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docx
- 文档编号:16978034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0.35KB
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docx
《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2、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问题。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2例l一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将复习题做成卡片(每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下面先来做几道练习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出示卡片:
1.5.14+3.26—2.142.15.6—7.9—2.1
3.7.5×0.25×44.0.7÷0.35÷0.5
指名学生回答。
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小数四则的运算顺序。
二、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算方法?
”
指名学生回答出:
加、减、乘、除。
教师说明: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板书课题: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学习新习
1.学习例1。
大家先看这两个算式:
3.7-2.5+4.63.6×6÷0.9
学生独立思考。
并指名学生回答这两道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
(第一题有加、减运算,第二题有乘、除运算)
教师说明:
“在数学里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也就是运算顺序怎样?
”
指名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填写在教科书上。
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已是怎样想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总结出: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这时可以让学生再想,能不能用更简明的语言来表达呢?
“只有加减法的表明它只含有第几级运算?
”
“只有乘除法的表明它只含有第几级运算?
”
引导学生总结出: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让全体学生看教科书第122页例1下面的结语。
2.学习例2。
教师板书例题。
指名学生回答,“下面的两个算式里各含有几级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
指名两、三名学习中、差的学生回答,以便强化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
回答错误,同桌的同学给予纠正。
(学生能正确回答出运算顺序后,让全班学生把每一步算出的得数独立填写在教科书上。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
引导学生总结出: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再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22页例2下面的结语。
3.做第122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出得数。
同时让两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
教师注意巡视,重点察看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业
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
教师注意提示第4题的题意。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1:
3.7-2.5+4.6 3.6×6÷0.9
=( ) =( )
例2:
35.6-5×1.73 6.75+2.52÷1.2
=( )-( ) =( )+( )
=( ) =( )
课后附记: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页例3例4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
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运算定律进行整、小数四则的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掌握括号的使用法。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运算定律进行整、小数四则的一些简便运算,掌握括号的使用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将复习题制成卡片(每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面各题怎样运算更简便?
”
6×25×3.2 36×9+36×16
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脱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3
出示例题:
计算3.6÷1.2+0.5×5
让学生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我们计算这道题时,是按什么运算顺序做的?
”
学生:
“是按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做的。
”
“那么,在这个算式里,如果要先算1.2十0.5,又该怎么办呢?
”
学生:
“加小括号。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小括号,使算式变成3.6÷(1.2+0.5)×5。
教师,“这道题变成了带小括号的式题,谁能说说带小括号的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教师与学生共同计算。
计算到第二步3.6÷1.7×5时,可以问:
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答出,乘除法同是第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那么,大家先算算3.6÷1.7等于多少?
”
学生会发现只能得到2.117647…….与后面的5相乘。
这时教师可以说明:
“在脱式计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
”
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同时要注意指出约等号的用法。
接着指出:
“由于3.6÷1.7除不尽,就要取商的近似值2.12再接着算,所以从第二步到第三步就应该用约等号连接。
”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
2.12×5得多少?
”
学生计算出2.12×5等于l0.6后,再问:
“第三步算出的得数应该用等号是约等号连接?
”
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因为得数没有再取近似数,就要写等号。
所以应该用等号连接。
)
看黑板上的题,小组讨论:
1、“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
”
2、“在这里,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
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指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
“我们在列综合算式时,为了改变运算顺序,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还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比如,在
(1)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
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2)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
“谁能根据这样的运算顺序,说说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
指名回答后,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注意巡视,并提醒学生:
“要注意除不尽时,应该怎样取近似值。
”
做完后,全班一起订正。
注意一要强调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二要强调近似值的取法和约等号的用法。
2、讨论教学例4。
“从以前的练习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做多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
“比如,1.8×2.58+1.8×1.42”
教师板书例4的算式。
先小组讨论,再独立完成。
订正时,先请两位学生说一说第一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同时指出:
“以后计算多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有的步骤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算法。
”
2.做第12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这两遭题应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
指名两个学生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若发现有学生使用简便运算有困难,应及时给予启发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5题。
这道题要求学生能用简便算法的就用简便算法。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6题。
做题之前,教师先提出要求,“比一比准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简便,结果又准确。
做完题后就赶紧举手。
”然后让全班学生同时开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7题。
这三道文字题,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订正。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1、12题。
板书设计:
例3:
计算 3.6÷1.2+0.5×5
(1)要先算1.2+0.5怎么办?
(2)要先算(1.2+0.5)×5怎么办?
例4:
看一看下面算式有什么特点?
怎样计算简便?
1.8×2.58+1.8×1042
课后附记:
课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7页例5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列综合算式时怎样使用中括号,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列综合算式时怎样使用中括号.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将练习三十的第l题、第2题和一些复习题制成卡片(每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32.8+190.42×0.5
3.06×0.20.51÷17
8.2÷0.011.82—0.631.6×0.4
2.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6.88十[(15.4÷8.7)十2.7]
二、新课
1.自学例5。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1、这里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我们以前学过哪两种方法呢?
