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案 全册表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03494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42KB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案 全册表格式.docx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案 全册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案 全册表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影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
能力
目标
能“造出”影子来。
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
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对常见现象的研究技能。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影子产生的条件。
(2影子与测量
教学媒体
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引入本课:
有样东西真有趣,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
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影子”里的学问。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产生影子的条件。
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
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
思考:
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
这是不是说明:
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④、观察:
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思考:
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2、实验二:
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
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思考:
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
说说看。
3、实验3:
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
思考:
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
(三)、探索发现
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
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四)、探索延伸
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
什么时间最短?
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影子
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哪去了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课:
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能力
目标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
(1)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
(2)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
教学媒体
纸、台灯等
(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
(凿壁借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
①、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孔,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②、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的小手电,手电对准橡皮但不对小孔,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③、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孔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思考:
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
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2、实验二:
光沿直线传播。
①、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怎样?
②、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
怎样?
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
③、将灯光换成教室里的标志物,按以上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
小结:
物体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这个实验说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讨论:
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测量、射击、栽树等(三点成一线)
(三)、探索发现
1、光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2、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如瞄准射击、大地测量、农田水利施工等等都利用了光的直进原理。
(四)、探索延伸
用自己的话解释凿壁借光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
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三课:
纸的再认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试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性。
能力
目标
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分辨纸张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媒体
报纸、笔记本用纸、面巾纸、直尺、剪刀、放大镜、滴管等
(一)教学导入:
大家都知道、纸可以用来写字、包东西,用途很多。
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更离不开纸。
那么,我们关于纸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现在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了解纸张的几个特性吧!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
纸张撕扯的实验
①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
②剪下这块纸,在纸上标明横向、竖向。
③把标有纵向报纸撕开。
同样把标有横向的报纸撕开。
④、撕报纸时,你感觉如何?
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的毛边,有什么不同?
⑤、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重复做撕纸的试验。
⑥、思考、观察:
试验中,同一种纸撕的较容易的纸边比撕的较费劲的纸边哪个比较整齐一些?
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
1、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张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
2、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直至断裂。
同样抻横向纸条。
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
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
3、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
思考:
纸张的这一特性与纸张横向、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三、实验三,纸张的吸水性
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三种不同的纸张平放在桌上。
2、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红色的水。
3、观察那种纸上的水扩散的最快?
(扩散的快慢与纸张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有关)
4、总结:
四、探索发现
1、纸的特性之一:
沿着纸张纤维的大致方向撕纸比沿着纤维横巷撕纸更容易些,这是由于造纸纤维方向造成的。
2、纸的特性之二:
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比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
3、纸的特性之三:
纤维长且纤维之间比较松散的纸比纤维短且纤维之间紧密的纸吸水性要更好一些。
五、探索延伸
以“三种纸张透光性测试”为题设计两个实验方案。
并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纸的再认识
实验一:
纸张撕扯的实验
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课:
用眼卫生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有趣的实验,探究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现象。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
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在课上统一完成,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教学媒体
视力情况调查表,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教师:
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睛把看到的一切信息传送到大脑,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视力不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我们应该科学用眼,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眼睛的用处
小组活动:
把眼睛蒙住,试着做一些事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①电脑打字。
②浇花。
③做游戏。
④打扫地面。
观察思考:
若视力出现障碍,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
2、实验二:
眼睛的疲劳
①、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侧视图(课本图5)1分钟,说说看后眼睛有什么感觉。
②、小组讨论:
图5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哪些特点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
③、看课本图,说说对眼睛有什么影响。
躺卧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走路看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用手揉眼。
④、再举一些能引起眼睛疲劳的例子。
小组讨论:
你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
如果有,想一想如何预防和改正?
3、调查研究:
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①、拟定调查问卷。
(用课本上的)
②、选定调查人员(全班同学)
③、进行实际调查。
④、分析问卷。
数据分析:
在调查的10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 )多些的同学非常重视用眼卫生;相反选择( )多些的同学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思考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的视力情况及视力保健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没有视觉,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做不了,许多事情做不好。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实力情况。
2、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排除遗传因素外,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
(四)、探索延伸
课后把课文20页儿歌背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用眼卫生
实验一:
眼睛的用处
实验二:
眼睛的疲劳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五课:
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能力
目标
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教学媒体
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
(一)教学导入:
春天暖暖的阳光照在郊外的田野上,照在村舍的屋檐上,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你细心,会发现田野或屋檐上有淡淡的气流在袅袅地上升,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体验热空气上升
①点燃蜡烛,放在讲台上。
②同学按顺序依次按以下两种方法做实验。
A: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注意距离,不要烧伤手)B:
把手放在蜡烛的侧方,体验手的感觉。
小组讨论:
对比两次实验,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小结:
把手放在上方,感觉到一缕热气向上升起,并有灼热的感觉。
手放在侧面感觉不明显。
2、实验二:
验证热空气上升
①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②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然后松开手。
③实验观察:
当手松开后,看到什么现象?
