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docx
- 文档编号:17106757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47KB
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docx
《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
罗布泊驶入无边的深遂之中
方圆几百公里的罗布泊宽阔无际,如大海般一样深邃。
彭加木在此失踪,探险家余纯顺最终也没能走出这片荒原。
干旱少雨是这里的气候特征,地表遍布着千百年来炽热阳光烤成黑褐色的石块,红色的沙砾覆盖着山丘,似月球表面一样贫瘠、荒芜。
越过西气东输的管道,前方面?
Φ慕?
是苍茫无际、寂寥的罗布泊荒原。
戈壁上车辙痕很多,多是拉矿石与大理石的大车留下的,像蜘蛛网般布满大地,伸向四面八方。
在这里想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随着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今日的罗布泊,是很多人心中的“不毛之地”。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合生忘死深入其中。
所以也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我带的是一张1:
209万的200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新疆行政图。
?
τ诼薏疾矗?
我并不陌生,早在五年前,就曾东西方向穿越过一次,2005年和2006年两届环塔拉力赛期间,罗布泊作为比赛路段也走过,而南北方向穿越却从来没尝试过。
大海一般的深邃
方圆几百公里的罗布泊宽阔无际,如大海般一样深邃。
彭加木在此失踪,探险家余纯顺最终也没能走出这片荒原。
荒茫戈壁,艳阳高挂。
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车辆驶过后扬起一条长长的尘土,飘荡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
两车保持距离前行,途中不时可见一些满载大理石与矿石的车辆缓慢地在戈壁上行驶。
我们拦下车辆打听前行的路线。
摩托车像两只甲壳虫,在荒原上缓缓以每小时20至30公里的速度行驶着。
炽热的光线照射着我们,明显地可以嗅到油箱散发出的汽油味。
四周没有一丝一毫生命的迹象,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走错方向。
我不时用GPS测定正确方位。
路过每处矿点,都会停车问路。
虽然有些人多年在罗布泊开矿,可他们也只了解周围百十公里范围内的地形,再远,他们也不甚了解。
罗布泊腹地?
λ?
们来说是一片空白之地。
月球一样的荒芜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太阳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高悬在头顶,身上着装已是单薄得不能再薄,出的汗一会儿功夫就蒸发掉。
车辆驶过盐碱地,身上、车上、头上到处沾满细小白色尘土,我俩整个成了一个土人。
没过多久,前方很大的一块铁牌立在戈壁上――“国家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偶尔在一些低洼的盐碱地上,可以看到一簇簇红柳,如驻守边疆的士兵一般顽强地挺立在戈壁中。
罗布泊汇集了戈壁、沙漠、荒原、裸丘、峡谷、盐翘等多样地形,?
τ诖舜未┰轿奕饲?
的计划,我是充满信心的。
因为在穿越之前,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收集到了大量的无人区的资料,关注所能了解它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它的地貌及地质结构……
罗布泊荒原平均海拔不高,最高处只有海拔一千多米,地形极为复杂,到处都存在着凶险。
干旱少雨是这里的气候特征,地表遍布着千百年来炽热阳光烤成黑褐色的石块,红色的沙砾覆盖着山丘,似月球表面一样贫瘠、荒芜。
顺着山谷行走,道路坎坷崎岖、沟壑纵横,?
τ诔盗居肫锸侄际且淮窝暇?
考验。
沿途岔口多,我们行走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一直向南行驶。
200多公里后,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凉爽的空气随之袭来,旷野的晚霞显得多彩绚丽,金红色的霞光顷刻间铺满了大地。
此刻的山峦、沙丘线条分明,显得极富活力,原来死沉沉的大地仿佛也变了一个模样。
黄昏过后,温度很快下降。
继续朝南前行,山脊上看见矿架隐约闪烁着灯光。
远处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座信号塔,来到矿区,找到一位管事人员,了解前方的路线,并请求借宿一晚。
矿主管应我们的请求,将我们安排在一间偌大的会议室内。
放下行囊,清洗着一身的疲惫。
这里的饮用水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县城里运来的,水贵如油啊!
好在有矿区的地方,就有移动信号,但仅限于方园五六公里范围内。
沙洲中的一抹绿色
清晨,起了个大早,将两辆车更换机油,检查车况,简单煮了两包方便面吃,答谢矿主,我们出发了!
