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docx
- 文档编号:16848243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11.04KB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docx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韩同伟‘贺鹏飞2,t骆英‘张小燕“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2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92
3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石墨烯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规则六方对称的理想二维晶体,是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低维碳材料.由于具有非凡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近年来迅速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石墨烯力学性能的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二维石墨烯的不平整性和稳定性,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温度相关性和应变率相关性、原子尺度缺陷和掺杂等对力学性能的
影响以及石墨烯在纳米增强复合材料和微纳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石墨烯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力学性能.分子动力学,缺陷
1引言
石墨烯(graphene),又称为二维石墨片,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碳5pz杂化轨道所形成的二键、二键)结合而成的具有规则六方对称的理想二维晶体11-21,如图1所示,于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Novoselov)首先发现[fll,是继富勒烯(Cso)和碳纳米管(CNTs)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低维碳材料,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20万分之一。
约为0.335nm,是目前发现的最薄的层状材料.
在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通过很强的0键(自然界中最强的化学键)与其他3个碳原子相连接,这些很强的碳一碳键致使石墨烯片层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每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兀电子。
这些兀电子与平面成垂直的方向可形成二轨道,二电子可在晶体中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但这些面外离位的二键与相邻层内的二键的层间相互作用远远小于一个6键,即片层间的作用力较弱,因此石墨层间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的石墨片.石墨烯的碳基二维晶体是形成sp“杂化碳质材料的基元,它可以包裹起来形成零维的富勒烯(fullerene,Cso),卷起来形成一维的纳米碳管(carbonnanotube,CNT),层层堆积形成三维的石墨(graphite),石墨烯是构建众多碳质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3J,如图2所示.
由于独特的二维结构以及优异的晶体品质,石墨烯具有十分优异的电学、热学、磁学和力学性能fl-$1,有望在高性能纳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气体传感器、能量存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石墨烯是零隙半导体,具有一般低维碳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载流子特性,是其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石墨烯成为凝聚态物理学中独一无二的描述无质量狄拉克一费米子(masslessDiracFermions)的模型体系,这种现象导致了许多新奇的电学性质因此,石墨烯为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研究还表明,石墨烯的热导率和机械强度
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值得重视的若干研究方向.
2研究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方法
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是固体力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发展适用于低维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预测及测试技术是当前固体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目前,对于石墨烯等原子厚度纳米薄膜,人们面临着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与困难.研究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有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3种途径.
关于实验测试方法,文献!
16-18{对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纳米薄膜等界面强度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评述.然而,由于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就现阶段的实验条件而言,对石墨烯进行力学测试的难度仍然很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的制备较为困难,另外,可有效使用的实验设备甚少,以及载荷与变形量的测量精度不易保证.目前只有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实验系统可以有效使用,但仍须借助理论分析才能得到有效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但是,纳米压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压头尺寸、形状、位置以及材料本身的一些形貌特征对实验结果会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大量试验,采用多点测试,统计分析的方法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除了实验测试手段,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研究的强有力工具[[is-ao],文献【21}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一般而言,研究纳米尺度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有:
量子力学方法!
zz]、分子力学(molecularmechanics)方法[23]、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24-26]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dynamics)方法[z7-2s].从根本上讲,对材料的研究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第一原理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但由于理论上的困难和计算机资源方面的限制,量子力学要处理成千上万个原子的分子体系,就显得无能为力.分子力学方法借助普遍适用的分子力场,建立各原子间微观变形运动与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基态原子的结构变化特征[23].但是,严格地讲,该方法描述的是绝对零度的分子体系,无法反映分子结构形变运动中的各种温度效应.特别对于所有原子皆为表面原子的石墨烯结构,温度变化对其物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蒙特卡罗方法虽然通过波耳兹曼(Boltzmann)因子的引入能够描述不同温度的平均体系,可仍然只用势能项描述分子体系,不含有动能项,因而不能真实体现分子体系的动态变化过程.分子动力学方法具有其他方法所没有的特点,既含有动能项,也包含分子结构变化的时间函数,从而可以定量地模拟真实固体中所发生的动态过程,深入了解原子运动的复杂机制,从本质上揭示结构运动规律.当研究较短时间尺度内具有温度效应与时间效应的结晶过程、膨胀过程、弛豫过程和外力场中的形变过程时,分子动力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
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实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原子的计算规模,已经成为研究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有力工具.
