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29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3.27KB
山西省太原市Word格式.docx
《山西省太原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7.在古代中国,以“京”命名的城市往往具有特定政治意义。
唐代曾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之称。
唐代的北京应是今天的()
A.西安B.洛阳c.北京D.太原
8.《新唐书·
田神功》:
“兵至扬州,大掠居人,发冢墓,大食、波斯贾胡死者数千人。
”阿拉伯人所著《中国见闻录》记载:
“叛贼黄巢陷广府(广州),杀回耶教徒及犹太、波斯人等十二万。
其后有五朝争立之乱,贸易中绝。
”这说明()
①唐代外贸发达②广州、扬州是外商聚集地
③唐代排斥外商④战乱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唐太宗敕命孔颖达总结魏晋以来儒经注疏的宗派岐说,撰成《五经正义》一书;
敕命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撰成《五经定本》一书。
书成之后唐太宗颁行天下,令学者学习。
唐太宗此举的根本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一B.推动儒学发展
C.倡导学术自由D.独尊儒术,罢黜佛道
10.“(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
11.《梦溪笔谈》中记载: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诞生D.机器印刷工业的出现
12.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
南宋朱熹说: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对上述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D.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13.宋人在论及为何定都开封的时候说:
“今日之势,国以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
”这说明宋朝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
A.开封地势险要,战略位置重要B.开封长期是政治中心
C.开封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D.开封处于经济重心区域
14.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
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
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5.某杂志推选出了影响中国的三大人物:
赢政、杨坚、忽必烈。
由此判断,其推选标准是
()
A.开国君主B.立国时间长C.完成统一大业D.政权疆域广阔
16.公元1247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致函当地僧俗首领,强调“蒙古王之军队,多至不可胜数,宇内当已悉附于彼。
从彼者则祸福与共。
”这一建议()
A.没有被当地人接受B.坚定了藏人与蒙古军队对峙的信心
C.导致了西藏内部的分裂D.促使西藏最终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17.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
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十分发达④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8.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钦差”后,特意下令将“钦差”统统改作“贡差”、“敬差”。
乾隆帝的这一做法表明()
A.他对英国的使臣极度不尊重B.他坚持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
C.他非常在意英国使团的贡品D.他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19.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
‘‘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魁衣”。
凤姐的大红洋绉裙”。
“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哗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
以上材料说明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品
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20.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引自《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
21.《施南府志》记载:
“诸土司尽改流,始设施南府及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特设施南府知府一员。
”据此推断,该现象可能发生在()
A.元代至正年间B.永乐年间
C.康熙年间D.雍正年间
22.科举考试中,乡试、省试、殿试中连续夺魁者,称为“连中三元”。
你认为,“连中三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3.下图为明代对外贸易流程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后,明代官方朝贡贸易转趋兴盛
B.江浙丝织品行销世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C.这种贸易带动了中国国内手工业的兴盛
D.西班牙的白银,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24.《耕织图·
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
崇和嘉许。
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
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
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2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2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一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7.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
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28.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唐代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西学东渐”影响的结果
C.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D.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29.韩愈上<
谏迎佛骨表>
得罪皇帝,左贬潮州(属于今天广东),韩愈对前来陪往的侄子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充满毒气的江)边。
”假如你是历史学家,你可以以此研究唐代的()
①宗教文化②诗歌文化③地区开发问题④官员升贬制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0.唐人有诗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本卷共5小题。
共75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之法,藏天下于框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个特点?
其目的是什么?
试以所学宋朝和明朝制度简要加以说明。
(6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
废除分封制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为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州)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
于统治机构。
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
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地方制度的特点。
并说明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9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
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
据<
宋史·
食货志·
钱币>
记载:
“皇佑(宋仁宗年号)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熹、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
”
材料三(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
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
“直甚么,要哥哥还!
”去包裹里取出一绽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看着李忠道:
“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
“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水浒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分)
(3)“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论从史出”是史学探究的重要原则,而史料的可信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对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宋代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哪一种?
并简述理由。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到海外,自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秦朝徐福带领三千人东渡日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
但海外华人社会的真正形成和发展,却是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之后。
郑和下西洋的成功,吸引愈来愈多的中国人移居海外,大量的聚居而成华人的村落或城镇,并有“首目”主事管理,形成了较为稳定、完整的华侨社会。
……华侨在满刺加受到了重视,如满刺加国王任命华侨担任港主,负责处理中国和印度支那商船的事宜。
……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源源不断地传入,对东南亚的当地垦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外华人集中的地区,除了形成商业意义上的“唐人街”外,华人移民还按照祖籍地习俗,修建了宗祠、寺庙,成立各种宗乡社团会馆,设立私塾学习中文,使之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郑和下西洋对海外移民生存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1)依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外交、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3)以上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你有哪些启示?