一路景色依旧,枯燥单调的沙丘、山峦、戈壁。
在流水冲刷过的干涸的河床上前行,摩托车负重太多,在沙石上骑行显得格外吃力,速度慢,平衡不好掌握,车辆左右摇摆,由于使用的是民用车,底盘低、功率不足、车胎附地性差,不足之处在这样的路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同伴在这种道路上骑车经验不足,行走起来颇为吃力。
起初,进入罗布荒原边缘一路没有见到一丝绿色,在接近腹地时,却不时可以见到成片绿洲在山谷间的河床中茂密地生长。
附近可以见到许多野骆驼行走的足迹,以及它们所留下的一堆堆粪便。
来时就听保护站的人员谈起过野骆驼,这种动物可以在几十公里以外嗅到人的气味,等你到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迷宫一样的罗布泊,为了寻找正确的道路,有时往往来回折腾好几次才能找到正确的出口。
地表的岩石在千百万年强列阳光的照射下,似火焰燃烧过一般呈现出黑褐色,石片风化如锋利的刀尖一般插在松软的地表上,稍不小心锐利的岩石就有可能将车胎划破。
松软的碱土地带蜿蜒起伏,车轮仿佛走在海绵上一般。
我们不时停车,捆绑行李,油箱被放在帆布袋里,并用水将包湿透,这样可以?
τ秃?
起到降温作用。
车上的红旗经过几小时的吹打,边角已裂开。
顺着前车留下的车辙前行,狼行走后留在沙土上的足迹清晰可辨,这让我们心里不禁掠过丝丝恐惧。
在地图上称之为“泉”的地方,停车休息。
七十见方的泉边,长满芦苇与低矮的杂草。
一座不知何时修建的简易铁皮房,坐落在泉水的南岸,水浸过的沙地上遍布各类动物的足迹,捧水一尝,清莹澄澈一泓清泉,竟是又苦又涩,无法入口。
这里满天飞舞的蚊虫,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成群结队毫不客气地蜂涌而上,往你眼睛、耳朵、鼻孔里钻,令你无法招架,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择路而逃。
离泉不远处,几排砖房在路的右面,矗立的矿架告诉我们那是一处金矿。
在一朝北向南的叉路口,看到一块石头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老寇,我们由此向东。
”落名,小龙。
不知哪个车队经过时留给后方车的留言。
深入腹地,一路上经过几眼咸泉,大面积的红柳滩开始出现。
山峦的色彩变成了红色,好似还未燃尽的火炭一般。
一个五彩斑斓的荒原,展现在视野。
落日下的龙城雅丹
五月的南疆,天气酷热。
阵阵热浪袭过,像在火焰中行走,偶尔还可见到几只狂奔的羚羊,多想看到一只野骆驼,可遍地是足印,却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前方山脚下,几间断壁残垣的营房。
房屋早已人去楼空、残破不已,听说是当年研究核试验时部队留下的,山坡上一些白石头拼出的“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几个大字,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可辨。
山峦呈青褐色,道路向东偏南,炎热的阳光一路炙烤着我们。
路在山中左右延伸,顺着一条陡峭河床朝正南方下行,狭隘的河道只有两三米宽,十余米高。
绵软的沙粒铺满河床,很是难行。
河床两旁可以看出当年水流给坚硬岩石冲刷后留下的痕迹,可以想象出当年水流湍急,流量之大,更可以想象出当年罗布泊水草丰盈、禽鸟满天,两岸炊烟袅袅时的景色。
站在高处,干枯的罗布泊赫然开朗地闯入视线。
一眼望去,浩渺天边,远处戈壁如海面一般掀起层层波浪。
近处湖心北岸一字排开一道气势恢弘、雄伟壮观的雅丹地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城雅丹。
看到这样的景色,我心里不禁涌起一阵喜悦,因为这证明我们选择的方向和线路是正确的。
用居高临下的方式看雅丹地貌,景色令人震撼:
落日的余晖把所有的一切映照在金黄色的光芒之中,无与伦比的一副画卷,恍若童话世界一般美妙。
此景此情,只有身在此地才能够真切地感知到……
在霞光落下帷幕之前,寻找好宿营地,在雅丹群湖的北岸扎下帐篷,点灯、拍照、做饭。
用黄瓜、鸡蛋烧出一锅味美的汤,吃馕饼,饭后烧一壶茶,坐在帐篷里怡然自得地品味着,拿出卫星电话报了平安,听着收音机,然后天南地北的调侃,好惬意啊!
