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16183609
- 上传时间:2023-07-1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93KB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docx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
小语教学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但是我发现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下几点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踩着脚说的一句话: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
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另外,读长句、该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调查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
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
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调查,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通过以上对语文教学朗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何在呢?
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因而我们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
因而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朗读水平。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呢?
我在这里谈谈几点拙见: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自己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
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我用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
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
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
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
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
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
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
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
此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
1、在朗读词语中感悟。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
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就从“军神”一词中的“神”字入手,第一步,读读这个词,说说对“神”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这个词,读出情味来,然后请学生自由读全文,找找悟悟能表现“军神”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读找出的这些句子;第三步,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己读、小组读,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第四步,以“感动、敬佩”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让学生精抓一两句话作深入分析、朗读、感悟,读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在朗读句子中感悟。
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个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还能感悟到一些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
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教学中,我连续叫几位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比较谁的情感领悟得体,并分析读好的原因是:
语气逐渐强烈,情感逐渐深入,读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时应达到高峰,读出了强烈的爱国语气。
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当他们读完时,我及时提高声音问“言下之意是——”,有的学生马上会说“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有的学生说“华罗庚真了不起!
”,有的学生还说了“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的洋房、汽车,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学识”,最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后,感悟到了文中强烈的思想感情。
3、在朗读段篇中感悟。
古人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
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课中第十一自然段:
“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如何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呢?
且看下面的教学。
师:
自由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不管怎样读都得有个说法。
生:
自由朗读,感悟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1:
“斩钉截铁”要读得坚定、响亮,因为它表示爸爸的话是不允许的反抗的,爸爸的话就是命令,必须服从。
生2: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中要突出“丝毫”,可以读得慢些,表示一点儿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生3:
我觉得“慢吞吞”这个叠词不仅写出了汤姆取下鱼钩的动作,更写出了其实汤姆并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汤姆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出来。
师:
那就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4:
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要读得慢些、伤感一点。
因为汤姆好不容易才钓到了这么大的一条鲈鱼,爸爸却硬要他放掉,他尽管只能听爸爸的话,要做一个遵守规定的人,但他肯定是非常伤心、非常想哭的。
生5:
我觉得汤姆非常了不起,为了遵守规定,舍得放掉这么大的一条鲈鱼,所以“把鱼放回水中”要读出他的坚强。
师: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读这段话吧!
生:
自由读,指名个别读,评价后齐读。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引下,真切地感受到了汤姆和爸爸都是自觉遵守规定的人,并且被他们的思想所感动,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
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博客:
秀玉时空
摘要:
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
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要加强朗读训练”这四个方面分别作了简单的阐述。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谓朗读,就是用爽朗生动的标准语音,把书面上用文字写出的成段、成篇的文章作品念出来,成为有声的活语言,使许多人听见后,了解并接受,不仅产生等于书面作品的表达效果,还可以由于声音的运动,增强效果,使听者不仅知道,而且得到更深刻的感受。
朗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如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也就不能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以往的语文教学,正是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
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词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
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老师“讲”出来的,这样以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仍然不会“说话”、“作文”,原因就是学生读的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了,语言积累的太少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
马卡连柯说:
“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范读的作用。
我范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根据文章语言精美和树海四季的不同颜色,主要抓住了“美丽”这一全篇的主线。
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语言文字精美、朴实的特点,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
春、夏、秋、冬四季树海的特点,要用不同的语调来展示,但没有什么跌宕起伏。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要语调明朗,富有朝气。
夏天,树木枝叶茂盛,郁郁葱葱,要语势热烈,修饰语重音鲜明,语速较快。
秋天,虽说黄叶片片,红叶满枝头,但它正是向人们献宝的季节。
开始读时,语调稍为平缓,但读到献宝处,又渐趋明朗,赞美丰收。
天,气氛、色彩比较冷清,风雪交加,应以徐缓的语速,较深沉的语调,一字一句清楚地读出东北冬天那大风雪的情景。
最后一句很重要,读时语调稍扬,充满赞美之情,重读关于小兴安岭的富、美的描写,使之有较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到:
啊!
祖国的山多美呀!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
1、范读全文。
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2、范读重点段落。
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我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如《月光曲》的想象部分,《老水牛爷爷》一课的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等。
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
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如《狼和小羊》一课中“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呢!
”
4、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同学范读,但次数不易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
二、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
正确流利。
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
在学习完全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三、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
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
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
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
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
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
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竞赛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
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配乐朗读:
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
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草原》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脑海重现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
四、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1、端正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或是读几遍,走走过场就算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
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制定朗读计划。
教师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
全书中那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
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
哪些是全文指导?
哪些是片段指导?
都要事先安排好。
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
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3、课外阅读博采众长。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
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
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
三要教给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
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总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必须 重视 朗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