④思考问题:
手松开后塑料袋飞上去,是不是证明了热空气是往上升的?
实验三:
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②在细木条上拴好细绳挂在铁架台上,木条两端各挂一个倒扣的纸杯,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
③给一端的纸杯口加热。
④思考:
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纸杯向上翘起了,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思考与联想:
风是怎样形成的?
(三)探索发现
1、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上升的道理。
2、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变轻会上升。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孔明灯是怎样升起来的?
热气球有是怎样升起来的?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实验一,体验热空气上升
实验二:
验证热空气上升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六课:
弹弦听音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粗细、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实验的操作
教学媒体
纸杯、曲别针、粗细线、小重物等
(一)教学导入:
潜艇是一种在水面下面进行作战活动的舰艇。
谁知道,潜艇为什么会自由的下沉和上浮呢?
他是依靠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二)学习新课:
琴弦振动与音调变化
1、制作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①、在第一个纸杯底中心扎一个小孔。
②、将细绳一端先打一个节,然后每隔15厘米左右再打两个节扣。
③、在细绳的另一端系上一个曲别针并拉入杯内。
④、按上面程序,在制作一个。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配重杯。
2、实验一:
线绳的松紧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①将纸杯放在耳边进行试验。
②在配重杯里放进3个小重物挂在线绳上。
③用手弹动线绳,感觉并记住此时的音调。
④逐渐增加配重杯中的小重物数量,线绳逐渐绷紧,每次增加重物后都弹动线绳,记下音调。
⑤小结:
随着线绳逐渐绷紧,弹出的音调逐渐升高。
3、实验二:
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①在配重杯里放进5个小重物,把它挂在C结处。
②用手弹动线绳,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③把配重杯挂在B处,用手弹动线绳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④把配重杯挂在A处,用手弹动线绳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思考: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随着绷紧的线绳逐渐变短,弹出的声音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4、实验三,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①、在配重杯里放进5个小重物,把它挂在C结处。
②、用手弹动线绳,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③、用另一个粗线琴弦的装置进行实验,在配重杯里放进5个小重物,把它挂在C结处。
④、用手弹动线绳,体验并记住这时的声音。
思考问题:
你发现粗弦和细弦产生的音调变化了吗?
由细琴弦变成粗琴弦后,弹出的音调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三)、探索发现
我们做了改变琴弦松与紧、长与短、粗与细的三个听音实验。
我们发现,当琴弦由松变紧、由长变短、由粗变细时,发出的音调都升高了。
(四)、探索延伸
回家找一把二胡拉一拉,定一定音调。
感觉一下音调的高低。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弹弦听音
实验一:
线绳的松紧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
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三,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七课:
泥石流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模拟泥石流的形成的实验,研究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灾办法。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预防。
教学难点
学生对泥石流成因的实验和认识
教学媒体
小铲子、矿泉水瓶子、一块草皮、长木板、塑料盆。
(一)教学导入: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泥石流,大的泥石流会吞没村庄,矿山,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我国是多山国家,泥石流分布相当广泛,应加强对泥石流的研究与防范。
(二)学习新课,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
1、制作山体模型
①、在木板A和木板B上放入潮湿的土,压实,形成坚固层。
②、分别在两块木板上用松散的土覆盖。
③、在木板B的松散土上覆盖一层草皮。
④、在木板A上和木板B上放一些小饰物,模拟地面建筑物。
2、实验一:
探讨泥石流的成因:
①、把木板A放在塑料盆里,成25度状,从高处浇水,观察斜坡上松散土的情况。
②、思考:
这是不是说明,突然的水量会造成斜坡上的松散土和地表上的建筑物向下滑动,形成泥石流?
3、实验二:
探讨泥石流的预防方法
①、把木板A放在塑料盆里,成25度状,从高处浇水,观察斜坡上松散土的情况。
②、观察:
覆盖草皮的松散土壤在水的冲击下会怎样?
与实验一比较,实验二中冲下去的土壤是多还是少?
土壤表面的草皮起到了什么作用?
④、小结:
证明了植树、种草能固坡,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成因,学习了预防泥石流的一些方法。
如果山坡上树木或植被很少,土壤松软,一旦大暴雨来临,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四)探索延伸
根据泥石流的成因,考虑以下办法:
1、在山谷处修坝,减缓水的流速。
2、在山坡上植树固坡。
3、修导流堤,将山水分流,以减少水量。
板书设计:
第七课:
泥石流
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
探讨泥石流的预防方法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八课:
怎样从室内撤离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遇险时快速撤离的办法。
能力
目标
研究本班防灾撤离预案,并按预案演习。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发现有序撤离比盲目撤离生存几率大。
教学难点
设计班级遇险安全预案并演练。
教学媒体
纸盒、圆形塑料盒、棉线、剪刀、表。
(一)教学导入:
我们在教室上课,发生了突然事件,需要紧急撤离,我们怎样做才能科学、合理、快速地撤离教室,确保生命安全呢?
