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归纳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5493064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0.27KB
初中文言虚词归纳总结.docx
《初中文言虚词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虚词归纳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初中文言虚词整理
故1、<形>旧,原来。
《论语?
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学过的知识。
)
《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名>原因,缘故。
《陈涉世家》: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公输》:
“楚王问其故。
”
《曹刿论战》:
“既克,公问其故。
”
3、<副>故意,特意。
《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4、<连>所以,因此。
《醉翁亭记》: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唐雎不辱使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及1、<介>到了……时候,等到。
《孙权劝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湖心亭看雪》: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2、<介>到,至。
《湖心亭看雪》:
“及郡下,舟子喃喃曰”。
《桃花源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3、<动>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4、<连>和,与。
《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乃1、<代>你,你的。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千乃翁。
”
2、<副>于是,就。
《狼》: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
《孙权劝学》:
“蒙乃始就学。
”
《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
《曹刿论战》:
“乃入见。
”
《公输》: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3、<副>才,这才。
《陈太丘与友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送东阳马生序》: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隆中对》: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
4、<副>竟然,却。
《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5、<动>是。
《陈涉世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其1、<代>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的”。
《智子疑邻》: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
《夸父逐日》:
“弃其杖,化为邓林。
”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送东阳马生序》: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曹刿论战》: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愚公移山》:
“帝感其诚”。
(2)相当于“她的”。
口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3)相当于“它的”。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
指海。
)
《伤仲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
指诗。
)
《狼》: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其:
指麦场。
)《小石潭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其:
指潭。
)
《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其:
指滁州城。
)
《隆中对》: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惠子相梁》: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子知之乎?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请循其本。
”
(4)相当于“他们的”。
《论语?
述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核舟记》:
“其两面三刀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醉翁亭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湖心亭看雪》: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代>第三人称代词。
(1)相当于“他”。
《陈涉世家》: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2)相当于“它”。
《两小儿辩日》:
“及其日中如探汤”。
《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
指千里马。
)
《观潮》: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其:
指潮。
)
(3)相当于“他们”。
《送东阳马生序》: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乐”。
《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代>第一人称代词。
相当于“自己的”。
《伤仲永》: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大道之行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五柳先生传》: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公输》: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
《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
4、<代>指示代词。
相当于“这”,“那”。
《塞翁失马》: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
《伤仲永》: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
《智子疑邻》:
“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
这家。
其子:
他们的儿子。
)
《答谢中书书》: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五柳先生传》: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三峡》: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桃花源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核舟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其上:
它的上面。
)
《岳阳楼记》: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5、<代>指示代词。
相当于“其中。
”
《狼》:
“其一犬坐于前。
”
《口技》: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
”
《曹刿论战》:
“既克,公问其故。
”
6、<副>表推测。
相当于“大概”。
《论语?
卫灵公》: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7、<副>表肯定。
相当于“其实”。
《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
”
8、<副>表反问。
相当于“难道”。
《马说》:
“其真无马邪?
”
9、<助>用来加重语气。
相当于“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且1、<副>犹,尚且。
《伤仲永》: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马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副>暂且,姑且。
《石壕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3、<连>和,又。
《送东阳马生序》: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蒹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4、<连>况且。
《陈涉世家》: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
《唐雎不辱使命》: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愚公移山》:
“且焉置土石?
”
5、<副>将近。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然1、<代>这样,那样。
《论语?
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伤仲永》:
“父利其然也。
”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何时而乐耶?
”
《唐雎不辱使命》: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隆中对》:
“谓为信然。
”
《出师表》: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公输》: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形>是的,对的。
《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
”
3、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地(的)”,也可以不译出。
《咏雪》:
“公然欣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
《口技》: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闻之,欣然规往。
”
《核舟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记承天寺夜游》:
“欣然起行。
”
《五柳先生传》: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送东阳马生序》: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小石潭记》: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岳阳楼记》: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醉翁亭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满井游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娟然如拭”。
“悠然自得”。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
”
《愚公移山》:
“杂然相许。
”
4、<连>然而,但是。
《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公输》:
“然胡不已乎?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5、地名中的字。
《使至塞上》: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若1、<动>像,好像。
《咏雪》:
“未若柳絮因风起。
”
《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桃花源记》: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核舟记》: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与朱元思书》: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送东阳马生序》: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小石潭记》: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满井游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若夫:
用在一句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近似“像那”)
2、<动>及,比得上。
《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3、<代>称。
《陈涉世家》: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4、<代>此,这样的。
《五柳先生传》: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5、<连>假如,如果。
《唐雎不辱使命》: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6、用于词尾,可译为“……样”。
《公输》:
“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
为
(一)wéi
1、<动>做,干。
《核舟记》: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为:
指雕刻。
)
《醉翁亭记》: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为:
酿。
)
《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行拂乱其所为”。
《鱼我所欲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2、<动>当,担任。
《孙权劝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论语?