3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梦溪笔谈》记载:
皇佑(宋仁~-,r--g-)二年,吴中大饥,殍馑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
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二《大清会典》记载:
“凡荒政十有二:
一日备侵(不祥之气);
二日除孽;
三日救荒;
四日发赈(发仓救济);
五日减;
六日出贷;
七日蠲赋(免除赋税);
八日缓征;
九日通商;
十日劝输;
十有一日兴土筑;
十有二日集流亡。
”规定:
“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
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
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
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还规定:
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材料三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然而,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
“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
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
(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朝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康熙、雍正年间,水患尚少,乾隆、嘉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
原因是什么?
(4)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
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
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闵”,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
但是,儒道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自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材料二自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以后,我们从他修订的“六经”和他的遗著中,仰窥三代,俯瞰现在,综罗上下三千年来教育之目的和精神,一言以蔽之,纯粹为注重人格养成的教育……大致了解了上下三千年来教育的概况和“考试”取士的情形,无论我们的先贤、诸子百家的名言,关于教育与学问的教诫作过如何庄严神圣的定论.但教育的理想与一般社会对教育的“暗盘”思想,毕竟存在一段很大的距离……尤其在古代轻视工商业的观念之下,当然就会产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看法了……读书读到后来,所有经、史、子、集,也成剩余的物质、只有“八股”的制义文章,才是生活的宝典……但是(当今)知识的普及,使得一切学问的真正精神垮了,尤其是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的精义所在,几乎陷于不堪救药的境地。
不但如此.我们……虽然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而换旧更新,可是我们教育的“暗盘”思想,依然落在两千年来一贯观念之中,只不过把以往“读书做官”“光耀门楣”思想,稍微变了一点方向,转向于求学就可以赚钱发财的观念而已。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各自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
(2)材料二中提及的古今“教育的暗盘”指什么?
(2分)作者的理想教育是什么?
(2分)
(3)联系材料,你认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5分)
(1)分化事权,互相牵制。
(2分)巩固和加强皇权。
(2分)宋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明把地方权力一分为三。
(2分,学生所举宋、明其他事例正确的.也可得分)
(2)分级管理,严密控制,分割权力,废除终身制和世袭制,异地为官(或流官制度)。
(5分,答出3点即可)。
影响:
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压抑了地方的自治活力,容易忽略百姓利益;
流官制度容易造成官员的短期行为,搜刮百姓,造成官员腐败,胥吏弄权。
(4分,答出2点即可)
32.(16分)
(1)因素:
出现汇票;
政府担保银行票据;
专业经纪人;
批发和零售的形式;
专业经理;
理财专家等。
(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解决“三冗”问题需要大量货币。
(3)铜(铁)钱。
(1分)理由:
材料一为个人所述且票据和纸币主要在大宗商业活动中和个别地区。
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
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
(5分)
33.(16分)
(1)促进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密切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华人移民的政治地位;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承了中华文化。
增强了华人移民的民族凝聚力。
(2)外交:
西方国家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侵略,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中国进行反侵略斗争;
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经济:
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引进,使粮食总产量大量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商品化。
文化:
欧洲先进科技传入中国,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3)对外交往可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但也会对各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各国应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交往政策。
(4分)(学生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4.(16分)
(1)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
鼓励佛寺大兴土木。
(2)防灾与救灾相结合;
国家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
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
各种措施多管齐下;
迷信色彩浓厚。
(3)政治腐败,贪污盛行;
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
(4分,答出人口激增,土地开垦加剧,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可酌情给分。
)
(4)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提高救灾效率;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
(4分。
考生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5.(12分)
(1)儒家:
积极进取,通过仕途主动融入现实社会(或心怀天下,通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实现个人价值)。
道家:
超然物外,淡泊名利,退隐江湖(或崇尚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自然的和谐统一)。
(2)把接受教育变成了生存并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2分)理想教育:
注重人格培养的教育。
(3)意义:
儒家文化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重塑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文明的重要资源;
弘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培养乐观进取、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儒家文化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弘扬儒家文化对于净化社会教育环境,重建学问的真正精神也有积极意义。
答出任意2点即可,考生能联系材料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
主观性试题,学生所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