让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研究一下吧!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制作活动器材
①、在纸盒上剪出两个圆洞。
②、将棉线剪成等长5段,用中药丸塑料盒分别扣住棉线的一端,代表遇险人员。
1、实验一,快速撤离实验
①、将5个中药丸塑料盒放入一个安全扣。
棉线一端留在纸盒外,5名同学各捏住一个药丸塑料盒的棉线。
②、由组长发口令,每个同学都把中药盒往外拽,看谁拽得快。
③、如果事先规定好顺序,当听到口令时,按顺序拽出,看看要用多少时间?
思考问题:
①、如果听到口令,同一时间每人都想快速拽出,结果怎样?
②、要想5个药丸快速拽出,是否要有一个预案?
预案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如果纸盒有两个出口,5个药丸怎样从出口拽出,预案该怎样修改?
亲自动手试试。
④、讨论问题:
增加一个出口,撤离时间缩短了多少?
看看我们教室有几个门口,为什么这样设计?
2、实验二,实地演练撤离
①、分小组,并规定好哪个小组走哪个门。
②、根据座位规定小组内同学撤离顺序。
③、指定好由谁负责开门。
④、确定出门后往哪儿撤离。
讨论问题:
在实地演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什么想法?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发现,增加一个安全出口并提前制定好预案,可以大大提高撤离速度。
上课时教室后门不要上锁。
2、通过模拟演习说明,谁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谁就能在抵御灾难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探索延伸
如果你在家中,发生突然情况时,需要紧急撤离,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根据你家房型结构、家居布置情况,制定一个撤离预案。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怎样从室内撤离
实验一,快速撤离实验
实验二,实地演练撤离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九课:
辨认方向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实践和研究,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
情感
目标
通过认方向活动的探究,了解认定方向的方法,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身边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以及认识方向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活动延伸”栏目中的内容研究。
教学媒体
指南针、收集有关辨认方向的信息
(一)导入
航海、野外工作、日常生活……我们都需要辨认方向。
具备辨认方向的能力很重要。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二)活动过程
1、实验一。
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①、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
②、在学习指南针的基础上,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思考问题:
①、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要注意什么?
②、教室的门窗是正南正北朝向吗?
③、如果没有指南针,你又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呢?
3、实验二。
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
①、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②、太阳落山时,面向太阳站立,你的前面是西方,你的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思考讨论:
靠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准确吗?
用指南针检验一下。
4、实验三,其它辨认方向的方法
①、雪地里辨认方向。
②、森林里辨认方向。
③、农村民居辨认方向。
④、锯后的树桩辨认方向。
(三)探索发现
1、晴天,依靠太阳的位置能辨认方向。
2、冬天的雪地上,朝太阳方向的雪先融化,由此也可以辨认方向。
3、有树木的地方,树木枝叶茂盛的那部分是朝南的。
4、如果看到树木的年轮,也可以辨认方向。
5、农村民居的正房一般都是朝南开门,房子也可辨认方向。
(四)探索延伸
如果今天刮北风,看看国旗飘扬的情况,你可以辨认方向吗?
板书设计:
第九课:
辨认方向
实验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实验二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
教学反思:
xx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第十课:
火灾中的烟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对于浓烟弥散性和窒息性的观察,感知火灾中浓烟对于人生命的威胁。
能力
目标
学习遇到火灾如何避险的方法
情感
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浓烟对于火场中人或动物的伤害性的认识。
主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完成对于这个认识的形成。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对烟雾的弥散性的认识。
这个提法对于学生理解上有些难度。
但是这一点对于火场逃生而言很重要,掌握烟雾弥散规律,就可以有效的避险、逃生。
教学媒体
蚊香、火柴、细铁丝、手绢、水、杯子、易拉罐、小剪子、集气瓶、活的小昆虫。
(一)导入
教师:
常言说,水火无情,火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灾害。
你知道吗,火灾中死伤的人很多,不是被烧死,就是被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呛死。
多么可怕啊!
我们今天学习一些火灾的预防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①、将蚊香点燃,利用铁丝支架,将蚊香放入罐中。
②、将一只昆虫放入罐中。
③、将罐的几个出口封闭。
④、一分钟后打开出口取出昆虫,将一块湿手绢放在出口处。
实验观察:
取出的昆虫怎么样了?
出口处的手绢有什么变化?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呢?
你有什么看法?
2、实验二,烟雾的弥散性
①、取一个密封性比较好的玻璃瓶,准备收集烟雾。
②、将火柴划然放到瓶中火点燃蚊香放进去,随即密封瓶口。
③、当火柴熄灭后产生烟雾停留在瓶口。
④、实验观察:
瓶中烟雾主要集中在瓶中什么地方?
瓶中的火柴或蚊香在燃烧一会儿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火柴或蚊香燃尽了吗?
思考问题:
为什么瓶中的火柴或蚊香没有燃尽就熄灭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
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现与探索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案 全册表格式 三年级 发现 探索 下册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