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余文刚修改1.docx
- 文档编号:16656947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52.17KB
开题报告余文刚修改1.docx
《开题报告余文刚修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余文刚修改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题报告余文刚修改1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内容
及方式的实践探索
开题报告
海原县第一中学
余文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
2.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师要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减轻课业负担,必须把要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作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对作业内容的独立思考、作业时间的独立分配和安排以及对作业质量的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以使独立学习的能力受到很好的训练。
经常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慎思明辩、科学利用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培养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方面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重点普通高中学生平均每天做书面作业的时问在3小时左右,有的甚至将近4小时.如果加上学生自选的弹性作业,学生的作业量之大可想而知.又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天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反思、研究当天学习的知识。
学生有必要做那么多作业吗?
做了那么多作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是如何呢?
⑴作业过多或者形式单一使学生厌烦;
⑵作业过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⑶超量作业,漠视学生享受闲暇的权利;
⑷家长过多参与变成对学校正常教育活动的干扰;
⑸增加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⑹引发学生的欺骗行为,助长学生的不良品德;
⑺作业“偏科”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过重的作业负担直接导致学生疲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导致的结果是:
(1)学生不会“求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老师的作业支持就不知道怎么办。
(2)学生不会“探究”.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品题”,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足,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往往难以切人问题的本质。
(3)学生不会“反思”.学生只会“回忆知识”,不会“重构知识”,不会从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取方法上去反思,更难以将新、旧知识反思后加以整合,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与投入的学习时间不成正比。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内容的变化和选择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探究理念的实施,给教学改革(包括作业设计的改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大面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即“如何减负增效”是一项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的有效性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
这主要源于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使我们的作业形式以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主,内容主要重复着课堂知识的传授功能。
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作业与批改只重视学生的认识、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知识形成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
必须改变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往来的现状,使作业为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服务。
因此进行作业设计,批改的实践与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国内:
《走进新课程》、《学习的革命》、《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选讲》等专著上都有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的理论,这为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国外:
关于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国外的教学家们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学合作来某一专题,这也为课题提供实验的经验。
从理论层面上说,在20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如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实验等,这些教育思想和观点虽然在理论基础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系列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做作业是主体的一种探究和回忆过程,而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回忆过程的引导、帮助、纠错的手段和方法,这就学要教师用恰当批改作业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如做作业)时效率不高,往往不是缺乏知识和策略,而是不知如何、何时使用它们;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恰当的批改,使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再认识和适当的调整。
我国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作业批改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批改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作业内容及形式不同,教师批改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
从实践的层面上说,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的主要形式,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发现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合理安排下一段教学的重要依据,可见,作业批改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新课程理念中的评价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作业批改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真正地促进学生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教师工作的三个重要的的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极强的技巧性。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够把学生的作业批透,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但更多教师为此身心疲惫,如何恰当批改作业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在作业形式改革方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
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
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课外作业目的的。
教师不仅从课外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从课外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不仅从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从课外作业对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影响等来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从而把课外作业变成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中介。
给我们的启发:
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课外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课外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进行有效作业设计(数量、对象、内容、形式)方面实践、反思、改进研究和有效作业批改、反馈评价方面实践、反思、改进研究,为开发学生易于接受的作业形式做准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
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
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精髓所在。
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效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正是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增强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
4、教学的有效性原则
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是指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好较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正是着眼于这样的目的,“有效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旨在克服作业布置的盲目性、随意性、系统性、评价单一及效率低下的现状,便教利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作业的最大功效。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作业:
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2、有效作业:
对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
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
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
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
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
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
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3、有效作业的标准:
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但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
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
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人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
为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
因此,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第二,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
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
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教学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的,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第三,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
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4﹑有效物理作业:
是指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建构所学物理知识、训练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懂得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形成可持续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5、有效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物理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
