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级上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5541882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5.32KB
美术三级上教案.docx
《美术三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三级上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三级上教案
教学教案
课题
1、《我驾神州游太空》
授课日期
2010.9.8
教材分析
《我驾神州游太空》这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造型表型能力。
教材选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太空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绘画创作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还选了一些学生作品,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灵感,本课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的想象力是极为活跃的,他们可以尽情的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表现自己脑海中的事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会想象和设计遨游太空的情境。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绘画或制作一幅太空遨游图。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学教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模型飞船等。
(学生)课前收集的太空知识、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杨利伟的照片,问学生知道他是谁吗?
2、课件随机演示杨利伟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出示课题《我驾神州游太空》。
二、引导探究
1、播放杨利伟拍摄的太空录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宇宙的风光,活跃了课堂,为下一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观看录像后,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
(2)你还知道有关太空的其他知识吗?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知识。
(3)师小结: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有了重大的突破。
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能到太空上去生活呢!
不过想要去太空,一定要有哪些装备呢?
引出宇宙飞船。
2、出示模型飞船。
(1)请学生上台触摸感受,引导学生分析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
(2)课件出示其他飞船照片:
那艘最吸引你,为什么?
(3)师小结:
宇宙飞船不仅本领强大,在造型上也可以多种多样。
宇宙飞船造型独特多样。
对宇宙飞船有了了解之后,我问学生,遨游太空还需要什么?
引出宇航服。
3、出示电脑制作的人物穿着宇航服行走太空的图片。
(1)提问:
这身着装和我们今天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这样子穿起来,像只大笨熊呢?
(2)学生各抒己见后师小结:
是呀,别看它笨重,它的本领可大了。
它能抵抗太空里的各种辐射和伤害,还能保持宇航员的体温。
(3)探讨宇航服的构造:
头盔、服装、手套、靴子……
(4)引导学生在款式设计上应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5)课件出示宇宙服供学生欣赏。
4、教师示范画。
(1)想不想看看老师心目中的宇航服是什么样子呢?
一边范画,一边讲解。
(2)画好贴上课前已画好的飞船旁边。
(3)引导学生添上情景:
穿上自己设计的宇航服,再驾着自己设计的飞船,出发去遨游了。
哦!
这一路上我会看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通过对宇宙飞船的认识和宇航服的认识,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宇航服和宇宙飞船的造型美,功能强大,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后来我又进行了范画,为了学生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于是我进入了下一环节,动手实践。
三、动手实践
1、欣赏同龄人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哪里特别美?
2、提出作业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太空遨游图。
3、教师巡视指导,亲切地和他们共同交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作品,使学生们在欣赏中获得了新方法、新思路!
接着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大胆构思,自由表现,为了给学生创设氛围,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四、交流展评
1、互相评: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就让学生把作品贴在展示栏中,让学生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自评:
和自己的作品比一比,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不足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我再作点评,肯定表扬一些好的作品,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
五、小结延伸
1、课件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
2、其实美是要靠我们去创造的,只要你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拓宽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我驾神州游太空
宇宙飞船宇航服
造型独特多样款式新颖
功能齐全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课《我驾神舟游太空》,这第一课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毕竟,人物的画法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
再则,太空、飞船、宇航服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遥远陌生的。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一起欣赏杨利伟从太空拍摄的录象,使学生受影片中的气氛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调动他们进一步去认识太空,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
影片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自由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能资源共享,了解太空知识。
为了让学生们能了解到飞船和宇航服的构造,特地设计了“出示模型飞船、身穿宇航服的图片”的环节,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讲一讲,充分了解到宇宙飞船的造型独特多样,宇航服的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等,给学生作画奠定了基础。
教学教案
课题
2、《我们爱劳动》
授课日期
2010.9.15
教材分析
《我们爱劳动》这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
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
学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材中通过展示了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和一些素描、速写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回忆、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从而激发他们想象力以及创作的欲望,另外教材中还选了一些学生作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的灵感。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本课教学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
2、能力标标:
通过学习,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教具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猜我演的游戏:
让个别学生抽词语卡片,上面可能写着扫地、擦窗、洗车等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演,其他同学猜。
2、提问:
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内容动作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趁机引出“劳动”,平时在家有没有劳动?
你都做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述。
4、揭题:
是呀,劳动创造了世界,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劳动的样子是最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劳动》这一课。
要把人们最美的样子描绘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游戏的引入,让学生来表演切身体验劳动时的动态,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思维,为下一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开学初学生大扫除时的照片。
(1)说说照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啊?
