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之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docx
- 文档编号:16834554
- 上传时间:2023-07-17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80.62KB
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之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docx
《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之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之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之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
第二章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
第一节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构想
一、边疆经济特征
边疆地区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边疆地区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发展时期。
然而,与内地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时期发展不平衡性却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边疆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结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边疆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发展起点低、科技文化滞后,远离经济发达重心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口至今仍生活在信息不畅、环境极端封闭的乡村县镇等经济发展“孤岛”。
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工业结构也偏重于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及农畜矿产品加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初级性特征。
这一特征既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实力薄弱,投资规模、消费水平、大部分企业、个人和广大农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有限,又决定了边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艰巨性。
正因为如此,边疆地区面临着由于经济环境恶劣而带来的比内地地区高得多的制度变革风险,即影响因素复杂,现实起点低,个人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内部差异大,因而边疆发展只能是联动渐进式地推进。
(二)经济体制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已初步打破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城乡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市场化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内地,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淡薄,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加上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乡土意识,使其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建成的一批国有企业,由于资金、市场、体制等多种约束,转制和改革滞后,尚未根本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容量小、层次低、城乡差异大,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源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要素市场基本上仍处于萌芽状态;地区封锁、部门分割阻碍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要素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原有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尚未完成,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市场、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行政机构臃肿,行政开支大,吃“皇粮”的人员比重比全国高出30%—40%,有些省区行政事业费比重甚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2倍,远远超出了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
因此,面对边疆地区的现有体制障碍,现代化不仅是促进各民族自身变革的基本动力源泉,而且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就需要加快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改变以往那种脱离民族发展实际,违背经济法则的发展行为模式,使各民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边疆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能力。
(三)经济外向度特征
经济改革证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现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改革深化以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有效追赶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但是,中国各省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时,却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不平衡性特征,特别是边疆地区,不仅参与全球化的进程缓慢,而且开放型经济发育程度、开放程度普遍相对较低。
这表明边疆地区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的程度和能力均相对较低,应积极采取全面开放政策,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加速边疆地区的双重开放,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提高边疆地区的国际市场化程度。
二、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
(一)对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解
边疆经济增长是指边疆区域总产出的量的增加以及这种产出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提高,具体体现为该区域所创造的实物或折算价值在时间方向上的客观增长量以及这种创造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因此,经济增长集中在经济实力的增长。
边疆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特定区域中产业的增加和产出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随之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贸易结构、技术结构等)、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革。
可见,边疆经济发展实质上是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基础由旧的组成和结构向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
边疆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差别,经济增长只是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还包含着质的飞跃。
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动力,它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要物质条件。
经济增长的不断“积蓄”才会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没有这种“积蓄”,经济发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因此,一般说来,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但有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比如粮食产量、钢产量或能源生产量的增加等,虽然是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因此,若有发展而无增长的情况一般也是不可能的,若在个别情况下即使出现也只能是短期的或是局部的。
第二,经济发展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
边疆地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就会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机会和机制,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协调、持续与稳定的增长,并能很好地带动社会发展向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
第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同属于历史范畴,都需要进行动态地考察,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从横向上看,有的以经济增长为主,有的以经济发展为主;从时间纵向上观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先后不一地交替经历着经济发展为主的时期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时期。
一般一个地区由落后经济走向发达经济要经过增长为主——发展为主——增长为主——发展为主的多层次循环。
因此,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边疆地区经济的运动过程之中的。
(二)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滞后于内地,根本上讲就在于经济总量小、技术质量低、劳动力资源差、机制体制性障碍多。
所以,我们要从资本积累、劳动力资源改善、科学技术进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注入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
1、增加物质技术资本积累。
从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角度,我们把资本描述为带来增值的价值。
它包含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
边疆地区发展的资本积累,可体现为建筑物与厂房、机器设备、交通设施和存货等物质生产要素能力的加强,也可以直接体现为资金数量的增长和科技共享率等。
其中前者的积累有利于促进资金数量的增加,而资金数量的增加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加。
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边疆经济发展资本的积累。
积累的存在是边疆地区“再生产”的源泉,积累的不断增加则是边疆地区“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
因此,边疆地区资本积累得越快,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量增加得越快,也就越能有力地推动边疆地区的向前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边疆地区的资本积累,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来引入和聚集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本。
2、改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
边疆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主要包含人口数量、密度、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与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这一条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适合和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边疆地区在改善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方面,核心是要提高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使劳动者提高接受新的生产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增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使人口与劳动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等。
