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教学ppt课件第20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pptx
- 文档编号:17402648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PPTX
- 页数:41
- 大小:8.30MB
中级经济师考试教学ppt课件第20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pptx
《中级经济师考试教学ppt课件第20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教学ppt课件第20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0,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本章要点,第二十章,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一、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类型,金融风险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常见的金融风险有4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金融风险,
(二)金融风险的特征,金融风险一般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如下表所示。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本章要点,第二十章,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二、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与特点,金融危机指一个国家与地区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出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现象。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不仅会使一国实体经济遭受影响,还可能令该国金融市场崩溃、国家破产,严重时还会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也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无法按期偿还引发的危机,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有以下3个特征。
(1)债务危机,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债务危机特征,二、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髙估,一般容易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总体来说,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制度。
因此,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
(2)货币危机,二、金融危机,流动性危机主要由流动性不足引起,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3)流动性危机,国内流动性危机,国际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不仅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债务,还会使银行的资产减缩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
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
二、金融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一般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发生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
(4)综合性金融危机,二、金融危机,(三)次贷危机概述,次贷危机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美国次贷危机可以分为3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本章要点,第二十章,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三、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即金融监督管理,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首先从银行开始,原因在于银行具有以下特性。
(1)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
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和投资者提供“借短放长”的资金操作模式,实现期限转换。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三、金融监管,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包括公共利益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以及全球化金融环境下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1)公共利益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政府的参与能够解决市场缺陷,因此,它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克服市场缺陷等问题,由此也能带来更大的公共福利。
(2)保护债权论,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则需要金融监管。
但由于监管成本昂贵,且投资者不了解银行业务,由此形成了监督的“自然垄断”性质,使得外部监管成为必要。
三、金融监管,(3)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风险控制论是在“金融不稳定假说”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该理论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会使其增加有风险活动,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如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等。
银行经营的是金融资产,而各金融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流通性使银行体系存在风险传导性,所以金融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4)全球化金融对传统理论的挑战,随着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金融监管难度加大。
另外,金融管理当局既要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稳定,又要鼓励本国机构参与国际金融业务活动,这样就会受到国际上的监管约束。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本章要点,第二十章,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四、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与分类,金融监管体制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1)按监管主体分类,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这种金融监管体制是以中央银行为重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
典型代表是美国,它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采取双线多头的监管体制。
目前,美联储(即美国的中央银行)是唯一一家能同时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联邦机构。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四、金融监管体制,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这种金融监管体制是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多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体制。
典型代表是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即德国的中央银行)除了一般中央银行的职能外,还被要求参与银行监管,与银行监督局互相配合银行业的工作。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四、金融监管体制,
(2)按监管客体分类,综合监管体制综合监管体制指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
监管主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监管职能,全面履行监管的职责,属于功能性监管。
典型代表是英国。
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金融经营体制从分业转向混业的需要。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瑞士、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四、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指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实行这种监管体制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四、金融监管体制,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来看,随着“三会”的不断建立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管辖的分工转移,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其历程大致如右图所示。
四、金融监管体制,至此,新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形成。
在新的监管体制中,根据2003年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髙风险金融机构。
(2)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本章要点,第二十章,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一)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全球范围内代表着一种监管思想和监管理念,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巴塞尔协议有助于发达国家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同时促使发展中国家根据巴塞尔协议监管本国银行,取得在国际业务活动中的平等竞争地位。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1974年美国、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的国际性银行先后发生了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这是巴塞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时随着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造成资产业务扩张和不平等竞争,必须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这是西方主要国家订立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原因。
1975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12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简称巴塞尔委员会),以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为目的,加强监管合作,统一监管原则和标准。
(1)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达成的重要协议,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3种。
(2)巴塞尔协议的发展,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10年巴塞尔协议,统一资本监管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又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二)1988年巴塞尔报告,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主要包括资本组成标准、风险资产权重标准、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标准等。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1988年巴塞尔报告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资本组成,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
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银行表外业务按照信用换算系数换算成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然后按同样的风险权重计算。
(2)风险资产权重,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1988年巴塞尔报告规定,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3)资本标准,1988年巴塞尔报告规定,1987年底到1992年底为实施过渡期。
巴塞尔委员会做出一些过渡安排,以保证每个银行在过渡期内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最终目标安排。
(4)过渡期安排,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三)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影响最大的内容称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的内容,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同样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但对资本要求发生了重大改变,具体内容如下。
进一步拓展风险范畴。
计量方法的改进。
鼓励使用内部模型。
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
(1)最低资本要求,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新协议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建议监管当局承担以下职责。
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培育银行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加快制度化进程。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委员会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建议建立以下机制和制度。
(3)市场约束,建立市场奖惩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地分配资金,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银行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四)2010年巴塞尔协议,2010年巴塞尔协议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强化、引入、建立并确定了一系列重要内容。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3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即普通股充足率为4.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总资本充足率为8%。
同时巴塞尔委员还建立了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最低要求为02.5%。
因此,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和10.5%。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委员会引入基于规模、与具体资产风险无关的杠杆率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
(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2010年巴塞尔协议建立了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以增强单家银行和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的能力。
(3)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率,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
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巴塞尔委员会决定设立为期8年(2011年2018年)的过渡期安排。
要求各成员国在2013年之前完成相应的国内立法工作;2013年初开始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2018年底全面达标;2015年初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2018年初开始执行净稳定融资比例。
(4)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五)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和监管当局而言,实施起来是巨大的挑战。
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对新协议中包括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又于2011年4月开始借鉴巴塞尔协议,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有效性,以推动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工作。
谢谢观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 经济师 考试 教学 ppt 课件 20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