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8春《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x
- 文档编号:1798120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8.39KB
福师18春《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x
《福师18春《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8春《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师18春《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A:
先秦以后
B:
西汉以后
C:
东汉以后
D:
魏晋以后
(单选题)2: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
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
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
B:
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
C:
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
D:
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
(单选题)3: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
(《论衡?
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
(国语?
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汉书?
食货志上)
(单选题)4:
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
A:
冬,晋文公卒。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陈涉世家)
C:
快哉!
此风(宋玉《风赋》)
D:
臣请入。
(史记?
项羽本纪)
(单选题)5: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A:
介词
B:
助词
C:
连词
D:
代词
(单选题)6: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
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单选题)7:
(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
吾谁欺?
欺天乎?
(论语?
子罕)
B:
沛公安在?
(史记?
项羽本纪)
C:
居则曰:
"不吾知也。
(论语?
先进)
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
僖公五年)
(单选题)8: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
(《论衡?
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
(国语?
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汉书?
食货志上)
(单选题)9: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
盛壮
B:
很盛壮
C:
不太盛壮
D:
盛壮貌
(单选题)10: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A: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B:
沛公安在?
(史记?
项羽本纪)
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孟子?
离娄上)
D:
吾何爱一牛?
(孟子?
梁惠王上)
(多选题)1:
('古今汉语的询问句,还可根据询问的方式分为:
A:
反问句
B:
是非问句
C:
特指问句
D:
选择问句
C,D
(多选题)2:
(下列属于虚词是()
A:
介词
B:
连词
C:
形容词
D:
数量词
B
(多选题)3:
在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是()
A:
者
B:
莫
C:
或
D:
所
D
(多选题)4:
(在古代汉语中,指示代词是()
A:
者
B:
莫
C:
或
D:
所
D
(多选题)5:
("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
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
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
也是描写句;
B,C,D
(多选题)6:
下列句子中"仅"用作副词表示范围小,数量少的是:
A: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战国策?
齐策)
B:
齐备奔走,仅以身免。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C: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D:
自是下谪江陵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白居易《与元九书》)
B
(多选题)7: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
A:
夸父与日逐走。
(山海经?
海外北经)
B:
昼累累与人兼行。
(柳宗元《三威》)
C:
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江。
(墨子?
鲁问)
D:
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
(战国策?
秦策)
B
(多选题)8:
古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
A:
"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B:
"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
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D:
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
B,C,D
(多选题)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一人称的是:
A:
吾
B:
余
C:
朕
D:
女
B,C
(多选题)10:
"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
A:
政府规范统一。
B:
"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
C:
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D:
文人的标新立异。
C
(多选题)11:
古今汉语的动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A:
动宾词组,宾语置于动词前是正常的词序
B:
结构形式都是以动词为主体
C:
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
动宾词组(或叫述宾词组)、动补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动词联合词组、连动词组等。
D:
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C,D
(多选题)12:
古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
A:
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
B:
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
C:
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
D:
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
B,C
(多选题)13: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
A:
夸父与日逐走。
(山海经?
海外北经)
B:
昼累累与人兼行。
(柳宗元《三威》)
C:
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江。
(墨子?
鲁问)
D:
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
(战国策?
秦策)
B
(多选题)14:
('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A:
富贵者骄人乎?
且贫贱者骄人乎?
(史记?
魏世家)
B:
岂吾相不当侯邪?
且固命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C:
河水清且直猗。
(诗?
魏风?
伐檀)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
项羽本纪)
B
(多选题)15:
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B,C,D
(多选题)16:
(下列属于实词的是()
A:
形容词
B:
语气词
C:
副词
D:
叹词
C,D
(多选题)17:
('"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示()
A:
假设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顺承关系
D:
选择关系
B,C,D
(多选题)18: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娘子被王郎道着丑貌。
(《丑女缘起变文》)
B:
官兵加讨,屡为所败。
(《旧唐书?
黄巢传》)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D:
文王拘而演周易。
(司马迁《报任安书》)
B,C,D
(判断题)1:
(现代汉语中"很"可以修饰部分名词。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
"拱而立"、"烹而食"是状中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3:
(古今汉语否定式中必须有否定词。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4:
('"被"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
)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5: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6: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7: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
"(墨子?
非攻下)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8:
在古今汉语里,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所处的位置固定,都处于句尾。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9: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直接与数词组合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应用范围很窄,而且结合的形式固定,名词总是置于数词之后。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0: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1:
('"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2:
"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后汉书?
吕布传)中,"自陈卓几见杀",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被杀",另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杀了自己"。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3:
"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4:
('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名词能和代词组合,构成偏正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5:
状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状态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6:
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7:
(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8:
在现代汉语里,连词"与"不能单独同"宁"、"不如"等词语搭配呼应。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9:
(在古汉语里,量词的体系还不完备,只有计算人或事物单位的物量词,没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是用数词直接置于动词前。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0: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
"(墨子;非攻下)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1: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句尾经常使用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语气。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2:
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大约产生在唐代,宋以后逐渐增多。
A:
错误
B:
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 福师 18 古今 汉语 语法 异同 在线 作业