在理论分析方面,由于目前纳米尺度力学的理论框架尚未成熟,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分析方法被尝试用来研究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微纳观结构的力学行为[}30-54}.连续介质力学是一门相对完善的学科,利用纳米结构与宏观结构的某些相似性,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进行唯象模拟,可以克服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限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分析方法大概有两类:
一类是采用等效模型,如弹性梁模型、弹性壳模型等,该方法是将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结构用弹簧、杆、梁、薄膜、板、壳等元件来构造,元件的力学与几何参数通过在少数几个典型变形情况下由原子模拟得到的相应结果来进行拟合,但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在选择的典型变形情况以外其他更多情况下模拟的准确性,而且只能进行线性分析;另外一类方法是基于原子势的连续介质方法,该方法通过Born律将原子的键能等效于连续介质固体的应变能,把原子势计入连续介质本构模型之中,如Hwang研究组}44-47,49-54}提出的基于原子势的连续膜理论和后来发展的连续壳体理论.当然,由于纳米尺度所独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利用现有的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其能够用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力学问题的研究.
3石墨烯的力学性能
3.1石墨烯的不平整性和稳定性
关于准二维晶体的存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早在1934年,Peierls[55]就提出准二维晶体材料在室温环境下会迅速分解或拆解.根据Mermin-Wagner理论[56-57],长的波长起伏会使长程有序的二维晶体受到破坏.另外,根据弹性理论[[58-59),二维薄膜在有限温度(>0K)下表现出不稳定性,尤其会发生弯曲现象.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严格的二维晶体结构由于热力学不稳定性而难以独立稳定地存在.单层石墨烯的成功制备[[i,so]震惊了物理界,使科学家们对“完美二维晶体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下稳定存在”这一基本论述提出了质疑.Novoselov等[i,so]利用机械剥离法(mechanicalcleavage)首次成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二维石墨烯片,而且可在外界环境中稳定地存在,为二维体系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石墨烯在自然状态下是否为完美的平面结构还函待进一步证实,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Meyer[si-sa]和Ishigami等[63]将石墨烯嵌入三维空间(附着在微型支架或置于Si0:
衬底上),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辅以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石墨烯并不完全平整,产生了面外起伏褶皱,如图3(a)所示.Fasolino等[64]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平整度问题,发现由于热涨落,石墨烯中自发地存在大约8nm的波纹状褶皱,如图3(b)所示.产生这些褶皱的原因可能与碳原子在二维石墨烯中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Carlsson[65}对此进行了讨论.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在薄膜上下没有近邻原子,碳原子容易在法向方向失稳而没有恢复力.正是这些纳米级别的三维褶皱巧妙地使二维石墨烯晶体结构稳定地存在.褶皱的产生与碳碳键的柔性也存在有一定的关系.理论上,碳碳键长为0.142nm,实际自由状态下,石墨烯薄膜中的碳碳键长介于0.1300.154nm分布[64}.
另外,石墨烯的边界表现出不稳定性,边界的结构和形貌对石墨烯的性质会产生重要影响.Shenoy等[ss】基于有限元分析和原子模拟,研究发现,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的边界均会产生压应力,边界压力的存在会导致石墨烯薄膜边界产生翘曲现象,如图4所示,同时发现锯齿边的起伏幅度大于扶手椅边的起伏幅度.Reddv等[s7{通过能量最小化研究石墨烯平衡态的构型发现,初始为矩形的4条边在平衡态时也会发生弯曲现象.韩同伟等(ss-ss}基于AIREBO势函数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自由态石墨烯的弛豫性能也发现边界会产生相似的翘曲现象,同时发现多层石墨烯的边界翘曲程度明显比单层石墨烯的小.Gass等X70}采用扫描透射电镜对无支撑石墨烯的原子晶格进行了实验观测并辅以数值分析,研究表明,无支撑石墨烯的边界会重组产生卷曲现象,形成直径最小的纳米管.石墨烯边界产生翘曲或卷曲的原因可能在于孤立的石墨烯边缘存在大量的悬键,由于悬键的存在,使得石墨烯边缘处的能量较高,从而致使其发生变形以减小边界处的能量.