荒原的夜晚
这是一片遥远的蛮荒之地,荒原的夜晚很寂静,满天的星星闪着明亮的眼睛,仿佛在察看这两位闯入的不速之客。
里程表显示行驶173公里,后面剩下的路程,我走过两遍,轻车熟路。
在穿越罗布泊今后的行程中,至少我们再不会为迷路而担忧。
晚上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有五六级,似一匹匹猛兽在雅丹群中窜来窜去不停地嗥叫,又仿拂有千百只手在撕扯着帐蓬,将帐篷扯得哗哗作响。
赶紧钻出帐外,用油桶将四周压得严严实实,两车分别挡在左右。
临睡前放了几挂鞭炮,随身也携带着防身工具,因此安全并不是很让人担心。
虽然经过一天艰辛的跋涉,身体也很疲惫,由于是穿越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宿营,我们没有太多的睡意,很久无法入眠,相互交流探讨着前行的事……
拿起出发前从电脑上下载来的卫星地图,一遍遍地仔细?
φ眨?
算计着前行的道路。
多年的探险经历,我很清楚这一路上不能有一丝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永远地迷失在这里。
头灯在帐篷里闪亮着,给人温暖的感觉。
夜很深了,在北风呼呼的伴随中,我们渐渐进入梦乡……
传说中的那个水草丰盈、胡杨茂盛、水鸟像云彩一般布满天空的罗布泊,早已离我们远去。
沧海桑田,在岁月的演变中,罗布泊的河流干涸、树木枯萎、村落搬迁。
最终,繁华的楼兰古城消失在茫茫的沙海之中,属于罗布泊的历史拉上了帷幕。
邂逅楼兰文物保护站
第二日早上7点,烧水做饭,天气有些阴沉。
在晨曦中,我们近距离地观察雅丹地貌,眼前那些被风雕琢出万千种不同形状的土堆,变幻出各种姿态,有的像老虎,有的像轮船,每一个都惟妙惟肖。
地上布满着晶莹剔透的各色玛瑙石,我用录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刻。
其实,我相信这一路所经历的,已经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通往罗布泊湖心的路,是沼泽干枯后形成的碱土层。
车轮经过,扬起长长的一片灰尘,两车之间保持着一段距离。
四周的景色仍然是单调色彩的戈壁风光,低洼的地方泛起一片片白色,那是盐碱地,有些地方有着成片状生长的植物,那是红柳,野骆驼最爱吃的植物之一。
继续前行越过雅丹群,视线开阔起来。
前方不远处的土坡上,高高飘扬起几面红旗,这是楼兰文物保护站,2007年我带队曾来过这里。
面貌依旧,只是多了间新盖的保护站砖房,其他仍然是过去的几间地窝子;如果不是屋顶上飘荡的旗帜,你还真看不出眼前就是保护站的房子呢。
尽管两年没见面,保护站小崔还是一眼就将我认了出来。
老朋友再次相逢,彼此显得格外亲切。
我们把穿越无人区的红旗送给了他,请三位文物站的人员为我们签字留念。
听他们说,3月底鄯善县几个人开越野车来这里探险,其中一个人无故失踪。
前后来了几批人,寻找了好几个月,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
Φ缆废衩怨?
一样的罗布泊来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不只是一两次了。
小崔热情地给我们做了一顿“楼兰”面条。
补充水源,短暂停留后,我们挥手告别了楼兰保护站。
挥别余纯顺遇难地
前行十七公里,来到了余纯顺遇难地。
与前几次来到这里时一样,我照例拿出一瓶酒,轻洒在墓碑前,以此告慰这位已故的勇士。
美丽的楼兰,昔日的繁华早已落幕,而今这里已是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是永远的回忆。
罗布泊湖心如今也只剩下一座碑,不知何人把它的碑碑全部砸碎,散落在荒原上。
气温仍然燥热,这种地方,绝?
φ也坏揭窳怪?
处,大口的饮水是降暑的唯一方法。
向南骑行,一路顺风,渐渐有些沙质地面,可看到一簇簇的红柳阻挡着沙粒的流动。
在风的作用下,飘荡的沙砾在红柳周围日久天长地聚集成一座座大沙丘,堡垒一般坚守在湖岸上。
晚上八点,我们抵达了罗布泊南岸,成功走出罗布泊无人区。
拿出卫星电话给后方报了喜讯。
三天两夜,行驶852公里,第一段的穿越顺利结束。
在南岸的戈壁中,选择一沙坑扎营,坐在帐篷外喝着茶,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音乐,寂静的旷野中,一切是那样的宁静安祥,天际中的星子在无言地注视着我们。
三天来的困苦,也好像在这一瞬间消失了……当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帐篷,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一行行狼的足印,清晰遍布帐篷四周的沙土上,看到此景,我知道,在前方、等待我们的艰辛将远远不只是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罗布泊 驶入 无边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