为政》:
“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
”
《陈涉世家》:
“项燕为楚将”。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
3、<动>筑,造。
《陈涉世家》: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
《公输》: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4、<动>题,写。
《伤仲永》: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5、<动>看作,当成,当作,结为。
《论语?
泰伯》: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唐雎不辱使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公输》:
“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五柳先生传》:
“因以为号焉。
”
《隆中对》: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6、<动>成,成为。
《夸父逐日》:
“弃其杖,化为邓林。
”
《伤仲永》:
“卒之为众人”。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
《小石潭记》: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为:
凝结,结成。
)
7、<动>以为,认为。
《孙权劝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口技》: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吴广以为然。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8、<动>是。
《塞翁失马》:
“此何遽不为福乎?
”
《核舟记》: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陈涉世家》: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隆中对》:
“谓为信然。
”
《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公输》: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也。
”“为与此同类。
”
《论语?
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名>心理活动,心情。
《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之为”。
10、<语>表示疑问语气。
《公输》:
“夫子何命焉为?
”
11、<介>被。
《观潮》: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满井游记》:
“山峦为晴雪所洗。
”
《陈涉世家》:
“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隆中对》:
“贤能为之用。
”
(二)wèi
12、<介>给,替。
《论语?
学而》: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13、<介>为了。
《鱼我所欲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介>为了……。
后面省略宾语“此”,“之”等。
《木兰诗》: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15、<介>向,对。
《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陈涉世家》: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以1、<动>认为,以为。
《口技》:
“以为妙绝。
”
《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公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吴广以为然。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皆以美于徐公。
”
2、<介>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孙权劝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
《狼》:
“投以骨。
”(以:
一说“把”)。
“以刀劈狼首。
”
《伤仲永》:
“或以钱币乞之。
”
《核舟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陈涉世家》:
“祭以尉首。
”
《出师表》:
“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
“成,将以攻宋。
”
《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可译为“靠”、“凭”、“凭借”。
《唐雎不辱使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隆中对》: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曹刿论战》:
“何以战?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愚公移山》: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3)、可译为“按照”。
《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
《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必以信。
”
3、<介>起提宾作用。
可译为“把”。
《论语?
泰伯》: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伤仲永》: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五柳先生传》: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唐雎不辱使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曹刿论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连>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塞翁失马》: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马说》:
“不以千里称也”。
《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满井游记》: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
《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陈涉世家》: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出师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唐雎不辱使命》:
“徒以有先生也。
”
5、<连>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送东阳马生序》: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隆中对》: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6、<连>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不译。
《小石潭记》:
“近岸,卷石底以出”。
《送东阳马生序》: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俯身倾耳以请”。
“不敢出一言以复”。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亡以应。
”
7、<连>表示目的关系。
(1)、可译为“来”、“用来”。
《狼》: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观沧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陈涉世家》: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
《出师表》: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公输》: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
(2)、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出师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8、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答谢中书书》: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陈涉世家》: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出师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9、<副>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
“固以怪之矣。
”
因1、<动>顺着,就着。
《咏雪》:
“未若柳絮因风起。
”
《核舟记》: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2、<介>依靠,凭借。
《隆中对》: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3、<连>因此。
《送东阳马生序》:
“余因得遍群书。
”
《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4、<副>于是,就。
《五柳先生传》: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隆中对》“因屏人曰”。
于1、<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1)、可译为“在”。
《论语?
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伤仲永》: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
《口技》:
“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狼》:
“其一犬坐于前。
”
《大道之行也》: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记承天寺夜游》:
“相与步于中庭。
”
《观潮》: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出没于惊涛万仞中”。
《马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岳阳楼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醉翁亭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满井游记》:
“于时冰皮始解”。
《隆中对》:
“欲信大义于天下”。
《出师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试用于昔日”。
“躬耕于南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惠子相梁》: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可译为“到”
《夸父逐日》: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唐雎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殿上。
”“何至于此!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隆中对》: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
《出师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还于旧都。
”
《公输》: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皆朝于齐。
”
《愚公移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可译为“从”。
《大道之行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唐雎不辱使命》: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休祲降于天”。
《公输》: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惠子相梁》:
“夫鵷雏发于南海”。
2、<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1)、可译为“向”。
《伤仲永》: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送东阳马生序》: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惠子相梁》:
“而飞于北海”。
(于:
一说“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
”
《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
(2)、可译为“给”《唐雎不辱使命》:
“请广于君。
”
《出师表》:
“欲报之于陛下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可译为“对”、“对于”。
《公输》: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鱼我所欲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
《五柳先生传》: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4)、可译为“与”,“跟”,“同”。
《隆中对》: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从”。
《伤仲永》: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5、<介>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伤仲永》:
“其受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
”
《鱼我所欲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6、<连>至于:
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
《出师表》:
“至于斟酌损益”。
与
(一)y?
1、<动>给,给予。
《伤仲永》: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2、<连>和,及。
《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陈涉世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公输》: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愚公移山》:
“吾与汝毕力平险”。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注:
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颠倒。
)
3、<介>跟,同。
《论语?
学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咏雪》:
“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 虚词 归纳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