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6996926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0.62KB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②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
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
他的座右铭是:
“死神面前,我大笑。
”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答案】
(1)举例论证。
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2)①通过比喻(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即使生死攸关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
②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①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4)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以及分论点。
解答第一问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第三段列举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联系“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可看出其论证的分论点是“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语言的运用。
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回答。
划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即使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都要始终践行大道的坚定执着。
“或许”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或许表示可能,意味着普通百姓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的不确定性,只是一种猜测。
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⑶本题考查的是语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文中本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映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让文脉贯通,结构严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段末的“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国家,恪尽职守”应该与前三个事例是形成对应的关系,由此可判断第二则材料符合。
语言的组织也要和前面两个事例的语言大体一致。
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点评】⑴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并且能够学会判断和运用。
⑵议论文语言的赏析,主要从语言的准确(说话要符合实际)、严密(说话不要有疏漏,避免片面化、绝对化)、逻辑性要强、形象生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描写、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⑶段落的作用:
开头开门见山,点题,直切主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放在文中,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文末则为总结、照应、卒章显志等作用。
考生要掌握文段在文本中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⑷关于论证材料的选择,要切合主题,并且要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给以的材料要加以辨析,同时要组织号语言的表达。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食品味道大不如前
①现在的西红柿、土豆、柿子椒、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
这些食品虽然好看,但吃起来没有味道,甚至就连鼻子也蒙骗不过去。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
巴伦西亚理工大学农业多样化保护和改良中心已经得出证据,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
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
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
②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影响。
现在盛行这种疯狂生产(即产量第一,质量第二的生产方式)。
我们吃的98%的产品几乎是来自疯狂生产。
它们的种植方式都会降低产品的味道。
③疯狂生产的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这些“早产儿”“难产儿”的味道当然不会完美。
④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
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
“双保险”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
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都高。
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⑤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品种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所有养分就会分散到所有的果实之中,因此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平就会降低。
以柑橘为例,据西班牙生物农业协会专家戴维·托马斯说,疯狂种植会使柑橘的维生素含量降低10%,钙和碘的含量将会减少一半,而铁和铜的含量甚至会减少75%。
⑥几年前,一棵梨树只可生产70公斤梨。
而今天由于使用了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和各种化肥,一棵梨树可以生产190公斤梨。
生态农业专家蒙特塞拉特埃斯库蒂亚说,混合化肥的使用使得梨树生长加快,不仅能够多产水果而且也能增大水果的体积。
这种大梨虽然比正常的水分含量大,但是不比小个的梨口感好,因为小个的梨中的纤维素好、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更高。
那些生长速度快的蔬菜和那些高产果树结出的果实,由于达不到生产的日期和缺少各种矿物成分,其原有味道都会降低。
⑦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无核蜜桔品种上市。
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专家化验表明,在这种果品中,锌的含量已经减少50%,而这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不仅如此,它们的口感也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甜的水果不可能在离开果树之后成熟。
由于考虑运输问题,水果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被采摘下来,所以摆到餐桌上的水果不会有同样的甜度。
⑧除了上述产品,还有许多食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1)结合文章,指出“食品味道大不如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上下文内容,回答下面括号内的问题。
①这些“早产儿”“难产儿”的味道当然不会完美。
(为什么说食物是“早产儿”“难产儿”?
)
②“双保险”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
(“双保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3)第①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两位阿姨购买蔬菜和水果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阿姨:
这个季节西红柿很少的,我买几个大的回去尝尝鲜,一定很好吃。
张阿姨:
现在的蔬菜和水果我基本不买,味道不比以前好,还对身体健康有害。
【答案】
(1)食品的味道只是降低了;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食品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降低了。
(2)①因为这些食品不是按正常时间成熟,是人们让他们提前或推迟成熟的。
②选用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和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
(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现在的西红柿在酸甜度、维生素C及糖的含量、硬度方面发生了变化,已经没有过去的那种味道了。
(4)李阿姨的做法:
没有认识到一些反季节西红柿是人为干预的,味道不会很好吃的。
张阿姨的做法:
认识到现在的食品问道没有以前好,但认为一定会伤害人们健康说法不科学。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由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
食品味道指数降低了;由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
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由第四段内容可以看出:
食品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都有所变化。
(2)①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分析、阅读文段可知“早产儿”“难产儿”是比喻的说法,以此说明提前或推迟成熟的蔬菜和水果味道大不如前。
这样运用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
②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的理解。
根据“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
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一句可提炼出答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根据句中的数字和“相比”即可看出,运用的是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现在的西红柿在酸甜度、维生素C及糖的含量、硬度方面发生了变化,已经没有过去的那种味道了。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温室种植会影响到果实的口感,所以反季节西红柿味道不会好吃。
张大妈的做法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她认为对人们健康有害文中并没有提到。
故答案为:
(1)食品味道指数降低了;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食品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降低了。
(2)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提前或推迟成熟的蔬菜和水果比作“早产儿”“难产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温室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蔬菜和水果提前或推迟成熟。
②选用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和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
(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现在的西红柿在酸甜度、维生素C及糖的含量、硬度方面发生了变化,已经没有过去的那种味道了。
(4)小李的做法没有认识到一些反季节西红柿是人为干预的,味道不会好吃的。
张大妈的做法认识到现在的食品味道没有以前好,但认为一定会伤害人们健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点评】
(1)筛选信息答题技巧:
通常的做法是:
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对文段内容的把握是答题关键。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答题时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内容作答,属于开放性问题。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
“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
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答案】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
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
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四个地方:
①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
②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中心论点。
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
④剥笋见心,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段末,属于开篇点题。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理解能力。
理解段落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注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等。
该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段落中:
“儒雅显得愈加稀缺”“有不少人举止失当”可以就此概括归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其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作答,特别是寻找语段中的关键句。
此题的论证作用要结合本段的第一句话理解。
(4)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主观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对作品观点的认识来谈启示。
故答案为: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
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
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寻找论点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文章正确运用。
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点的寻找方法: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
4.现代文阅读(2016•湖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
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
”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
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
“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
“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
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
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考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
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⑪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
“看,那里!
”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⑫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⑬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
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⑭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
“谢谢。
”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⑮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
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答案,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⑯121把伞啊,一把不少!
这金灿灿的遮阳伞,在青春少年里,熠熠生辉啦!
⑰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
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⑱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
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
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⑲原来,他是去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
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
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
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
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⑳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
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
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请简析标题的含义。
(2)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
(3)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①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
(品味划线语气词的情味)
(5)文章第⑲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
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
(温馨提示:
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
【答案】
(1)意指班主任、爱心志愿者、绿T恤男孩,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
(2)临考前班主任老师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送伞;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免费拍照。
(3)插叙,补充交代老师受伤的原因和红色T恤的来由,表现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4)①示例一: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示例二:
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②两个语气词“哩”“呀”,表现出孩子们回眸青春岁月时掩饰不住的甜美与快乐,无悔与自豪,乐观与自信。
(5)一帮少男少女聚集在操场上,或坐或立或卧,有的四目相对击掌相庆,有的两头相靠无限亲密;最抢眼的是一个着红T恤的少年,只见他侧身双脚跳起,双拳紧握,飘动的头发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仿佛快乐已实在没法掩藏。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
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指班主任给考生们送去的红色T恤、爱心志愿者搭建的黄色遮阳棚、绿T恤男孩,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中考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