(2)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2、表演劳动场景,分析动态。
(1)有些同学大扫除还干的活,老师没及时拍到,现在谁愿意再来演一演。
(2)其他学生分析他的动态。
(3)师小结:
人们在劳动时会产生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
就比如扫地时,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手中的扫把会一起一落有序的扫着,脚也会随之移动。
3、分析身体组成部分。
(1)观察动态我们会发现,人的身体各部分会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身体可以分几大部分?
(2)学生:
头、躯干、四肢。
4、课件出示《夯歌》,《拾穗》。
(1)分析画中人物的动态。
(2)课件演示画中人物的动态图,补充道:
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平日里劳动是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劳动者动态的变化,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添加场景。
(1)出示已画好的人物图,请生说说,要表现劳动者的劳动场面,还需要画什么?
(2)师小结:
在画中还应添加劳动环境,与劳动者相互辉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美术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的示范也为他们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动手实践
1、欣赏同龄人作品。
2、提出作业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劳动时的场景图。
四、交流展评
1、互评
2、自评
五、小结延伸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劳动者的动态美,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了劳动者。
你们的作品真精彩!
其实,今天我们完成的作品也是劳动成果,你们付出了劳动,画了这么棒的画,你们感到幸福吗?
是的,幸福就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我们爱劳动
头
躯干动态线
四肢
教学反思:
《我们爱劳动》这一课中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通过感受,使学生体会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同时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表现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为了解决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演一演的游戏、说一说大扫除、赏一赏动态美、加一加场景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人物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尽管想尽办法,但学生出来的作品效果不好,很多都是临摹范画,很少有自己的创作,往后对于人物的创作还得加强训练。
教学教案
课题
3、《绿化家园》
授课日期
2010.9.19/9.25
教材分析
《绿化家园》是选自浙美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
本课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
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本课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能力目标:
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折剪纸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学教具
(教师)课件、剪刀等制作材料。
(学生)收集有关植树节的小知识、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有关植树节知识的抢答游戏,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
(1)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设立植树节?
(美国)
(2)中国的植树节在哪一天?
(3.12)
(3)植树节为什么要定在3月12日?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3月12是他与世长辞的日子)
(4)现在已经有多少个国家设立植树节?
(50多个国家)。
2、教师提问:
你们植过树吗?
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3、师小结:
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九寨沟美丽的风光吧,在那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4、课件播放九寨沟美丽的风光和我国西部地区土地严重沙化的录像,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沙化的原因,并说说自己想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
5、引出课题——《绿化家园》,每个人都向往绿色,都希望生活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中,那么就要从我做起,绿化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然后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和西部土地沙化的录像,来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加向往绿色,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为下一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树的图片,你都喜欢哪些树?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从树干、枝叶等外形特征进行观察。
2、师小结:
每种树的外形特征都是不同的,老师特别喜欢梧桐树,因为它的形状就像手掌一样,接下来老师想当一回魔术师,把半棵梧桐树变成一棵梧桐树,你们想看吗?
3、表演小魔术:
对折的示范
(1)完成之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把半颗树变成一棵树的?
(2)师小结:
先将纸张对折、然后在靠近对折线的这边画好半棵树、接着把半棵树剪下来,就形成了一棵树。
4、学生尝试运用对折法剪一棵树。
5、课件出示四连折法,引导学生说说树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特别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课件的示范,从中分析归纳出对折法与四连折法的剪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1)学生讨论这些作品哪里特别美?
(2)师总结:
是呀,他们剪的树真漂亮,造型独特,剪法也很多变,有画一棵树剪出四棵树的,有画半棵树剪出三棵树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呀!
2、布置作业
(1)课件播放了一段FLASH,森林妈妈泪流满面地说:
“人们把我的子女树木都砍伐了,留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你们快来帮帮我,给我种上树木呀。
这时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帮吗吗?