3.2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
石墨烯的杨氏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是近年来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杨氏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是属于连续介质框架下的力学概念,由于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其厚度必须采用连续介质假设后计算其力学性能参数才有意义.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尚未对此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些研究学者取此厚度为0.066nm}37,7i},略小于单个碳原子的半径,更多的研究学者取石墨晶体的层间距0.335nm}7}7z-7s].因此采用不同的厚度定义方式,得到的应力和杨氏模量等结果是不同的.
在实验测试方面,由于石墨烯的二维结构,传统的宏观材料测试方法和技术很难获得石墨烯有效的力学性能参数,原子力纳米压痕实验系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Lee等[}7}将石墨烯置于带有孔状结构的Si衬底表面,首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实验研究了石墨烯的弹性性质和断裂强度,得到压头压入深度与所施加的力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并辅以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假设石墨烯厚度为。
.335nm,得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士0.1)TPa,理想强度为(130110)GPa.另外Lee等[74}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石墨烯的摩擦力学行为.Gomez-Navarro等{75]利用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制备得到了单层石墨烯,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其弹性性能,发现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柔韧性,假设石墨烯的厚度为1nm,得到其杨氏模量为(0.25士0.15)TPa.Poot等}7s〕采用原子力纳米压痕实验测试了多层石墨烯的弯曲刚度和应力特性,并研究了与薄膜厚度的依赖关系.研究表明,弯曲刚度和张应力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Funk等(77}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得不多于5层的石墨烯的有效弹簧常数介于1}5N/m,通过拟合双端固支的受拉梁模型得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0.5TPa,远低于石墨的面内杨氏模量ITPa.
在数值模拟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第一原理从头计算方法、分子结构力学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包括石墨烯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如杨氏模量、泊松比、强度等的预测,以及石墨烯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Liu等[}7s}利用第一原理计算预测了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5TPa,泊松比为0.186,并得到扶手椅型和锯齿型墨烯的理想强度分别为110GPa和121GPa.Lie:
等[79[、Konstantinova等[80]和Faccio等[[ai}均采用第一原理从头计算研究了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假设石墨烯的厚度为0.34nm,得到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11TPa,1.24TPa和0.96TPa.Kudin等[sa]和Sanchez-Portal等[83]也采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弹性性能,但回避了定义石墨烯厚度所产生的差异问题,他们用应变能对应变的二阶导数a2U/ae2来表征石墨烯的有效弹性刚度,计算得到石墨烯的a2U/ae2分别为57.3eV和60eV,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Sakhaee-Pour等[84-86]采用分子结构力学方法,将分子模型等价为空间梁结构,研究了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和振动力学特性,得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0.9921.042TPa,剪切模量为0.21023TPa.Meo等[s7}采用基于有限元的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石墨烯的平均杨氏模量为0.945TPa.Li等[32]和Xiao等[sa]采用改进的分子结构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破坏,特别研究了缺陷的影响.Zakharchenko等[(ss}基于LCBOPII键序势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得到石墨烯的绝热杨氏模量和等温杨氏模量分别为(353士4)N/m和(355土21)N/m(假设石墨烯的厚度为0.335nm,分别约为1.054TPa和1.060TPa),与Lee等{7{的实验结果(340士50)N/m吻合较好.
