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竞赛参考材料36页.docx
- 文档编号:1578226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1.07KB
环保知识竞赛参考材料36页.docx
《环保知识竞赛参考材料3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知识竞赛参考材料36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保知识竞赛参考材料36页
环保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能源篇
1、太阳能又叫大阳辐射能,是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能辐射量大得惊人,其每年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万亿吨煤的热量,超过世界总发电装机容量的一万多倍。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有2/3的国土年均日照都在2000小时以上。
那么你能说一下太阳能什么优点吗?
(说出3种就算对)
答:
(1).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
(2).无论何处都有。
(3).洁净能源。
(4).取之不尽的能源。
2、中国有十大风景名胜,你能说出其中的五个吗?
答:
万里长城、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长江三峡、黄山。
3、由各种自然力量塑造的地表形态、景观与形成的自然现象和遗留下来的痕迹,叫自然遗迹。
自然遗迹是自然环境的"杰作",你能说出主要有哪些吗?
(说出4个就算对)
答:
名山大川、雪地、温泉、溶洞。
4、由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叫人文遗迹,人文遗迹是社会环境组成部分之一。
你能说出主要有哪些吗?
(说出5个就算对)
答:
长城,故宫,兵马俑,泰山,武夷山。
(双重遗产:
武夷山,九寨沟,泰山)。
5、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非耗竭性群落。
你知道可再生资源主要有哪些吗?
答;风力,水力,潮汐,速生林,
6、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有三大特点,你知道是哪三大特点吗?
答:
:
风能的弱点是不经常性和不定向性
蕴藏巨大,分布广泛,没有污染。
7、你知道无污染能源主要有哪些吗?
答:
太阳能、海洋能、风能、水能、
8、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
答: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环保机构活动相关知识
1、什么是世界环境日?
答:
1972年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历史上光辉的一天,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乐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
只有一个地球。
会议通过了著名《人类环境宣言》,呼呈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这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它把第一次世界环境保护运推向高峰。
为纪念6月5日这个重要的日子,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它定为世界环境日。
这次大会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在全世界的发展。
2、请记住以下纪念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日。
3、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增长速度继续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以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护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进行研究。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为“世界粮食日”,举行有关活动。
联合国粮食品店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的宗旨,在于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1996年世界精食日的主题是“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
4、什么是地球日?
答:
地球日”活动起源于六十年代美国公众政府盲目发展、耗尽资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反思。
1970年4月22日,第一届“地球日”活动在一些大学生的主持下开展。
全美有2000万群众进行集会,呼吁创造一个清洁、安宁、和平的生活环境,其声势浩大,被称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
此后,“地球日”活动逐渐被世界其它国家所接受,成为一个自发性的全球节日。
5、绿色和平组织是何时成立的?
答:
1970年,加拿大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的成立了绿色和平小组。
此后小组改称绿色和平基金会。
1979年在荷兰正式成立该组织。
现在该组织总部设在伦敦。
6、绿色和平组织是何时成立的?
答:
1970年,加拿大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的成立了绿色和平小组。
此后小组改称绿色和平基金会。
1979年在荷兰正式成立该组织。
现在该组织总部设在伦敦。
7、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并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确定每年的环境宣传主题,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部门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宣传活动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2005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是:
“人人参入,创建绿色家园”。
8.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9、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基本战略方针、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
三大政策是: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基本战略方针是: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目标和任务是: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0、什么是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
答:
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充分运用希望工程的经验,采用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和“一助一”等有效方式,用所有的捐款、物,在国家重点生态治理区,建设绿色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资助贫困家户植树造林。
这一活动被称为迈向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
它的主题是:
捐一片树林,营万顷绿洲,集社会之力,造秀美山川。
这个活动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加。
11、绿色环保行为有哪些?
