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17885955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1.70KB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石化码头工程
施工设计说明书
××××公司
二○××年×月
×××××3000吨级码头工程
竣工图
总目录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第二篇竣工图纸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依据1
第二章自然条件2
第三章工程设计提要6
第四章工程设计7
第五章耐久性设计8
第六章施工条件、施工工艺9
第七章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10
第八章安全与环保11
第二篇竣工图纸
第一章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依据
一、概述
×××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地处×××镇内,位于围头湾港区×××作业区北部岸段。
我院于×××年8月完成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采用“两院审查咨询”制,由×××设计院有限公司咨询审查,并于×××年8月25日,通过了由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在泉州组织召开的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根据×××设计院有限公司×××年8月编制的《×××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中的咨询意见及审查会议的精神,我院编制了《×××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总平、水工结构)(送审稿)》。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石化有限公司和我院签订的《×××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1000吨级码头技改)设计合同》。
2、×××测绘咨询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测绘的《×××石化有限公司码头工程地形测量报告》。
3、×××1000吨级码头工程竣工图。
4、×××1000吨级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工程勘察院×××年10月13日编制的《×××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我院×××年8月编制的《×××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1000吨级码头)初步设计文件》。
7、×××设计院有限公司×××年8月编制的《×××3000吨级石化码头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报告》。
11、审查会议上与会代表及专家提出的审查意见。
12、交通部颁布的JTJ系列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三、依据规范与技术标准
本工程采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现行的港口工程行业及有关行业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规范及标准:
2、《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及局部修订(设计船型尺度部分)(JTJ211-99)
3、《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167-1-2010);
4、《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
5、《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
6、《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7、《港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131-12010)
8、《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GB16994-1997);
9、《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JTS150-2007)
10、《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
1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12、《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13、《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14、《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J283-99)
15、《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
16、《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J297-2001)
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2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7、《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07);
2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
2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
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36、《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JTS165-8-2007)
37、《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
四、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自驳岸至码头前沿范围内的总图、水工建筑物、装卸工艺、供电照明、控制通信、给排水、消防、环保、节能以及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等内容的设计。