Ba。
等(so]采用REBO势对1}5层的石墨片的拉伸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单层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31TPa.Gupta等(91}基于修正的TersofFBrenne:
势,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到了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290TPa,泊松比为0.160.Zhao等(sa}分别采用正交紧束缚方法和基于AIREBO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单轴拉伸弹性性能的尺寸和手性相关性.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10士0.030)TPa,泊松比为0.21士0.01,紧束缚模拟得到的杨氏模量为0.910TPa.研究还发现,锯齿型石墨烯的断裂应变和断裂强度大于扶手椅型的,石墨烯的杨氏模量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减小,而泊松比随尺寸的变化规律则相反.Bu等(93}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条带的力学性能,得到石墨烯条带
的断裂应变约为0.303,理想强度为175GPa,研究还发现条带的宽度对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和断裂强度有轻微的影响.韩同伟等(ss}基于Tersoff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311.058TPa,拉伸强度为150180GPa.另外,还研究了石墨烯的拉伸变形破坏机制,发现石墨烯在拉伸载荷的作用下,薄膜边缘六角元胞首先转变为五角元胞形成缺陷,随着应变增大缺陷增多,碳碳键逐渐断裂,最终导致薄膜破坏.如图6所示.杨晓东等(94}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石墨烯的纳米压痕试验,并讨论了压头速度、压头半径以及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测得石墨烯的弹性模量为1.053TPa,强
度为243.6GPa.
理论分析方面,清华大学黄克智}95}提出了“石墨烯的基于原子势的线弹性壳体理论”,采用小变形的线弹性壳体理论,直接由原子势解析地导出了石墨烯的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石墨烯的厚度和弹性模量也可由原子势函数得到,但它们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依赖于加载的方式由原子势得到的石墨烯线弹性本构关系是各向同性的,但与经典的各向同性平板理论不同,石墨烯的小变形扭转刚度为零,由原子势得到的石墨烯的弯曲刚度仅依赖于多体原子势中原子键夹角的部分,它不同于经典壳体中由中性面两侧拉/压形成的弯曲刚度另外,该研究组{49j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原子势的有限变形壳体理论”,通过格林应变张量与曲率张量来表示变形过程中原子键长以及相邻键间的夹角,并将原子键能在特征单元内连续化为应变能,得到内力和内力矩与应变和曲率之间的的率形式关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Huang等[ss-s}}利用原子模拟和连续介质力学相结合研究了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发展了适用于石墨烯面内和弯曲变形的非线性介质力学理论框架.华南理工大学韩强教授课题组[so]在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研究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由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杨氏模量约为1TPa,与单壁碳纳米管的相当,石墨烯的强度约为130180GPa,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另外,在小应变范围内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并不强烈依赖于其手性.
3.3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温度相关性和应变率相关性
石墨烯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电子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内全部由a键构成的石墨烯,所有碳原子被束缚在同一个平面内,使其具有超高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及独特的变形机制.另一方面,根据统计热力学理论,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碳原子热振动的剧烈程度.因此温度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石墨烯力学行为的变化.Ozaki等{98]和Ni等{99]以及Yakobson等[[ioo)通过对碳纳米管轴向压缩和轴向拉伸的数值模拟均表明,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对温度有一定的依赖性Zakharchenko等[89]基于LCBOPII键序势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石墨烯弹性性能和热力学特性的温度相关性,模拟结果显示,在0}2200K,石墨烯的泊松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最后趋近于0.1.当温度低于900K时,石墨烯的剪切模量和绝热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高于900K时,剪切模量和绝热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韩同伟等[[ioy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拉伸力学性能的温度相关性.研究表明,两种不同手性石墨烯的杨氏模量、抗拉强度、拉伸极限应变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如图7所示.系统温度越高,系统的总动能就越大,从热力学观点来看,系统内部原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更活跃,原子在其平衡位置产生振动的幅度越大.在外载作用下,高温时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相对减小,原子更容易脱离固有的平衡位置而失稳.通过对石墨烯在不同温度下的原子变形构型研究发现,温度对石墨烯的变形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在高温时缺陷除了在边缘处形成外,有时还会形成于薄膜内部某处.而且,在高温时有时会有几个缺陷同时存在.温度愈高,造成缺陷的机会愈多,从而导致抗拉强度和拉伸极限应变减小.
宏观材料的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102-103,在纳米尺度下铜、镍等金属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104-115不同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有所差异.韩同伟等[[116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锯齿型和扶手椅型石墨烯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发现,石墨烯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强烈的应变率相关性.如图8所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墨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