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docx
- 文档编号:1585362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16.50KB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docx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动员共获得33枚金牌、19枚银牌、25枚铜牌,特别是在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7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
同时,争取承办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全国竞走大奖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全国性单项赛事,我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大赛组织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发现和选拔了一大批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特别是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异彩纷呈,引起较大反响。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稳步发展
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成绩是衡量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直观的表现。
然而要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才是最根本的。
陕西省体育事业迅猛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体育战线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各项体育工作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竞技体育层面,“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共产生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34名、全国冠军93名。
其中,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了2枚金牌,创造了陕西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在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7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总数为历史最好;在全国十一运会上,陕西省体育代表团取得了9枚金牌、19.5枚奖牌、总分537分的成绩,而且这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最佳,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十七位、西部第二位。
为国家培养出了秦凯、郭文君、武柳希、吴雅楠、吉珍等多名优秀运动员。
可以说在竞技层面,陕西省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分析制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因素
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训练体系因素、管理因素、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等5大因素
在竞技体育方面,项目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高水平运动员相对较少,后备人才匮乏,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压力很大。
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体育行政部门投资的三级训练网,也存在社会力量投资的培养机构
3、管理比较粗放,科技管理的含量较小,在工作中有权责不明、工作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4、竞赛制度相对完善,采用了“追踪竞赛法”,发挥了竞赛的杠杆作用
5、运动员的数量少、质量差训练动机不强学训矛盾出现新的问题出路难社会保障差
6基层教练员文化水平偏低,执教水平不高,很难适应科学训练的要求,且工资、待遇较差,严重挫伤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
(四)提出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现实对策
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这是促进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在。
要坚持“举省一致”,重点扶持15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20所体教结合特色示范学校,努力培养选拔更多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意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完善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学习培训、就业安置政策,完善普通中小学业余训练运动员分流就学保障政策,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要切实抓好各级各类体校学生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教育,既充分发挥其业余训练的龙头带动作用,又确保孩子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做到对体育事业负责、对孩子成长负责。
(十九)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各级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制度,形成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各负其责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新筛选和布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示范学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子,完善普通中小学业余训练运动员分流就学保障政策,确保为业训中期分流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优质文化课教育资源。
不断扩大业余训练参与群体基数,形成小学层面做大做广,初中层面做优做精,高中层面做专做强的人才梯队格局,“十二五”期间,全省业训规模保持在12000人以上。
进一步细化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评估政策,大力加强省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建设,省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8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1000万元,用于支持市、县体校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到7所以上,努力创建10所以上国家级单项体育学校,巩固和完善现有45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5、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
重视学校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主动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新路子。
省上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所学校10万元标准,重点加强8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开展。
体育后备人才专项资金由每年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用于加强全省15所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60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
根据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综合各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建议——在教育部门中一条龙培养模式和社会力量投资模式的并存,并说明了这种理想模式的优势所在由于改革有阻力和难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掌握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对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1、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2、合理利用现有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渠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3、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绩效4、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解决学训矛盾,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5、加强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在研究中提出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建议,以期对陕西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在提出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的省情,提出了现阶段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新时期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改革做好铺垫
三、结尾
由于受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训练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已逐渐显露弊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业余训练无法开展,业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在新时期出现了非体育行政部门投资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项目俱乐部等,但这种培养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对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贡献还没有很好的彰显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难以支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综观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将业余竞技体育纳入教育系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则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教育系统中培养出了一批竞技体育成绩顶尖、文化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我国其他体育强省采取了一些应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问题的措施,如加强了“体教结合”的力度、制定法制法规支持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竞技体育做优做精——全力打造“十大夺金点”。
根据申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和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竞技体育项目规模,建设复合型专家型教练员团队,健全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完善竞技体育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优项目,突破落后项目,发展新上项目,促进全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技体育 后备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