第二章自然条件
2.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镇境内,地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2.2气象
根据×××市气象站(位于×××,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2′,北纬25°38′)1960~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
2.2.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21.4℃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1966年8月16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00℃(1963年1月27日)
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28.3℃
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13.9℃
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3.5天
2.2.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195.4mm
年最多降水量1600.8mm(1961年)
历年月最多降水量527.4mm(1965年8月)
日最大降水量239.8mm(1963年7月15日)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以5月、6月为最多,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5%,而冬季至春初5个月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左右。
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平均为12.0天。
2.2.3风况
多年平均风速4.9米/秒,强风向为东北,最大风速30米/秒,常风向东北,频率22%。
夏季以南南西向风为主,其它季节以东北风为主。
全年≥6级的日数为36.9天。
风玫瑰图见下图。
各向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频率统计如下:
(风速单位:
m/s)
表2-1
方位
N
NNE
EN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最大风速
18
20
24
20
10
16
12
14
14
20
18
11
7
8
10
12
平均风速
2.9
4.7
5.5
5.1
3.5
2.8
2.8
3.1
3.9
4.5
4.2
2.8
2.2
2.1
2.5
3.1
频率(%)
5
11
21
11
7
2
2
1
4
10
4
1
1
1
3
7
自1951年至1978年,台风在福建沿海登陆的次数共52次,平均每年发生1.9次,在闽江口至厦门段登陆的台风共发生29次,占56%,台风多出现在7~9月,约占全年的88%,其中以8月份最多,占32%。
2.2.4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15.9天,最多年雾日数24天,每年12月至次年5月为雾季,雾日集中在春季,平均每月出现雾日数2~4天。
2.3水文
围头湾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潮汐等现象较为明显,平均大潮差约为4.6m,平均小潮差约为2.6m。
根据围头港拟建码头处所作的一个月潮位观测成果,与厦门海洋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推算拟建码头处的设计水位。
2.3.1. 潮位
1、基准面及换算关系
────────────────────黄海平均海平面
3.020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2. 潮型
本港区潮型属正规半日潮
3. 潮位特征值及设计水位(基准面为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
平均海平面3.441米
平均潮差4.19米
设计高水位6.27米
设计低水位0.75米
极端高水位7.50米
极端低水位-0.21米
2.3.2潮流
本港区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复流型,流动形态受地形影响明显。
作业区前沿流速落潮流一般大于涨潮流,实测最大流速为1.23m/s;航道浅段水域流速相对较小,涨落潮流略带有旋转流性质。
涨落潮急流时一般出现在平潮后1.5~3小时,持续时间较短。
从潮流的性质看,本港仍属正规半日潮流区,但潮流分布的不对称现象存在,浅海分潮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落潮流历时一般长于涨潮历时,潮流流速较大,经调和分析,潮流最大可能流速在80cm/s以上,最大可达97.3cm/s。
本港区余流普遍较小,流速不超过10cm/s,余流流向受地形影响。
2.3.3波况
由于×××港地形限制,影响港区的波向只有从N到SSW向共10个方向。
其中N到E向浪是×××内水域的风成浪,仍采用省海洋研究所按规范风区法推算的设计波浪,ESE到SSW向为围头湾传入波浪。
采用邻近工程的波浪资料,设计高水位下五十年一遇港区设计波浪计算成果如下表:
表2-2
方位
N
NNE
NE
ENE
E
SSE
S
SSW
H4%(m)
1.67
1.64
1.79
0.94
1.04
2.88
2.68
2.21
H1%(m)
1.98
1.97
2.22
1.16
1.29
3.27
3.05
2.52
H5%(m)
1.61
1.59
1.73
0.91
1.00
2.81
2.61
2.15
H13%(m)
1.35
1.32
1.45
0.75
0.84
2.45
2.27
1.87
T(s)
4.6
4.6
4.8
3.5
3.6
9.2
8.8
8.6
L(m)
32.6
32.6
35.3
19.1
20.2
91.4
86.6
84.1
2.4地形、地貌及泥沙冲淤分析
2.4.1地形地貌
本区所在场地属海湾岩岸淤积地貌。
其腹地为低山丘陵,陆域地面高低不平,地表为坡残积层覆盖,局部见基岩裸露,陆域地貌属海湾岩岸剥蚀残丘地貌单元;海底地形简单,地面标高为-11.80~0.92m,自内向外倾斜,覆盖层由淤积软弱土及冲积砂土组成,下卧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后场滩涂属潮间~潮上带,最大水深3~5m,海滩潮间带范围较小,为海岸冲堆积地貌的斜坡滩地。
海域(含潮间带)地貌属海湾冲淤积地貌。
2.4.2泥沙
围头湾除×××内北半部有数条小溪外,周围无较大的河流注入。
海域及其附近含沙量较少。
据水文测验资料表明:
此海域含沙量一般在0.06~0.07kg/m3左右,且大小潮差别不大,涨落潮也无大区别。
此海域泥沙悬沙中值粒径在0.022~0.006mm之间,多为粉沙及粘土质粉沙。