(学生可以讨论)
2、应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独立写出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并解答出来。
教师注意巡视,特别察看中、差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问题及时指导。
完成后,集体订正。
然后,让大家将算式列在例6的第二种解法下面,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
教师注意巡视,重点察看学生对括号的使用是否已经掌握,对还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还可以让学生把列出的两种综合算式进行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它们的联系是:
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
这时,可以再问学生:
“从这里你们能看出括号和运算顺序有什么关系吗?
”
引导学生概括出:
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4.做第12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2题需要用两种方法解答。
可以让两个学生在投影片上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可以先指名学生对投影片上做的情况进行评判;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分析错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
教师出示投影片,并对该题的图进行一定的说明。
再让学生根据图中每一步的要求,列成一个算式。
2、做练习三十第3题的
(2)、(4)小题。
这是一道文字题,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由于每题的文字叙述都比较长,要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题中的含义。
四、作业
练习三十第3题的
(1)、(3)小题
板书设计:
例5:
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铺路队一天铺路多少米?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分布列式
综合算式
课后附记:
课题: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8页练习三十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这道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要注意括号的使用。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注意巡视,发现有的学生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可以指导他们先分步解答,再改成综合算式。
2、做练习三十第5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完成。
3、做练习三十第6题。
指名三个学生在投影片上演算,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可以先选择其中—份典型的投影片让全体学生评判。
还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注意巡视。
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十的第8、9题。
可小组讨论完成。
课题:
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4题。
教学目的:
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
2.35+1.53.7×1004.05×8
7.4—3.583÷1001.2—0.5
18+4.91.6×503.9×5
22.5—8.51.56÷3540+98
二、自学新课
1、自学例1。
教师:
“我们解答过很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一般需要经过那几个步骤。
”做完后,讨论。
小组讨论:
(1)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用哪些方法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
“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学生或教师板书如下。
)
(3) 弄清题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说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书。
(4)教师:
“确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列式计算了。
谁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照上面的问题写出算式和得数,如教科书第130页例1。
)
教师:
“谁还会列综合算式计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计算。
)
(5)教师:
“计算出得数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如果学生回答,下一步应该写答案,教师应提示学生再想一想。
)
教师:
“计算出得数以后,应该先检验一下做得对不对,再写答案。
即使题目没有要求检验,
自己也要认真检查一遍。
谁来说一说怎样检验?
”(指名学生按照前面的步骤,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有没有错误。
)
教师:
“除了按照题意和原来的计算顺序,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以外,我们也可以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
”
(7)分小组,合作完成。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75套,和原题中已知条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数相同,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写答案了。
如果这样计算的结果和原题中已知条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检查一下解答(或检验)的计算中哪里有错。
”
检验正确后,教师板书:
“答:
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
2、归纳、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小组,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31页下边的“做一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示学生检验时要用今天学的方法,要写出检验的计算步骤。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归纳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目的不是让大家去死背这四个步骤的条文,而是让大家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顺着这个路子去想。
首先耍弄清题意,要分析数量关系,在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础上列式计算,计算出得数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
不要在没弄清题意、没分析数量关系的情况下,就随意列式解答,或乱套解题的类型。
2.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1—4题。
课后附记:
课题:
有关乘加问题的三步应用题
敏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4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
在已学过的求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求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块写好应用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出示小黑板(写好教科书第133页上的复习题和例2,例2先用纸盖住)。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
解答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2。
教师揭开盖在例2上的纸,出示例2。
并出示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1)这遭题已知什么?
求的是什么?
(2)这道题求每天一共有多少人,必须要先知道哪两个条件?
讨论完后,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比较例2和复习题的异同。
学生讨论:
比较例2和复习题,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汇报:
它们的前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只是第二个条件改变了。
所以,在例2中要先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
然后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样检验的。
学生完成例2的不同解答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
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34页上面“做一做”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只是在以前学过乘加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
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遇到没有做过的题目,只要我们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经过认真思考,就可以解答出来。
2,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2: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
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
40×4=160(人)
(2)――――――――――
38×3=114(人)
(3)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
――――――――。
综合算式:
40×4+38×3
课后附记:
课题:
有关归一问题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135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二的第5一6题。
教学目的:
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一块写好应用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
并指名分析,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自学例3。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你会画线段图吗?
(3)你会几种做法?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
集体订正,板书所有的做法,讨论出最简单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35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
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
2.作业;练习三十二的第5、6题。
课后附记:
课题四:
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
第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
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
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
5、出示例5。
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
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
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
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4: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
课后附记:
课题四:
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页例5和“做一做”的第l、6题,练习三十四的
第1—2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4。
教师出示例4:
“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
小组讨论:
1、这遭题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3、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讨论后,独立完成。
学生解答例4时,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
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
教师板书改变后的题目
“学校食堂运来土吨煤,计划烧40天。
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
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单元 整数 小数 四则 混合 运算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