(2)作业要求:
用卡纸折剪几棵不同的树木,组成一片美丽的森林。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交流展评
1、“大森林”展示窗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3、师总结:
你们的作品真精彩,相信未来的艺术家一定会在你们当中产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体验乐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评价创作的硕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五、小结延伸
1、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节的知识。
并会运用多种方法剪出千姿百态的树。
你们的作品很精彩,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今天学过的新方法剪其他的东西。
2、课件出示用对折法、四连折法剪出的各种花、水果、人物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用新学习的方法剪出的其它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师提问:
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那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2、小组讨论
师小结:
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二、分组讨论并创作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三、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四、学生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
2、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五、展示评价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
六、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绿化家园
折画剪
造型独特剪法多变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四连折法在二年级中的《手拉手,好朋友》中已经接触过,因此学生对于这种折法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折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
三(3)、三(4)班学生的作品很漂亮,创新的很多。
但唯一不满意的三
(1)、三
(2)班,树木的造型比较单一,只有少部分学生进行了创新,能设计一些新颖的,美丽的树,大部分学生还只是参考模仿课件上的树的造型,可能在课堂中,忽略了这两个班级学生的自我创造力,过于注重了折法而忽略了开发他们的思维,看来以后必须做到面面俱到。
教学教案
课题
4、《立体造型》
授课日期
2010.9.27/10.9
教材分析
《立体造型》是选自浙美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4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与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
对两件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
书中的制作步骤图详尽地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另三件作品也为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本课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教学教具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各种雕塑的照片:
罗马的特雷维喷泉的雕塑,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雕塑,罗丽芳的作品《夺》等。
2、让学生欣赏,并说说雕塑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它有什么作用?
蕴含着什么意义?
3、引出课题《立体造型》:
雕塑一般出现在广场、公园、学校等公共场合,它是一种立体造型,所表现得内容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美化我们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立体造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各种雕塑,让学生感受雕塑的造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为下一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几个纸立体造型的作品。
(1)让学生比较与刚才的雕塑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让他们说说喜欢哪件作品,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点?
(3)师小结:
它们是用运用线、板、管等材料拼凑而成的。
2、共同探讨,教师示范。
(1)探讨这些线、板、管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示范用卡纸制作一根管。
(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纸来制作线、板、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纸立体造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归纳总结出线、板、管的制作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搭建纸立体造型。
师:
你们真是心灵手巧,这么简单的纸在你们的手里变成了造型各异的线、板、管。
你们有谁愿意把作品送给老师,如果愿意,请你拿上来给老师。
我想这时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将他们的作品送到我的手中,我从中选取几件,将他们搭建成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
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拼凑的规律,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大小、疏密、层次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里我通过把学生的作品拼凑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打开了思路,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动手实践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1)学生讨论这些作品哪里特别美?
(2)师总结:
造型独特,构思巧妙。
2、布置作业。
(1)如果让你设计一件造型作品,你会怎样设计?
(2)作业要求:
为温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一件雕塑作品,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构思,自由表现,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被激活;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二、动手实践
继续上节课,制作立体造型作品。
三、交流展评
1、展示窗展评
2、学生自评:
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学生互评、教师评价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3、师总结:
你们的作品真棒,让老师感受到一个个“雕塑家”正在诞生!
四、小结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雕塑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充分发挥了你们的想象,创作了属于你们自己的作品。
你们的作品很精彩,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创作雕塑。
2、课件展示用废纸盒、塑料瓶子等材料创作的雕塑。
3、拓展延伸:
其实美是要靠我们去创造的,只要你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其他材料表现的雕塑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立体造型
线板管拼凑
卷折粘贴
大小疏密层次的变化
造型独特构思巧妙
教学反思:
翻开第四课,发现教材中安排了两件抽象作品: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
教学这一课时,我有些担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理解这些抽象雕塑作品的内涵吗?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雕塑,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去吸引学生;其次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线、板、管),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评述这些立体造型的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引导学生探究纸立体造型的方法(卷、折、粘贴等),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为温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一件雕塑作品。
教学教案
课题
5、《自行车的故事》
授课日期
2010.10.11/10.13
教材分析
《自行车的故事》这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款式,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设计“个性化的自行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新精神,本课为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画自行车。
教学难点
如何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教学教具
(教师)课件,各种绘画材料。
(学生)各种绘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自行车模型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如果学生猜不出,再逐步露出模型自行车的其他部分,最后猜出自行车。
2、揭示课题《自行车的故事》,自行车是大家熟知的一种代步工具,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刚才老师的这辆自行车是我一位朋友送的,他经营了一家自行车制造厂,这回想生产一批先进的自行车,可就是没有特别好的设计稿,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猜自行车导入,设置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设计了为自行车厂长设计自行车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下一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1、课件出示自行车厂长的珍藏库——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的自行车和成人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等等,让学生对比欣赏,说说你喜欢哪辆自行车?
他们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自行车又大致有哪几部分?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三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