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改良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积极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专题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解析版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精品 导学案 必修 专题 24 区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美国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