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内地普通劳动力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向边疆地区流动和迁移。
3、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最重要的贡献,将会体现在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上,即随着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能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出。
因此在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中,资金和劳动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固然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000年,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50%,设备投资60%以上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达70%以上。
科技进步不但是全国的共同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援助或技术贸易等方式,促进科技要素的互补性区域流动,使边疆地区都能不同程度地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经济的联动发展。
4、促进资源集成。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自然条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设备等要素的投入和集成的动态过程。
这些要素在任何地区的优劣丰欠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也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比如自然条件优越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果没有特定的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去。
因此,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靠各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共同作用的效果则取决于诸要素的集成程度。
边疆地区要具体对本地区各种要素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按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来集成各种生产要素。
要加强区内资源和区外资源的集成,因为任何资源在各地区中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这种资源贫富差异性就必然推动了地区间资源的流动。
任何地区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均是有限的,如何只以本地区市场为目标,单靠本地区消费能力的增长来进行市场扩宽,将会使市场容量很快趋于饱和而限制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不但要促进民族地区资源与内地发达地区资源的集成,还要促进各类资源与市场的集成。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新经济制度学的观点,边疆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不完全取决于政府拨多少款、安排多少人,而主要取决于自身体制机制的创新程度,也就是说,主要取决于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边疆地区涌流、有利于边疆地区各方面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
所以,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经济体制要深化改革,提高边疆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
进一步改革中央对边疆地区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改善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秩序,健全经济法律法规制度,依法维护边疆地区经济秩序,改善边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边疆地区要从区域实际出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三、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在评价边疆地区发展状况时,我们应该撇开具体的分等级的指标,抓住一般的本质的指标。
我们认为,城市化水平、产业构成状况、环境优化程度、区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标志。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是农村聚落变化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在原先的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的变化。
一是城市地域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变为城市用地;二是农民由专业农户转为非农户,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中的二、三产业;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边疆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低于内地。
城市化的产生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边疆城市化水平随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2000年—2004年,我国边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平均年增长率为33%①。
经济增长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反过来表现着本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
(二)产业结构状况②。
产业结构的产生是以经济发展为根本前提的,产业结构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产业结构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产业结构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边疆地区产业结构质量普遍比内地发达地区质量差,有的地区产业结构形式还是以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又大于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的演进表征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同的产业结构模式表征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如果一产业大于二产业,二产业大于三产业,就表现出该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少,市场化程度低。
如果二产业大于一产业,一产业大于三产业,就表现出该地区一产业地位下降,从事一产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别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扩大,该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初期,从传统经济社会开始向工业化阶段迈进。
如果二产业大于三产业,三产业大于一产业,这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中期的重要标志,一产业地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同时上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内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如果三产业大于二产业,二产业大于一产业,这是工业化社会的标志,标志着该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以边疆省份为单位进行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评价,我国边疆地区大部分处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初期,即二产业大于一产业,一产业大于三产业。
(三)环境优化程度。
环境是相对某一个中心事物或过程而言的,边疆地区经济所赖以发展的环境,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具体可以归纳为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教育科技环境等方面,这些环境的变化与改良程度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很密切的关系,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环境的改良程度,而环境的改良与优化又反过来去实现边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许多环境因素的优化程度对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标志作用。
在自然环境的优化过程中,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有机统一。
在经济环境的优化过程中,要依法建立有序的、公平的、竞争的市场环境,改善水、电、路、通信、能源供给、环境保护、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
在教育科技环境的优化过程中,要建立幼儿教育、初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强科研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是边疆地区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边疆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边疆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要着力于提高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管理竞争力,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必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边疆地区创新的基本途径应该是:
第一,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知识创造、传播和创新的主体,也是边疆地区能够进入持续竞争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促进边疆地区创新,必须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第二,开发创新型技术,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开发创新型技术是促进边疆地区产业创新,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和健全技术市场,加强大企业技术改进力度,促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建立、健全新的科技投入体系。
第三,培育创新型产业。
创新型产业大多是技术创新型产业,具有高度渗透性、高度倍增性和高度带动性,它既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产业,也是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还将为结构调整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
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特别是边疆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各行各业经济方式的转变。
第四,建立良好的激励创新机制。
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健康的市场活动,是区域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区域创新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激励创新机制,对于促进市场主体的空间基地和推动地区创新的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控制环境。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可持续发展是边疆地区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相互联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要反映全球区域和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且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