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
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
有效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6、作业批改: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
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师生、生生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
教师既是布置作业的主体,也是批改作业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认真、及时、准确、高效地批改学生作业。
作业的批改包括两个环节:
批作业和改作业。
作业的批改涉及批改的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等。
批改作业的功能有反馈、监督、评价;批改作业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
7、作业批改有效性:
完成作业批改活动和达到完成作业批改结果的程度。
通过作业批改及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在理论方面进行有效作业方式的系统研究
2.通过文献法搞清有效作业方式及有效作业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新的有效作业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海原一中学生现有作业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有效作业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3.进行有效作业方式和传统作业方式的对比试验通过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比较法,使海原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为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我校教师的基础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应达到:
(1)廓清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内涵、指导教师发挥作业的多重功效,使有效作业成为减负增效的有力杠杆。
(2)探索形成学生有效作业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通过实践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
(3)变革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模仿为主的传统作业形式,逐步总结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作业批改与有效反馈的经验与案例。
(4)进行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有效的课外作业的案例研究,为形成学校学科的作业题库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作业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1)关于家庭作业的功能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内化学生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学校的发展,促进家校合作等。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迈克尔(JacobCarmichael)指出:
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做家庭作业,就会对重新做家庭作业感到困难,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所以影响学习成绩。
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促进教学改进。
学生们也认为作业的应试功能不再是高中生期待的唯一目标。
[1]但过量的家庭作业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如剥夺学生享用闲暇,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失去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进而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厌学,还可能助长欺骗等不良品性。
在国内外都发生过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冲突,甚至血案。
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
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的积极影响很大,对初中生也有一定影响,但功效大约只有高中生影响的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很小。
[2]在国内,吴也显认为:
“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
”[3]
(2)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
中西方教师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存在很大分歧。
就近几十年的作业设计研究历程来看,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种是美国的杜威提出的基于实验主义的活动作业形式,把作业看成课程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课程就是社会活动作业。
作业的类型更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即课外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作业完成重结果更重过程,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余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
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Real-lifehomework),他们认为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即学以致用,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透彻;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特别显得有意义。
[4]在日本,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
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
“自己设计自己的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发生在过去的故事”等等。
[5]美、日中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突出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
另一种是前苏联的凯洛夫提出的基于认知主义的文本性作业,把作业视为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和延伸内容。
[6]我国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外作业主要是这种类型。
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
作业内容往往都是复习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谈振华认为,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预习或复习教科书,完成习题、作文、绘制图表等书面练习,完成朗读、背诵、复述、答问等口头作业,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
[7]
(3)关于作业设计的难度
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感到完成作业不是不得不承担的负担,而是一种內隐的需求时,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轻松而有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反之则会成为心理和生理的负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作业的内容和范围,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习题。
为了使每一次作业之后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复习每一章节的时候,都要由易到难,避免内容的简单机械重复。
日本学者在差生较多的筱井旭高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一律布置“一刀切”的家庭作业而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即使给予再严厉的惩罚,仍有不交作业现象发生。
但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设计与其相适应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我国很多学者为了解决作业难度问题,提出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做法。
宋秋前认为实施有效作业,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和类型,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人制宜,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有个性化、差异地发展。
[8]傅道春在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描述了英语学习和“自设作业”结合起来的范例。
他指出,学生只要有兴趣做就是一种享受,不能称其为负担,因此“自设作业”完全是一种学生自愿自为行为。
周晓艳认为学生应该自主选择作业,参与设计作业及合作完成作业。
[9]李银芳认为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有层次性、延伸性、文化性及趣味性。
[10]
(4)关于作业设计的作业量
实践证明家庭能否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发挥程度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外作业量的“适度”。
应该布置多少家庭作业是个价值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答案也会不同。
西方学者就多长时间的课外作业才是适量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深入的探究。
美国的哈里斯·库帕就学生课外作业量的问题,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他的研究结论是:
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时间在45分钟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课外作业,作业时间应该控制在235分钟至385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385分钟至650分钟之间。
[11]
从国际背景来看,研究表明北美的中学生并没有做很多课外作业。
加拿大的小学生在9岁之前没有家庭作业;10-11岁每晚30-45分钟;12-13岁每晚1-1.5小时;中学生平均每晚1-2小时的课外作业。
我国的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一直偏多。
[12]设计课外作业的“量”,在没有新规定以前,要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有关规定,中午尽量不要布置课外作业,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13]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不顾文件的相关规定,一意孤行,并未按文件执行,甚至在教学科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在竞赛中有一个好的名次,课外作业被当作学校节省工作量的手段。
(5)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关心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及学业成绩以外的影响。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系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比较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及其外在条件,他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究竟是谁在做作业?
”他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过多地参与了孩子的作业,到了中学,家长们参与孩子作业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了。
杰克林·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参与,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优秀得多;研究还表明家长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并跟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具有同等智力、同样家庭背景,但家长不参与做作业过程的学生成绩好。
[14]在国内有相同的结论,小学阶段一般做法是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家里在“陪读父母”的协助下,学生完成作业后,父母签字才算完事。
所以学生的作业肯定全对,作业的反馈功能彻底失去,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作业了解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有个辖区教育局明令禁止父母协助学生作业和签字。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就作业的目的、反馈与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报告 余文刚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