根据福建省海洋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本港悬浮泥沙含量不大,泥沙运移主要受潮流和余流的运动影响。
实测含沙量平均在0.0382kg/m3左右。
大小潮期间,因余流分布不同,净输沙量相对较大,单宽净输沙量约有720公斤/天·米,小潮时净输沙朝向港内,单宽净输沙量为264公斤/天·米。
由于×××作业区处在×××的出口处,对岸又有一条自东向西延伸的沙嘴,使口门处水面宽缩窄到约700米(低潮)左右,局部涨落潮流流速增加,泥沙难以在此沉积。
从60年代和2001年11月测图对比可见,作业区前沿的水下深槽(10米、15米等深线)始终存在。
2.4.3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系由×××1000吨级油码头技改而成,为高桩梁板结构,对港区的泥沙淤积影响较小。
2.5地质条件
2.5.1地质构造
本勘察区内工程无大滑坡分析,但存在岸坡受潮水淘蚀作用,产生小崩落,表层局部积流动状态淤泥,所以基坑开挖时应防止回淤沉积。
2.5.2地层及工程地质层组划分
根据钻探揭露,该场地地层结构主要存在下列几种地层:
①淤泥(Q4m):
深灰色,为海相淤积成因,局部夹少量细砂及贝屑等,含腐殖质,有臭味,饱和,流塑~流动。
厚度分布不均匀,为0.95~5.95m。
②中粗砂(Q3al):
灰黄色,饱和,稍密状态。
标贯实测值N=11~13(击)。
以中砂、粗砂为主,局部为细砂,含少量泥质,砂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性一般,级配较好。
厚度为0.35~1.05m。
③粉质粘土(Q4m):
灰色、灰黑色,粉质粘土为主,含砂5~15%,含中砂、细砂5~15%。
海相冲积成因,干强度一般,韧性较差,轻微摇震反应,饱和,可塑~硬塑。
标贯实测值N=7~22(击)。
揭露厚度为2.45~12.35m。
④残积砂质粘性土(Q4el):
黄褐、灰白色,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感、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花岗岩风化土,砾级颗粒含量<20%,细粒土为粉质粘土或呈粉土状。
饱和,硬塑~坚硬,标贯实测击数N=12.0~28.0(击)。
属硬塑状残积土。
厚度3.30~9.20m。
⑤全风化花岗岩(γ52):
褐灰、灰白色,花岗岩呈砂土状风化,石英、未完全风化的长石构成的粗颗粒含量>35%,原岩的结构、构造尚可分辩。
饱和,呈坚硬状。
标贯实测击数N=40.0~47.0击。
厚度为1.30~6.85m。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划分,该层的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极软岩,岩体的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⑥强风化花岗岩(γ52):
褐黄、灰黄色,花岗岩强烈风化,上部呈砂土状,原岩结构、构造清晰可辩,标贯实测击数N=75.0~93.0(击),下部岩芯含有风化碎块状。
厚度为11.90~25.50m。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划分,该层的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岩体的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勘探钻孔内风化岩未发现有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2.5.3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该场地的区域稳定性和岸坡稳定性均较好,场地稳定性较差。
其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该码头工程建设。
2、根据拟建码头的特征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建议码头和引桥均采用打入式桩基础(钢筋砼方桩、钢筋砼管桩),选择全风化岩或强风化岩为桩尖持力层。
为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应采用桩端标高和贯入度进行施工控制。
淤泥层负摩阻力系数可取0.30。
3、场地的环境介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腐蚀性,应按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进行防护。
2.6地震
拟建工程位于×××附近海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划分,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该场地覆盖层和基岩特征,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11-2001)(2009年版)划分该场地类别为Ⅱ类。
设计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
第三章工程设计提要
一、工程建设地点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镇境内,地处围头湾内×××口西岸,。
二、工程建设主要规模
1、码头年设计吞吐量40万吨(进口),其中汽油15万吨,柴油10万吨,化工品15万吨。
拟将×××1000吨级油码头技改为一个3000吨级的石化码头。
2、码头尺度及结构型式
码头平台总长129m,由1个工作平台(兼靠船平台)、1个靠船墩、3个系缆墩、4座人行桥组成。
(1)工作平台:
平面尺度57.34×10m,为高桩梁板结构。
(2)靠船墩:
平面尺度7×4×3m,为高桩墩台结构,由原码头下游系缆墩技改而成。
(3)新增1#、2#系缆墩:
尺度5×4×3m,为高桩墩台结构。
(4)2#系缆墩:
尺度6×6×3m,为高桩墩台结构,系利用原码头2#系缆墩。
(5)人行桥:
共4座。
其中有3座人行桥系利用原码头的人行桥板,新增的人行桥一座,尺度为14.0×1.4m。
3、栈桥尺度及结构型式
栈桥总长360.65m,为高桩梁板结构。
三、设计代表船型
设计代表船型
船长L
型宽B
型深H
满载吃水T
备注
3000吨级化学品船
99
14.6
7.6
6.0
设计代表船型
2000吨级化学品船
87
12.5
5.9
5.0
1000吨级化学品船
86
11.3
5.3
4.3
3000吨级油船
97
15.2
7.2
5.9
设计代表船型
2000吨级油船
86
13.6
6.1
5.1
1000吨级油船
70
13.0
5.2
4.3
四、设计荷载
(一)码头区
恒载:
结构物自重
均布荷载:
10kN/m2,管线荷载,风荷载
船舶荷载:
3千吨级化学品船
波浪力:
H1%=3.27m
(二)栈桥区
恒载:
结构物自重
均布荷载:
10kN/m2,管线荷载,风荷载
波浪力:
H1%=3.27m
(三)船舶荷载
风力大于八级,船舶必须离开码头。
1、船舶系缆力
按3千吨级化学品船计算,系缆力P=299.2KN,选用350KN系船柱。
2、船舶撞击力
按3千吨级化学品船计算,撞击能量E0=39.67KJ。
(四)地震荷载:
按地震烈度7度考虑。
五、设计水位(基准: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位于黄零下3.02m)
设计高水位:
6.27m(基准为当地理论最低潮位,下同)
设计低水位:
0.75m
极端高水位:
7.50m
极端低水位:
-0.21m
六、工程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详见总平布置图及有关测量资料。
高程基准: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位于黄零下3.02m。
平面控制:
54年北京坐标系。
第四章工程设计
一、原码头论述
码头为离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在-3.0米等深线附近,走向基本与等深线一致。
泊位长度103米,码头共设工作平台3个(14×10m,30×10m),系缆墩3个。
码头工作平台与后方陆域“T”型布置,通过一条长360.65m的栈桥与后方陆域连接。
工作平台一:
平面尺度14×10m,为高桩梁板结构。
工作平台二:
平面尺度30×10m,为高桩梁板结构。
1#系缆墩:
尺度4×4×3m,为高桩墩台结构。
2#系缆墩:
尺度6×6×3m,为高桩墩台结构。
人行桥:
共3座,其中靠下游的2座尺度为14.58×1.4m,靠上游的1座尺度为12.92×3m。
工作平台顶面高程+8.5m,系缆墩顶面高程+8.5m,栈桥面高程+8.5m。
码头前方停泊水域宽28m,底面高程-5.9m。
二、平面及高程设计
(一)平面设计
根据本区域的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结合工艺设计及使用要求,本工程码头为离岸连片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与原码头相同。
泊位长度129m,码头共设工作平台1个57.34×10m(兼靠船平台),靠船墩1个,系缆墩3个。
码头工作平台与后方陆域“T”型布置,通过一条长360.65m的栈桥与后方陆域连接。
(二)高程设计
工作平台顶面高程+8.5m,人行桥顶面高程+8.5m,靠船墩、系缆墩顶面高程+8.5m,栈桥面高程+8.5m。
码头前方停泊水域宽30m,底面高程-6.3m,回旋圆直径198m,底高程-5.6m。
三、结构设计
(一)码头结构
本工程码头平台由1工作平台、1个靠船墩、3个系缆墩、4座人行桥组成。
1、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为高桩梁板结构,通过在原两个工作平台之间新增加一个排架,将原两个工作平台合二为一,成为新的码头平台,新增排架基础由3根直径1.0m钻孔灌注桩组成,码头上部结构由横梁、桩帽、联系梁、钢筋砼叠合板、磨耗层构成。
在新旧工作平台上安装有DA-A300H橡胶护舷、D300H橡胶护弦、350KN系船柱等附属设施。
本方案原码头排架处的竖向橡胶护舷需先拆除,改造原靠船构建,即在靠船构建上预埋一块厚35mm的钢板(采用原D300H护弦的螺栓将其固定在靠船构建上),最后安装新的DA-A300H橡胶护舷。
2、靠船墩
本方案共设1个靠船墩,长×宽×高=7×4×3m,墩顶高程为+8.5m,基础由2根直桩和6根斜桩组成,基桩采用C50预应力钢筋砼方桩500×500mm,其中的6根斜桩系利用原码头1#系缆墩的桩基(原码头1#系缆墩部分上部结构及附属设施需先拆除),2根直桩为本次技改新增的桩基,上部现浇砼墩台(原码头1#系缆墩部分凿除)。
墩台上安装有DA-A300H和D300H橡胶护舷、350KN系船柱等附属设施。
3、系缆墩
本方案共设3个系缆墩,其中新增1#系缆墩和2#系缆墩长×宽×高=5×4m×3,墩顶高程为+8.5m,基础由6根C50预应力钢筋砼方桩500×500mm组成,上部现浇砼墩台,墩台上安装350KN系船柱;2#系缆墩系利用原码头的2#系缆墩。
4、人行桥
本工程共设4座人行桥。
其中有3座人行桥系利用原码头的人行桥板,新增的人行桥一座,尺度为14.0×1.4m。
(二)栈桥
本方案栈桥长300m,宽6.5m,桥面高程+7.5m,为高桩空心大板结构,排架标准间距为10m,共计35跨40排,基础由2根5:
1斜桩组成,基桩采用C50预应力钢筋砼方桩500×500;与陆域连接处有3排及与码头连接处有2排基础由2根直径800mm钻孔灌注桩组成,栈桥上部结构由现浇横梁、高500mm的空心大板、厚120mm的现浇层和120~150mm磨耗层构成。
三、其它
装卸工艺、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等另见相关专业图纸及说明。
第五章耐久性设计
一、主要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主要水工建筑物包括码头、栈桥,水工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影响建筑物耐久性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与结构设计方法、结构构造和材料因素有关,其中材料属性包括水泥种类、骨料种类和活性、水灰比和配合比、外加剂种类等;外因与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条件、温度条件、湿度条件、CL-浓度等)、施工质量和管理措施等认为因素有关;另外,钢材在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处于有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容易锈蚀,应采取防护措施。
二、防腐蚀技术标准及措施
1、技术标准
(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2)《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
2、措施
(1)结构设计时各结构构件便于施工,易于成型,确保各部位形状、尺寸、钢筋位置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2)钢筋保护层厚度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执行。
(3)混凝土标号严格按照规范规定采用。
(4)钢结构表层均涂上防腐涂层,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第六章施工条件、施工工艺
一、施工条件
1、单位工程
本工程单位工程:
码头平台、栈桥、港池开挖、装卸工艺、给排水及消防工程、供电照明工程和临时工程等。
2、水陆域交通条件
南安市公路网对外交通规划了构筑承东启西、纵贯南北、联通南部港口、沟通邻县(区)的“六纵四横五联一环”的对外重点干线骨架。
经福厦高速公路、省道201、国道324、沈海高速公路、县道329等公路交通网络可沟通省内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和泉州市中心城区及泉州地区的×××、石狮、安溪、永春、德化等地。
×××作业区距S201线约2公里,规划建设50米宽的疏港路与S201线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图 设计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