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应该是:
社会格局合理,社会生活稳定和持续协调;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即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区发展的基本均衡性增强;环境状况良好和稳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物质财富积累增加。
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对该地区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全局性、区域性、综合性等特征。
(一)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认真分析区情,确定区域发展阶段,掌握边疆地区经济运行规律。
只有从区情研究开始,弄清边疆地区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劣势,并注意优劣势的互相转化,分析现实的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才能确保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2、预见性原则。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这个预见性不是凭空想像,而应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压力就是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动力就是要高而可攀,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
3、独立性原则。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对边疆地区经济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事实上,边疆地区经济只是大边疆地区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必须处理好边疆地区与大边疆地区的关系,按照相对独立性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区所拥有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等资源,争取尽快发展本地区经济,不断提高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4、阶段性原则。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延续性。
如果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不能为以后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甚至该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那么这个战略是失败的。
因此,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应当考虑到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本阶段的发展动向,避免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或过低的发展目标,影响长远发展大计。
(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是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
1、区情分析。
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剖析,并着重分析近10年来区域历史的发展,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发现问题作为借鉴,其次,要分析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条件分析、人文条件分析、环境条件分析。
对区域经济条件分析,要着重分析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人口与劳动素质、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状况。
人文条件分析主要是文化教育、商品经济观念、竞争意识、干部素质等方面的分析,把握人文条件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环境条件分析包括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分析,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准确的把握本地区的性质以及发展阶段,正确的认定本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目标确定、结构目标的确立才具有可行性。
2、外部环境的分析。
边疆地区经济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无论大区域还是国家、国际的外部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尤其上一级区域产业重点及区域的政策变化,影响更大。
在制定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还必须展望国家、其上一级区域的宏观政策的走向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根据本区所承担的任务确定外部环境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一般说来,外部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类情况。
一是为边疆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这样就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把战略目标定得高些;二是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这样就要“治理整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尽量减少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
(三)边疆地区发展战略构成。
一般来讲,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方案构成应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
战略思想亦称战略方针,它是一个战略的纲,是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时序和战略措施的依据。
战略目标是战略主体,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是为了发展预期达到的总要求和总水平,也是一定时期的总任务,它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的目标体系。
战略重点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部门、环节和要素。
战略布局就是发展要素在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空间上的布局,也是产业在区域范围的布局。
战略步骤是从时间上来安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重点是安排战略阶段间的衔接,划分战略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阶段演化的规律性、经济发展要素的制约性、完成战略目标的必要性、实施战略管理的可行性。
战略措施是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保证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的实施而制定的具体对策,它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主要环节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
五、边疆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根据边疆经济特征、经济发展内涵、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分析,提出边疆经济“三化联动、构筑一带”的发展战略构想,即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构筑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
这一构想成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边疆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二是边疆地区所处的区位特点;三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分割、资源性经济突出、发展差异性大、产业联动性弱、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等对发挥我国边疆地区区位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五个统筹”对促进边疆地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联动发展,构建国际经济合作带提供了理论指导。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边疆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推进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所以,实施“三化联动,构筑一带”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调整边疆地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边疆农业产业化①
一、农业产业化是边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前、产中、产后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
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边疆农业的链条被人为地割断,农业难以正常运行,农业的活力被减弱,农业的效益大量流失。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必须使产前、产中、产后连贯起来,一体化运作。
提出农业产业化不过是还农业的本来面目,把被人为割断了的农业产业链重新连接起来;把被肢解了的农业有机体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农业,进而提高农业的质量,增强农业的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主导优势产业培植为重点,以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中枢,以各参与主体获得平均利润为目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一体化、市场化的农业经营体制。
这种体制的积极作用在于: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培育大批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带动亿万农民进入市场,形成农户和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它是我国农业在走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创新,是经营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的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边疆农业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产业组织规模实力不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弱,农业产业链短,中介组织发育滞后,产业化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不健全,外部的限制因素也比较多。
面对农产品供给已由全面短缺变成普遍过剩,农产品进口逐步扩增,消费者对农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流通渠道越来越宽,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有了新的发展,产业化经营要解决的矛盾也有所变化。
边疆农业产业化推进,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市场化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对于单一粮食种植结构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的大调整。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该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以及农业区划布局进行调整,解决“种养什么”、“怎么种养”、“种养多少”的问题;其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现代化 发展 进程 边疆 经济 联动 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