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新版湘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6716963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5.07KB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新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新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新版湘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3.4世界的聚落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
A. 用水方便 B. 交通便利 C. 地形崎岖 D. 气候温和湿润
2.我们把乡村和城市这些人们的聚居地统称聚落.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雨林地区
3.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
“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
“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华住在城市 B. 小红住在城市 C. 两人都住在农村 D. 两人都住在城市
4.聚落的基本类型是
A. 平原和山区 B. 农村和渔村 C. 乡村和城市 D. 森林和草原
5.下图中四种民居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特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 水源充足
B. 极端干旱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7.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8.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
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
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
10.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分为_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两种类型。
11.城市数量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___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12.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________、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________、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和西递等。
13.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
三、综合题(共2题;共19分)
14.学以致用:
如图:
(1)你能列举出身边的一些古代建筑吗?
(2)如果你遇到漫画中的现象,应该怎么办?
(3)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古代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你能提供一些保护古建筑的设想吗?
(至少两点)
15.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丙 丁
(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
A. 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 房屋更集中密集
C. 居民多数从事畜牧业
D. 人口较为稀疏,道路和商店也比较少
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6.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
C.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答案】A
【解析】【分析】解: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
故选:
A.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3.【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乡村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故选B。
【点评】本题从文字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4.【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形式不同,景观特色不同.
【解答】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形式.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A图的冰屋子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
故答案为:
A。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高架屋;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本题考查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理解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水源短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等,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分析】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较厚的墙体可以抵御严寒,故A正确.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易形成聚落,故B正确.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例如: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故C正确.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数量少,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8.【答案】C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A、B、C、D四处聚落中,C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故选:
C.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9.【答案】B
【解析】【解答】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故选:
B.
二、填空题
10.【答案】乡村;城市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世界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悬殊,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有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庄。
一般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划分,属于基础题。
11.【答案】增多;扩大;城市人口
【解析】【分析】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威尼斯城;巴西利亚;平遥古城;宏村
【解析】【分析】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安徽省的宏村和西递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理解记忆即可。
13.【答案】劳动生产 ;社会活动
【解析】【分析】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识记聚落的作用,不同聚落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即可解答
三、综合题
14.【答案】
(1)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根据各自了解的情况回答)
(2)及时清除污渍批评教育宣传旅客文明知识等(意思相近即可)。
(3)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壁画的侵蚀;禁止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建高层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
(1)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根据各自了解的情况回答)。
(2)及时清除污渍批评教育宣传旅客文明知识等(意思相近即可)。
(3)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壁画的侵蚀;禁止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建高层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合理开发与保护文物古迹,理解回答即可。
15.【答案】
(1)B
(2)B
【解析】【解析】
【小题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故选B。
【小题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故选B.
四、问答题
16.【答案】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解析】【分析】大河流域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往往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3.4世界的聚落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
A. 用水方便 B. 交通便利 C. 地形崎岖 D. 气候温和湿润
2.我们把乡村和城市这些人们的聚居地统称聚落.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雨林地区
3.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
“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
“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华住在城市 B. 小红住在城市 C. 两人都住在农村 D. 两人都住在城市
4.聚落的基本类型是
A. 平原和山区 B. 农村和渔村 C. 乡村和城市 D. 森林和草原
5.下图中四种民居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特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 水源充足
B. 极端干旱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7.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8.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
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
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
10.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分为_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两种类型。
11.城市数量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___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12.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________、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________、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和西递等。
13.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
三、综合题(共2题;共19分)
14.学以致用:
如图:
(1)你能列举出身边的一些古代建筑吗?
(2)如果你遇到漫画中的现象,应该怎么办?
(3)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古代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你能提供一些保护古建筑的设想吗?
(至少两点)
15.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丙 丁
(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
A. 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 房屋更集中密集
C. 居民多数从事畜牧业
D. 人口较为稀疏,道路和商店也比较少
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6.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
C.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答案】A
【解析】【分析】解: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
故选:
A.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3.【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乡村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故选B。
【点评】本题从文字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4.【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形式不同,景观特色不同.
【解答】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形式.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A图的冰屋子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
故答案为:
A。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高架屋;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本题考查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理解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水源短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等,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分析】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较厚的墙体可以抵御严寒,故A正确.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易形成聚落,故B正确.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例如: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故C正确.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数量少,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8.【答案】C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A、B、C、D四处聚落中,C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故选:
C.
【点评】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9.【答案】B
【解析】【解答】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故选:
B.
二、填空题
10.【答案】乡村;城市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世界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悬殊,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有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庄。
一般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划分,属于基础题。
11.【答案】增多;扩大;城市人口
【解析】【分析】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威尼斯城;巴西利亚;平遥古城;宏村
【解析】【分析】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安徽省的宏村和西递等。
【点评】本题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年级 地理 上册 34 世界 聚落 练习题 新版 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