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7295046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50.69KB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大地的话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练习配乐朗读 投影:
生字 学生准备:
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
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词
吐蕊 一嘟噜 枝丫 筑巢 驱赶 嫌 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
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
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
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
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即: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第二课时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
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时设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
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适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即: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五。
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
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
3、四作业练习
语言的魅力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
”但是没有人帮助他。
法国著名诗人让?
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
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泠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
(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
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等等。
)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
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
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
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
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
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
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现在你知道了吗?
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
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
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
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
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教学反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对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到位。
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
(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
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
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
衣衫褴褛 斑:
斑点、斑痕 绅:
绅士 衷:
衷心衷情 辰:
良辰美景 嬉:
嬉戏
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
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
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
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
(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
②填表。
春天良辰美景
行人
盲人
陶醉
漆黑
上午下午
什么也没得到多极了
同情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
(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引导升华。
(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2)学习和借鉴它在选择和安排材料上的写法。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让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使孩子们懂得语言是极具有魅力的,我们应该力求说一些具有魅力的语言,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并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直接切入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讨论使学生感悟诗人语言的力量。
还有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引入语文天地中的《难忘的一句话》一文,达到学一篇带多篇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最后,更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到生活中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格言、故事,把课内外的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秉笔直书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
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
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第一课时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板书:
秉笔直书。
学生齐读课题。
)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出示词语:
“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
拿、握。
)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
(出示生字词:
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
(出示重点、难点字:
独揽颠倒秉笔直书。
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读课文。
)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
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
害怕甚至于服从。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学生读画的句子。
)
(出示句子: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
(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
(2)朗读指导。
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
比赛读。
齐读。
)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
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板书:
恪守本分。
)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
(出示:
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设计意图:
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
教师小结:
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
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
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
谁秉笔直书?
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做的?
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
”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
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
(2)第二句:
太史伯说:
“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
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
(3)太史仲的话: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
“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
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太史季说:
“我当然爱惜性命。
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
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
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
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
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
(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
太史:
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难忘的一句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