答:
(1)爱护绿地,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2)节约能源,节省使用自然资源;(3)不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减少生活垃圾的来源;(4)改变不利于环境的饮食习惯;(5)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斗争;(6)工业部门必须做好环保工作。
12、自然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一、土地资源保护。
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地、水文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组成的告诉综合的自然经济系统。
二、资源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生物资源保护。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包括野生和驯化的。
其中优先保护的是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
四、矿产资源保护。
包括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是一种不可更新的资源。
五、典型景观保护。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按其类型可分为:
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
自然景观不仅有旅游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历史考古科研价值。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主要的五种天然环境因素是大气、水、海洋、土地、森林。
14、绿色标志、生态标志都是环境标志。
16、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那一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创起来的?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
相关链接: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发出全国治污的第一声号令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一些工业集中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一是大连海湾发生严重污染,海水变成了一片黑色,5000多亩贝类滩涂因工业污染而荒废。
第二件事是北京官厅水库受污染,北京市场上出售的淡水鱼有异味。
周恩来清醒地意识到了中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一再提出“环保问题一定要有个人管起来”。
他接连做出了许多有关中国发展环境科学研究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
他一再强调:
经济建设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不解决,就会成为公害。
要以世界公害为镜,正视我们自己存在的环境问题,认识到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这个问题,要采取措施解决,加强对“三废”的回收治理和综合利用。
我们搞工业不能给人民生活带来危害,一定要解决工业污染,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
周恩来根据中国地理西高东低的特点,强调江水东流,对发展水利有利,但流域内一定要处理好工业污水问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水产资源。
周恩来还非常关心北京的环境保护问题。
1970年以后,周恩来就搞好北京地区环境保护问题,先后作了十几次具体指示:
“要为后代着想”,“绝对不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要把首都搞成一个清洁的城市”。
1972年初,周恩来与北京市的领导一起登上北京饭店的楼顶,观望北京城。
只见烟囱林立,北京的上空黑烟滚滚,他为此而忧心忡忡。
11月,周恩来又抱病,在寒风中登上了北海公园的白塔,俯瞰市容,了解北京市的消烟除尘情况,当场对有关人员指示,要把首都的环境保护工作搞好。
另外,周总理还特别重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构建环保事业体系,为新中国环保事业奠基。
1972年6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保护环境的全球会议——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当时中国极其封闭,周恩来高瞻远瞩,决定组成30人的代表团参加这一世界性会议。
他期待能通过这次会议了解世界环境状况和各国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并以此为镜,正视中国的环境问题。
按规定,中国政府要提交一份报告。
周恩来在审阅时,发现其中大讲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而对公害、污染问题却只字未提。
他严肃地对起草人说:
“还是实事求是嘛!
我们也有环境问题,不好回避。
西方环境不像你们讲得那么差,我们这里也没有这么好,污染到处都有,一些地区很严重。
北京就有污水,冒黑烟。
”周恩来不但提出具体意见,还亲自提笔修改。
于是,在中国代表团提交大会的文件中,增加了“中国也存在环境问题”一节。
中国代表团对将由会议发表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草案提出10条修改意见,结果有3条写进了宣言,另外7条中的许多观点也被《宣言》的一些条款吸收进去了。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有关环保的32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受到广泛赞赏。
人类环境会议后,周恩来明确表示:
对环境问题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了,应当把它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
1973年8月,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全面研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从此,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诞生了,其中就确定了曾经得到周恩来赞许的“32字”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
1974年国务院决定设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并监督实施。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之后,中国的环保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和关怀下,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环境保护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科学研究机构。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先后出台,如《森林采伐更新规程》(1973年)、《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1974年)等等。
也就是从这时起,一批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引进国门。
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重温多年前周恩来对中国环保事业的贡献,更感到他的伟大。
湿地篇
1、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世界湿地日为每年的2月2日。
2、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武汉市首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是沉湖。
相关链接: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
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
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
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
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潮下海域:
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
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
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
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
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
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
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
永久性的淡水湖(82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2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
季节性淡水湖(8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
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
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
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
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
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
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
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
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倍的水量。
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
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
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
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镉、铜、锌等。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
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
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不同的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
“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
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
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
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
人口篇
1、世界人口日(7月1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根据有关专家推算,地球上第50亿个人在1987的诞生。
1987年7月11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呱呱坠地,被联合国象征性地宣布为地球人口突破了50亿大关。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假定1987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日,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
1990年7月11日,联合国确定并发起举行了第一个“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空虚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人口日活动。
)
2、12亿人口是多少?
不妨给出一些形象的说法:
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50圈);全国人民一天吃掉多少万吨粮食(78万吨);多少万吨肉(4万吨).
相关链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
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
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3亿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
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
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
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
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
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
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保 知识竞赛 参考 材料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